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流动图书馆比较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外论文,图书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 流动图书馆的定义和特点
1.1 流动图书馆的定义
流动图书馆,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流动图书馆旧称为巡回书库,定期或不定期地为读者送书上门或在交通不便的偏僻处所设置的图书流动站中为读者办理流动借书业务等。又有流动图书站之称,凡开展这一工作的图书馆,都配有一定的交通工具,以作馆外巡回流动书库。一般装有简便的书架,书籍或折叠的椅子,便于摆放图书、接待读者。而狭义的流动图书馆专指汽车图书馆(英文即Book-automobile),是以汽车作为交通工具,定期为偏远地区的居民送书,其服务半径为500米以内为宜。对于流动图书馆的车辆难以停靠的地方,可以采用在某一个地方设点,不定期地送书上门,其服务半径也以500米以内为宜。
1.2 流动图书馆的特点
流动图书馆不仅具备了区域性图书馆对读者的服务和教育功能,而且具备了它独特的节约、方便、灵活、快捷、主动等特点。
1.2.1 节约。开设一个流动图书馆无需固定馆舍、书库设备,人员也相对节省,只需一辆运载工具、一个驾驶员(可由馆员兼任)、一定数量的藏书、一个或几个馆员就可以运作,较之兴建一座固定规模的图书馆,省了大笔投入和众多环节,可以有效提高图书馆藏书的利用率,使死书变活书,充分体现知识的价值。
1.2.2 方便。边远地区的读者往往因为时间、地点和工作性质所限,不能到图书馆借书,流动图书馆可以将图书馆服务送到村民、部队战士、劳教人员和老弱病残人士手中,弥补图书馆服务网点不足的缺憾,满足读者对图书资料的需求,充分体现“一切为了读者”和节约读者时间的服务理念。
1.2.3 灵活。流动图书馆可以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服务活动扩延区域图书馆的服务功能,可以如随车办展览,放幻灯片、录像,举办培训班,开展咨询辅导,举办读书活动,为服务点读者提供信息资源开发服务等,充分发挥社会教育功能。如瑞典流动图书馆提供的服务包括了为儿童讲故事和表演的戏台,以及举办临时会议、展销和展览等,书车不再用于简单的图书流通。
1.2.4 快捷。只要读者需要,流动图书馆可以随时为他们提供服务,而且在往返途中可以实现“一线多点”,充分体现了市场经济条件下行动快、效率高的原则。
1.2.5 主动。虽然各地地理位置、经济发展速度和居民素质不同,图书馆服务网点分布也不均衡,但流动图书馆都可以主动走向乡镇为群众服务,是一种最富生命力的图书馆。
2 中外流动图书馆比较
2.1 国外流动图书馆发展历史悠久,而我国正处起步阶段
作为图书馆服务方式的一种,流动图书馆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公元10世纪中叶,汽车尚未普及,波斯帝国就已有了骆驼图书馆。经过多年发展,流动图书馆已成为图书馆组织机构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在欧美等发达国家,流动图书馆出现得较早,一直受到社会及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发展很快。19世纪中叶英国费林顿出现了马车图书馆。在英、德、美等国,目前流动图书馆建设仍十分繁荣。美国第一批有组织的流动图书馆服务早在1905年就开始出现在俄亥俄州和马里兰州。为了把图书馆的藏书推荐给公众,美国图书馆联合会(ALA)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拉瑟福德·海斯在俄州创立了美国首家“流动图书馆”,也就是今天公共图书馆系统中的流动图书馆。
瑞典第一个流动图书馆产生于1948年,第一批流动图书馆大部分是由一些运货车(delivery vans)组成。1950年,瑞典开始在区一级图书馆采用流动书车。从1965年起国家规定新建一个流动图书馆可以得到政府资助的一半费用,1975年到1983年间共有32家市立图书馆得到了这种国家资助。流动书车总数也由1971的40辆猛增到1983年的128辆。由于经济原因,80年代政府资助停止,流动图书馆的数量有所减少,现有100多个流动图书馆。
在十月革命10周年时,前苏联全国的图书馆已从4640个增加到6416个,城市流动图书馆从3054个增加到25579个,乡村流动图书馆从3167个增加到4343个。
