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产品出口哈萨克斯坦的结构与比较优势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哈萨克斯坦论文,中国论文,比较优势论文,农产品出口论文,结构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就一般理论而言,某国对另一国的贸易出口结构应该反映出该国相对于出口对象国的产品比较优势,即出口较多的产品则是具有贸易比较优势的产品。通过分析出口结构和优势产品之间的关系,可以调整出口结构,扩大出口规模。中国加入WTO后农产品出口快速增长,成为解决中国农业发展的又一条道路。中国与哈萨克斯坦有1700公里的陆上边境线,自古两国就通过“丝绸之路”开展贸易。哈萨克斯坦独立后两国之间贸易额快速增长,但是在哈萨克斯坦农产品进口市场上,中国产品所占市场份额却很小。哈萨克斯坦农产品严重依赖进口,而我国又是世界农产品出口大国,因此研究中国农产品出口哈萨克斯坦的结构与比较优势,开拓哈萨克斯坦市场,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中国农产品出口哈萨克斯坦的总体概况
总体上看,1991~2006年中国农产品出口哈萨克斯坦的贸易状况大体可分成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哈萨克斯坦独立初期,国内农产品供给严重不足,从邻近的中国进口农产品的贸易额较大,在哈国内农业生产逐步恢复正常,农产品供给逐渐充足后,从中国进口的农产品贸易额逐年下降,可以将这个阶段看成是特殊的农产品贸易阶段;第二个阶段是2000年以后,哈国内经济复苏,国民收入大幅提高,“上合组织”发挥作用等因素,促使中国农产品出口哈萨克斯坦的贸易额保持逐年上升的趋势。
从图1看:就农产品出口贸易额的变化趋势而言,1992~2006年中国出口到哈萨克斯坦的农产品贸易额呈现明显下降趋势,1992年的出口额约为1.44亿美元,而2006年的贸易额仅约为0.54亿美元,仅是1992年的1/3。此外,出口贸易额变化还呈现阶段性特点。1992~1995年,农产品出口额直线下降,从最初的1.44亿美元下降到0.18亿美元;而1996~1999年,农产品出口额相对稳定,除1998年出口额较高外,其他年份基本相同,这段时间哈萨克斯坦受俄罗斯金融危机的影响,进口能力整体疲软,表现出对中国农产品进口需求不足;2000~2006年,农产品出口额呈现上升趋势,平均年增长率达到28.8%。
农产品出口所占贸易总出口额的比重呈现出一种趋势、两个阶段的特点。一种趋势是:1992~2006年,所占比重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1992年的比重是63.27%,到2006年比重下降到最低的1.14%。两个阶段是:1999年以前比重普遍高于10%,平均为32.52%,但是1999后比重普遍低于5%,平均为2.29%。
图1 1992~2006中国农产品出口哈萨克斯坦的贸易额以及所占比重
此外,从表1看中哈两国贸易联系、相互依存程度,2000~2006年,中国与哈萨克斯坦之间的农产品贸易结合度总体处于一般水平,2002年贸易结合度指标最高为1.58,而2006年指标降为最低值0.83。反映出,中哈两国之间在农产品贸易合作方面还不够密切。中国对哈萨克斯坦主要出口工业制成品,哈萨克斯坦对中国主要出口资源型原材料,涉及农产品的贸易相对较少。近年来,哈萨克斯坦居民收入水平快速上升,但生活水平并没有同步上升,原因之一是农产品价格高,市场供给不足,而中国是世界主要的农产品出口大国,尤其是劳动密集型的园艺类农产品。因此,中国应抓住机遇,扩大对哈萨克斯坦的农产品出口,增强两国之间的农产品贸易关系。
