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关于应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原则探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方法论论文,原则论文,论理论文,联系实际论文,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分类号:B023
如何应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研究的重要内容。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就是应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的方法论基本原则之一。确立这条基本原则的客观根据: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唯物主义的理论本性;二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必须在具体实践中检验和发展;三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应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成功经验。本文将从哲学方法论角度,研讨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基本内容,如何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和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应注意的问题。
一、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基本内容
理论联系实际作为应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的方法论基本原则,这里的“理论”,是泛指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理论,如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理论的原理、观点、范畴、方法等。这里的“实际”,是泛指人们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的一切客观事物,既指主客体、主客观方面的一般性的真实情况,尤其侧重于指称人们认识和实践活动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毛泽东指出:“对于物质的每一种运动形式,必须注意它和其他各种运动形式的共同点。但是,尤其重要的,成为我们认识事物基础的东西,则是必须注意它的特殊点,就是说,注意它和其他运动形式的质的区别。”[1]对于理论联系之实际,我们亦可作这两种区分:“一般性的实际”,指同类认识和实践活动中所出现的共同的客观事物,这是矛盾的普遍性方面,为同类认识和实践活动所共有;“特殊性的实际”,指个别认识和实践活动中所出现的具体的客观事物,这是矛盾的个性方面,为个别认识和实践活动所具有。从实践活动说,特殊性的实际,就是同类中的具体实践中所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体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特殊性的实际,是我们实事求是地认识事物、解决问题的客观基础。
“联系”是一个关系范畴。理论联系实际存在着两项和两个活动。一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一项是实际。从主体应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指导自己认识实际说,是认识活动;从主体应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指导自己改造实际说,是实践活动。因而,理论和实际两项都是客体,应用理论者是主体,主体通过认识和实践这两个活动使作为客体的理论和实际联系起来。从人的活动的特点看,只有在认识中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才能在实践中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所以,理论联系实际原则,要求把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活动有机地统一起来。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基本内容,包括以下相互联系的三个方面:
第一,理论指导实际,认识和改造实际不能脱离理论的指导。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政党和人民群众认识和改造实际的行动指南,无产阶级政党要领导人民群众夺取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胜利,就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为指导,用这个科学世界观指导自己去认识实际,分析和把握实际,从而制定改造实际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战略和策略。列宁指出:“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行动。”[2]“马克思是严格根据他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一切前提确定无产阶级策略的基本任务的。”[3]斯大林在《论列宁主义基础》中批判机会主义自发论,阐明革命理论指导实际的重大意义时指出:“理论是概括起来的各国工人运动的经验。当然,离开革命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而不以革命理论为指南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可是,理论如果是在和革命实践密切联系中形成的,那么它就成为工人运动的极伟大的力量;因为理论,而且只有理论,才能使运动具有信心,使它有确定方针的能力,使它能了解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因为理论,而且只有理论,才能使实践不仅了解各阶级在目前如何行进和向哪里行进,而且了解这些阶级在最近的将来会如何行进和向哪里行进。”[4]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中国共产党人也是严格地根据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本原理、观点和方法,认识中国的国情,分析中国社会的基本矛盾、阶级和阶级斗争,考察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具体情况,从而制定出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邓小平把中国革命和建设最根本的成功经验,归结为中国共产党人有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具体化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和方法的正确指导。他说:“过去我们搞革命所取得的一切胜利,是靠实事求是;现在我们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同样要靠实事求是。”[5]
