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中培训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以江苏省宿迁市为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宿迁市论文,江苏省论文,为例论文,学中论文,现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将新课程理念更好地落实在教育教学行为中,如何继承和吸收传统教学的经验和优势,成为广大数学教师的共同诉求.了解目前高中数学教师培训现状,研究、探索高中数学教师培训的实效性策略,对高中数学教师队伍的建设和新课程的深入实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宿迁市辖区内的210名高中数学教师.
(二)研究方法
市教研室以通知形式要求学校组织数学教师填写问卷,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从全市所有数学教师的答卷中抽取210份进行研究.同时,对部分学校的领导、教研组长、备课组长进行了访谈.问卷调查采集结束后,将问卷的每一个数据都按研究中的具体问题,以百分比和访谈情况进行统计.对统计后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归纳总结,得出结论,提出建议.
二、调查结果与数据分析
(一)高中数学教师对各种形式的学习培训需求较高
教师培训旨在提高思想政治和业务素质,使其适应教育发展形势对教师职业的要求,以先进的教学内容、开放的教学形式进行职后再教育,是一种新型的教育制度.新课程实施后,面对新理念、新思维,广大高中数学教师迫切要求参加各种形式的学习培训.在“你认为自身是否需要进行学习培训活动”这一问题的回答中,选择“有必要”和“非常有必要”的教师比例高达89.5%(见表1).
高中数学教师为什么广泛青睐相关的培训学习活动?回答“你参加培训学习目的是什么”这一问(此为多选题),81.9%的教师选择“提高教育教学能力”,42.9%的教师选择“提高现代信息技术能力”,38.6%的教师选择“提高教育科研能力”,10.5%的教师认为是“提高思想素质”(见表2).
广大高中数学教师迫切需要通过培训学习活动来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同时,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中的广泛运用,数学教师对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需求明显提高,教育科研对教学的促进作用也受到了教师们的一致认可.可见,对教育教学工作具有实效的培训学习,教师的参加积极性较高.
(二)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1.参加培训次数少
在问及培训的次数时,近两年内没有参加过县(区)级培训的占13.3%,没有参加过市级培训的占43.8%,没有参加过省或全国级培训的占85.7%(见下页表3).显然,高中数学教师参加学习培训的次数偏少.
在访谈中了解到,参加学习培训活动主要是教育部门的要求,名额分配到学校,部分教师想参加学习培训但没有机会,这是导致教师参加学习培训次数少的最主要原因.由于学校经费问题,农村学校的数学教师外出培训或参加教研活动更少.除非在教育局强制的情况下,对于在城区举行的培训活动或教研活动,农村中学往往只“舍得”派一位教师参与.
2.培训内容不尽合理
近两年来,88.1%的高中数学教师参加过新课程岗位培训,61.4%的教师参加过旨在提高综合素质的教研、教学观摩等活动,还有20.5%的教师则致力于“提高学历层次”(见表4).
从统计情况中可以看出,大部分高中数学教师感兴趣的是与数学专业相关的技术教育和综合素质培训;少部分教师仍以学历教育为继续教育之首选,为学历达标或“超标”而努力,对其他形式和内容的继续教育不感兴趣,或是无暇顾及.同时,对于“参加继续教育的目的是什么”一问,只有10.5%的教师选择了“提高思想素质”,这反映出教师对思想素质的忽视,这对于提高、完善教师的素质结构不利,更不利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一些培训组织部门对培训内容的设置往往过多地考虑经济利益,忽视社会效益,随意设置甚至是“杂拼”培训内容,教师对此反应非常强烈.在回答“你对培训内容设置合理性的认识”时,只有8.6%的教师认为“科学合理”,61.9%的教师选择“说不清楚”,而认为“不合理”的教师占30.9%(见表5).
问卷中设置了一个开放性问题:“您认为自己当前最急需的知识、技能、能力有哪些?”有169位教师做了回答.其中,94位教师提出“教材把握”和“教学方法与策略”,56位教师提出“如何运用计算机进行多媒体教学”,42位教师提出“教育科研”.这表明在以往的培训中,关于课堂教学、教育科研、信息技术运用等方面做得不够.根据访谈,发现原因在于:第一,教师参与培训的机会不多;第二,培训专家的专业往往是数学教育,计算机、教育科研等内容较少涉及,对于如何开展教学研究、制作数学课件以及如何与数学课堂中的实际需要相结合等方面内容的分量不足.访谈中我们还发现,许多数学教师非常希望参与各级课题研究,但在实际操作中深感缺少理论和导师的帮助,发表的文章偏重于解题教学和解题技巧,缺少科学意义上的研究.
