刘亚萍 李全会 赵敏
(河南省精神病医院心身二科 河南 新乡 453002)
【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性干预对精神病患者家属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 方法:将80名精神病患者家属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名,研究组给予综合性干预,对照组不给予任何干预。观察住院全程。于干预前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定干预效果。 结果:干预后研究组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较干预前显著降低(P<0.01),对照组则无显著变化(P>0.05),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 结论:对精神病患者家属予以综合性干预能有效缓解或消除其焦虑抑郁情绪。
【关键词】精神病;家属;综合性干预;焦虑;抑郁;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1-0378-03
精神病是一种病程迁延,复发率及致残率高的进行性加重疾病,给患者及家属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致使家属易出现不良情绪及心理反应[1]。家属在精神病治疗的整个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家属的支持、鼓励及悉心的照顾对患者病情的恢复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2]。近年来,精神病患者家属的心理问题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及时了解精神病患者家属的心理状况并予以心理干预,对患者疾病诊治及回归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对精神病患者家属予以综合干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样本选自2014年3月~9月在河南省精神病医院住院的精神病患者的陪护家属。共入组80名患者家属,按入组顺序分为两组,每组40名。研究组男23名,女17名;年龄25岁~80岁;年龄(47.7±11.5)岁;受教育程度:文盲6例,小学9例,中学11例,高中5例,大学及以上9例。对照组男18名,女17名;年龄22岁~75岁;年龄(45.8±13.2)岁;受教育程度:文盲5例,小学10例,中学10例,高中5例,大学及以上1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
研究组予以综合性干预,对照组不予以任何护理干预。观察患者住院全程。
1.2.2 综合性干预
(1)健康教育:于患者入院第1 d,采用小册子或讲座等方式向家属详细地讲解精神病相关知识,包括精神病的发生、发展、治疗方法及不良反应等;指导家属监督患者正确及时地服药,合理饮食、运动等,帮助患者正确认识自身疾病,支持、鼓励患者,减轻患者恐惧、焦虑心理[3]。护士可根据家属的受教育程度予以有针对性的讲解,对文化程度较低者,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对于文化程度高者可适当应用一些专业术语讲述。
(2)心理干预:注意家属情绪的变化,给家属提供情感支持;增强与家属的沟通,了解其需求,使家属认识到自身言行举止可直接影响患者的情绪和治疗效果,对于厌烦、责骂患者的家属,及时予以心理疏导,纠正其行为;定期举行家属座谈会,促进家属间的沟通交流,以利于家属分享照顾患者的经验,必要时可以建立交流平台吸引更多的患者及家属进行交流;站在患者家属的立场看待问题,理解体谅家属因情绪不稳定产生的过激行为,保持良好的服务态度,争取得到家属的信任,使之积极配合治疗,以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主动关心家属,了解他们的需求及存在的问题,尽可能解决家属的难处,对于部分经济条件极差的患者,应在不降低治疗效果的基础上多渠道减轻患者的医疗费用,另外还可以帮助家属寻求一些社会帮助,以减轻家属的经济压力和心理压力[4-5]。
(3)放松措施:家属在压力过大或者情绪激动时,指导其聆听一些轻松舒缓的轻音乐调整情绪。另外,指导家属舒适地端坐,双目自然闭合,双掌放于两膝上,并进行气息调整,慢慢睁开双眼,放松心身。对患者病情过度关心者,如患者病情发生变化可产生较大的情绪变化,因此应告知家属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适当转移对患者的关注,以缓解情绪。
(4)指导疾病治疗:充分调动家属主动参与患者治疗的积极性,向家属详细讲述治疗方案,包括选择依据、预期结果及可能存在的并发症。另外,还应向家属介绍患者出院后可能出现的各种并发症及解决措施。
1.2.3 效果评定
于干预前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干预效果。SAS、SDS均包括20个项目,总分<50分表示没有焦虑或者抑郁情绪,≥50分表示轻度焦虑或者抑郁情绪,≥60分表示存在中度焦虑或者抑郁情绪,≥70分表示存在重度焦虑或者抑郁情绪。
1.2.4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应用SPSS16.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干预前后两组家属SAS、SDS评分比较,见表1。
表1显示,干预前两组SDS、SAS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干预后研究组较干预前显著降低(P<0.01),对照组则无显著变化(P>0.05),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
3.讨论
精神病是一种病程较长,病情易反复的疾病,给患者及家属均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严重影响其心理健康;而家属的支持、鼓励对患者疾病恢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当家属心理失衡,极度紧张、焦虑时不仅严重影响自身健康,而且影响患者诊治效果[6]。因此,患者家属也是重要的护理对象,应将其纳入日常护理中,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进行护理干预[7]。本研究显示,干预前两组SDS、SAS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干预后研究组较干预前显著降低(P<0.01),对照组则无显著变化(P>0.05),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提示对精神病患者家属予以心理干预、健康教育等综合性干预能有效缓解或消除其焦虑抑郁情绪,使其保持较好的心理状况。
综上所述,对精神病患者家属予以心理干预、健康教育等综合性干预,能显著缓解或消除其焦虑抑郁情绪,对维持其心理健康状况具有积极作用,有利于提高家属的生活质量,促进患者疾病的恢复。
【参考文献】
[1] 周鸿飞,何连霞,王凯,等.论精神病患者开放式家庭病床整体护理[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9,15(3):205
[2] 赵春阳,周英,林建葵,等.住院精神病患者家属照顾者负担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实用医学杂志,2012,28(23):4 009
[3] 邱玉华,杨瑞兰.人性化护理在精神疾病患者康复中的应用与评价[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8,14(5):439
[4] 朱跃平,唐丽,冉江峰,等.精神病患者家属心理干预对照研究[J].重庆医学,2011,40(15):1 552
[5] 张培芳.护理干预对精神病患者家属心理状态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12):39
[6] 贺楚梅,周梅芬,阳前军,等.精神病患者家属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性研究与护理干预[J].中国民康医学,2009,21(17):2 120
[7] 郭萍.精神病患者家属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调查[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1,17(6):540
论文作者:刘亚萍,李全会,赵敏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1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7/29
标签:家属论文; 患者论文; 焦虑论文; 精神病患者论文; 情绪论文; 抑郁论文; 心理论文; 《医药前沿》2015年第11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