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子训练的起源、内容与价值_农村教师论文

影子训练的起源、内容与价值_农村教师论文

影子培训的由来、内容与价值,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由来论文,影子论文,价值论文,内容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从本质上看,“影子培训”非常类似于传统的“师傅带徒弟”培训,实际上是指学员像影子一样在特定的时间里跟随那些经验丰富的优秀培训者,通过对日常工作的观察、实践和反思达到学习目的的培训模式。这种培训模式的目标是培训学员关键绩效行为的改变,主要特点是强调培训学员的自主性、主动卷入和培训内容的操作性、实践性,因此,也可称作情境培训、体验培训或工作样本培训、跟岗实践等。

一、影子培训的内容与管理——以重庆“国培计划”为例

“国培计划”影子培训实施过程中,重庆规模较大,经验也较为丰富。与全国类似,重庆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是与城镇教师支教、师范生顶岗实习结合实施的,被置换的农村教师在“国培计划”中主要采用了“集中研修+影子培训+返岗实践”三段式培训。本部分将立足于该市“国培计划”中影子培训的实施过程,部分结合其他省区的影子培训实践,对影子培训学校及影子教师的选择、影子培训内容设置和影子学员的管理考核等问题加以述评。

1.影子学校及影子教师的选择

在影子培训中,承担实质性培训任务的影子学校和影子教师对培训质量起着决定性影响,因此如何选择至关重要。在重庆实施“国培计划”过程中,被置换出来的农村中小学教师主要由派出顶岗师范生的师范院校管理,初始阶段仍进行集中课堂讲授或理论讲座式培训。进入影子培训阶段后,师范院校与当地教师进修学校主要负责影子学校和影子教师的选择。选择的基本依据是以学员的需求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和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着力提高学员的实际工作水平。目前,影子学校主要是分布于主城区的优质中小学,如重庆一中、巴蜀中学等优质高中和人民小学、树人小学等历史名校。影子教师则主要从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中选择,一大批授课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学术水平较高的特级教师、研究员级中学高级教师以及全国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等优先成为“国培计划”的影子教师。

2.影子培训的内容

总的来看,现有“国培计划”影子培训内容基本覆盖了中小学教师的常规工作。综览现有“国培计划”影子培训的实施情况,我们认为其内容大致包含了观察、实践(行动)、反思三个方面。

一是观察。影子培训的最大特点,就是学员可以较长时间“扎根”影子学校,进行持续的、全方位的、细致的观察与体验,从而真实、全面地领悟到影子教师在备课、上课和开展教研的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教学理念、行为和效果。除此以外,学员在影子学校还可以观察和感受学校的特色文化、管理风格和师生风貌,这些都可能冲击学员既有的教育观念。

二是实践(行动)。影子学员在培训中,实践(行动)活动的中心目标是学科教学问题解决和课堂教学能力提升,因而内容主要集中在学科教学方面。具体来看主要有参与集体备课、管理学生、上公开课和开展教研活动等。通过学做结合、知行结合的实践活动,增强了学员对培训的参与度。

三是反思。反思是教师对自己日常教学观、教学方法或内容加以探究改进的能力,它对教师养成教学智慧、形成独特教学风格乃至促进专业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从国际到国内,培养“反思型教师”的呼声越来越高。影子培训中,反思通常是指学员对已有教学活动或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研究和总结的过程。形式包括不定期撰写教学反思日志、在论坛上发布教学反思文章等等。

3.影子培训的管理与考核

由于影子培训时间往往长达一个月,地点又分散在各个中小学,参与人数也比较多,因此如何有效管理是一个新问题。重庆主要采取了“三级管理”模式,即师范院校、教师进修校和影子学校共同管理,其中以区县教师进修校为主。师范院校制定相应的培训流程、规章制度,区县教师进修校则牵头负责联系影子学校、制定落实总体培训方案等,影子学校则直接负责学员培训事务,包括日常生活和培训考核等。而对学员的考核,则主要是从日常出勤、听课评课讲课效果、参加教学研讨和撰写培训日志的频率、质量等方面进行。

二、影子培训对中小学教师培训机制改革的创新价值

与传统的理论讲座式培训相比,影子培训在培训模式设计方面具有较多创新价值。比如它更多的是以问题为中心而非以知识为中心来组织培训,更加强调学员的实践参与而非被动地接受,更强调关键教学行为改变而非单一的教育观念冲击,因而受到了学员的普遍欢迎。除此以外,影子培训对我国中小学教师培训机制的改革探索,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为实现教师教育一体化探索了新思路

对教师教育一体化通常有两种理解:一是横向的机构一体化,即高等学校、教育学院、教师进修学校和中小学校等教师教育机构联动起来开展教师教育;二是纵向一体化,即按照终身教育的要求,根据教师专业成长的阶段差异来设计相互衔接贯通的课程。整体来看,两个向度的一体化由于体制性障碍仍多停留在理论探讨和政策设想层面,不同阶段、机构之间的教师教育相互割裂的情形依然存在,一体化进展较为缓慢。

影子培训通过创新培训模式,为实现教师教育一体化探索了新思路。在“国培计划”中,影子培训仅是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置换脱产研修的一部分。在这个流程中,师范院校、城镇优质中小学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相互沟通协调,派出师范生和优秀教师到农村中小学顶岗实习和支教,农村中小学由此可以置换出骨干教师参加师范院校组织的短期集中培训;集中培训完成后再由教师进修校组织联系到城镇优质中小学进行影子培训,结束后回到师范院校进行集中总结,并继续返回农村中小学继续任教。可以说,这个过程使师范院校、教师进修学校、城镇优质中小学、农村中小学都参与到了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之中,同时又推动了师范生培养,进而在两个向度上形成了一体化的联动机制。尤其面对“师范院校办学条件好、研究氛围浓厚但与中小学结合不够,教育学院或教师进修校熟悉当地中小学资源但办学条件和师资力量较弱,影子学校直接从事基础教育、一线师资量多质高但理论水平不强”的局面,影子培训模式使各个机构得以在统一的联动机制下优化组合、取长补短,实现了教师培训资源的最大化开发利用,特别是在横向的教师教育机构一体化方面,成效尤为显著。

