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师范大学附属湘东医院 湖南醴陵 412200
【摘要】目的:讨论帕金森病抑郁与运动障碍关系,研究帕金森病抑郁与运动障碍相关性。方法:本文总计700例研究对象,于2017年3月-2018年3月收治入我院,所有研究对象均为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在患者知情的情况下,由专科医师开展病史采集、问卷调查、量表评估、神经系统检查。结果:抑郁组与非抑郁组UPDRS评分与MMSE评分对比,抑郁组高于对照组,表明抑郁组运动障碍进展速度快于非抑郁组,组间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抑郁组运动并发症出现例数为270例,占比77.14%,非抑郁组运动并发症出现例数为280例,占比80.0%,组间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患者CES-D评分与UPDRS评分对比,为正关系。运动障碍方面,CES-D评分与震颤评分、强直评分、步态姿势评分、少动评分,均为正关系。结论:帕金森病患者于运动障碍具备显著相关性,在此基础上可深入研究帕金森病病理机制与生理机制,并选择最佳治疗方案,切实改善患者抑郁状况,值得推广。
【关键词】帕金森病;抑郁;运动障碍;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简称PD)平均发病年龄为60岁,其发病率与年龄成正比关系[1]。临床医学认为,帕金森病病程进展缓慢,存在典型的运动障碍,90.0%以上帕金森病患者存在非运动症状[2]。700例研究对象于2017年3月-2018年3月收治入我院,讨论帕金森病抑郁与运动障碍关系,研究帕金森病抑郁与运动障碍相关性,详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文总计700例研究对象,于2017年3月-2018年3月收治入我院,所有研究对象均为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本文研究患者中,男女占比为378:322,患者年龄为53-75岁,平均(63.05±10.22)岁,发病年龄为58-70岁,平均病程为(58.30±10.75)。按照患者抑郁病症,将其划分为抑郁组(350)与非抑郁组(350)。两组的病程、年龄、性别等资料比较无差异(P>0.05)。
纳入标准:①疾病诊断满足临床诊断标准;②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③患者未接受过脑深部电极植入术治疗。
排除标准:①严重心血管疾病;②精神障碍患者;③满足痴呆诊断标准患者;
④存在PD综合征患者;⑤语言、认知障碍患者。
1.2护理方式
在患者知情的情况下,由专科医师开展病史采集、问卷调查、量表评估、神经系统检查。
使用PD统一评分量表(UPDRS)开展评分,使用简易职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R)评分。
1.3评价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UPDRS评分与MMSE评分,两组患者运动并发症发生率,分析抑郁与运动障碍相关性。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数据均全部录入到Excel表格内,使用SPSS 21.0软件分析,患者运动并发症发生率为计数资料([n(%)],X2检验);患者UPDRS评分、MMSE评分为计量资料([n()],t检验)。=0.05为校准数据,(P<0.05)分析组间数据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UPDRS评分与MMSE评分对比
抑郁组与非抑郁组UPDRS评分与MMSE评分对比,抑郁组高于对照组,表明抑郁组运动障碍进展速度快于非抑郁组,组间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运动并发症发生率
抑郁组运动并发症出现例数为270例,占比77.14%,非抑郁组运动并发症出现例数为280例,占比80.0%,组间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
2.3抑郁与运动障碍相关性分析
患者CES-D评分与UPDRS评分对比,为正关系。运动障碍方面,CES-D评分与震颤评分、强直评分、步态姿势评分、少动评分,均为正关系,详见下图1。
3 讨论
据相关报道显示,帕金森病与阿尔兹海默症是常见的两大类型神经系统变性病,就全世界老年人范围内,1.0%的人群均患有此病[3]。即便是帕金森病被定义为运动障碍疾病,但患者常发非运动症状,其中抑郁则是最常见的病症,严重影响着帕金森病患者生活质量与预后质量[4]。
国外文献报道显示,帕金森病抑郁(Parkinson's disease depression,简称PDD)发生率为20.0%-50.0%,国内帕金森病抑郁发病率相对较高[5]。就帕金森病人群抑郁症状,理解发病机制与原理,可为临床疾病治疗提供依据,以此改善帕金森病抑郁患者生存质量,降低帕金森病抑郁症状的致残率与致死率。
本文上述研究中,抑郁组与非抑郁组UPDRS评分与MMSE评分对比,抑郁组高于对照组,表明抑郁组运动障碍进展速度快于非抑郁组,组间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抑郁组运动并发症出现例数为270例,占比77.14%,非抑郁组运动并发症出现例数为280例,占比80.0%,组间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患者CES-D评分与UPDRS评分对比,为正关系。运动障碍方面,CES-D评分与震颤评分、强直评分、步态姿势评分、少动评分,均为正关系。由此可见,帕金森病患者于运动障碍具备显著相关性,深入研究帕金森病病理机制与生理机制,可为帕金森病治疗提供最佳方案。
综上所述,本文上述研究表明,帕金森病患者于运动障碍具备显著相关性,在此基础上可深入研究帕金森病病理机制与生理机制,并选择最佳治疗方案,切实改善患者抑郁状况,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王雪梅,冯涛,陈慧敏,顾朱勤,陈彪. 帕金森病抑郁与运动障碍的相关性分析[J]. 中国医药导报,2017,14(35):4-7+24.
[2]赵鹏. 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的临床研究[D].郑州大学,2017,15(10):91-92.
[3]廉龙江. 基于“脑肠轴”理论探讨帕金森病便秘与抑郁的相关性研究[D].安徽中医药大学,2016,3(01):18-21.
[4]王亦心. 帕金森病患者睡眠障碍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因素分析[D].吉林大学,2016,12(04):228+230.
[5]曾杰. 帕金森病步态和认知功能的临床特点及相关性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5,37(01):16-18.
论文作者:谢晓曼
论文发表刊物:《总装备部医学学报》2019年第0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6
标签:抑郁论文; 评分论文; 患者论文; 帕金森病论文; 相关性论文; 运动障碍论文; 帕金森论文; 《总装备部医学学报》2019年第0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