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校本课程评价的四个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校本课程论文,评价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为谁评:校本课程评价的价值主体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和“建立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它明确了学生、教师和课程自身是课程评价的价值主体,也内在的隐含了课程评价的标准。校本课程评价是课程评价的一种,它的价值主体当然也与学生、教师和课程自身有关,但从具体的表现形式来看,校本课程评价的价值主体是学生和学校构成的联合价值主体。校本课程评价是为学生和学校评。
为学生评价。校本课程是为学生学习有用知识发展自己潜能,提高自己可持续发展能力提供时间和空间服务的。校本课程的评价标准应该由学生来建立,是否有利于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是否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应该成为评价校本课程的价值标准。
为学校评价。校本课程也为学校提升自己可持续发展能力提供了一种机制。校本课程依赖于学校自身的课程化,它与学校教师专业水平、学校教师专业水平结构、学校管理模式、学校发展历程、学校运转方式等密切相关,好的校本课程就是好的学校。从这个意义上讲,开发校本课程的能力是学校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核心。从自身发展的需要出发,学校也应该具有确定校本课程评价标准的权力,它必然会将是否有利于促进自身可持续地形成和发展开发课程的能力,是否有利于促进自身与课程一体化作为评价校本课程的价值标准。
实践中,学生或学校两个主体中的任何一个都不能单独确定校本课程评价的标准,具体的校本课程评价标准应该是学生和学校两个价值主体所构成的联合体所共同建构的,是它们各自价值标准相互作用的体现。这就要求人们在设计校本课程评价的评价标准时,要处理好学生主体和学校主体二者之间的关系,具体落实到指标体系中就是要确定体现校本课程对二者价值重要性的权重结构。考虑到可持续发展的学校一定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人们可以采用反映学生主体方面需要的评价指标权重与反映学校主体方面需要的评价指标权重各占一半来构造校本课程评价的指标体系。
二、谁来评:校本课程评价的评价主体
根据上面的分析不难看出,从理论上讲,校本课程对学生的价值应该由学生评价,校本课程对学校的价值应该由学校评价。但是,评价活动是一种理论性和技术性很强的工作,从事评价工作的人员需要具有系统专门的评价知识和技能,当价值主体不具有这些专门知识和技能时,价值主体自己就难于胜任所面临的评价工作。
校本课程评价就是如此。一方面,学会评价本身就是学生学习的目的之一,因而学生不可能具有系统专门的评价知识和技能,学生要独立承担属于自己的校本课程评价工作是不现实的;另一方面,当前学校人员(主要是教师)的知识结构也缺乏系统专门的评价知识和技能,因而学校要人员独立承担属于自己的校本课程评价工作也是不现实的。要解决这两个问题,只有采取构造联合评价主体的方法建立校本课程评价的评价主体。
所谓校本课程联合评价主体是指由学生、学校、学生委托的评价者、学校委托的评价者等构成的联合评价主体。在这个联合评价主体中,学生委托的评价者为学生提供实现学生自我评价服务,即按照学生的价值标准进行评价、并帮助学生学习和提升开展评价的能力;学校委托的评价者为学校提供学校实现自我评价服务,即按照学校的愿望进行评价,并帮助学校学习和提升开展评价的能力。
实践中,建立联合评价主体的关键是明确受委托评价者的身份,促进受委托评价者树立为委托评价者(学生和学校)服务的意识。评价过程中解决这个问题的前提是保障学生和学校在确定评价主体的决定权得以落到实处,由他们分别向学生委托的评价者和学校委托的评价者授予评价权限。学生委托的评价者可以是其他同学、本校教职员工或者非本校的人员。同样地,学校委托的评价者也可以是本校教职员工、本校学生或者非本校的人员。必须指出,掌握必要的教育评价技术和理论是成为受委托评价者的必要条件,与此相适应,社会中介教育评估机构应该具有提供校本课程评价方面服务的能力。
具体评价过程中,有关联合评价主体开展评价活动的模式我们将在本文的“四、怎样评:校本课程评价的模式、方法”讨论。
三、评什么:校本课程评价的内容
校本课程评价的内容就是校本课程构成中对学生和学校有用的部分,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来设定校本课程评价的内容。
1.校本课程理念
校本课程的理念包括三方面的内容。首先,校本课程应该立足学校、胸怀全国、面向世界。所谓立足学校就是指立足学校的实际课程资源、立足学校的实际开发课程能力、立足学校学生的实际来开发校本课程。所谓胸怀全国是指开发校本课程要瞄准培养中国公民、主动借鉴国内其他学校成功的做法。所谓面向世界是指开发校本课程要适应培养地球公民的需要、主动借鉴国外其他学校成功的做法。
