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批坚定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家_政治论文

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批坚定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家_政治论文

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批坚定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政治家论文,马克思主义论文,坚定论文,努力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高级干部特别是省部以上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的领导水平,尤其是政治水平如何,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这些干部不仅要努力成为有知识、懂业务、胜任本职工作的内行,而且首先要努力成为忠诚于马克思主义、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会治党治国的政治家”。并强调:“我们不仅要按照这样的要求提高现有高级干部的水平,而且要按照这样的要求培养和选拔接班人”。认真贯彻全会决定的这一重要精神,在抓紧培养和造就跨世纪担当重任的领导人才的同时,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批忠诚于马克思主义、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会治党治国的政治家,也是当前我们党的组织建设中一项带根本性的战略任务。

(一)

政治家是治党治国的栋梁之材,决定着一个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影响着一个党和国家的政治方向。古往今来,古今中外,概莫能外。从我国历史上看,任何一个朝代的兴衰更替,总是有一批政治家在起作用,成为推动历史前进的骨干力量。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是封建社会的政治家,到了近代,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政治家登上历史舞台,从此使我国由封建社会进入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新阶段。我们党的老一辈革命家,在他们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在成为军事家、战略家、社会活动家,以及各行各业专门家的同时,首先是政治家。正是靠他们的坚定信念和远见卓识,才使我们党和国家在长期黑暗的徘徊和苦斗中找到了一条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从此彻底改变了国家的政治面貌,开创了历史的新纪元,那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还要不要加强政治家队伍建设呢?答案显然是肯定的。

首先,培养和造就一批坚定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家,是由我们党的性质和党所担负的任务决定的。我们党是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由我们党的这一性质所决定,党的每一个领导干部都必须首先是政治家。要充分依靠他们的执着追求和聪明才智、运筹帷幄,团结带领群众实现党的奋斗目标。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面临着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武装起来,领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繁重任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新事业和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对各级领导干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要完成党在新时期的历史任务,就必须在思想上、政治上建设党的同时,更加注重从组织上建设党,尤其是在我们党和国家大政方针已定的前提下,首先必须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忠诚于马克思主义、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强领导集体。

第二,培养和造就一批坚定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家,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建党原则和老一辈革命家反复考虑的一个战略问题。列宁早在他的建党理论形成初期就强调:无产阶级政党应当成为一个以少数职业革命家为核心的集中统一组织。他指出,党的领导核心应当由人数不多的、经过考验、具有理论修养、富有斗争经验和组织才能的职业革命家组成。如果没有一个这样的领导集团,就无法进行长期不懈的斗争。十月革命以后,他在《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一文中,在强调实现党的领导的条件时进一步强调:要配备一大批忠于苏维埃、能干的干部,依靠这样的干部去执行党的政策,实现党的领导。毛泽东同志在这个问题上讲得更为直接和具体。他不但反复强调:指导伟大的革命,要有伟大的党,要有许多最好的干部。而且特别指出:“中国共产党是在一个几万万人的大民族中领导伟大革命斗争的党,没有多数德才兼备的领导干部,是不能完成其历史任务的。”(《毛泽东选集》第二卷第514页)这些干部和领袖必须是“懂得马克思列宁主义,有政治远见,有工作能力,富于牺牲精神,能独立解决问题,在困难中不动摇,忠心耿耿地为民族、为阶级、为党而工作。”(《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第267-268页)“夺取全国政权的任务,要求我们党迅速地、有计划地培训大批的能够管理军事、政治、经济、党务、文化教育等项工作的干部”。(《毛泽东选集》第4卷第347页)对政治家的要求是:“革命的政治家们,懂得革命的政治家或政治艺术的政治专门家们,他们只是千千万万的群众政治家的领袖,他们的任务在于把群众政治家的意见集中起来,加以提炼,再使之回到群众中去,为群众所接受、所实践。”“这是无产阶级政治家同腐朽了的资产阶级政治家的原则区别”(《毛泽东选集》第三卷第868页)。毛泽东同志早在六十年代初就高瞻远瞩地提出努力培养和造就千百万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战略任务。我们党的第二代核心邓小平同志对建立一支坚强的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家队伍更加寄予厚望。他多次指出:四个现代化的实现,要有正确的组织路线来保证,要有真正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党性强的人来接班才有保证。在1985年党的全国代表会议上,邓小平同志强调:中青年干部接班,最重要的是接老同志坚持革命斗争方向的英勇精神的班。1989年他再次强调要选马克思主义者。1992年邓小平同志在巡视南方的重要谈话中又一次强调: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能不能坚持,经济能不能快一点发展起来,国家能不能长治久安,从一定意义上说,关键在人。中国要出问题,还是出在共产党内部。对这个问题要清醒,要注意培养人,要按照“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标准,选拔德才兼备的人进班子。可以说,贯穿于邓小平同志特色理论中的一个突出观点,是要按照无产阶级政治家的标准选干部,把干部的革命化放在首位。党的第三代领导核心江泽民同志更加语重心长,他指出: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建设好党和国家各级领导班子,选拔和培养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是一个战略任务,是党兴旺发达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大事,是关系到我们党和毛泽东、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开创的社会主义事业是否后继有人的关键问题。因此,我们必须把培养和选拔一批坚定的政治家作为一个战略任务来考虑。

