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效益,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利用外资论文,效益论文,质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引进外资促进了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
●市场运行机制不健全,监管措施不到位,影响了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效益。
●确定合理指导方针,改善投资环境,优化产业结构,扩大内陆开放,提高涉外人员素质,对于提高外资利用的质量和效益具有重要作用。
近年来,我国实施开放带动战略,广泛吸收外资,补充了经济发展所急需的资金,引进了较为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经验,促进了产品结构的升级和产业布局的优化,丰富了市场供应,扩大了出口创汇,推动了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提高了企业的整体素质和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但是,我们也要看到,虽然三资企业蓬勃发展,却存在投资规模较小、外资比例较少、经济效益较差、经营纠纷较多等问题。
出现这些问题,原因可以说是多方面的。从客观上讲,国内的市场开放程度仍然不够,影响了外资大量进入。外商来华投资,除了考虑到投入的因素之外,更重要的是瞄准了我国巨大的市场潜力。但我国市场体系及其运行规则很不完善,相当多的投资领域仍有限制,开放的程度还不够,这使得许多国外投资者在我国市场上缺乏一种综合运筹的经营条件,从而限制了他们的投资意愿,直接影响到投资规模、结构和长远发展。同时,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的转轨时期,尚未形成统一的市场,当外商进入之后,在不同的地区和不同行业部门,经常遇到不同的市场规则(办事规则),无形中增加了经营的难度,提高了交易成本,甚至导致有些外国商人,不是从发展的角度来考虑对华投资,相反将着眼点放在利用不规范的市场进行投机盈利。
从主观上看,我们的管理监督措施不到位,造成了合作各方的矛盾和纠纷,而我们不少领导重引进轻管理的现象较为普遍。他们在招商引资,合同签字前对工作相当重视,参与研究、会见外商、亲临谈判、协调各部门之间关系等,但合同生效之后,就认为是企业和经办人的事,运行过程由此产生许多扯皮的事情迟迟得不到解决,影响合同条款的执行。有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与外商合资,中方的管理人员文化水平不高,管理水平和营销能力低,不熟悉国家的法律、法规,不会按国际惯例办事,在谈判、签约、管理中就不可避免地发生一些失误,成为日后合作产生纠纷的病灶。少数外商利用我国一些地区搞外商投资企业赶潮头、图虚名的行为,片面追求“三资”企业的上升心理,利用优惠政策,套取国内银行贷款和企业资金充抵外汇投资,从而转嫁投资风险,甚至一些不法外商,钻法律空子进行欺诈,而中方管理人员习惯于人治和权治,由于职责不清和摩擦内耗严重,不能依法管理,对自身的合法权益的保护也就明显弱化、淡薄。
改革开放是实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吸引利用外资是加快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能否充分发挥我国市场、资源和劳动力的比较优势,吸收外来的资金和技术,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关键要更新观念,适时调整政策、措施,创造稳定的投资环境,尽快改变在引进使用外资中的被动状态,力争主动有效地引导外商的投资方向和方式,平等地分享投资收益,使引进使用外资同推进我国现代化进程深层次的结合,以便更好的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
(一)确定合理指导方针,强化投资质量效益。积极有效的利用外资,是我国对外开放政策和经济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加大力度,更多更好的利用外资,既要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和“三有利”的原则,敢想、敢试、敢闯,大胆地探索利用外资的新途径、新领域,更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讲究实效,使引进的外资落到实处。当务之急是提高引资的质量和效益,着力解决外资实际投入率低、注册资本金不到位、三资企业开业率低、亏损面大等关键问题。要在政绩考核上,由重数量转变为重质量、重效益。淡化吸收外资数目,而把项目是否符合我国的产业政策和环保要求,是否带来先进技术和科学管理作为考核利用外资工作的重要内容,使外资的利用“借得巧、用得好、还得起”。
