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与外资并购_核心能力论文

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与外资并购_核心能力论文

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与外资并购,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工业基地论文,外资并购论文,东北老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024(2004)05-0020-02

中国并购市场在过去两年呈现逆势上扬的趋势,成为全球并购市场的一个亮点。尽管非典肆虐,涌向我国的投资热潮仍然是一浪高于一浪。2003年,我国首次超过美国,成了外国投资的首选国,一年内吸引了近520亿美元。外资并购作为生产要素优化组合和产业转移的良好机遇,无疑成为中国企业和跨国公司加速企业进步和对外扩张的明智选择,对于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来说,是提升企业竞争能力,进军国际市场的一个难得的机会。

一、并购:外资来华投资趋势分析

1.在政府的投资导向范围内,有选择地采取并购方式投资

外商在华投资迅速发展的最直接原因在于中国的改革开放,打开了国门,降低了门槛,减少或降低了对外商的政策限制。跨国公司大规模进入中国是从1980年开始的,现在,中国已成为吸引外来直接投资规模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世界范围内,也仅次于美国,居第二位。1992年以后,外商在华投资的方式多倾向于收购,其原因:一是绕开中国政府的行业限制,进入特定的产业市场;二是中方提供了可收购的企业和可利用的政策;三是利用了中方企业的困难。

2.更加注重投资区域的选择

①外商对华投资总额呈上升趋势,截至2001年,外商对广东、江苏、福建、上海、山东、辽宁、北京、浙江、天津、湖北10省市投资,比1994年增长47.18%,投资额增加1294.9亿美元(4039.541-2744.641)。②从地区分布来看:广东省一直是外商投资的重点,2001年比1994年增长26.97%,但低于外商对华10省市投资的增长比(47.18%,),增长幅度呈现下降趋势;同时2001年广东省投资额在选取样本指标的10省市中所占的比例(29.54%)也低于1994年(34.24%)水平,呈下降趋势。③外商对天津、江苏、上海、浙江、辽宁、湖北的投资幅度均超过10省市平均增长水平(47.18%)。从投资数据分析中可以看出,外商对华投资区域正逐渐从珠江三角洲向长江三角洲和渤海湾地区转移,以广东为起点,沿长江三角洲转移和渤海湾地区中部和东部地区深入,一方面表明中国对外开发政策更加公开、透明,各地区都放宽了本地区的引资政策,另一方面表明外资更看好中国沿海地区和东北部地区的大都市和老工业区,大有向中国纵深发展之势。

3.更加注重投资的成本效益

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渤海湾地区,是中国最吸引人的经济发展地区,也是最吸引外商投资的地区。这三个地区的优势布局是长江三角洲前有浦东作龙头,上海作金融中心,后有长江流域作广阔的腹地;珠江三角洲毗邻香港,有便利的货物进出口条件,较为宽敞的融资渠道和信息渠道;渤海湾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完善的基础设施条件,铁路、公路四通八达,大连、锦州、营口等海港直接连接海内外,与日本、韩国相邻,东北地区又是我国在50~70年代建立和发展起来的门类齐全、人力资源和物资资源丰富、基础雄厚的重工业基地。外商在中国选择这样的区域作为投资的重点,正是看准了这些地区丰富的物资资源、人力资源、便利的交通条件和宽松的投资环境。这些信息表明,外商在华投资更注重资源成本的选择,更注重寻求低成本、高效益的投资区域。

4.外资更趋于向市场导向的行业投资

随着东北老工业基地战役的打响,政府已为企业清除了各种歧视性规定,在市场准入、税收政策等方面给予外资同等国民待遇,鼓励和支持其外资参股能源、交通、电信和供水、供热、供气等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领域。新一轮的外资购并,使跨国公司更注重市场导向。他们选择的投资方向,将倾向于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导国有企业、新放宽的一批市场准入行业,如电信、交通、公用设施方面的国有企业和收入需求弹性高、市场面宽的日用消费品产品。

二、借鉴:外资并购对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启示

世界500强企业并购的成功经验,不外乎三条:技术先进、管理创新和资本经营。笔者认为,这三条中技术先进是先导、是基础,没有先进的技术,难以敲开目标企业之门;管理创新是实现资本经营的“路径”,没有管理的创新、管理理念的突破,企业将永远都停留在资产经营的层面上;资本经营是并购的目的,只有通过并购,才能迅速实现资本扩张,才能实现资本的快速升值。