2.为教师进修学校的定位找到了新方向

我国区县教师进修学校一直是承担农村乡镇中小学教师培训的主体,但是近年来随着教师学历的逐渐提高,教师进修校不仅学历补偿教育规模逐渐萎缩,而且由于办学条件和师资水平的不足,培训中“内容倒挂”的现象也越来越突出,其如何实现转型成为我国教师教育体系改革中的重要政策问题。近年出台的多项政策都希望按照小实体、多功能、大服务的原则,促成教师进修学校与当地教研、电教机构联合、合作或合并,进而转型成为本地区在教学、信息资料、实验、教育技术、教育科研等方面具有指导作用的教育中心。但事实上,在十多年来我国规模最大的教师教育体系转型过程中,教师进修学校的改革由于体制性障碍难有进展。

影子培训无疑给教师进修学校重新定位创造了一个契机,教师进修学校的角色发生了较大变化。它主要是整个影子培训的组织者而非直接培训者,起着上联师范大学、下接优质中小学校、中通当地电教教研部门的枢纽作用。可以说,这种设计不仅把既有政策设想落到实处,同时也为教师进修学校的定位找到了合理的新方向。因为教师进修学校承担骨干教师的培训任务力不从心,但它们熟悉当地基础教育资源,与当地优质中小学、教研部门或电教部门联系较多,能够发挥影子培训的管理核心作用。从长远看,创新教师培训模式将为教师进修学校带来更多的发展机会,这是破解教师教育体系转型难题的有益尝试。

三、影子培训存在问题的反思与改进

尽管影子培训在近年来的农村中小学校长和教师培训中广泛推行,并且受到欢迎,但由于该培训模式诞生时间并不长,而且涉及的机构多、环节多,因而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尚待深入思考并加以改进。

1.影子学校与影子教师的选择问题

影子学校作为榜样型、示范型的学校,目前主要由城市优质中小学来担当。但是,由于学员主要来自县城以下的农村中小学一线的骨干教师,农村中小学的办学条件与城市差异很大,那么他们在办学条件优厚、生源质量优良的城市影子学校里学到的那些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是否适用于农村中小学?对此许多学员心有存疑,特别是参训的农村中小学校长、教学教研管理干部在这方面的反差性感受更加强烈。因此,鉴于未来学员还要回校做“种子”,我们认为在影子培训中,影子学校的选择不能拘泥于城市农村的二元划分,一些农村具有办学特色、办学成绩突出的中小学也可纳入影子学校行列当中,这样更能使学员学到可供借鉴的经验。

影子教师是影响影子培训质量的最大变项。目前,由于学员来自不同的农村地区,学历层次、年龄结构、专业水平的差异较大,而各地在推选时标准又不完全相同,导致各自的培训起点不同,内容、方法和要求不同。这对未来选择影子教师时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认为,未来在选择影子教师时:一是可以更多根据学员的需求来确定,以使培训更有针对性、个性化;二是可以让前一轮做“影子学员”的老师在后轮培训中反身做“影子教师”,实现“影子带影子”,从而使培训更加符合农村实际,真正做到解决问题、有的放矢。

2.影子培训内容的问题

观察、实践(行动)、反思的培训内容,基本上涵盖了一名教师专业成长的基本路径。但是,整体来看也相对泛化。导致有些学员到影子学校之后,发现需要看的、做的、思考的东西很多,不仅有些无所适从,而且刚适应就结束了,在较短时间里只能做到蜻蜓点水、走马观花。

有鉴于此,我们认为今后在确定影子培训内容时,应充分考虑不同学员培训的可接受性、针对性,充分考虑不同教师的差异需求,而不宜整齐划一。这样,每次影子培训可以确定不同主题,学员可以根据自身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主题。总之,不能要求学员在有限的一两个月时间里学习课堂教学的所有环节,而只能在找准薄弱环节和特色主题的基础上,系统地深入钻研某一专题并加以实践,这样才可能有更好的培训效果。

3.影子培训效果的考核评估问题

在培训管理中,如何评估培训效果也是一个难点问题,因为培训往往具有滞后性、内隐性特征,行为改变很难在短期内出现。目前,针对校长、教师的影子培训评估,常以写了多少篇反思日记或研修总结、听讲议了多少节课、写了多少教案等量化指标来确定。但是,这些简单量化结果主要反映的是培训期间做了哪些事,并不能反映出影子培训后的效果。

如何评估一项培训的效果呢?我们可参照人力资源管理中,公认最具有代表性的科克帕特里克教授(Donald Kirkpatrick)针对企业提出的四层次评估模型:一是反应层,即评估受训人员对培训的印象;二是学习层,即评估受训人员对培训内容的掌握程度;三是行为层,即评估受训人员在培训以后工作行为的变化;四是结果层,即评估组织或环境关键绩效指标是否改善。前两个层次的评估可以即时进行,后两个层次的评估则需要跟踪监测才能进行。目前,“国培计划”的影子培训评估还主要停留在第一层次。我们认为,可从“四层次模型”出发拓展现有效果评估的范围。未来可着眼于行为改变,把学员跟岗培训与后续的校本实践结合起来,重点关注影子培训中特定行为的改善和能力提升。只有这样,才可不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有效性,使培训更好地为影子学员专业发展助力。

标签:;  ;  

影子训练的起源、内容与价值_农村教师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