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 201700)
【摘要】 目的:对SBAR床边交接程序在临床中的应用与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取我院急诊重症监护病室收治的480例进行抢救治疗的重症监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按照常规交接班模式进行护理交接班管理,观察组根据SBAR床边交接程序,构建急诊重症监护室交班制度,对于护理交接班进行规范管理,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交接班管理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输液脱出及渗漏、压疮等不良护理事件的发生率约为7%;观察组患者输液脱出及渗漏、压疮等不良护理事件发生率为1%,两组对比差异突出,观察组患者的护理交接班管理效果明显比对照组好,P<0.05。结论:SBAR床边交接程序在临床中的应用,能够有效避免不良护理事件发生,提高患者的护理质量与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 SBAR床边交接程序;临床应用;效果评价;分析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36-0259-02
交接班管理是临床护理与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不仅影响着医院护理管理的质量效果[1],同时对医院管理都有着一定的作用和影响。急诊重症监护病室作为医院进行各类危急病症患者救治的专业科室,与其他科室相比,对护理质量的要求与管理更高,不仅要在患者治疗护理期间,做好患者病情变化的严密监测,同时需要充分掌握患者病情,及时有效的配合患者的抢救与治疗实施[2],以确保患者抢救治疗的成功率。下文通过选取我院急诊重症监护病室收治的4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临床护理中分别采用不同的护理交接班模式,并观察分析其效果,以为临床提供参考。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急诊重症监护病室自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480例进行抢救治疗的重症监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个组别,每组各240例。其中,观察组男性患者130例,女性患者110例,患者年龄在27岁至8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4.8±11.4)岁;对照组男性患者137例,女性患者103例,患者年龄在26岁至8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5.7±10.4)岁。此外,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上无显著差别,P>0.05,具有比较意义。同时选取该病室29名护理人员,均为女性,年龄在21岁至42岁之间不等,平均为(26.4±6.7)岁,其中大专学历23名,本科学历5名,工作时间在5年以上16名,工作时间在3至5年9名,工作时间少于3年4名。
1.2 方法
临床护理中,对两组患者采用不同的护理交接班模式进行护理管理。其中,对照组患者以常规护理交接班模式为主,进行护理交接班管理。观察组患者采用SBAR床边交接程序进行交接班管理。即在进行患者护理交接班过程中,依照SBAR床边交接程序进行交接班,并通过建立急诊重症监护交班表,对交接班要点与注意事项进行记录填写,以保证护理工作的有序开展,避免不良护理事件发生。急诊重症监护交班表中主要包括患者的基本病情和交接班内容两大部分,其中,患者基本病情是由护理人员在交接班前进行填写完善,交接班内容则不需要进行填写,但需要交接班人员在护理实施中按照其中制定的程序模式进行护理实施,以对护理内容和程序进行规范,避免出现遗漏。
1.3 效果评价指标
对于两组患者护理期间发生的不良事件进行统计,同时就护理人员对患者病情的了解掌握程度以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问卷调查,调查问卷自行设计,其中,护理人员对患者病情了解掌握调查问卷以诊断、病情以及化验异常结果、治疗、风险、护理等为主,采用十分制评分标准,10分表示最好,1分为最差;患者对护理满意度问卷以护士态度、护理技术、宣传教育开展情况、护理责任心等为主要内容,总分设计100分,85分以上表示满意。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百分比表示,P<0.05表示差异突出,具有统计意义。
2.结果
对照组患者输液脱出及渗漏、压疮等不良护理事件的发生率约为7%;观察组患者输液脱出及渗漏、压疮等不良护理事件发生率为1%,两组对比差异突出,观察组患者的护理交接班管理效果明显比对照组好,P<0.05。此外,两组患者在护理满意度以及护理人员对患者病情了解程度对比上,也存在突出差异,P<0.05。如下表1所示,为两组患者护理交接班效果。
3.讨论
护理作为医疗服务的重要内容与环节,由于在实际开展不仅工作环节复杂,再加上护理交接内容比较多,护理工作的连续性问题突出[3],导致护理交接过程中容易出现各类问题,对患者护理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存在不利影响。近年来,随着医疗服务中对于护理质量及要求的不断提高,开展护理交接班模式研究,以减少不良事件发生,提升护理质量与效果,成为临床研究和关注的重要内容之一。
SBAR床边交接程序作为一种护理交接班模式,其中,S表示的是患者目前的症状以及主观感受情况;而B表示患者的基本资料,其中包含患者的病史以及诊断、治疗等;A则是表示对患者生命体征以及心理状态、异常检查数据的评估;R表示对患者后续处理的方法与措施建议[4]。与一般的交接班模式不同,SBAR床边交接程序在交接班管理中,对交接班顺利以及交接班内容都进行规范化处理[5],不仅要求交接班人员对患者病情有充分和全面的了解,并且要求护理人员在患者病情变化时能够结合自己了解及掌握情况,做出及时、有效的应对,以配合患者抢救治疗,保证患者生命安全。上文中,两组患者在采用不同交接班模式后,观察组患者不良护理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护理人员对患者病情了解掌握程度以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均比对照组突出。这也从一定程度上反应了SBAR床边交接程序在临床应用的突出效果。值得注意的是,SBAR床边交接程序不仅在患者护理质量保障与提升中有着突出作用和效果,同时还有利于进行学习型护理组织构建[6],促使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对于理论知识的强化学习,以能够对于患者检验结果以及病情进行全面了解,在护理过程中对患者突发情况进行及时有效处理,这对提升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都有着积极作用和效果。
总之,SBAR床边交接程序在临床应用中,能够规范护理交接班,保证患者护理质量,具有较为突出的临床应用价值和优势。
【参考文献】
[1]徐双燕,姚梅琪,周海燕.标准化沟通方式在医护间沟通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1):48-49.
[2]周月.建标准化沟通方式在产科分娩孕妇转交接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25):3091-3093.
[3]蒋国娥,范志红,赵辉,严芳琴.自制SBAR式交接表用于急诊患者转运[J].护理学杂志,2015,30(5):53-55.
[4]刘霞,韩雅琴,王怡华.SBAR沟通模式在CCU护士病情汇报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3,28(17):55-56.
[5]邓艳,张建林,唐湘.SBAR 交流模式在肾脏科危重病人床旁交接班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4,28(35):4418-4421.
[6]于佩佩,黎莉.SBAR沟通模式在心血管重症监护病房转出交接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20(20):2535-2537.
论文作者:王融融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12月第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9
标签:患者论文; 交接班论文; 病情论文; 床边论文; 效果论文; 程序论文; 两组论文; 《医药前沿》2015年12月第3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