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宪
天津市眼科医院 天津 300020
摘要:目的:探究个性化整体护理干预在减少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患者不良反应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文共选取130例于2016年5月份至2018年2月份在本院进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各6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个性化整体护理干预方法。结果: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对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将个性化整体护理干预方法应用到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术后护理中,有助于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概率,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个性化整体护理干预;眼底荧光血管造影;不良反映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作为一种科学、合理的眼科疾病检查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眼科疾病检查中,为疾病预后、诊断及治疗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可靠的数据资料。但是该种检查方法由于护理不当,在检查后患者会出现恶心、呕吐、皮疹、休克、心慌心悸等不良反应,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不适感,对疾病治疗工作的高效开展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因此,为了避免在患者检查后出现诸多的不良反应,给予患者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法具有必要性。本文将来院进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的13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究个性化整体护理干预在减少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患者不良反应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共选取130例于2016年5月份至2018年2月份在本院进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各65例。对照组男患者32例,女患者33例,年龄为42~70岁,平均年龄为(56.2±3.2)岁。观察组男患者33例,女患者32例,年龄为44~72岁,平均年龄为(57.3±3.5)岁。一般资料对比两组患者无显著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对照组
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在检查前,检查听诊器、血压计及急救药品是否准备完备。与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了解患者病情的基本情况,对患者进行血压测量,将一些高血压的患者排除掉。测量患者的眼压,对患者进行皮肤过敏测试,掌握眼底荧光造影检查的程序。
1.2.2观察组
采用个性化整体护理干预方法,护理内容包括:(1)饮食护理:要求患者应定时定量进食,多食新鲜的水果和蔬菜,少食辛辣刺激和油腻类食物。(2)药物护理:对于一些糖尿病及高血压患者,要求患者在服药时应定时定量服药,确保患者机体保持良好的状态,降低患者在检查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3)环境护理:在对患者进行眼底荧光造影检查时,应确保检查室内环境的安静性及清洁性,为患者播放舒畅及轻柔的音乐,提升造影检测效果。为了降低患者的紧张感,护理人员应积极与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向患者介绍检查室的环境,消除掉患者的陌生感,提升患者对检查室内环境的亲和力,降低患者的应激反应[1]。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恶心、呕吐、皮疹、休克、心慌心悸不良反应发生概率;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满意度、一般满意度、不满意度)。
1.4 判定标准
护理满意度判定标准:采用医院眼科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总分100分,满意:85-100分;一般满意:70-84分;不满意:70分以下。
1.5 统计学处理
研究得出数据通过SPSS18.0软件统计处理,以数(n)或率(%)表示计数资料,以2检验,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3 讨论
通过对眼部疾病患者使用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术检查方法,能够直观的记录患者眼底的病情发展变化情况,为了避免该项检查引发患者出现诸多的不良反应,对患者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具有必要性。通过对患者实施饮食、药物及环境护理后,使患者能够处于轻松的环境下,降低了患者的紧张感及焦虑感,检查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大大下降,使疾病治疗更具针对性,为疾病治疗工作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
本文表1中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23%,低于对照组的24.62%,说明将个性化整体护理干预方法应用到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术后护理中,大大降低了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概率,有助于帮助患者快速恢复健康,提升疾病治疗效果。本文表2中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6.92%,高于对照组的81.54%,说明将个性化整体护理干预方法应用到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术后护理中,有助于构建良好的护患沟通关系,降低了护患纠纷发生概率,营造了良好的医院护理环境,患者对医院护理工作有着较高的认可度[3]。
综上所述,将个性化整体护理干预方法应用到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术后护理中,有助于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概率,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李艳辉.探讨眼外伤患者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出现的不良反应的临床护理措施[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44):190+192.
[2]李倩.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的全程护理干预[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22):27-28.
[3]刘影,周娜磊,任韬冉,等.护理干预联合预防用药在减少眼底荧光血管造影不良反应中的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5,21(5)
论文作者:吴宪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13
标签:患者论文; 造影论文; 眼底论文; 荧光论文; 不良反应论文; 血管论文; 方法论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