1.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振兴自己的民族工业

外商来华并购给我们带来了资金,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先进的管理方法,也带来了优秀的企业文化。一次不需走出国门的“留学”,对每一个中国企业及其员工来说都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充分利用外资并购的机会,真正实现国有企业的重组、改制,在引进国外的资金、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模式的同时,培养中国的高端人才,加速中国本土企业的技术进步,提升企业的竞争能力,重新构建我们的企业功能,振兴我们自己的民族工业,才是我们的长远之策。

2.引进外资不仅仅是引入资金,重要的是“利用”外资,分担风险

实施跨国并购的外资企业,绝大多数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先进的技术优势,且一般都有良好的银行信用,国内外银行都愿意为这类企业提供贷款。因此,对于资金拮据的中国企业来说,无论主动并购还是被动并购,都能迅速得到资金,且贷款资金成本要低于自筹资金成本。其另一层面的意义,还在于使一系列的重要项目和在建项目能尽快上马和完工,迅速形成生产能力,发挥效益,最大限度分散风险。

3.实现由“瘦狗产品”向“金牛产品”的转化

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绝大部分国有企业已经运行到了生命周期的衰退期阶段,是坐以待毙,还是另辟蹊径?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已经给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国有企业改造指明了方向:“抓住新一轮全球生产要素优化重组和产业转移的重大机遇,扩大利用外资水平。结合国内创业结构调整升级,更多地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高素质人才,注重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创新提高”。根据波士顿集团的份额法则(以下称“法则”),“金牛产品”与“瘦狗产品”的主要区别,是前者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而后者只占有不到10%市场份额,但相对衰退期持续时间较长。在市场中存在大量的小公司,所有的小公司都要一个收购产品,都面临一个缓慢的、停滞不前的、痛苦的死亡过程。其中一家公司可以兼并其他几个小的竞争对手,以改变行业的市场结构。几年后很多公司又惊奇地发现:该行业并没有真正衰落,他们又成为了这个行业中生产单一产品、且生产占有率极高的“金牛产品”。这里我国的国有企业及其产品,就好比是“法则”里讲的“瘦狗产品”。只有对“瘦狗产品”进行兼并和改造,才能成为“金牛产品”。

4.引进外资,强化自我,打造企业核心能力

核心能力是企业整体拥有的、能为客户创造基本利益和价值的,决定企业持久竞争优势的能力,它是由一组相互关联和有机协调、结合的技术和技能所构成的集合体,是企业抢占未来商机,谋求更大发展的重要和决定性力量。

打造企业核心能力通常有两种形式:一是通过现有核心能力在新行业领域的运用来提高核心能力水平;二是从新的行业领域获取新的核心能力,再将现有的和新的融合为一个整体来提高核心能力。前一种形式是指已经拥有核心能力的企业,整合利用企业外部资源,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以充分发挥自身核心能力和增强企业对环境迅速应变能力的一种管理模式。对于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具有一定的生产技术或专有技术的企业而言,应通过外资并购获得国外先进的生产技术方面的能力,并将其与中国本土的能力相结合,打造自己的企业核心能力。我们现在没有核心能力,但我们应该有形成自己的核心能力的信心和范围,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外商进行多元化经营的机会,去酝酿、打造属于中国企业的核心能力。这个目标的设定及经营活动的展开应该考虑到企业现在经营行业与收购企业的关联程度,一般而言,关联程度越高,其获取核心能力的目标实现的可能性就越大。

5.资本经营不是跨国公司的“专利”

跨国并购实际上是一幕幕精彩的“资本经营、资本扩张”的巨作,世界500强绚丽多彩的演绎,一时间让我们瞠目结舌。但是,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使企业由产品生产、产品经营向资产经营转化,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推动着资产经营迅速向资本经营转化,这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必然。不论如何,以兼并、重组、参股为特征的“资本经营”已在中国大地兴起,并正迅速发展,可见“资本经营”是市场经济发展的结果,不是跨国公司的”专利”。对于中国企业家和中国企业来说,我们接受并购的同时,也是进行“资本运营”的开始。被动总是要挨打的,在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中,我们应该抓住引进外资的机遇,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尽快加入资本经营的行列,跻身国际经济大循环的范围,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我们的民族工业。

[收稿日期]2004-02-18

标签:;  ;  ;  ;  ;  ;  ;  

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与外资并购_核心能力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