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宁市中心医院 四川 遂宁 629000)
【摘要】目的:探析萎缩性胃炎应用胃镜诊断的临床影响因素。方法:择取萎缩性胃炎患者80例,所选患者均行胃镜诊断,并与病理检查比较。按照取材标本数量差异将所选患者分成4组,探析取材块数以及取材大小对诊断的影响;将胃窦部内镜诊断的80例标本采用不同包埋方式,探析包埋方式对诊断的影响;将胃镜下2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按4μm厚度进行切取不同面,探析切片数量对诊断的影响。结果:病理诊断率为60.0%,胃镜诊断率为42.5%,符合率为69.4%。1块活检组织的胃镜诊断符合率46.3%,2块活检组织的胃镜诊断符合率55.0%,3块活检组织的胃镜诊断符合率77.5%,4块活检组织的胃镜诊断符合率88.8%;纵行包埋诊断率为60.4%,随机包埋诊断率为28.1%;4μm厚度切取1个面诊断1例、切取10个面诊断5例、切取20个面诊断9例、切取50个面诊断5例。结论:取材块数、包埋方式以及切片数量均会对胃镜诊断产生影响,胃镜与病理诊断萎缩性胃炎的对比符合率相对较低,应使胃镜诊断准确率提升,对萎缩性胃炎糜烂以及溃疡等活检予以重视,做好内镜医生操作质量控制工作。
【关键词】萎缩性胃炎;胃镜诊断;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R57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09-0096-02
萎缩性胃炎以胃黏膜固有腺体表现慢性炎症为主要特征,因伴随肠上皮化生或中度以及重度异型增生,通常被认为是癌前病变的前兆之一[1]。因此需要对其进行及早诊断。内镜检查是慢性萎缩性胃炎诊断的有效方式,其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之间始终存在不一致问题,使误诊率和漏诊率增加[2]。基于此,本文择取萎缩性胃炎患者80例,探析应用胃镜诊断的临床影响因素,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取萎缩性胃炎患者80例,病例选择时间为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所选患者经过病理诊断确诊,排除胃十二指肠癌、胃癌、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胃部切除术、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衰竭等患者。其中,男43例,女37例,年龄最大为67岁,最小为16岁,平均年龄为(49.6±3.5)岁。
1.2 方法
(1)通过Olympu S590胃镜对所选患者进行检查,取材、固定、观察以及描述均由同一医师完成。将胃窦部内镜检查结果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80例患者进行随机取材,分成1~4块活检组织。诊断标准如下:黏膜呈现出红白相间状态,主要为白色,血管透见;皱襞变平,黏膜变薄;部分呈结节状变化或颗粒状变化,黏膜粗糙不平。(2)取3~4块病变组织活检,用甲醛(10%)固定,给予纵行包埋,并行石蜡切片,HE染色,利用显微镜对其进行观察。首先按照取材标本数量将80例患者分成4组:20例1块、23例2块、18例3块、19例4块,探析取材大小及块数对诊断的影响;其次,将胃窦部内镜检查结果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80例标本,32例行随机包埋,48例行纵行包埋,探析包埋方式对诊断的影响。最后将胃镜下2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按4μm厚度进行切取不同面,取第1个面、10个面、20个面、50个面进行比较,探析切片数量对诊断的影响。诊断标准如下:慢性萎缩性胃炎分为重度、中度、轻度三个等级,重度:固有腺体减少数目在2/3以上,仅有少量腺体残留,甚至腺体完全消失;中度:固有腺体减少数目介于1/3~2/3;轻度:固有腺体减少数目仅为原有腺体的1/3。
1.3 临床观察指标
记录标本取材情况、处理方式,分析胃镜诊断不符合病理诊断的因素。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P<0.05,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病理诊断率为60.0%,胃镜诊断率为42.5%,符合率为69.4%(见表1)。1块活检组织的胃镜诊断符合率46.3%,2块活检组织的胃镜诊断符合率55.0%,3块活检组织的胃镜诊断符合率77.5%,4块活检组织的胃镜诊断符合率88.8%;纵行包埋诊断率为60.4%,随机包埋诊断率为28.1%;4μm厚度切取1个面诊断1例、切取10个面诊断5例、切取20个面诊断9例、切取50个面诊断5例。
3.讨论
内镜检查中,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通常会出现水肿、黏液增多、糜烂、充血性红斑、红白相间、黏膜下出血等表现。显微镜下可见明显的幽门部黏膜改变,黏膜固有腺体萎缩或消失[3]。层数减少或固有膜纤维致密、腺体间距增宽为腺体萎缩的主要表现,若活检取材包含黏膜肌层组织,则可以按照减少程度将原有腺体分成三级,即轻度减少、中度减少以及重度减少[4]。另外,发现固有膜结缔组织增生,同时存在淋巴细胞、浆细胞、其他炎性细胞浸润。病理诊断结果可以结合内镜检查结果,可以有效判断萎缩程度以及范围。多灶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胃黏膜萎缩呈现出灶状分布,即便活检块数相对较少,只要检查结果显示固有腺体减少,则可以确诊为萎缩性胃炎[5]。
本研究中,病理诊断率为60.0%,胃镜诊断率为42.5%,符合率为69.4%。这可能与取材块数、包埋方式以及切片数量等因素相关,因此需要不断完善内镜检查培训,提高诊断准确率,为萎缩性胃炎患者临床诊疗提供可靠依据。
4.结语
取材块数、包埋方式以及切片数量均会对胃镜诊断产生影响,胃镜与病理诊断萎缩性胃炎的对比符合率相对较低,应使胃镜诊断准确率提升,对萎缩性胃炎糜烂以及溃疡等活检予以重视,做好内镜医生操作质量控制工作。
【参考文献】
[1]曾国明,欧淑萍, 戴家强,等.萎缩性胃炎应用胃镜诊断的临床影响因素[J].实用临床医学,2016,17(06):11-12.
[2]陈萍.胃镜诊断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02):64-65.
[3]任桓.胃镜诊断萎缩性胃炎的临床应用意义[J].当代医学,2016,22(31):31-32.
[4]朱圣煌,洪水翔,兰天,等.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相关因素及内镜与病理诊断比较的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17,23(29):45-47.
[5]赵桂芹.胃镜诊断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26):85-86.
论文作者:王易尚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8年3月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16
标签:胃镜论文; 萎缩性胃炎论文; 腺体论文; 率为论文; 患者论文; 病理论文; 探析论文; 《医药前沿》2018年3月第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