第二,理论结合实际,指导认识和改造实际的理论要适合实际。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提供认识和改造实际的现成答案,而只能提供认识和改造实际的出发点和方法。它只能提出基本的和一般的东西,不可能指出各国的具体情况,不可能精确地概括出各国的各有特色的复杂情况。理论联系实际,一方面要求指导认识和改造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应是适合于具体实际的理论。这是说由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是内容十分丰富的科学体系,对于认识和改造实际说,并不是任何原理和方法都适合于指导它,而只有其中那些正确揭示了这个具体实际的一般规律性的原理和方法,才可能正确指导它。例如,认识和改造自然事物的实际,不适合于用阶级斗争的理论和阶级分析方法;认识和改造中国社会的实际,应用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就不能指导正确揭示中国社会的特质等等。这说明必须选用恰当的理论和方法指导认识和改造具体的实际。另一方面,要求应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应注意同各个国家和各个民族的具体情况相结合。例如,对于应用历史唯物论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学说,列宁明确指出:“只要各个民族之间、各个国家之间的民族差别和国家差别还存在(这些差别就是在无产阶级专政在全世界范围内实现以后,也还要保持很久很久),各国共产主义工人运动国际策略的统一,就不是要求消除多样性,消除民族差别(这在目前是荒唐的幻想),而是要求运用共产主义的基本原则(苏维埃政权和无产阶级专政)时,把这些原则在细节上正确地加以改变,使之正确地适应和运用于民族的和民族国家的差别。”[6]邓小平曾一再指出:搞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都必须使马克思列宁主义同本国的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他说:“中国革命的成功,是毛泽东同志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现在中国搞建设,也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7]
第三,理论统一于实际,要创造新理论来满足指导实际。理论联系实际,要求应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应尊重实际,倾听时代的呼声;要勇于、善于根据时间、地点、条件的变化,创造适用于指导新的实际的新的原理和新的结论,代替已经陈旧的原理和结论。列宁指出:“马克思主义者必须考虑生动的实际生活,必须考虑现实的确切事实,而不应当抱住昨天的理论不放,因为这种理论和任何理论一样,至多只能指出基本的和一般的东西,只能大体上概括实际生活中的复杂情况。”[8]他认为,“理论由实践赋予活力,由实践来修正,由实践来检验。”在毛泽东看来,包括其科学世界观的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都是一种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理论。如果停滞不前,它就没有生命力了。他指出:“中国共产党人只有在他们善于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善于应用列宁、斯大林关于中国革命的学说,进一步地从中国的历史实际和革命实际的认真研究中,在各个方面作出合乎中国需要的理论性的创造,才叫做理论与实际相联系。”[9]
二、如何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应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论原则,主要侧重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理论与实际的统一问题,因而,如何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就是如何做到理论与实际的结合、理论与实际的统一的问题。这个问题包含着多方面的思想内容,从其最主要的方面来看,我们应做到:
认识实际,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分析、把握实际 实际作为主体用理论去联系的客体,它应是一个认识的对象。主体必须首先对这个对象进行观念的把握,才能了解这个对象是什么、为什么,才可能用理论去同实际相联系。因此,理论联系实际的前提和基础是认识实际、把握实际。所谓认识实际,就是认识、把握实际的真实情况。在这个意义上,所谓理论联系实际,就是指理论要同实际的真实情况相结合、相统一。在实践活动中,主体需要认识、把握的实际的真实情况,包括被改造对象的真实的感性材料、本质和规律;改造者——人自身条件方面真实情况,如劳动器官、思维器官、思维能力、知识素养、价值观念、意志、情感等所提供的完成特定实践任务的现实可能性;劳动资料、劳动对象方面提供的完成特定实践任务的现实可能性:主客体规律和方法方面提供的完成特定实践任务的现实可行性等等。要认识、把握实际这些真实情况,就是要对这些具体问题进行具体的马克思主义分析。这既要运用相关具体科学的方法,也要运用一系列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事求是方法、调查研究方法、矛盾分析方法、质量统一方法、辩证否定方法、阶级分析方法、群众路线方法等等。因为,即便有真实的材料,倘主体不会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进行分析和综合、归纳和演绎,就不可能正确地认识实际、把握到关于实际的真实情况。这样,主体就不知道理论要联系的实际是什么、为什么,就不知道理论怎么同这个实际相结合。正如毛泽东指出的:不论做什么事,不懂得那件事的情形、它的性质,它和它以外的情况的关联,就不知道那件事的规律,就不知道如何去做,就不能做好那件事。所以,认识实际,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分析、把握实际,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首要的前提和基础。
