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形势下对建筑工程勘察和基础设计工作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只有全面结合建筑施工现场情况,制定完善的勘察设计方案和指导意见,加强全程质量管理,提高勘察测试技术水平等,才能保证勘察设计工作有序开展,为后续施工提供更全面科学的指导奠定基础。
关键词:建筑工程;地质勘察;基础设计;问题;对策
1建筑地基勘察分析
1.1勘察点布设
对拟建建筑的地质情况进行勘察时,勘察点的布设是勘察工作的基础,也是影响勘察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进行勘察点布设的过程中,应该注意:第一,拟建建筑的周边线以及建筑角点的位置、建筑群范围之内应该尽可能的布置相应的勘察点,比如:当拟建建筑物基础下部起伏度较大时,应该注意勘察点的设置高度,有利于对地基地质受力层的勘察;第二,在建筑物主要的受力点位置,应该单独布置勘察点。拟建建设项目中如有部分高耸建筑时,该部分地基基础位置应该布置3个以上的勘察点;第三,对高层独栋建筑进行地质条件勘察时,勘察点的布置应该根据已有的资料进行布设,勘察点数量不应少于4个,从而保证所勘察的结果能够对地基基础均匀性作出有效的判断;第四,勘察点的布置应该与勘察方法相适应,采用钻探、触探等勘察方法时,勘察点的布置必须综合考虑勘察方法的特点以及拟建建筑场地地质条件的特殊情况[2],比如:风化岩、残积岩等复杂的地质岩体,在进行勘察时需要根据项目现场实际情况适当的增加勘察点的布设。
1.2地基勘察技术
目前,国内常用的地基勘察技术有触探和钻探两种方式。触探主要是静力触探技术以及动力触探技术。采用触探对地质条件进行勘察时,根据触探头对所处岩层的锥尖阻力、侧壁阻力从而判断土壤承载力、压缩性能以及单根桩的承载力[3]。采用钻探技术进行地质条件勘察,可以对地层进行鉴别与划分。钻探技术所采用的钻机主要分为回转钻机和冲击钻机两种,回转钻机能够利用管状钻具对地基土壤进行样本的钻取,还可以磨削地层。冲击钻机可以将所需勘察的地质土壤击碎,在击碎的土壤中形成孔洞,可以利用抽筒将击碎的土壤岩块、扰动的土体全部取出,利用取得的样本对地质情况进行分析。
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
2.1箱筏基础设计
随着建筑规模以及建筑高度的不断增加,箱筏基础应用越来越广泛。箱筏基础设计较为复杂,在设计过程中必须注意所设计的箱筏基础的高度应当符合刚度以及承载力的要求。通常情况下,应该根据防水要求、整体刚度、实际受力状况确定箱筏基础底板厚度。实际项目设计过程中,应保证箱筏基础底板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能够满足设计规范要求,同时正截面受弯承载力必须满足相关要求。因此,必须加强对底板冲切承载力的验算,从而保证箱筏基础设计符合建筑整体受力要求。在进行梁板式筏基底板设计过程中,应保证冲切承载力满足建筑使用需求,因此,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对斜截面受剪承载力以及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进行计算,尤其是柱下基础梁顶面部分的承载能力需要进行特别的验算。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桩基础设计
在桩基础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应该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根据桩基的受力特征以及使用功能对桩基水平承载力以及竖向承载力极限状态进行计算;第二,根据项目实际情况、设计规范对承台承载力以及桩身承载力进行计算;第三,当极限承载能力较小且长度比较大的桩基、柱周围土体为可液化土体或者桩身外露的情况时,需要对桩身压屈情况进行细致的验算;第四,当采用混凝土预制桩时,需要对施工中锤击作用、运输、吊装等阶段强度进行验算。
3建筑工程地质勘察与基础设计存在的问题分析
3.1建筑工程地质勘察技术和方法不全面、不科学
建筑工程地质勘察技术具有多种方式方法,当前很多勘察部门为了提高勘察效率,针对承载力的确定通常采用静载荷试验压裂探坑两侧土层的方式进行,这种方法经过大量的研究和论证是不适用的。所以需要勘察人员对施工现场环境进行全面分析和判断,并运用自身的经验选择合适的勘察方法,进而提高勘察质量。
