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中教师制度性权威对“以生为本”实施的影响
李 伟1 王 芳2
(1宜宾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2宜宾市临港区凉姜镇中心幼儿园,四川 宜宾 644000)
摘 要: 传统的教师制度性权威与现代化教育理论“以生为本”的教育观大相径庭,传统的教育观形成的教师制度性权威依然对现代教学过程中“以生为本”理念的实施起着掣肘。本文探讨教师制度性权威对实施“以生为本”理念的负面影响,探讨其根源,从学生本位、教学对话、平等人格等方面提出优化技巧。
关键词: 教师制度性权威 以生为本
一、问题的提出
教师制度性权威指教师在培养学生对教育的信任方面的力量和影响力,来自传统、法律、感知和专业四个要素,传统的法律权威来自教育系统。张良才,李润洲在《论教师权威的现代转型》中认为,这个权威的基础是“法律”或“惯例”。换句话说,社会具有“契约”或“法律”的特征,赋予教师具体的地位、权威、身份。
在中国悠久历史中一直存在教师制度性权威,在以往的教育过程中大家普遍默认制度性权威的存在,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认可制度性权威的存在,认为制度性权威有助于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
1、多媒体课件技术在多个行业领域已经得到了广泛运用。很多年前,大中小学在课堂就已经普及运用多媒体课件,用以辅助课堂中抽象的教学点和难以放在课堂中讲解的内容。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已经从原有的PPT、Photoshop等,扩展到如今的AR、VR等,形式也扩展到互联网授课、微课、慕课等新模式。尽管最尖端的AR、VR等人工智能技术还未普及,但其他形式的技术仍有很多可供选择。
随着时代的发展,一种强调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教育思潮——“以生为本”的思想逐渐得到大家的认可。一味地将国外教育方法搬过来,有可能会“水土不服”。本文重点研究传统的教师制度性权威对实施“以生为本”理念的负面影响,给出“本土化”教师制度性权威对实施“以生为本”理念方面的优化策略,提升教师课堂教学的针对性、有效性,极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当下教育界的核心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因材施教,注重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发展每一位学生的个性。“以生为本”教育观念更重视学生的主动性和身心的整体发展,不再以一次考试成绩评定优劣。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观念,使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符合教育教学规律。
二、课堂教学中教师制度性权威对实施“以生为本”理念的阻碍
(一)传统教师制度性权威在课堂中的表征
1.师生对话不平等
TCI系统通常使用Marsh与Schnider药代动力学参数。Marsh药代动力学参数在TCI初期和调整靶浓度时有超射现象;Schnider药代动力学参数作为Marsh药代动力学参数的修正参数,其系统准确性和安全性更高[7]。
(1)强调课堂形式
从师生之间的对话及交流来看教师制度性权威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应该分为正式与不正式两种方式。中国传统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接受知识的同时完成个人的德智体美等的全面发展,在课堂教学当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有正式和不正式两种情况。
正式的师生交流在课堂当中可以表现为:第一种,教师单方面地向学生输出知识,学生接受知识。第二种,老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学生回答问题或者学生提出疑问,然后教师解答。在这种正式的师生对话交流当中,教师制度性权威无时无刻不存在着,因为教师在国人的印象中承担着任重而道远的教育任务,学生必须尊重教师,不可顶撞师长。当教师在课堂中开展教学任务的时候,更强调学生必须虚心接受,有时候会忽略学生的主观学习性,甚至忽略掉学生的心灵和人格上的表达需求。
在另一种非正式师生对话中,教师制度性权威依旧非常犀利,大部分教师放不下架子,在每一次和学生接触中,即便不是严肃的教学时间里,也依旧强调及保证自己在交流过程中处于强势地位,很少会关注学生的需求或者让学生表达看法。
再随作者的妙笔看下去,戴着耳机的女士站在电梯唯一的按钮位置前,小男孩和其他人无法操作按钮,梯内梯外的人都很着急。也许过了七八秒,时尚女士得意地笑了,笑容中凝固了尴尬难堪的风景。文中后一部分的“电梯心理学”也很耐人寻味。尤其是文章最后一句,巧用诗句,又带有哲理和杂文气息。“你在电梯里看风景,看风景的人也在电梯里看着你。”
小麦通常是一年两熟,想要避免浪费情况出现,应选择适当的种植模式,根据当地作物的气候与作物品种等特性,实现科学性种植。小麦可以在冬季播种,选择马铃薯进行套作种植,马铃薯在春天播种,高产量,同时具有实用性。收货的时候可以进行玉米种植。在不影响小麦两熟种植的情况下,让土地得到最大化使用。
(2)强调尊师重道
中国传统儒家教育思想强调让每一位学生“尊师重道”。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学生的思想和教师的思想不同,那么应该尊重教师,而不是尊重事实。比如,笔者曾经在学习高中数学时提前接触过积分的思想,在求解过程中使用了积分的方法,快速解答了问题。然而,教师发现后,觉得该方法并非主流解题方法,便禁止再使用,而非鼓励大胆尝试新方法。