从实际出发,制定科学的实践观念来指导改造实际 认识把握实际的真实情况,这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前提和基础,是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的第一步。第二步是要力求做到理论同实际的真实情况相结合、相统一。理论同实际的真实情况相结合、相统一,有两种形态:一种是观念形态的统一,是指实践主体根据理论提供的一般原理和具体实践的目的,从实际出发,制定的实践观念适合于实际的真实情况,使实践目的具有被实现出来的可能性。这种统一体现在具有被实现出来的现实可能性的路线、方针、政策、战略、策略、方案、计划、蓝图等科学的实践观念中。只要主体根据理论提供的一般原理和具体实践的目的,从实际出发,制定的实践观念具有科学性、可行性,就说明他制定的实践观念在观念形态上是适合于实际的真实情况的,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理论和实际的统一。另一种是物质形态的统一,是指主体在实践活动中,遵循物的外在尺度(客观事物的内在规律性)和人的内在尺度(主体活动规律、实践目的),使理论与实践统一由内在的观念存在变成外界的物质存在,把科学的实践观念对象化。这种统一体现在实现了实践目的的实践结果中。显然,观念形态的统一是物质形态统一的前提和指导,物质形态统一是观念形态统一的对象化和现实,只有做到了理论与实际的观念形态的统一,才能做到理论与实际的物质形态的统一。所以,理论联系实际的第二步,是从实际出发,制定科学的实践观念来指导改造实际。
把科学的实践观念对象化,做到理论同实际的物质形态统一 理论与实际的观念形态统一,尽管是很重要的、具有决定意义的东西。但较之于他们的物质形态的统一,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来说,不仅只做了事情的一半,甚至是不很重要的一半。因为,对实践的哲学方法论来说,它同实践的唯物主义是一致的,“全部问题都在于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的反对和改变事物的现状。”[10]在毛泽东看来,人们认识世界,制定科学实践观念的目的,也在于“拿了这种对于客观规律性的认识去能动地改造世界”。所以,理论联系实际的第三步也是其最重要、最具有决定意义的东西,是把科学的实践观念对象化,真正做到理论同实际的物质形态的统一,实际地改变事物的现状,达到改造实际的目的。在把科学的实践观念对象化的过程中,主体要有很强的实施自制性。科学的实践观念的对象化过程,是一个下定决心、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过程。主体必须积极主动地利用现有的一切条件,克服各种困难,变可能条件为现实条件、不利条件为有利条件,尽最大的努力去把科学的实践观念在外界中实现出来。显然,这种实施的自制性,是指实践主体的自觉性、自主性、自律性的有机统一。在对科学的实践观念对象化的过程中,没有很强的自觉性、自主性、自律性的人,是不可能始终坚韧不拔、吃苦耐劳,勇于抗争、敢于牺牲,真正做到理论同实际的物质形态的统一的。
三、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应注意的问题
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应注意多方面的问题,最为重要的是:从理论方面看,应注意理论的真理性、适用性问题;从实际方面看,应注意实际的客观性、变动性、联系性和特殊性问题。从做到理论和实际的观念形态的统一看,应注意实践观念的科学性问题:从做到理论和实际的物质形态的统一看,应注意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统一问题。
理论的真理性、适用性问题 在讨论如何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的相关内容时,我们是以理论的真理性、适用性为前提,是把理论设定、理解或规定为是具有真理性、适用性的理论。由于理论和实践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理论的相对稳定性和实践的变动性,常常构成活生生的矛盾,造成理论的脱离实际,同具体实践不一致、不统一。因此,主体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从方法论上说,首先应考察理论的真理性、适用性问题。主体用以去联系实际的理论,必须是具有真理性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在一般意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是科学真理,是从实践中概括出来的,与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相符合的真理,但这是相对以前的一定实践来说。相对于以后的再实践来说,只要实践和科学的发展突破了原有某些具体理论的结论,就会使它们丧失其真理性。因而,主体应考察其联系实际的理论的真理性。只有用具有真理性的理论去联系实际,才能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的统一。对于具有真理性的理论,还应注意它的适用性。在一般意义上说,凡具有真理性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都是有用的,因而也都具有一定的适用性。但对于具体实际来说,就不能把这种有用性,误解为一种普遍的适用性。事实上,理论联系实际,是联系具体的实际。对于指导认识和改造具体实际来说,是不需要、也不可能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切理论去联系它,也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都适用于指导认识和改造具体实际的。那么,哪些理论对于认识和改造具体实际才是适用的呢?这就是主体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在理论方面应注意的理论的适用性问题。例如,不能用阶级斗争的理论,去指导分析自然科学中寻找宇宙中其他生命的存在、太空人等具体实际的阶级性,也不能仅用阶级和阶级斗争的理论,去指导分析人的本质或某人的本质这样的具体实际,这样就会把人或某人的本质,归结为阶级性。显然,用不适用于具体实际的理论去联系实际,本身只能是理论脱离实际。反之,只有用适用于具体实际的理论去联系实际,才是真正的理论联系实际,才能做到理论和实际的统一。
