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基础美术;有效性;策略
有效教学要求教师在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以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它要求教师拥有有效的教学理念,掌握有效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的有效学习,教师的教学活动要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
一、问题的提出:
新课程标准的核心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强调“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学生知识的获得,能力的提高,创新精神的培养,课堂教学仍为主渠道。
经过多年的基础美术课堂教学实践,我深感新课程的新理念、新教法与新思维,并从中也尝试着与学生沟通,与他们开展小组学习,进行伙伴教学尝试,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快乐学习美术,体验美术的乐趣,不断提升美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现对基础美术课堂教学有效性谈谈个人的几点有效教学策略。
二、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概念界定: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学生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首先,其内涵而言,指的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而对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哪些标准?是否有公认的标准”问题,专家认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特征(或表现)可以列举很多,但最核心的一点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主动学以及怎么学、会不会学”。
三、美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
1、组织教学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基础。
纵观项目繁多的实验、示范、研讨课中,教师“出奇制胜”的教学,教学的效益得到最大优化,赢得同行们一致认可,但真正地在平时美术课堂教学中却效益比较低。究其原因何在?
一节优良的公开课之所以能够获得如此大的效应,我认为有两方面:一方面课堂组织教学方面,二是教学环节设计方面。成功的公开课,教师一定非常重视组织教学方面,在组织教学方面下了不少的工夫。然而,在平时的美术课堂教学中,组织教学是教师常常忽略的,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最终导致平时美术课堂的漫步的根本原因。所以,我认为组织教学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基础,是升华教学环节的保证,组织教学的核心是培养学生自觉遵守教学常规,并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
2、有效设问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引路人。
在我的美术课堂中有个习惯,学生在学习新知识之前或在欣赏作品之前,我都会提出一系列相应的问题,让他们带着问题去聆听、去观察、去欣赏。因此,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多花心思设计一节课应学生掌握的知识点和多创设些对教学目标有针对性的问题,课堂中进行有效的问题提出,才能真正达到学习效益。
我觉得设问这个环节在美术鉴赏课中犹为重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我们试用以下的设问方式让学生在欣赏过程中所达到的效果:如《人民艺术家齐白石》一课,在学习之前,先在水缸中养了一些虾,上课时让学生观察,再用课件出示《虾》作品,等他们欣赏后提出一系列相关的问题:(1)同学们在欣赏时注意作者是谁?说说你对这幅作品的印象?(2)齐白石画的虾与真虾有什么不同?(3)作品表现了什么美感?等等。这些问题会在学生欣赏一次后得到一部分答案,再经过交流、思考后会将全部答案展现在全班同学面前。这时教师应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后做简单的小结,对学生大胆想象力加以鼓励,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知识方面对不完整的地方加以升华。
3、构筑新型师生关系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决定性因素。
加强美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重点在于构筑新型师生关系。在课堂教学中,师生的情感交流是学生学习的催化剂,使学生更加愉悦、投入地学习,良好的情感交流体验也是学生情感、价值观的一种升华,促进学生完美人格的发展,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注意师生的情感交流,从多方面引导学生感受艺术美、自然美的特征,从而锻炼“感受美的眼睛”,铸造“体验美的意蕴的心灵”。
比如在《剪纸》的教学中,教师用眼神注视学生和学生进行视觉交流,鼓励他们发表对"剪纸"艺术的认识和制作方法,何为阴剪、何为阳剪。当学生作业制作完,进行讲评时,教师无论对优秀作业还是一般作业,都采用轻拍肩膀或表扬,对他们进行鼓励、赞扬、提出建议。经过尝试,我感到教学效果特别好,其原因在于师生处在平等、尊重、倾听、感染、善待、理解的氛围中。
四、学会评价与反思是实施有效教学进步的阶梯:
斯塔弗·比是这样定义评价的:“评价最重要的意图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而反思意识是教学叙写,是专业活动的灵魂,其行为主体是学生,依据是学生是否有进步。
目前,美术课堂教学的评价是多元化的,是过程与终结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课堂上教师一句激励的话语,同学们鼓励的掌声,无疑会对发表意见的学生给予自信,让他能更积极地进取。我们要像对待荷叶上的小露珠一样小心翼翼保护学生的心灵,因为他晶莹透亮,但十分脆弱,也许你不经意的一句话会造成学生一生中的一个记忆的遗憾,也许会成就孩子的一生。
总而言之,不管是传统的教学,新理念下的教学还是将来的教学,我们的基本出发点都是一样的,就是让学生得到发展,而它却离不开“实效”。最后还是让我以苏霍姆林斯基的这句大家都熟悉的话结束本文的阐述:“美术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美术家而是培养人。”有效的教学方法能使学生学习到知识,使教师感受到成功教学的快乐,让我们共同体验有效教学的乐趣,使师生在共同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双赢。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美术课程标准》解读(2011版)[S].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2).?
[2]常锐伦.美术学科教育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38.
论文作者:谢煜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2/28
标签:课堂教学论文; 美术论文; 学生论文; 有效性论文; 教师论文; 组织论文; 设问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1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