然而,在国外教育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往往存在大量辩论,甚至学生的研究结论和教师的研究结论完全不同。从教师制度性权威在师生对话中的表现可以看出:教师制度性权威与现代的“以生为本”教学理论强调的“师生平等”理念有着很大的差别。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基本以书本知识或现成条例、规律、定理为受与授的媒介,对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灵魂激荡、情感濡染、语言交流基本不涉及,被忽视甚至被抛弃,导致学生只能机械、被动地接受僵化的既成知识,无助于学生情感的发展、思维的拓展,失去作为一个鲜活生命的应有价值。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权威指的是社会组织赋予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拥有的裁量、评定各项成绩的权力。在实际教育教学中,还包括教师个人的素质、能力、性格和修养,是社会权力与个人威信相结合的有机统一体[1]。
传统教师的教学方法一般为谈话式、归纳式、讲授式。这些教学方法大多基于教师为主对知识进行传承和讲解,学生主要是被动地接受知识。
不同的教学方式对于学生会产生不一样的教学作用,唯一相同的是:教师制度性权威是保证这些教学方式顺利展开的重要因素之一。从积极角度来看:教师制度性权威可以顺利地让学生们按照教师的教学方式展开学习任务,保证教学工作有序完成。但是从消极角度来看:教师制度性权威在实际教学方式当中,扮演着扼杀学生主体学习性的角色。
大学生的学习任务普遍并不繁重,接受的教育应该更多侧重于培养主动思考、逻辑思维训练等能力,但是教师制度性权威恰好容易导致和谐的师生关系走向紧张,教学过程甚至变成教师的独角戏,完全没有“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所倡导的:培育学生个性,促进学生身心全面而充分发展的目标。从教师制度性权威在教学方式中的表现可以看出:教师权威在实际教学方式中“放大了教师,缩小了学生”,与现代“以生为本”教学理论强调的“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完全背离。
注2 本节针对时延条件下的异构多智能体编队系统,设计合理的脉冲控制协议ui(t),同时考虑切换有向拓扑,整理得到脉冲控制条件下的编队系统式(3),下一步将对系统式(3)获得编队控制一致性的基本条件进行分析和探讨.
3.以教师为主的组织形式
图5和图6分别是采用不同方法对浓度为0.1 mmol/L和0.03 mmol/L的样品溶液检测到的信号进行去噪后的结果。对比分析图5和图6可知,采用空域相关方法去噪,去噪后波峰的峰高和波峰位置形状几乎没有变化,但是基线相对粗糙;采用普通阈值方法去噪,去噪后信号第1个波峰的峰高分别减少了约0.45 mV和0.35 mV,影响对检测结果的分析;相较于现有方法,本文方法能在保持峰形和峰高不变的情况下,有效滤除信号中的噪声,提高信噪比。因此本文方法能有效提高检测仪的性能。
在当下高校课堂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基于自身理念和思考,主动让学生组织某节课的课程内容和授课形式,甚至有教师会让学生讲解整节课,仅仅停留于个别少数教师的自觉,而没有形成制度性的要求和约束。高校课堂教学中多采用传统的教师组织模式,教师在台上机械式讲解,学生在台下机械式听,学生的思考力、组织能力不能得到训练。唯有每一位教师高度反思教师制度性权威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如何制约和影响学生主动性、组织力培养,并对此提出基于自身能力和素养的优化手段的时候,才能真正实现“以生为本”,否则,无论政策多好,理念如何先进,也不可能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实现,也不能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2.2.1 对苏丹草粗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苏丹草粗蛋白含量从高至低的处理依次为F1>F4>F6>F3 >MR>P>F2>F5>CK。其中,F1处理粗蛋白含量最高,为9.55%,较CK提高了15.3%,F3为9.03%,CK粗蛋白含量最低,为8.21%。不同接种剂(除F2和F5)较P高1.6%~12.2%,除P和F2与CK表现差异不显著,其余处理均与CK差异显著(P<0.05)。接种剂F1,F6和F4对苏丹草粗蛋白具有显著提高效果(图2-A)。
(1)滞后的教学模式
在我国,教学理论课的结构一直被视为组织教授—问题评论—新教材教授—新教材整合—布置作业的一种固定模式。这种结构反映了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观念,并不反映学生认知活动的心理状态[2]。
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的组织形式主要是如何更好地开展和组织教学任务及提高教学质量。但是一直以来,教学的组织形式还是没能逃离以教师为主体这一种具有局限性的教学观念的影响。所以,教师的权威自然免不了体现在教学组织形式当中。从教师上课传授知识到布置作业、让学生们复习再到课外辅导、然后讲授新的教材知识这一系列过程当中,没有一个环节可以逃离教师的身影。