日本的流动图书馆在40年代末50年代初产生,到70、80年代得到了普遍发展。90年代,发展更加完善。据有关资料显示,日本的公共图书馆大多设有流动图书馆,多则两三个。1981年,全国有流动图书馆591个;1996年3月,日本2336个公共图书馆共有流动图书馆近3千个。
我国港澳台地区流动图书馆事业比较发达。香港公共图书馆分四种规模层次:中央图书馆1间、主要图书馆5间、地区图书馆25间、小型图书馆28间与流动图书馆8间。
与海外相比,我国内地流动图书馆起步较晚。80年代,全国范围内兴起了“读书热”,图书馆在提高国民素质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偏远地区的群众仍存在读书难、借书难问题。为了扩大读者覆盖面,补充图书馆服务网点的不足,文化部图书馆事业管理局从1985年起开始有计划、有步骤发展流动图书馆,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以推动,鼓励有条件的省市兴办流动图书馆。1985年,武汉图书馆率先建成第一家流动图书馆,之后几年流动图书馆在全国得到了较大发展。1989年底,全国汽车图书馆就已发展到了176个,1999年达到300个。2000年11月3日,广州图书馆用90万元财政拨款购入一辆豪华大客车代替运行了13年的东风大客车,并在新车上率先采用计算机借还书,成为全国造价最高、性能最好、设施最先进的流动图书馆,它的启动成为我国流动图书馆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
2.2 中外流动图书馆运载工具比较
比较我国与国外流动图书馆所用的运载工具,相同之处是大多采用车辆作为交通工具也有轮船,但我国多用大、中型客车或面包车,很少用货车。而国外,马车、货车、客车都有。瑞典的流动图书馆主要是采用货车或大客车,而且车的大小往往反映了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经济不景气时期,较小型的流动图书馆和厢式货车更受关注;经济繁荣时期,流动图书馆就越造越大。值得一提的是瑞典海斯勒霍尔姆流动图书馆所用的沃尔沃货车还增挂了一辆拖车,该车在乡间行驶,拖车通常作为分馆停留在某一村庄。日本现有多家汽车株式会社专门生产型号各异、功能齐全的图书馆专用车,读者不必上车,只需由馆员打开汽车两侧的挡板,就可以直接翻阅书刊,非常方便。
目前我国的流动图书馆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汽车图书馆(如武汉、广州、哈尔滨、天津、湖北当阳等);病房流动图书馆(石家庄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图书馆,制作了10辆文化服务车,向患者提供报刊书籍);渔船图书馆(浙江省洞头县1993年以来共建了48个渔船图书馆,图书流通量已达5万多册;江苏如东县创办海上流动图书馆,有流动书箱60只,海上借阅点30个,覆盖面达出海渔民的95%;山东青岛市红岛镇,投入8万元制作12只密封书箱,购书1万多册,图书借阅达50多船次,渔民受教育面积达80%以上);其他类型(在某些经济落后、交通非常不便的地区甚至存在更为原始的流动图书馆,采用自行车或手提、肩背等形式,为村民送去“精神食粮”。)
2.3 中外流动图书馆服务设施、设备比较
国外流动图书馆开展服务所用的设施、设备比较先进;而我国各地流动图书馆发展不平衡,总体上处于相对落后状态。
例如,瑞典许多新流动书车载有所能想象到的各种设备:计算机、传真机、磁带录像机和陈列柜,象海斯勒霍尔姆省的流动图书馆主车和拖车都装有电话、只读光盘目录和计算机,采用瑞典主要图书馆系统“Btj200型”计算机系统连接。
由于资金和技术原因,国内除了新近启动的广州图书馆流动图书馆尝试采用手提电脑、ILASII系统实现图书流通管理外,绝大部分流动图书馆仍采用手工操作,设施也只有书架、椅子或流动书箱等最简单的家具。
3 我国流动图书馆服务特色和存在问题
3.1 我国流动图书馆几种主要服务形式
3.1.1 联合图书馆(或分馆)。流动图书馆与条件较好的单位联办的小型图书馆。国家不投一分钱,采用图书分流的方式,建立小型的图书馆。流动图书馆投入4000-6000册图书,对方提供设备、配备专职或兼职管理员,每年订购一定数量的报刊。广州图书馆现已拥有7个这样的联合图书馆,合作单位有乡镇、部队、住宅小区、商会、民办企业和劳教所等。
3.1.2 图书馆流动站。由主办单位提供专门馆舍和书柜,由专人管理,自备部分图书并由流动图书馆定期更换图书,供主办单位读者使用。1994年,哈尔滨市流动图书馆有22个流动站,多数在部队和劳教部门,齐齐哈尔流动图书馆有10个流动站。