表1 中国与哈萨克斯坦之间农产品贸易结合度指标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中-哈
0.9
0.99 1.58 1.40 1.00 1.13 0.83
二、中国农产品出口哈萨克斯坦的结构分析
(一)出口产品结构
本文将中国出口哈萨克斯坦的农产品分为:大宗类、动物类、食品类、园艺类和其他类。并在此分类基础上做规模和比重的产品结构分析。
从图2看,不同时期各大类农产品在贸易规模和比重上存在较大的差别。在哈萨克斯坦独立初期的1992年,中国出口哈萨克斯坦的农产品主要是大宗类产品,其占到出口总额的78.87%,但是到2006年大宗类产品占出口总额的比重减为13.20%,由第一大农产品出口类别降为倒数第二;1992年园艺类产品出口占出口总额仅为1.46%,但是到2006年这个数值变成49.70%,成为农产品出口额最多的大类。动物类产品出口额从1992年2400万美元下降到1998年的400万美元,一直到2003年最低的16万美元,2004年急速反弹为370万美元,2006年恢复为1000万美元,成为当年第二大类出口农产品。食品类产品从2000年后一直保持较稳定的出口额大约700~800万美元,没有出现较大幅度的变化。
虽然中国出口哈萨克斯坦的农产品在大类结构上有较大变化,但是各大类中主要出口的小类(SITC.3中的两位编码)并没有明显变化,而且出口产品的集中度较高。大宗类产品中的谷物类产品,动物类产品中的肉及制品类产品,食品类产品中的杂项食品类产品,园艺类产品中的水果及蔬菜类产品,以及其他类产品中的动植物原料类产品均是各大类中主要出口的产品,其出口额占各大类的比重如表3所示。
各大类农产品出口结构的改变是由出口增幅的不同造成的。经常市场份额模型①通过对影响各类农产品增长变化的因素——市场扩大效应和竞争力提升效应分解,对不同因素对出口增长的贡献做出定量分析,从而判别究竟是市场扩大效应还是竞争力提升效应改变出口结构。
图2 中国对哈萨克斯坦出口农产品类别
通过经常市场份额模型的分析,市场的扩大效应和竞争力提升效应对园艺类产品出口增长的贡献基本相同,即哈萨克斯坦园艺产品的市场需求效应和中国园艺产品本身的产品竞争力提升效应同等水平的促进了出口的增长。大宗类产品出口变动的原因是产品竞争力下降造成的,同时哈国市场的需求效应也不大。尽管中国出口食品类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下降,但是哈国的市场需求效应较大,从而保证了食品类出口的保持稳定。动物类和其他类产品出口的快速增长既有市场扩大效应也有竞争力提升效应,但产品竞争力提升效应对出口增长的贡献几乎是市场扩大效应对出口增长的贡献的十倍,足以说明在市场需求变化不大的情况下,提升产品竞争力完全可以促进出口的增长。
(二)市场份额结构
哈萨克斯坦的农产品进口国主要分布在其周边范围:俄罗斯、乌克兰、吉尔吉斯、乌兹别克斯坦、中国等。哈萨克斯坦从这几个国家进口的农产品占到其农产品进口总额的58.55%(2006年数据)。因此,本文仅以这些国家为例,对比分析中国出口的农产品在哈萨克斯坦市场所占份额的结构。
如表5所示,2000~2006年,哈萨克斯坦从俄罗斯、乌克兰、吉尔吉斯、乌兹别克斯坦、中国进口的农产品总量所占市场份额呈现“U”形状,比重在2002跌到谷底为48.52%,2006年基本恢复2000年的水平,最近的2006年是58.55%。具体来看,哈萨克斯坦的农产品进口主要来自俄罗斯,虽然2000~2006年比重总体呈下降趋势,但2006年仍占到43.14%的市场。相比之下,哈萨克斯坦从中国进口的农产品比重轨迹呈现倒“U”形状,即在2002年达到最高的5.05%,2006年基本恢复到2000的比重标准。在哈萨克斯坦农产品进口市场上,无论是绝对量还是相对量,中国农产品都处于劣势。在绝对量上,2006年的出口额约为0.54亿美元;相对量上,占2006年哈农产品进口市场的比重仅为2.98%。这与中国的国际农产品出口大国地位极为不符,2006年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额为325亿美元,对哈出口所占比重微不足道仅为0.17%。