教师制度性下,如果教师个人在唱独角戏,难以很好地反映出学生在教学组织形式当中的真实接受状况及真实的想法。这种在新时代下显得滞后的教学组织形式,对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个性发展、自主独立成长等都造成一定的障碍。
因为这种不适应时代的教学组织形式给予教师绝对的权力,让教师的权威没有得到应有的限制和监督。完全任由教师自由发挥,而忽视课的组织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更没有注重在教学组织形式中教师和学生的相互作用,所以从教师制度性权威在教学组织形式中的表现可以看出:教师制度性权威在实际教学组织形式当中过于强调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观念,忽视学生与教师相互作用的关系,忽视“以生为本”强调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
教师制度性权威急需优化以便跟上教育教学改革及信息时代教育的发展,教师制度性权威需要变得更加具有合理性和平等性,贴切“以生为本”的理念。
女性主义翻译研究之所以在国内产生巨大反响并持续生热,还有一些必要的外在条件,例如:作者所在院校的学术研究倾向、基金支持等都保障了该研究领域的发展动力与持续影响,这些都获得了相关数据支撑,见表1。
孙正义:对于一个项目,只要有70%的成功概率,我就会出手;如果等到成功概率达到90%时,那可能就来不及了。
分别由两位医师对CT和MRI诊断图像进行审阅,根据美国制定的危险度标准对肿瘤进行分级。直径小于2cm,核分裂小于5个/50 HPF属于极低度危险肿瘤;直径为2~5cm,核分裂小于5个/50HPF属于低度危险;直径小于5cm,核分裂为6~10/50HPF属于中度危险;直径超过5cm,核分裂大于5个/50HPF的肿瘤属于高度危险肿瘤。
(二)传统教师制度性权威阻碍“以生为本”实施的根源
为了与学生平等合作,有意识地解除教师权威是基本前提。在传统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中,教师制度性权威不可撼动。不仅阻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而且往往形成对教师心理发展有害的双方[3]。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师讲授、理解、表演是主导,所有学生的学都是按照教师的思路、设计步骤展开的,学生仅仅是观众和收音机,学习自主性、主动性丧失殆尽。
此次修改后的个人所得税法从2019年1月1日起实施,为了让纳税人尽早享受减税红利,今年10月1日起,先将工资薪金所得基本减除费用标准提高到每月5000元,并按新的税率表计算纳税。明年1月1日起,将劳务报酬、稿酬、特许权使用费等三项所得与工资薪金合并起来计算纳税,并实行专项附加扣除。
2.知识本位
(2)组织力缺失
2.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方式
3.教案本位
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提前设计好教案,课堂上按照教案按部就班地教学。这种单向度的学习导致学生只能被动服从,结果是学生只能产生对教案、教材内容的认知,而没有探究学习内容本身的产生与渊源,丧失对知识来源的探究,仅仅停留在对一个事物或概念的简单记忆、背诵而不知何为。
4.独角本位
课堂教学中,教师唱独角戏,学生都是观众。学生与教师之间没有良好的、有效的互动机制和媒介。加之,学生和教师之间无论在年龄、阅历、知识数量、人格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学生遇到困难不会主动与教师进行交流,教师无法了解每一个学生的状态,不互动的后果就是进一步增加独角戏的比重,形成恶性循环。
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3年编制1次建设方案,每年编制1次实施方案,工程前期勘察、设计工程量大,时间紧。3年的建设方案到后期再编制实施方案时,因农田结构调整,原先建设方案确定下来的方案到编制年度实施方案时,会有大量的变更。
三、传统教师制度性权威的优化技巧
1.教本位
全体圈员进行头脑风暴,集思广益,从药师、医生、患者及其他4个方面,分析导致处方超量和其他用药不适宜情况的原因,绘制鱼骨图,见图2、图3。根据鱼骨图,分别归纳处方超量和其他用药不适宜情况发生的中要因、小要因,由7名(除组长外)圈员对其进行评分,每项最高5分、最低1分,进而选出不合理处方发生的重要原因是药学知识掌握不足、缺少培训、发药过程未进行干预及对科室反馈不及时等。
教师制度性权威必须进行优化,具体可以从五个方面进行。
(一)树立教学本位教学观
现代课堂的教学设计是为学生有效学习服务的。“以学生为本”应该针对不同的学生学习基础、学习特点、学习兴趣开展不同的教学课程、教学方法。对于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更多地培养动手能力;对于自律能力强的学生,更多地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对于思维开放的学生,更多地培训创造能力。
对于每一种类型学生,编制有助于开发潜力和提高能力的课程方案,使每一位学生的能力得到充分发展和认可。
(二)树立学生本位价值观
根据教授的知识,学生是个人的、可持续的,以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传统教学更多偏向于课本知识,然而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学生应不仅仅学习书本上面的知识。在课程教育过程中应该从“传统的学科知识”转向“学生的知识”教育,加入更多的生活常识、生活技能教育,使学生通过课堂学习,不仅掌握课本知识,而且掌握生活的知识。在这个过程中鼓励学习积极思考、不断创新,使学生获得成长。
