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共生”理念;小学语文;有效性
从理论性知识角度来分析,共生教育理念便是追求教师与学生之间目标一致性的平衡,使得学生与教师能够在语文课堂中时间目标和谐共处。但是,在传统教育理念之下,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教师与学生本身便是矛盾对立面,而且是不和协调的那种矛盾,使得师生和谐共处无法得以贯彻和实施。因此,在新时代教育理念之下,小学语文学科教学应更关注师生和谐共处问题,强化共生教育理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价值和功能。因此,本文分析在共生理念下,如何找寻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共处关键点,以达到共生要求。
一、实现语文课堂学习与理解共生
小学语文教学体系中包含的大量知识点内容,其中所涉及的内容复杂且专业,而且对于学生理解能力有着高质量的要求。所以,为了贯彻共生理念,小学语文教师需要从学习与理解共生角度来看待师生和谐共处关系,从学习与理解语文知识点中“字、音、词、句、文”的内容,完善教学目标与教学计划的实施。对于小学语文学科教学而言,词句释义是学生学习语文学科的基本能力,提升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所具备的重要内涵。在这其中需要小学生不要形成片面主义,只追求表面性词义句意,而是要把这些字这些词投放到切实可感的具体语言环境或实际语篇环境中去加以认真理解。
比如,在小学语文开展《暖流》课文教学过程中,如何要求学生单单从字面上进行理解的话,那么“暖流”与“寒流”是相对的,是无法在课文中和谐共处的。然而,通过解析课文和学习理解,让小学生从中切实地体悟到了文中“暖流”别具含义,具体地说,是指时任国家主席江泽民的实际到来与亲切会谈,为天津南开大学的广大师生带来了心中的无限温暖。再如“变色龙”,原本是指名为“避役”的一种热带珍稀动物;然而在实际生活中,它却是比喻善于变化、见风使舵的宵小之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构建阅读与习作共生氛围
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阅读与写作有着至关重要的价值,也是组成小学语文学科的重要内容。在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之中,小学语文教师应贯彻共生理念,从阅读与写作角度来思考如何开展共生教学。通过以促读写、读写结合等方式来完善阅读与写作共生教育理念和内容,在潜移默化之中影响学生对阅读与写作的学习态度,使得学习过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比如,在小学语文教学《高尔基和他的儿子》课文过程中,教师会要求小学生就“‘给’永远比‘拿’愉快”这一哲理名言,以“儿子”名义给高尔基爸爸写一封回信,或者写一份课文学习后的实际感想。通过这种阅读与写作共生教学方式,不仅有利于促进小学生的进一步理解与深刻性感悟,而且有利于更好地攫取“三维目标”教学效果。
三、打造想象与表达共生
新课改素质教育理念之下,要求学生应具备良好的想象力与表达力,特别是在小学语文学科之中,更需要教师关注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因此,共生理念之下,小学语文教师应学会从想象与表达这一方面入手,贯彻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小学语文教师需要通过文章学习方式来引导学生进行想象与表达能力的训练,将语文教学内容呈现趣味性特点,并给予学生适当留白空间,让学生发挥想象,并吸引学生通过多样化内容训练表达能力。
比如,在小学语文开展《狼和小羊》课文教学时,语文教师便可以贯彻想象与表达共生教学理念,把握课文结句“(狼)说着,就往小羊身上扑去……”这一“空白现象”,以此让小学生想象“小羊的最终命运究竟能够如何呢”。经过“想象与情感”的融合,有些小学生认为小羊“难逃狼口、死于非命”,有些小学生却以种种理由让小羊成功 “狼口逃生”。只要小学生通过想象并表达合理性说法,就已基本达成课程教学的重要目标。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共生教育理念,不单单是为了实现师生和谐共处,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学习方法与学习行为在课堂教学中的和谐共处,使得小学生能够真正融入到语文课堂中,培养自身语文核心素养,提升语文学习能力与理解能力,强调全面素质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丽平;;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语文校本课程开发[J];教育科学论坛;2017年20期
[2]吕立尊;;培养核心素养,构建小学语文有效课堂[J];华夏教师;2017年05期
[3]张亚;杨道宇;;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J];教育探索;2016年10期
论文作者:刘璐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9月17期批次
论文发表时间:2020/4/2
标签:小学语文论文; 小羊论文; 学生论文; 教育理念论文; 和谐论文; 小学生论文; 课文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9月17期批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