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亲密性”--“白鹅”课程备课理念分析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亲密性”--“白鹅”课程备课理念分析

也说小学语文阅读课教学中的“亲近”——浅析《白鹅》一课的备课构想,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也说论文,小学语文论文,一课论文,亲近论文,课教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亲近文本,探寻学法

先“读”

《白鹅》这篇课文是丰子恺先生《缘缘堂随笔》中少有的一篇写动物的优美散文。课文为节选内容,整篇课文语言幽默、诙谐,明贬实褒,作者生动地为我们描绘了一只高傲、有趣、可爱的白鹅。我用心诵读课文,直到把全文的729个字读熟,甚至会背了才罢手;继而我又找来《缘缘堂随笔》里的其他文章来读;我又把一本名为《丰子恺——一位有菩萨心肠的现实主义者》的小书读完。想通过自己的“读”,对丰先生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从而对先生的语言特色也有所感受。

再“思”

独坐在书桌边,面对这篇小文,比较着近年来的教学思潮,我陷入了沉思:我要给孩子们些什么呢?再次打开《课标》,我又读了起来。

(一)知识和能力目标的确定

虽说四年级的学生已步入了小学的中年级段,但是词语教学仍不容忽视,加之本篇课文又是文白相间,有许多词语学生认识起来本身就有难度。结合课文特点,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对词语教学我采取集中和分散的教学方法:对文中难读的词语,像“窥伺”“大模大样”“供养不周”等词语集中学习;对难写的生字,像“侍”“蹲”“脾”等字重点指导;对不易理解的词语,像“净角”“净角出场”“三眼一板”“敏捷”“空空如也”等词语,要么课件演示,要么教师讲解,要么结合语言环境理解,要么朗读感受,试想以求活、求实、求新的学词方法,完成词语的教学。

接下来是读书的指导了,《课标》指出,中年级应加强感情朗读的指导。我本次备课就坚持这样一个主旨:引导学生真正读书,在文中走上一个来回。在学生识字、学词的基础之上初步感知,达到读准读顺的目的;然后品词析句,披文入情,感情诵读,释放感受;并把这一过程巧妙地融入到一个“读”字上。开始以“厚书读薄”式的初读,感知“白鹅”的高傲;继而又以“薄书读厚”式的品读,领悟“白鹅”的有趣和可爱,让阅读课的“读书”真正落到实处。

(二)过程和方法目标的思考

这篇课文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了解课文是怎么样写出白鹅高傲的特点的;难点是:从文中那些看似贬义的词语中体会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为了能围绕重点突破难点,简化教学环节,优化课堂结构,在整节课的设计上我们颇下了一番工夫。

课前交流中的“铺垫”

“我家也有一只小狗,它见我出门,咬住我的裤角不松口,我对它说,讨厌的小东西,快松开,我过几天就回来了。同学们,我讨厌我的小狗吗?”

“同学们真会听,听出了我的言外之意,听出了我的话外之音,我们读书,学习也应该这样。”

这是课前交流的师生对话,从中可以清晰地看到教师的用意,隐含着的“明贬实褒”学法渗透,流露的语言训练的情境渲染,让语文学习从这课前交流的环节中起步。

课中品读中的“伏笔”

“净角出场见过吗?”(课件演示)“鹅就像这样走路的,有趣吗?”“多有意思呀!更有趣的是它的吃饭,快读一读。”“多有趣的白鹅,难怪作者心甘情愿地侍候着它,同学们,你想说作者对这白鹅怎么样?”这些看似有意的点拨过渡,其中却流淌着对白鹅“高傲”一词的领悟,鹅的有趣、可爱在这样层层铺垫,步步推进的品、析过程中自然生成。

课尾续读的“玄机”

“……在送出的几天之内,我总感觉与一位朋友诀别了,心中十分留恋……”作者在留恋什么呢?一个问题,一个玄机,不需回答,也能清楚地看到学生与作者已心系一处,与这白鹅已难分难舍。也正是这语言符号,化成了鲜活的形象留于大家的心中,才会将激情澎湃的课堂骤然间静穆了下来。究其原由,你会发现学生已在读书的过程中成长了起来。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取舍

一只白鹅,一篇小文;一个小动物,一片真情流露,能给现在的孩子留些什么记忆呢?

“同学们,请看这个‘鹜’字,‘我’在上,‘鸟’在下,好像人骑在鸟的头上,对鸟儿很不尊重……”这是一个“鹅”字异体的纠正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试想一下,孩子仅仅学会了正确书写一个“鹅”字吗?

“‘养鹅等于养狗,它也能看守门户’,你想说这鹅怎么样?”

“‘因此,鹅吃饭时,非有一个人在旁侍候不可,真是架子十足。’你想说作者对这白鹅怎么样?”