3.培训形式相对单调
调查统计,针对高中数学教师的培训主要有以下形式:讲座(占77.6%)、教学观摩(占82.8%)、专题研讨(占27.1%),其他形式(占42.9%)(见表6).由此可以看出,大多数数学教师是通过讲座、研讨会、观摩等方式参加培训的.目前,教师培训的主体形式主要是自上而下展开的,由行政部门组织管理、确定内容,聘请专家开展理论培训讲座.但在访谈中,基层的教师更喜欢培训时能“少一点理论,多一点实际,以实践体现理论,多学一点课堂驾驭的技巧,体会如何把握课堂”,并希望能“上一些示范课,多介绍在教育理念上如何结合实际操作的案例”.他们期待从培训中获得先进的理论,更重要的是能够立即把这些理论运用于自己的数学教育教学中,所以,更希望的培训方式是:能结合案例,分析常态教学现象、典型课堂教学蕴含的教育教学技巧;采用沙龙形式交流互动,直面教学困惑,剖析困惑背后的原因;专家现场点评、解读观摩课、示范课,等等.
4.培训组织不够严密
时下,各种培训活动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组织不严密现象.对“你在参加学习培训时存在下列哪些现象”一问,79.6%的教师选择“存在迟到、早退现象”,56.4%的教师选择“在培训活动中有睡觉、看报、看书、玩手机等和培训无关的事情”.同时,考查是检验培训效果的重要手段,应保证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但调查统计结果表明,现在的培训活动中,组织者“开展培训考核工作”的仅占5.6%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绝大部分的培训活动是“只培不训”,部分培训活动流于形式.
三、提高高中数学教师培训效果的对策
(一)合理设计培训内容
在目前的培训过程中,培训内容设计陈旧、重复、随意的现象较为普遍.近年来,世界各国在教师继续教育课程及内容的建构方面都力求贯彻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提倡教师参与培训课程及内容的确定,帮助教师将其关心和感兴趣的、从教学实践中提炼出来的专业性强、应用价值高的经验上升到理论认识,从而增强培训的吸引力和实效性.因此,对数学教师的培训,必须结合实际情况,设计不同的培训内容,切实帮助不同层次的教师解决教学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比如,针对刚刚入职的新手教师,应开展教育教学技能技巧(尤其是转化学生的方法、培养学生好学的动机与兴趣的技巧)等内容的培训;针对骨干教师,应开展现代教育理论、技术、方法,新课改理念及数学教育前沿动态、数学教育科研等内容的培训.
(二)培训形式多样有效
由于高中数学教师培训活动参与对象的分散性、城乡差异性,以及不同层次教师需求的多样性,决定了其培训模式多渠道、多类型、多层次的发展原则.因此,在培训活动中,应该吸引一线教师深度参与培训活动,与专家学者一起商讨培训的内容、形式,确保培训学习的效果.
第一,立足校本教研.切实有效的校本教研是做好教师培训工作的基础.校本教研中的教师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等环节至关重要,要做到教师反思显性化、同伴互助专题化、专家引领本土化,可以采用专家讲学、论坛、经验交流、优质课评选、观摩课研讨、课题研究、社团活动等方式进行.
第二,构建网络平台.随着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广泛运用,网络培训学习活动成为教师培训的有效途径之一.建立网络培训学习机制,可以借助网络共享学习资源,组织论坛研讨、课例交流、在线观看课堂教学、网络备课和同课异构等活动,不仅可以让更多的教师参与培训,同时可以提高培训学习的效率.
第三,实施分层培训.针对学段、学校性质、教师水平层次等,开展不同层次的培训学习活动.比如,面对一般数学教师,多开展讲评课、观摩课、教学大赛、案例剖析、论文评选等活动,帮助他们迅速提高教育教学能力;面对数学骨干教师,应开展一些学术水平较高的、富于挑战性和创新性的学术讲座、研讨,促进他们教育教学水平的质的飞跃.
(三)构建科学有效的培训评价体系
对教师培训的评价应包括四个方面:对学员学习成绩的评价、对培训工作的评价、对培训机构的评价、对教育行政部门推进辖区内教师培训的力度以及教师培训的发展水平的评价.这四个方面的评价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培训者应充分发挥评价的指导、督促、激励作用,建立定期考核和平时考查相结合的评价制度,去评价学员的学习成绩和培训者、培训机构的培训成效.同时,要明确评价方案中的各个项目指标.比如,对参加培训的教师的评价,主要包括理论知识掌握、教育教学能力提高、教育技术操作水平、参加培训学习态度等内容,其中侧重点是数学教育教学能力和教育技术操作;对培训者的评价,主要包括:培训教师学习成绩整体水平、研究改进培训教学情况、职业道德表现等内容;对培训机构的评价,主要包括:培训教师学习成绩整体水平、研究改进培训管理、组织推进教育科研、为教科研和师生生活服务工作等内容;对教育行政部门及地方继续教育发展水平的评价,主要包括:辖区内培训教师学习成绩整体水平、继续教育周期计划和长远规划的制订和实施、有关措施的制订和实施、管理制度及力度、办学队伍建设、基地建设、经费保障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