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扣典型案例,开展高效教学论文_李银平

紧扣典型案例,开展高效教学论文_李银平

李银平 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第二初级中学校 041500

中图分类号:G68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01-068-01

教学目标:1.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兴趣。2.提高学生数学知识应用能力。3.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教学重点:问题案例是数学学科知识内涵及其内在联系的精髓,是数学的“心脏”。案例式教学是问题教学活动的重要方式之一,教师教学时应渗透能力培养目标理念。初中数学教师在案例式教学活动中,所设置的教学案例要紧扣教学目标要求,体现典型性;所开展的案例教学活动要凸显能力培养目标,体现发展性;所实施的案例评讲活动要体现指导促进功效,具有指导性。

案例分析:

案例一:

笔者认为,互动式案例教学深入开展,才能集中展示教师主导作用,充分展现学生主体特性,让各自“风采”在交流、谈话、讨论、探究等双向进程中得到生动展现。因此,教师在案例教学中,要坚持与双边活动有效结合,围绕问题条件隐含的知识要点、内在联系,解答问题的基本思路、推导过程,解决问题的一般策略、根本要求等,与学习对象开展师生之间的交流、讨论、引导活动,组织学生组建合作团队、探讨小组,开展深入细致的互动探析案例活动,推进案例教学进程。

师生互动:

师:“已知:如图所示,∠BAC的平分线AD,∠B=∠EAC,EF⊥AD。求证:EF平分∠AEB”案例教学中,采用师生互动、生生合作等相融合的互动教学方式,开展案例讲解活动。同学们,该问题解答中需要借助哪些知识点内容?,要证明EF平分∠AEB,需要构建哪些等量关系?”然后引导学生根据相关问题,以小组的形式探讨交流。在问题思路探寻过程中,教师指出:“要借助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采用等量替换的思想”。经过一番讨论和验证后,生:“证明EF平分∠AEB时,应该运用等腰三角形的相关性质内容”。学生在做此类题时,便能够根据此次活动得到的经验与规律进行举一反三,运用等量替换的方法进行求解。

教学总结

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有这样的感受:课堂教学设计兼具“现实性”与“可能性”的特征,这意味着课堂教学设计方案与教学实施过程的展开之间不是“建筑图纸”和“施工过程”的关系,即课堂教学过程不是简单地执行教学设计方案的过程。在课堂教学展开之初,我们可能先选取一个起点切入教学过程,但随着教学的展开和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向互动,就会不断形成多个基于不同学生发展状态和教学推进过程的教学“新起点”。因此课堂教学设计的起点并不是唯一的,而是多元的;不是确定不变的,而是预设中生成的;不是按预设展开僵硬不变的,而是在动态中调整的。

案例二:

笔者结合《勾股定理》一课的教学为例,学生分析如何在多样化学习活动中实现三维目标的有效整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师生互动:

师(出示4幅图形和表格):“同学们你们观察、计算各图中正方形A、B、C的面积(教师出示四幅图形与表格,具体图形省略)完成表格,会有什么发现?”

A的面积B的面积C的面积

图1

图2

图3

图4

生:“从表中可以看出A、B两个正方形的面积之和等于正方形C的面积。从图中可以看出正方形A、B的边就是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正方形C的边就是直角三角形的斜边,根据上面的结果,可以得出结论: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设计问题情境

教师引导学生探索发现“数”与“形”的密切关联,根据概念与定义形成猜想,主动探索结论,训练了学生的归纳推理的能力,数形结合的思想自然得到运用和渗透,“面积法”也为后面定理的证明做好了铺垫,双基教学寓于学习情境之中。

证明勾股定理的教学

笔者给各小组奋发制作好的直角三角形和正方形纸片,先分组拼图探究,在交流、展示,让学生在实践探究活动中形成新的能力(试图发现拼图和证明的规律:同一个图形面积用不同的方法表示)。通过小组探究、展示证明方法,让学生把已有的面积计算知识与要证明的代数式联系起来,并试图通过几何意义的理解构造图形,让学生在探求证明方法的过程中深刻理解数学思想方法,提升创新思维能力。

挖掘勾股定理文化价值

师:勾股定理揭示了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见数与形密切联系起来。它在培养学生数学计算、数学猜想、数学推断、数学论证和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中都具有独特的作用。勾股定理最早记载于公元前十一世纪我国古代的《周髀算经》,在我国古籍《九章算术》中提出“出入相补”原理证明勾股定理。在西方勾股定理又被成为“毕达哥拉斯定理”,是欧式几何的核心定理之一,是平面几何的重要基础,关于勾股定理的证明,吸引了古今中外众多数学家、物理学家、艺术家,甚至美国总统也投入到勾股定理的证明中来。它的发现、证明和应用都蕴涵着丰富的数学人文内涵,希望同学们课后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数学发展的历史和数学家的故事,感受数学的价值和数学精神,欣赏数学的美。

教学总结

新课程三维目标(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从三个维度构建起具有丰富内涵的目标体系,课程运行中的每一个目标都可以与三个维度发生联系,都应该在这三个维度上获得教育价值。

论文作者:李银平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1月0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3

标签:;  ;  ;  ;  ;  ;  ;  ;  

紧扣典型案例,开展高效教学论文_李银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