实际的客观性、联系性、变动性和特殊性问题 主体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从实际方面说,必须注意下列问题:一是实际的客观性问题。理论去联系的实际,不是主体自以为是的东西,而应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不是主体虚构、设想的想象,而应是作为事实存在的真实情况。否则,就是较之用不适用于具体实际的理论去联系实际的另一种形式的理论脱离实际。只有注意了实际的客观性,尊重实际的客观性,从实际出发,才能避免这种形式的主观主义错误。在这里,我们应遵循毛泽东的教导:“按照实际情况决定工作方针,这是一切共产党员所必须牢牢记住的最基本的工作方法。”[11]二是实际的变动性问题。实际不是停止不动的,而是运动变化的。主体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实现理论和实际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就必须注意实际的变化和发展,随时把握实际的动态变化的真实情况,才能防止理论脱离实际的“左”的和右的错误。在我国革命和建设中,有些“左”的和右的错误,就是由于没有注意实际的变动性,在主观的理论指导上,或“左”或右地脱离了运动变化的实际的真实情况造成的。三是实际的联系性问题。实际不是事物的个别方面、个别事例和枝节,而是事物的全体、矛盾的统一体,事物的一切方面、联系和中介。因而,主体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就必须从联系中把握实际,注意事物的总和及其内部联系,才能防止理论联系实际中的片面性和表面性错误。四是实际的特殊性问题。任何实际的事物都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体,普遍性虽寓于特殊性之中,但成为我们认识和区别事物的基础的东西,不是作为实际事物的矛盾的普遍性,而是其矛盾的特殊性。因此,主体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达到理论和实际的统一,就必须注意具体实际的特殊性问题,在不忽视其共性的前提下,应从具体实际的特殊性出发,才能防止割裂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统一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错误。
实践观念的科学性问题 主体要做到理论和实际的观念的形态的统一,应特别注意实践观念的科学性问题。实践观念是实践的观念活动的成果,它是由一定的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观点和方法、具体科学的知识和方法、人的实践目的相互融合的东西,表现为蓝图、模式、计划、方案、方针、政策、战略、策略等,是一种体现着理论联系实际的东西。但实践观念与具体实际的真实情况是否真正相一致、相符合,这就是实践观念的科学性问题。只有与具体实际的真实情况相符合的实践观念,才是真正的理论联系,做到了它们的观念形态的统一。在现实活动中,有的人似乎也运用一定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和方法、具体科学的知识和方法以及人的实践目的,提出了一定的实践观念,但由于这些实践观念与具体实际的真实情况不符合,所以犯了这样或那样的错误,究其原因,就是实践观念不具有科学性。所以,主体提出的实践观念,不要以为都具有科学性,是可以付诸实施的东西。在付诸实施以前,实践的观念活动应做到这关键的一环,即对实践观念进行可行性论证。只有被论证为具有可行的实践观念,才是科学的实践观念,才证明它真正体现着和实际的观念形态的统一,才能把它付诸实施,用于指导改造实际的实践活动。
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统一问题 主体要做到理论和实际的物质形态的统一,把科学的实践观念对象化,达到预期的改造实际的目的,还必须注意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统一问题。把科学的实践观念对象化过程从主体自制性看,是一个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过程;从客观规律性看,是一个按客观规律办事的过程。它们是同一过程的不同方面,在实践活动中二者是统一的,这就是要做到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统一。在把科学的实践观念对象化的过程中,一方面,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因为客观实际只具备了被某种改造的可能性,要实现这种可能性就需要人的主观努力,需要主体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把这种可能性变成现实性。另一方面,又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使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合乎于客观外界的规律性,才能取得预期的实践效果,做到理论与实际的物质形态的统一。显然,在把实践观念对象化的过程中,不发挥主观能动性不行,不尊重客观规律性也不行,绝对需要的是做到二者的统一,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注释:
[1]《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308页。
[2]《列宁全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第336页。
[3]《列宁全集》第21卷,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第55页。
[4]《斯大林全集》第3卷,第79—80页。
[5]《邓小平文选》(1975—1982年),第133页。
[6]《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46页。
[7]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增订本),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82页。
[8]《列宁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6页。
[9]《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20页。
[10]《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48页。
[11]《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308页。
标签: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 理论联系实际论文; 矛盾特殊性论文; 主观能动性论文; 形态理论论文; 科学论文; 世界观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