其次,校本课程要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它要求所开发的校本课程是对学生实用的课程、有效的课程。通过学习这些课程学生不仅可以获得生存和融入当地生产、文化活动之中的知识与技能,而且可以发展自己扬弃当地生产和文化活动的能力。
第三,校本课程要有利于增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开发校本课程的能力是学校创新的能力的综合反映,它要求学校处理好学校传统保持与扬弃,以及立足校本的教师发展与超越两个问题。
2.校本课程形态
所谓校本课程的形态是指学校基于学校自身建立的实际发挥课程作用的课程形式。校本课程可以分为潜校本课程和显校本课程两类,由它们所构成校本课程结构应该成为校本课程评价的重要内容。
潜校本课程。这里是指没有明确教学计划和规定教学程序但发挥课程作用的学校课程资源。一所学校的传统和校园文化是潜校本课程的主要形态。由于潜校本课程资源形态和发挥作用的潜在性,学校有时难于发现自己已有的潜校本课程资源、并将其转化为实际课程,这使得设置潜校本课程成为难点。因而,学校潜课程资源形态的利用率是潜校本课程评价的重点。
显校本课程。这里是指有明确教学计划和规定教学程序,由学校自主设置的课程。一所学校根据本校教师能力结构特点、学校教学资源特点和学生特点开设的体现学校特色的课程是这类课程的主要形态。课程目标、教学计划、教学常规、成绩评价方案、可操作性等是显校本课程评价的重点。
应该看到,显校本课程有向潜校本课程转化的趋势,经过学校长期努力,形成特色和传统的显校本课程就能转化为潜校本课程。但是,显校本课程不能代替潜校本课程在课程中的作用。实践中,所谓校本课程结构就是指学校应同时设置潜校本形态课程和显校本形态课程,特别地,学校要把设置潜校本课程放在校本课程的优先开发位置。
3.校本课程设计
校本课程开发是一个系统工程,从改进和完善开发课程设计以及监控课程开发过程角度看,校本课程设计应该成为校本课程评价的重要内容。校本课程设计包括宏观设计、中观设计和微观设计三个层次,尽管不同层次的内容侧重不一样,但本质是一样的。
宏观设计:主要解决校本课程的价值取向、根本目的、主要任务、基本结构等方面的问题。宏观设计所确定的课程价值取向、根本目的、主要任务、基本结构等的合理性是宏观评价的重点。
中观设计:主要解决校本课程的课程标准,以及相应的教科书或其他载体表述方面的问题。根据所设置课程开发的课程标准,以及选择用于分解和表述该标准的材料或方法是中观评价的重点。
微观设计:主要解决校本课程实施领域的问题,具体来说就是教师根据各种因素对中观设计所提出的课程标准重新进行设计,是实际执行的课程标准。微观设汁是教师进行的创造性劳动,所提出计划的合既定课程标准性和可操作性是该项评价的重点。
4.校本课程内容
这里,校本课程内容是指学校用于表述自己校本课程的具体内容,它包括用于表达潜校本课程的内容和用于表达显校本课程的内容两部分。
潜校本课程的内容:包括学校用于潜校本课程的资源、显化潜课程的途径与措施、检测潜校本课程发挥作用的策略与方法等。
显校本课程的内容:包括显校本课程的基本要求、课程资源、课程教材、教学策略与方法、检测显校本课程发挥作用的策略与方法、显校本课程成绩评定方法等。
四、怎样评:校本课程评价的模式
合理的校本课程评价模式要能同时解决两个问题。其一,能协调联合评价主体在实际评价过程中的关系,保障各受委托评价者的评价能在学生和学校监控之下创造性地开展评价;其二,评价的标准主要是由评价过程生成的,能摆脱既定校本课程评价标准的束缚,从实施校本课程的实际中得出真实有效的评价结论。图1所提出的校本课程评价模式能同时解决这两个问题。
图1 校本课程评价模式
图1所表述的评价模式的流程,首先解决构成联合评价主体和受委托评价者如何工作的问题——学校委托的评价者如何制定学校的评价标准,学生委托者如何制定学生的评价标准;其次,解决如何构造联合评价主体的评价标准的问题;再次,解决如何得出联合评价主体评价结论的问题。具体用这个评价模式进行校本课程评价时要注意下面几个问题。
建构可行评价标准问题:在校本课程评价过程中,受委托评价者有义务帮助委托评价者(学生、学校)认清当前价值的本来标准,在此基础上,学生、学校、学生委托的评价者和学校委托的评价者建构达成共识的评价标准。这个新形成的克服了学生和学校价值认识局限性的评价标准就是可行的评价标准。帮助建构校本课程评价的可行评价标准是受委托评价者在评价中的主要任务之一。
作出评价结论问题:作出评价结论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包括学生和学校可以随时向联合评价主体提供评价材料,受委托评价者充当起草评价结论的角色,受委托评价者就评价结论初稿向学生和学校答辩,受委托评价者根据答辩修改评价结论初稿,四方通过协商达成一致意见、作出正式评价结论等关键活动。形成评价结论要坚持求同存异的原则,如果四方中通过协商不能达成一致意见的内容,就不能写进正式的评价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