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何为美好生活”的思考论文

关于“何为美好生活”的思考论文

关于“何为美好生活”的思考

朱荣康* 雍 婧*

(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

摘 要: 对美好生活的探讨和追求是人类永恒的目标。站在新时代的历史起点上,面对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每个人对美好生活蓝图的描绘可能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本文主要从物质生活、政治生活、人民安全感和优美生态四个方面对美好生活做了探讨。

关键词: 新时代;主要矛盾;美好生活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1],因此,对于什么样的生活是美好的生活,我们有必要做一个深入的探讨。

一、美好生活的含义

首先,是否“美好”是主体的一种价值判断,在基本相同的社会条件下,不同的生活主体对“美好”的认识会有不同;不同的三观也会影响一个人对“美好”的认知;一定的社会风气、时尚观念、传统习俗等社会文化心理因素也对人们美好生活的认知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是影响美好生活判断的深层力量之一,因此,从个人角度来看,美好生活因人而异,客观存在的美好对主体来说并非就一定是美好。其次,对于生活,人和动物的区别是:动物只是为了谋求生存,而人则是追求生活,而且不只是满足基本的生活需要,还希望获得更高质量的生活。“生活”是人类特有的,是一种更高层面的存在状态,是人类各项活动的总和,体现了人们积极乐观、充满理想的人生态度。

因此,对于什么是美好生活?其实因人而异并没有统一的标准,这与人的性格气质,所处的生活环境,对生活的看法,所习惯的生活方式以及评价生活质量的指标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对于美好生活我们只能把它看作是一种在各方面优于现状的生活,是在未来可能实现的更高质量的生活。可能的、理想的和更高层次的生活是美好生活外在形式上所展现出的基本含义。因此,对于美好生活我们应该通过实践去寻找它的实现条件和可能的道路,而不是限于理论的探讨和理想的构思。就目前的实践话语来看,美好生活应包含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和获得满意的收入、居住条件舒适、接受良好的教育、完善的社会保障、公平的医疗服务以及优美的生活环境等,是即将完成的全面小康社会,是正在进行的新时代的建设历程,是将要实现的“中国梦”。

二、美好生活的特征

(一)美好生活具有历史性

追求美好生活是一永恒的话题。自古以来,不同的民族、不同的肤色、不同的地域和不同国家的人们都把实现美好生活作为奋斗目标,如古人设想的“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与世隔绝的桃花源以及有田同耕的太平天国,西方先贤们心中的理想国、乌托邦、太阳城以及马克思所设想的共产主义社会都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构思,从中西方历史的发展来看,自古以来不论中外人们都在向往着和追求着美好生活从未止步,但是不同的历史时期对美好生活的表述不同而已。

(二)美好生活具有具体性

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处于一定社会发展阶段的人来说,美好生活应该是可以描述、实实在在的。例如,当下国家层面的美好生活就是在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在2050年把我国建成社会现代化强国,使中华民族再次繁荣昌盛;从个体来看,美好生活应该包含更高质量的生活水平、更加丰富的物质文化、稳定的收入、舒适的居住环境、新鲜的空气、优美的生态环境等内容。

结合以上分析可得,多相位分段调制干扰可以在真实目标周围形成一定范围的局部遮盖效果,且通过对干扰信号分段数、调制相位数以及调制相位值三个参数的控制可以实现灵活多样的干扰效果。

(三)美好生活具有发展性

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不断提升,新时代人们对物质文化的追求和政治生活的需求也发生了改变,开始转向更高层次。首先,在物质需求方面,从过去的关注衣、食、住、行量的富足,更加关注质的保障,希望产品质量更好,提供的服务更优,生活设施的功能更全。其次,在文化需求方面,希望文化产品种类更多、更有吸引力,个人生活中更加关注理想、信仰、道德、伦理和艺术等精神上的获得和满足。最后,在社会需求方面,人们有了新的更高层次需要。更加关注个人的基本权利、注重个人隐私,关注社会的法治进程、网络安全、食品安全和生态环境等问题。

(四)美好生活具有高层次性

时代不同,社会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美好生活的内容是不一样的。改革开放之初,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有充足的物质生活资料,希望三餐能够吃饱,不需要为温饱问题发愁。通过四十年的经济发展,人们在物质生活上得到了极大地改善,现在不但希望吃得饱、还希望吃得好、吃的健康。人们的生活观念发生了改变,生活的需要日益广泛,不但在物质生活上追求更高的品质,有了更高的要求,而且开始关注社会民主、社会公平、公民权利、法治建设、网络安全、生态环境等方面。

三、美好生活的内容

(一)物质生活依旧是美好生活的基本内容

结果显示:一是城市群与非城市群地区农村居民收入系数有较大差异,位于城市群与非城市群对农村居民的收入差距具有显著性影响,同时可知职业是影响城市群与非城市群收入差异的重要因素。除了农户资本之外,影响农户内部收入不平等的其他因素包括职业、家庭特征等。其中处于更为发达的城市群地区的农村居民,由于非农就业机会多,收入来源更为广泛,因此相对其他地区收入更高[20]。因此加强对农村居民的非农化技能培训有利于降低区域收入不平等。二是从整体收入不平等来看,不可解释部分所占比重仍然较大,说明区域造成的不平等其他因素较多,从而导致了较大的区域收入差异。