图3 2000~2006中国各大类农产品在哈萨克斯坦进口市场上的份额
从图3看,中国各大类农产品在哈萨克斯坦进口市场上的份额呈现明显两极化,市场份额最高是园艺类产品在2003年达到9.4%,而市场份额最低是动物类产品在2003年仅占0.12%;平均市场份额最高的是园艺类产品为6.55%,平均市场份额最低的是其他类产品为0.43%。市场份额的不平稳性也是显著特点。仅2000~2006之间的7年数据看,各年份之间数据的波动非常大,没有表现出一种固定的趋势,体现出中国的农产品在哈萨克斯坦进口市场上还没有表现出明显的竞争力优势,现有市场份额存在不稳定性。
三、中国农产品出口哈萨克斯坦的比较优势分析
某国向另一国开展出口贸易的前提是能够提供其所需的产品,而这种出口是建立在产品比较优势基础之上。因此,可以从产品比较优势的角度,研究某国哪些产品具有出口到另一国的潜力。
(一)显性比较优势(RCA)
显性比较优势指数(RCA)②反映某国出口某类产品在国际市场的地位。通过测算中、哈农产品的RCA,则能比较出中、哈两国出口某类农产品在国际市场的地位,也就是此类农产品的国际比较优势。
显性比较优势指数:
在公式中X代表出口,w代表世界;i代表某国,k代表产品分类。当RCA>1表明该国在该类商品上具有比较优势,RCA>2.5表示具有极强的比较优势,数值越大,比较优势越明显;相反,RCA<1则表明i国k类商品不具备显性比较优势。
从RCA的测算数值看:大宗类产品,哈萨克斯坦在国际市场的优势明显高于中国,而中国2000~2006年大宗类产品的优势一直在明显下降。哈萨克斯坦的大宗类产品主要在谷物制品,糖、蜂蜜及制品,纺织纤维产品上优势明显,而中国仅在纺织纤维产品上略有优势。动物类产品,中国的鱼及制品有较强的优势,而哈萨克斯坦仅在生皮及皮革产品上有优势,其他产品都没有优势。食品类产品,中哈两国在国际市场都没有明显的优势。园艺产品,中国具有国际市场优势,尤其是水果、蔬菜类农产品比较优势明显,而哈萨克斯坦此类产品没有比较优势,只有烟草及制品略有优势。其他类产品方面,中哈两国同样没有国际市场比较优势,但是中国的动植物原料产品还是有较强的比较优势。
(二)相对贸易优势(RTA)
相对贸易优势指数(RTA)反映出两个国家之间的某类产品的比较优势,是相对这两个国家的产品优势而言。
相对贸易优势指数:
RTA指标为正值,表示a国j商品(产业)具有相对贸易优势,数值越大表明优势越明显,RTA为负值则表示处于比较劣势,数值越小表明劣势越大(Scott,1992)。根据RTA值的大小可将产品划分为强优势产品、弱优势产品、弱劣势产品和劣势产品4类(RTA≥1,0≤RTA<1,-1≤RTA<0,RTA<-1)
RTA的测算结果更具有比较说明性。大宗类产品,中国仅在糖、蜂蜜制品上相对于哈萨克斯坦有较强的优势,其他类产品都弱于哈萨克斯坦,尤其是油籽及果实和纺织纤维农产品,劣势明显。动物类产品,中国的活动物、肉及制品、乳制品、禽蛋、鱼及制品都强于哈萨克斯坦,仅有生皮及皮革类产品弱于哈萨克斯坦。食品类产品,杂项食品、饮料、动物油脂、加工后的油脂都是中国的优势产品,哈萨克斯坦的优势产品是植物油脂。园艺类产品,中国的水果及蔬菜、咖啡、茶等产品相对优势明显,哈萨克斯坦的烟草及制品近年来优势快速增加。其他类产品,哈萨克斯坦的纸浆及废纸类产品优势明显,而中国的生橡胶、软木及木材、动植物原料产品相对于哈萨克斯坦优势明显。