第三,培养和造就一批坚定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家,是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经得起执政和改革开放考验的迫切需要。毫无疑问,当前我们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从根本上提高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基础和实力,这是我们抵制西方敌对势力妄图“西化”和“分化”我们党和国家的强大物质基础。但是如果仅能满足这一点,而不是从政治上观察和思考问题,就要犯历史的错误。正如邓小平同志所指出的那样,“我们这些老一辈的人在,有分量,敌对势力知道变不了。但是我们这些老人呜呼哀哉以后,谁来保险?”因此,只有把大力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作为一个长期的战略任务,同时又是一个紧迫任务来抓,在提高现有高级领导干部水平的同时,抓紧培养和选拔千百万革命事业的接班人,才能从根本上保证我们党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在当代世界风云变幻的条件下,在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变革中,把党建设成为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起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能够经受住各种风险、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才能把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通过一代一代人的不懈努力不断推向前进。当前,我们尤应看到,改革开放给党的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党的建设也遇到了许多复杂状况。我们党已有五千四百多万党员,教育和管理的任务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繁。面对新状况,我们的工作还不适应。一些地方和单位党不管党、治党不严,纪律松驰、组织涣散,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存在着种种不容忽视的问题。特别是发展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某些消极因素和腐败现象在党内滋长蔓延,严重侵蚀着党员和干部队伍。在这种形势下,如果不注重培养和造就一批忠诚于马克思主义、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会治党治国的政治家,发展下去是非常危险的。对此,全党必须引起高度警觉和重视,严肃认真、扎扎实实地加以解决。当前亟须把思想统一到四中全会决定的精神上来,真正让培养和造就一批坚定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家的紧迫性、战略性和全局性形成共识。

(二)

在我国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要培养和造就一批坚定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家,重要的是确定新时期政治家的标准。对此,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他们应该具有坚定的政治信念,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自觉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经得起各种风浪的考验;他们应该具有开阔的眼界,熟悉国情,了解世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务实创新,开拓前进;他们应该具有宽阔的胸襟,讲党性,顾大局、模范执行民主集中制,公道正派,任人唯贤,善于团结同志一道工作;他们应该具有较强的领导能力,讲究领导艺术,审时度势,驾驭全局,善于协调各方面的力量;他们应该具有优良的作风,廉洁勤政,艰苦奋斗,深入实际,调查研究,谦虚谨慎,联系群众,真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这是对新时期政治家标准的最新概括,既继承了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强调了党长期坚持的干部标准,又赋予了时代要求的新内容,只有按照这个标准,提高现有高级干部的素质,培养和选拔接班人,才能使我们党所开创的事业继往开来,后继有人。

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家,首要的是必须具备坚定的政治信念。只有信念坚定,才能从根本上增强贯彻执行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的自觉性,才能在错综复杂的环境和形势面前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经得起任何风浪的考验;才能有效地避免“左”和右的错误倾向的干扰,把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统一起来,增强工作的原则性,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在战争年代,在白色恐怖的巨大压力面前,我们党的一大批优秀的政治家们正是凭着这种坚定的政治信念,赴汤蹈火,出生入死,“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表现出“威武不能屈”的高风亮节;在建设时期,同样有一批坚定的政治家,不顾压力,“不怕丢乌纱帽、不怕老婆离婚、不怕坐牢、杀头”,勇敢地站出来捍卫真理,捍卫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同各种邪恶势力作斗争。他们的经验表明,坚定的政治信念是激发动力的源泉。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我们党所以要把“具有坚定的政治信念”作为政治家的一条首要标准,就在于我们的改革开放是前无古人的事业,就在于我们的改革开放同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紧密联系在一起。党的干部如果没有坚定的政治信念,就很可能在错综复杂的形势面前迷失方向,误入歧途,就不能保证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不动摇,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推向前进。