新时代,人们的需要从单一的、较低的物质文化方面的需要到全面的、较高的美好生活需要的转变,并不是说物质生活对人们已经不重要。在任何时候,充足的物质条件都是实现美好生活的基础。正如恩格斯所说,人们想要创造历史,首先必须要活下去,那么就必须解决吃喝住穿的问题,即要获得基本的物质保障才有可能进行其他活动。所以,物质生活在美好生活中的基础性地位并没有改变,只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品质的提升,低层次的需要主要是生存需要已经实现,在物质方面的需求转向更高级的需要,如开始注重享受生活、注重精神追求、重视个人发展、重视能力提高。这种现象的现实表现就是更重视物质文化生活质的提高,而不再是单纯重视量的增长。

(二)政治生活是美好生活的核心内容

公民广泛而有序的政治参与是人们过上有尊严生活的政治保障。因此必须在满足人民物质生活的基础上,实行政治革新,进行制度创新,通过改革实现公民权利平等和社会公平正义,使得美好生活的内涵更加丰富、境界更加深远。政治生活之所以能够让人们生活的有尊严、更体面,是因为政治生活的内容如民主选举、权利平等、司法公正等都关涉人的尊严。这些内容对于每个公民都是缺一不可的,是美好的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民主法治对人生活的意义在于,如果个体的命运不能被自己掌握,而是被他人支配,在生活中失去了自由,个人权利被践踏,那是毫无尊严可言的。此外,“社会的公平正义也是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内容,不论是作为价值原则还是制度规范都是不可或缺的,失去了公平正义,便失去了拱卫人民合法权益的屏障。”[2]只有通过不断完善社会主义的民主法治,通过依法治国,鼓励人们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政治生活,保障人们实施权利的渠道和对权力的监督,才能使美好生活获得良好的政治保障。因此,推动美好生活向纵深发展,最关键的是要发挥国家和政府的作用。要规范公权力运行防止其对个人权利的侵犯,落实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公民权利,使每个人自由全面的发展拥有良好的政治环境。

(三)人民安全感是美好生活的重要内容

社会的平安有序,是确保美好生活的关键。因为人们是在一定的社会中进行生产和生活的,社会的安定和谐,是人们美好生活实现的前提。社会的安全系数越高则人民群众的各项安全相应的越有保障。随着物质生活越来越好,物质享受越来越丰富,人们的目光也开始从注重现实安全向追求长远安宁转变,更加关注国家层面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关注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进程,更加期待个人权利能够得到充分的保障、公权力受到制约、公正可预期的良法善治早日实现。对政府依法行政、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创造和谐安宁的美好生活有了更高要求。

(四)优美生态环境是美好生活的底色

十九大报告指出新时代的现代化建设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既要创造丰富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满足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1]生态文明与人类的命运息息相关,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发展的基础,支撑其他三种文明的发展,没有生态文明作为保障,其他三种文明即使发展的再完备,也终将崩塌。因此,对美好生活环境需求也必然是美好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过去对发展的错误的、片面的认识,在经济发展中过分重视GDP的增长,虽然,经济得到了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也得到了改善,但是也导致了如资源枯竭、环境恶化、生态退化等问题。随着绿色发展理念逐步深入人心,人们对绿水青山、清洁环境、清新空气等生态产品的需求更加强烈,越来越珍惜良好的生态环境。优美生态环境已成为人民美好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假如生活在一个生态失衡、环境恶化的社会中,能够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吗?只有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保护好生态,人们才能够享受一种优美的生活。

进一步地,在第一阶段我们还向学生介绍魔方简史,让学生简单了解魔方的类别,最后还观看了魔方视频,有单手还原视频、盲拧视频,还有魔方比赛的视频。这些生动的事实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他们爱上了魔方。

[ 参 考 文 献 ]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

[2]陈纯仁,王迪.“美好生活”的解读及其实现[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

Thoughts on “What is a Good Life”

ZHU Rong-kang,YONG Jing

School of Maxism,LanzhouUniversity,lanzhou Gansu,730000

Abstract: The exploration and pursuit of a better life is the eternal goal of mankind.Standing on the historical starting point of the new era,facing new changes in the main contradictions of society.The blueprint for the good life that each person portrays may be seen by the benevolent and the wise.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good life from four aspects:material life,political life,people's security and beautiful ecology.

Key words: New era;Main contradiction;Good life

*作者简介: 朱荣康(1991-),男,汉族,甘肃玉门人,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雍婧(1993-),女,宁夏固原人,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6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现实。

中图分类号: D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0049-(2019)08-0108-02

标签:;  ;  ;  ;  

关于“何为美好生活”的思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