3.1.3 固定停靠点。利用流动图书馆的藏书定时登门为持证读者借书的服务方式,机动灵活,实用方便。多数设在部队、企业、机关和研究单位等,并提供预约借书和咨询、查找课题等服务,深受读者欢迎。广州图书馆现在开辟了十条服务线路,设有21个固定停靠点。
3.2 我国流动图书馆的服务项目
3.2.1 传统的图书流通服务;包括图书借还、预约、代借代还等。我国大多数流动图书馆服务还停留在传统服务阶段,而且提供服务的文献种类仅限于书、刊。
3.2.2 外延型服务。包括跟踪服务、热线服务、深层次信息咨询服务、文献参考服务、读者活动(如知识竞赛、讲座、展览)等。办得较好的流动图书馆如哈尔滨汽车图书馆改变传统服务方式,深化读者服务工作,以信息开发为中心,为领导决策服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生产科研服务;以思想教育为中心,积极组织读者活动,每年都开展10余项定题服务,并与部队、机关、学校等单位合办读书活动,深受读者欢迎。
3.3 我国流动图书馆存在的突出问题
3.3.1 领导重视不够,影响流动图书馆的发展。我国的流动图书馆多由公共图书馆创办,由于政府总体上用于图书馆的经费不足,各地流动图书馆发展不平衡。拿处于全国领先地位的黑龙江省来说,1994年该省只有7个市县有8台流动图书馆,仅占全省96所图书馆的7.3%。大多数流动图书馆建馆之初,有关部门一次性拨款,没有汽车维修、资料补充、设备更新、工作人员工资、劳保等专项经费开支,是影响流动图书馆发展的最直接和最主要的因素。1974年瑞典议会批准国家文化政策提出的目标,支持文化活动的扩散,流动图书馆成为这一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瑞典文化事务委员会,市立图书馆能够得到购买流动书车及图书的资金,使瑞典的流动图书馆有了飞速发展。80年代初期,拥有流动书车的城镇就占了瑞典面积的一半和人口的70%。
3.3.2 资金紧张,影响服务工作开展。经费不足,不能及时补充新书,难以满足读者需求:经费不足,汽车长年失修,难以保证正常运转。特别是90年代中期,受经济大环境的影响,全国流动图书馆更是面临着生死存亡的考验,工作一度陷入低谷。
3.3.3 操作不规范。我国流动车图书馆从定位、发展规模,到具体的业务工作,都缺乏规范化指导,出现一些盲目性和随意性,直接影响流动图书馆的质量和实效,导致读者利用积极性下降。
3.3.4 工作人员素质和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4 我国流动图书馆面临的机遇和未来发展策略
近年,国务院提出了“科教兴国”战略,文化部等九部委启动以倡导读书、传播知识、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推动社会文明与进步的“知识工程”,倡导“全社会大兴勤奋学习之风”,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人人学习,时时学习”的终身学习观念日益在全国形成。一场旨在获取知识,提高自身素质的读书热潮正在全国各地掀起。据国家统计部门提供的数据表明,当前我国图书热销势头强劲,居民用于图书的消费首次超过烟草,在新华书店、图书馆到处可以看到人们埋头读书的感人场面。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图书馆服务网点不能满足各类型读者的需求,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图书馆甚至很落后,国民素质与发达国家相比尚有相当距离,从各级领导到普通群众,国人对图书馆的认识程度还很不够。另据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近日对我国国民的读书状况所做的一项调查显示:到图书馆借阅图书的比例仅有11.6%,从这一结果可以看出,我国的图书馆建设还不尽人意,这也正预示着图书馆的发展机遇已到来。面对这样的机遇,流动图书馆应如何去适应、去发展?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4.1 积极推动图书馆立法。规划化、网络化成为当今图书馆事业发展趋势。日本《公共图书馆的任务和目标》规定:“地区或中央图书馆为使大多数居民能纳入其服务范围内,就必须设置所需数量的图书馆,其规模按服务圈内人口而定。没能纳入地区馆以及中央馆服务圈内的地区和该地区的居民,要对他们开展流动图书馆的巡回服务。流动图书馆的工作是使其变成身边居民的图书馆,对促进图书馆系统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日本,市民步行约20分钟,即可找到一个图书馆。德国汉堡市区域图书馆星罗棋布,大多数市民出家门口10分钟就可看到一所社区图书馆。但他们仍很重视流动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因为流动图书馆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顺应我国建设法制化国家需要,积极争取图书馆立法,从而保证流动图书馆建设有章可循。