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家,必须具有开阔的眼界,熟悉国情,了解世界。这是新形势下对政治家所应具有的丰富知识的要求。当今世界,各种政治力量的斗争错综复杂,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较量日趋激烈,我们正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这种形势下,作为一个政治家,没有对中国国情的了解,没有对世界的了解,显然是不行的,是难以担当历史的重任的。只有基于对基本国情的深刻了解,才能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坚定地走自己的路。只有洞察世界,才能深化对国情的认识,进一步增强贯彻执行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的自觉性。才能激发内动力,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务实创新,开拓前进。现阶段,了解国情,熟悉世界,最根本的就是要认清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我们党面临着艰巨复杂的改革和建设任务,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工作指导思想,排除干扰,集中精力,加快我国经济发展的步伐,实现党确定的本世纪末的发展目标。作为一个政治家必须为此做出不懈的努力。

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家,必须肯有宽阔的胸襟,讲党性,顾大局,模范执行民主集中制,这可以说是对一个政治家气度的要求。只有讲党性,顾大局,模范执行党的民主集中制,才能够保证我们党的集中和统一,从组织上巩固党,提高党的战斗力。作为一个政治家还必须做到公道正派,任人唯贤,善于团结同志一道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够调动全党的积极性,集中全党的智慧和力量,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对此,毛泽东同志指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必须是能够团结绝大多数人一道工作的无产阶级政治家,不但要团结和自己意见相同的人,而且要善于团结那些和自己意见不同的人,还要善于团结那些反对过自己并且已被实践证明是犯了错误的人。做到上述两个方面的要求,关键是作为一个政治家的胸襟要宽阔,襟怀要坦白。要象毛泽东、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那样,在坚持原则的前提下,具有心底无私天地宽的广大胸怀,事事处处以党和国家、人民的利益为重,把各方面的人才,包括持不同政见者团结在自己的周围,为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在新的形势下,就是要从党和国家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出发,不搞争论,一心一意,同心协力地按照党确定的战略目标奋进。

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家,必须具有较强的领导能力,讲究领导艺术,审时度势,驾驭全局,善于协调各方面的力量。这是对政治家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提出的要求。我们的各级领导干部如果没有高超的领导艺术,没有驾驭全局的能力,就不能担当治党治国的大任。这一条可以说既是对高级领导干部的最基本的要求,同时又是最迫切的要求。任何一个领导干部的能力强弱都对所担负的领导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政治家不但要做政治上的强人,群众中的好人,更重要的是要当工作上的能人。必须善于学习,善于研究新情况,准确把握时局的变化,审时度势地确定工作指导方针;要善于把原则性和灵活性有机结合起来,懂得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树立较强的政策观念。既敢于在错综复杂的局势面前,尤其是关键时刻,力挽狂澜,处乱不惊,使扭转不利局势有回天之力;又善于化解矛盾,理顺情绪,协调各方面力量,形成办好事业的强大合力。在当前国际局势动荡不安,国内形势仍有诸多不稳定的情况下,作为一个政治家的最根本标准,就是能够妥善处理各种矛盾,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完成党所肩负的历史使命。

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家,必须具有优良的作风,廉洁勤政,艰苦奋斗,真心实意为人民谋利益。这是对一个领导者政治品格的要求。领导者的作风如何直接关系到党的形象,关系到党对群众的密切联系,特别是作为一个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的执政党来说,必然要求每一个领导者都要真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贯地有益于人民,把向党和人民负责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上出现一些以权谋私、拜金主义等腐败现象的情况下,坚定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家必须保持廉洁勤政的高风亮节,勇于面复杂的气候环境洁身自好,“出污泥而不染”,时刻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模范,做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模范,做遵守纪律、坚持民主集中制的模范,做脚踏实地、勤奋工作、忠于职守模范,做反对各种消极腐败现象,发扬社会主义新风尚的模范。”把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中充分发挥出来。