(二)积极改善投资环境,尽快落实国民待遇。现行的优惠政策在我国开放初期对吸收外商投资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在新形势下,这种政策也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一方面某些外商只图近利,着眼于减免税收不择手段的制造亏损假象,以逃避税收;另一方面,一些地方和部门以不正当的手段,争外商、抢项目,搞优惠政策的“大甩卖”,人为的为外商投机制造空档,损害国家整体利益。因此,吸引外资要由“靠减免税收等优惠条件”为主,转为“靠简化、规范引进程序,保障外资合法利益”为主,以符合关贸总协定的规范,形成开放高效的投资环境。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为外商提供更透明、稳定的法律环境和更加充分的法律保证。进一步扩大外商投资企业的国民待遇,努力为他们创造一个和国内企业公平竞争市场秩序;进一步完善市场体系和社会服务体系,使外商投资企业的设立、生产和经营真正按照国际惯例和市场经济的规则运行。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对“三资”企业的服务,切实帮助“三资”企业解决好生产经营的困难和问题,使政府对利用外资工作的管理更加高效、有序。
(三)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拓宽利用外资渠道。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使中国的投资环境变得越来越有吸引力,持续高速发展的国民经济使中国市场容量也越来越大,中国对外贸易挤入全球十强,使我国生产国际化的时代已经到来。世界各大跨国财团从全球经营性战略出发,呈现竞相来华投资趋势,以确保在我国市场中的营销份额。因此,我们要在继续吸引港台资金、海外华侨、华裔资金的同时,进一步开放国内的市场,吸引资金雄厚、技术先进、管理经验丰富的跨国公司来华进行多种形式的投资,与外商开展长期战略性合作。要针对跨国公司战略类型的多样化,坚持平等互利的原则,实行让股、让利,让市场的措施,再造新的优势;要加快产权改革的步伐,使外企按照现代市场经济的企业制度有序运行;要坚持以市场换技术、换资金的战略,适当放宽外商投资企业的产品内销比例,吸引跨国公司在我国的投资重心向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和高新技术的产业快速转移,要采取国际惯用的BOT方式,吸引外资投入农业、交通、能源等基础产业和一些大型基础性工程。
(四)扩大内陆地区开放,推动全国协调发展。沿海经济战略的先导性,在经济要素储备和经济运作机制等方面都明显的优于内地,客观上延续了全国统一市场的形成,同时也直接影响到外资领域,致使沿海和内陆外资利用很不平衡,内陆地区利用外资在全国利用外资的金额中和在当地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中所占比例还很小,而沿海地区已在利用外资方面出现相对剩余。随着沿海、沿边、沿江、沿路的全面开放,经济发展从开放地区向内陆地区的推进,外资利用也需要调整优惠政策的立足点,加大“地区倾斜度”。政府要在促进沿海地区继续吸引外资的同时,要为外商到内地投资创造条件,特别要鼓励内地吸引外资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发展当地优势产业。要加强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企业间的相互协作,引导内地企业的机制转换,加快内地投资环境的优化进度。实现劳动密集型项目,梯度向内地转移。要充分考虑沿海和内地以及各企业的具体条件,企业间的合资、控股可根据实际情况放宽界限,灵活掌握,使外资通过嫁接、联营、兼并、收购等手段,对企业进行改组、改制、改造,使内地原有的厂房、设备以及丰富的资源得到利用,推动企业产品更新换代、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制度创新。要采取以点带面,逐步推开的渐进策略,在中心城市、自然资源和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和交通便利的地方创造条件,大力吸引外资,起到带动辐射作用,推进内地经济的腾飞。
(五)加强外资知识培训,提高涉外人才素质。随着我国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和外资投资的持续增长,在今后相当一段时间内,应当把利用外资理论,对外经济贸易知识和国际经济法规的学习、宣传和教育放在一个较为突出的地位。各级干部需要抓紧学习新知识,不断适应新情况,解决新矛盾,提高各级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在对外开放利用外资方面的工作水平。要培养、培训多层次的涉外经济管理人才,增强招商引资的应变能力,以应付国际资本市场的复杂局面,增强控制技巧,力争在招商引资中处于主动地位,真正有效的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重构我们引进、使用外资的现实基础。要注重思想品德教育和廉政、勤政教育,增强整体观念,使各级干部在对外开放和外经外贸活动中,自觉按照党和国家的有关政策,切实把好方向,维护国家尊严,抵制不法外商的腐蚀,以保证利用外资的工作,沿着正确的轨道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