(三)树立终生学习榜样
“从教师知识权的角度来看,深厚的知识是古代教师权威的重要来源”。在课堂传授知识过程当中,教师的职业素养及文化知识储备量是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实施以生为本的新型教学理念,本质上是为了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体,可以真正接受优质的教育并因此得到发展。
教师应当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通过各种方式学习,不断提高文化素质和教学能力,让教师树立起积极的教师权威的一面,这种专业的权威并不会给学生带去独裁者的感觉,而是自然而然地给学生们做榜样,即言传身教,以身作则,追求学无止境的终身学习目标,让学生在日常课堂教学当中意识到,老师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和学生一样,都是人生路上的学习者。
(四)树立以生为本理念
学生和教师的合作关系具有平等、共创、分享、非义务的特点。确保学生关系的实现,有意识地驱散教师的权威,实现教师和学生在课堂外主动沟通和交流,并在学习过程中一起探索和体验,最终实现教师和学生素质的共同提高。
学生和教师的合作关系具有平等、共创、分享、非义务的特点。这种关系可以确保学生关系的实现,有意识地驱散教师的权威,积极鼓励教师和学生在课堂外进行交流和沟通,在学习过程中一起探索和体验,最终提高教师和学生的素质[4]。
在传统师生关系当中,一些学生在教师的权威下总是感觉到抑郁,完全没有人与人之间的交际关系,而是上下级关系,由此看来,这种强制性的教学方式对于实行“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造成了非常大的阻碍,因为在教学任务当中,如果师生之间只有教育的任务关系,而没有情感的交流,那么师生之间永远都有生疏的感觉。
教师树立“以生为本,动之以情”的理念,不要把课堂教学当作一件任务,要在课堂当中深入地和学生进行交流,不仅是知识的交流,更重要的是情感之间的交流,要让学生感觉到老师的关心和引导力,而不是压迫力。所以,教师要自觉消解教师权威[5],真正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真正爱上学习,敞开心扉与教师交流。
(五)树立人格平等意识
平等是合作师生关系的基本特征。老师是一个同质个体,尊重学生的本质,保护自尊,保护合法权利,平等对待每个学生。教师和学生的人格平等是建立合作师生关系的先决条件。以教师权威为中心建设的师生关系,根本不符合“以生为本”的新型教育观念的要求[6]。
只有在人格平等的和谐环境当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才可以得到发展,在师生间人格平等的理念下,在潜移默化当中削弱教师权威,不再把自己放在教学主体位置上,而是创造师生相互学习、教学相长的教学环境。只有在这种教育教学过程当中,才可以完美实践“以生为本”的新型教育理念的要求。
教育是立国的基石。在未来教育中,在课堂教学当中把“以生为本”的新型教育观念融入师生日常对话、教学方式和教学组织形式当中,推动“以生为本”的落地是重中之重。实施“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完成中国现代教育的变革,需要我们不停消解教师权威对 “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的影响,只有把优化传统教师制度性权威的策略深入贯彻到底,才可以保证实施“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7]。只有当教师不再充当课堂教学中绝对和唯一权威者这样的角色,才可以让学生们发挥独立自主自由的思维能力。
需要教师自觉从权威者变成教学任务引导者,教师的思维方式从教师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学生设置了“终身学习”和“为自己学习”的模式,树立“以生为本,动之以情”的理念及“人格平等,教学相长”的意识,才可以让传统的教师制度性权威在“以生为本”的新型教育理念的实施当中变成有利因素,而不再是绊脚石。
参考文献:
[1]杜欣欣.学校在教师权威转型过程中的作用探析[J].当代教育论坛,2006(1):78-79.
[2]徐璐.教师制度性权威研究[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7.
[3]李侠.教师权利的“权力化”异变及其规制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09.
[4]姜丽华.探究“教师权力”[J].教育科学,2007(02):49-51.
[5]巴雷,杨雪芳.权威和权力[J].现代外国哲学社会科学文摘,1983(03):23-24.
[6]李伟.“学生为本”实施困境与应对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2013(11):63-66.
[7]李伟.教师主体视域下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新探[J].中国成人教育,2013(2):22-24.
基金项目: 新建院校改革与发展研究中心2016年度重点课题《高校课堂教学中教师权威与“学生为本”之困境与策略》(XJYX2016A01)阶段成果;宜宾学院院级科研项目教育学专项课题《教学中教师权威对实施“学生为本”存在的困境与应对策略》(2016JYZ)阶段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