通过对比中国具有相对贸易优势的各类农产品与中国对哈主要出口的农产品类别看,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例如,中国大宗类的饲料,糖、蜂蜜制品具有相对贸易优势,但却不是对哈主要出口的大宗类产品,相反贸易优势不明显的谷物类产品却是主要出口的产品;园艺类中的咖啡、茶等具有相对的贸易优势,同样也不是主要的出口产品。其他类中的软木及木材类产品相对贸易优势大于动植物原料类产品,但出口额却远远小于动植物原料类产品。
然而,上述中国具有相对贸易优势的产品出口量小的原因并不是哈萨克斯坦市场不需要,恰恰相反,这些产品正是哈萨克斯坦在国际市场上主要进口的产品。例如,糖、蜂蜜制品一直是哈大宗类产品中主要的进口产品,2006年其进口量占大宗类进口量的54.31%,而谷物制品进口量仅占大宗类进口量的24.91%。咖啡、茶等产品的进口额基本占到园艺类产品进口额的一半,2006年为45.33%。哈的饮料类和杂项食品类产品在食品类中的进口比重基本相同,而中国对哈出口的食品类产品中基本上全是杂项食品,2006年的比重是93.37%,饮料类产品的比重仅是2.20%。软木及木材类产品大约占到哈其他类产品进口额的2/3,2006年的比重是79.12%,而2006年中国对哈出口软木及木材类产品仅占其他类产品出口额的10.35%。这种差异性直接影响中国具有贸易优势的农产品出口哈萨克斯坦,进而影响农产品的出口结构。因此,中国有必要针对农产品的贸易比较优势,调整出口结构,扩大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四、结论与对策建议
1.从中国农产品出口哈萨克斯坦的结构来看,首先,市场份额结构还很不理想,不但份额低而且没有稳定性。其次,出口产品类别的变化值得关注。园艺类产品出口的大幅增长,来自于产品本身的竞争力和哈国市场扩大的贡献,大宗类产品由于竞争力的下降,直接造成出口的下降。哈国市场扩大和产品竞争力提升效应也分别对动物类、食品类和其他类产品的出口起到促进作用。
2.2000年后中国大宗类产品的RCA指数下降,园艺类产品的RCA指数上升,反映出该产品国际比较优势的变动,也就是产品竞争力提升效应的变动,这种变动也影响到中国农产品出口哈萨克斯坦的贸易额和市场份额的结构变动。同时,中国的园艺类和动物类产品具有国际比较优势,但是在哈萨克斯坦的进口市场份额中却没有反映出这种优势。
3.中国对哈萨克斯坦的农产品出口结构与中哈农产品的相对贸易优势之间存在差异性。中国具有较大贸易比较优势的农产品却没有贸易比较优势较小的产品出口额多,并且这不是由哈萨克斯坦进口市场对此类产品的需求因素造成的。因此可以说,中国对哈出口农产品的结构并没有完全基于产品的相对贸易优势。
4.从农产品的RTA测算结果看,中国的动物类、食品类、园艺类、其他类和糖、饲料等部分大宗类产品相对于哈萨克斯坦都有相对贸易优势,有进一步拓展哈国市场的潜力。
根据上述结论,提出以下建议:第一、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动,调整出口的农产品结构,突出哈萨克斯坦市场需求产品的国际比较优势,积极开拓市场,扩大出口。第二、对于已具备比较优势的农产品,应努力将产品的比较优势转化为在哈农产品市场上的竞争优势,将潜在市场转化成现实的市场占有率。第三、提高优势农产品的质量和品质。建立生产中的质量标准体系,与国际标准接轨。第四、拓展新的营销技术和方法,积极开拓潜在市场。
注释:
①程毕凡、谢陈秀瑜,《中国与东盟国家经济关系——现状和发展趋势》,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
②Balassa,Bela:“Comparative Advantage,Trade police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New York University Press.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