4.2 加大宣传力度,争取领导重视,保证经费来源。俗话说得好:“会哭的孩子有奶吃”、“有为才有位”。做出成绩不宣传,流动图书馆无法得到全社会的普遍支持和重视,必须借助新闻媒介广泛向社会宣传自己,以期求得领导的重视,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知名度,从而保证运转资金。广州汽车图书馆新车的购进和启动,除了得益于市政府的支持外,在一定程度上应感谢新闻媒介从1994年以来几十次的不断报导和呼吁。
4.3 扩大读者范围。国外流动图书馆的服务面向社会各阶层,读者包括各种年龄层次,有学生,敬老院老人,也有劳教人员。而我国一些流动图书馆服务对象仅限于成年人,如何使流动服务效益发挥到极至?笔者认为,有几点:
4.3.1 向政府机关和厂矿企业要读者。由于工作繁忙或距离城市较远等原因,他们可能没有时间到区域图书馆看书,但查阅资料,看书学习又是他们所必须的,因此图书馆应看到这一点,积极发展此类型读者。
4.3.2 向各类娱乐设施要读者。学生“减负”后,如何加强学生校外活动的管理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一项调查表明,近40%的青年人除课本外,基本无藏书;而藏书在500册左右的仅占2%;本世纪末,更可怕的是青年一代正在放弃着图书馆意识,不买书、不藏书又不进图书馆读书。图书馆应抓住这个机遇,多开设流动图书馆,使从身边匆匆走过的人们特别是青少年都变成图书馆的读者,把青少年的心从娱乐场拉回来。北京、厦门市少儿馆的流动图书馆办得风风火火,是因为他们抓住了青少年这一读者群。
4.3.3 向社会要读者。最近,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重大决策,提出要繁荣社区文化。目前,全国许多城市住宅趋向小区化,小区内环境优美,生活方便,但美中不足的是缺少图书馆。以广东省中山市为例,几十个住宅小区内,无一小区设有图书馆或图书服务中心,而小区居民去公共图书馆则存在时间和交通上的不便。在社区图书馆建设还不完善的情况下,公共图书馆将投资较少、灵活性较强的流动图书馆开进社区,提供贴近社会特色的书刊资料,是提升社区文化品味、开拓服务领域、缩短差距的有益尝试。
4.4 争取社会支持。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对图书馆事业的投入有限,仅靠政府支持来发展流动图书馆,很难有较大起色。“众人拾柴火焰高”。流动图书馆应尝试争取有识之士和企业的赞助(图书、汽车等),保证工作的开展,为更多的人们送去精神食粮。这叫“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4.5 提高业务水平,实行规范化管理,加强行业交流。流动图书馆在长期服务中搜索出一套比较适合需求的服务模式,但只停留在经验阶段。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制订工作规范,加强交流,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服务能力,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需求。瑞典南部6省图书馆于1990年联合举办了首次流动书车,获得了巨大成功,促进了司机——图书馆员——政治家联系网的建立。
一位哲人说:贫者因书而富,富者因书而贵。我们相信,在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重视和支持下,流动图书馆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为图书馆事业的繁荣昌盛和全民素质的提高做出积极贡献。
(来稿时间:2002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