四中全会决定对政治家五条标准的要求,相辅相诚,互为补充,缺一不可,其中坚定的政治信念是根本、是动力、是方向。每个领导干部都应当严格按照这个标准,去悉心修养、躬身实践,力求做一个符合时代要求的、忠诚于马克思主义、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会治党治国的政治家。

(三)

培养和造就一批坚定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家,是改革开放的新时代赋予我们的一项重要历史使命,是摆在全党面前的一项严肃而认真的政治任务,各级党组织都应为此做出积极努力和贡献。

首先,要把教育的任务放在首位,坚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武装广大干部。育人有用人的基础,培养和造就一批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家,关键是把“用科学理论武装人”的任务落到实处。各级党委务必把培养教育干部作为一项事关全局的基础性工作坚持不懈地抓下去。通过组织干部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心内容是学习和掌握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把各级领导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同时要组织干部努力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基本知识、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和法律知识、世界历史、世界知识、中国历史特别是近现代史和中共党史,不断用新知识武装干部的头脑,引导他们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更加自觉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增强工作中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对干部的教育,要根据不同领导职务的不同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教育和培训规划,分期分批地对县以上领导干部进行培训,并对学习情况认真考核,把考核结果作为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之一。同时,要抓好各级各类党校和干部学习的教育改革,更好地为培养德才兼备的领导干部服务。要把系统培训与在职学习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党委学习中心组的作用,帮助干部克服忙于事务和应酬,忽视和放松学习尤其是放松政治理论学习的倾向,为培养和造就一批坚定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家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其次,要把培养和选拔优秀年轻干部作为一个关键环节。根据干部的成长规律,各级党委必须在抓紧提高现有领导干部素质的同时,按照干部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的原则,选拔和培养一批能够跨世纪担当重任的领导人才。在培养和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的过程中,要坚定不移地把“革命化”放在首位,注重选那些被确认为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的优秀年轻人才进入各级领导班子,担当重任。坚决破除论资排辈,求全责备的陈腐落后观念,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进入关键岗位创造更加有利的环境。要在选拔任用干部时防止仅从现实需要出发,满足于改变领导班子的结构,而忽视政治上的强者的倾向,真正象邓小平同志所期望的那样,通过各级党政领导的共同努力,在不太长的时间内,能够有一大批三四十岁的优秀的政治家、经济管理家、军事家、外交家问世。这是我们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希望所在。各级党委都应引起高度重视,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确保我们党和国家的各级领导权都能牢牢地掌握在忠诚于马克思主义、坚定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人手里。

第三,切实加强实践锻炼,提高他们处理复杂局面的应变能力。任何一个干部的成长都离不开特定的环境,在当前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我们要保证一批新政治家们能够脱颖而出,更重要的是把他们推向市场经济的大潮经风雨见世面,尤其是要把那些有培养前途的年轻优秀人才放到艰苦、复杂的社会、政治生活环境中去磨炼意志,增长才干,经受考验,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本领。

第四,要加大老干部的责任,充分发挥老干部的传帮带作用。应当充分看到,我们党一大批健在的老同志,在过去长期革命斗争的生涯中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和锻炼,不但具有坚定的马列主义志向,而且有着丰富的治党、治国、治军的好传统、好经验。把他们的传统和经验继承下来,接好老一辈革命家坚持革命斗争方向的英勇精神的班,是保证我们党的宏图大业继往开来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一方面,我们党应该教育老同志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真心实意地加强对青年干部的培养和教育,眼光放远些,积极发挥骨干作用,选好年轻人,带好年轻人。另一方面,又要教育年轻干部主动诚恳地向老一代学习,求得他们的教育和帮助。

第五,要始终注意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为培养和造就一批坚定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家净化环境。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家、经济家、科学家、军事家、教育家、文学家和其他各类专家的脱颖而出是时代的产物,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一是要防止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势下,只重视其他各类专家的作用而忽视政治家的错误思潮出现。要严格按照十四届四中全会决定关于高级领导干部首先要成为政治家的要求精神,做好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的工作,力戒宣传上的片面性和绝对化。

标签:;  ;  ;  ;  ;  ;  ;  

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批坚定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家_政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