3.2建筑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分析不全面、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
当前随着市场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地质勘察部门为了赢得市场占有率,承揽更多的业务,获得更多的利润和效益,不得不以低成本去抢占市场,导致很多勘察资质存在造假的嫌疑。随着国家对地质勘察要求越来越高,工程地质勘察报告需要全面结合国家最新的要求和形势进行完善,不仅要对现有的勘察报告基本内容,包括勘察工作整体情况,建筑物地基稳定性地质条件分析、地层结构等情况进行全面分析,还要对提出的建议、方法等进行充分论证,制定更加科学完善的勘察设计方案,尤其是对可能存在的问题、需要协调的事宜重点说明,为后期施工等提供科学指导。由于地质勘察、设计、分析等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专人负责,多人配合完成,所以必须要明确分工,但在实际勘察过程中分工不明确,加上技术人员的素质、能力等参差不齐,导致在勘查中无法全面找出存在的问题,勘察不全面、不客观,对于很多应该详细描述和说明的事项陈述不规范、不具体,很多应当附表格或者图表的工作需要详细说明,却缺少应有的论证等,影响整个分析报告的质量和适用性。
4提高建筑工程地质勘察与基础设计水平的具体措施
4.1建立健全建筑工程地质勘察制度,制定明确的推进计划和目标
要结合建筑物建设整体要求,对需要进行勘察的项目制定具体的推进计划,综合考虑建筑施工场地的地质、水文条件和项目要求,制定整体勘察目标以及分步推进措施,对于开展此次勘察设计的目的、原则、方法、要求、人员、技术、设备、费用预算以及质量保障措施等都要进行明确的规定,以此为基础形成建筑工程地质勘察指导规划和方案,保证勘察、设计工作的有序推进。
4.2引入现代化质量管理理念,提高建筑工程地质勘察和基础设计质量监督和管控水平
一方面要结合国家现代化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标准要求,并与建筑工程施工具体情况进行有机联系,细化流程、明确标准、严格组织领导和责任分工,加强过程控制和监督,并做好日常台账和记录的整理分析,全面保证勘察和设计的规范性、科学性。另一方面加强专项调研和调查力度,尤其是对于建筑工程构造复杂、安全要求较高的施工部位和地质情况,要加强专项地质勘察和测评,引入第三方测评机制,提高勘察的客观性和全面性。严格按照审查流程进行多方面监督,确保勘察、试验、设计、验算、分析等环节专人负责、专人审核,最终出具合格规范全面的验收报告。
4.3加强创新,引入现代化勘探测试技术
要不断借助现代化技术,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的勘察经验和方法,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引入高端勘察设备,选择既经济又高效的勘察方法,在对现场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和掌握的基础上,共同研究和分析确定最终的勘探测试技术,加强试验论证分析,最终提高勘察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准确性。
结束语
建筑工程项目设计与施工过程中,建筑物地基基础的稳定性、承载力以及变形缝特征对上部结构的规模、安全性、稳定性有着直接影响[1]。因此,在进行地基基础工程设计前,必须对拟建项目所处场地的地质情况进行详细的勘察,全面掌握拟建场地的岩土力学性能、地下水情况等,为后续地基基础设计提供基础性数据。
参考文献
[1]张绍坤.建筑地基勘察与地基基础设计优化分析[J].资源信息与工程,2016,31(06):140-141.
[2]张玉洁.地基与基础设计与建筑工程地质勘察探讨[J].科技视界,2016(06):146+178.
[3]曾强.论探讨工程地质勘察技术[J].绿色环保建材,2016(02):140-141.
论文作者:刘东霞1,刘佳 2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28
标签:承载力论文; 建筑论文; 地质论文; 基础论文; 工程地质论文; 地基论文; 情况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