“好一个____的白鹅!同学们你想填一个什么词语?”

“再读这一个句子,同学们你会怎么读?”(出示:好一个高傲的动物。)

“同学们,即将与白鹅分别,你想对白鹅的新主人说些什么?你想对这白鹅说些什么?”

……

课堂的预设是有限的,孩子的回答是动人的。做一个关爱生命、热爱生活的人,这节课上类似的设计还有不少,有效的利用文本中的生长点合理的生成,对我们的学生成长会大有益处。学会取舍,就一定会有所得,有所获。

要“悟”

这些看似繁杂的课堂琐碎细节,如果肢解开来,一定是了无生气,然而回到整节课上,从头至尾纵观这一堂课,又怎一个“整”字了得呢?

初读感知“整”篇课文,进而识字,学词;又把全文读成了一个“整”句,“好一个高傲的动物!”再读成一个整词“高傲”,然后再披文人情,品词“三眼一板、大模大样”,析句“因为附近的狗,都知道我们这位鹅老爷的脾气……空空如也。”体会“高傲”之中隐含着的有趣、可爱。再次感情朗读“好一个高傲的动物!”回归文本,内化形象,简洁的教学流程,整合的课堂结构,有效地课堂生成,谁能说不是对小学语文教学的思虑呢?

“参禅”也罢,“悟道”也罢,只要能“参得”真经,“悟”到“真佛”,能为孩子的明天打下坚实的基础,即便搔乱鬓丝,捻断髭须也心甘情愿。

二、亲近学生,磨合教法

我们的备课一直本着“坚守一种信念、明确一份责任、怀揣一腔热情”的学习、研讨的理念,不辞辛劳,不分昼夜,不断修整,在磨合的过程中确定了大致的教学思路。

(一)铺设情境,导入新课

选择一个切入文本的生活场景,既达到训练的目的,又能巧妙地过渡到学习课文中来;既可以打开学生的思路,活跃课堂的气氛,又可以让师生拉近距离,达成默契。我们为此着实动了一番脑筋。

方案一 “坏蛋”的出现

师:同学们,我有一个女儿,刚满月,我每次下班回家抱起她,总要喊她,一声“小坏蛋”,我真的把她当坏蛋了吗?(大家共议,认为“坏蛋”一词不雅,与小动物的话题相去甚远。不行,删去!)

方案二 由“傲”字入手

师生学写“傲”字,练习组词,引出“高傲”,理解“高傲”,从而进入文本,展开学习。(有的老师认为这样做的话,教师“牵”的痕迹太重。不妥,再删去!)

方案三 听、说、悟的磨合

师:同学们,喜欢小动物吗?都喜欢什么小动物?为什么喜欢它?再加入老师的情境创设,引导学生体会人物的话外之音,言外之意,从而为学习课文作好铺垫。(小组通过,进行试教,完善敲定第一环节。)

(二)学习词语,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白鹅》这篇课文比较难读,全文共有三十多个新词,加之文白相间的行文特点,学生读起来很是吃力,因此,如何过词语关,完成初读感知的教学目标,也成了备课的难题。

方案一 把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全用课件出示出来。(大家认为这样做不系统,不精巧,而且占用了很多课堂时间,试教的效果也不会理想,故未采用。)

方案二 把课文中白鹅的叫声。步态和吃相里的相关生词分类出示,相机正音、写字、解词。(试教下来,大家认为这样学词,牵引的成分过重,方法单一。不好,删去!)

方案三 在大家研讨的基础上,一致认为:根据教学内容,采取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学词方法,随文、随学情学习词语。因此就有了这样的课堂呈现:集中学习品读部分的“大模大样、供养不周、脾气、净角、窥伺”,随文学习“净角出场、三眼一板、扬长而去、空空如也”等词语。这样以求词语教学更扎实、更灵活、更有效,试想在充分尊重学生的基础之上,依学定教,顺学而导。

词语教学暂且这样敲定,把“厚书读薄”的思考也同样困扰着大家;在试教的基础上,我们把目光放在了“好一个高傲的动物!”这一个句子和“高傲”这一个词语上,从而完成“读书”的第一个层面。

(三)玩味“高傲”,品读课文,披文入情

这篇课文的语言幽默风趣,明贬实褒。白鹅高傲之中透露着有趣和可爱。如何引领学生品味其中的滋味,我们备课时颇费周折。

方案一 “一咏三叹”读“叫声”

依据常规教学,从鹅的“叫声”展开学习是顺理成章的事,我们反复推敲、琢磨、精心完善《白鹅》“叫声”这一部分内容。由描写白鹅叫声的词语“厉声呵斥、厉声叫嚣、引吭大叫”入手,进而体会句子“凡有生客进来,鹅必然厉声叫嚣;甚至篱笆外有人走路,它也要引吭大叫,不亚于狗的狂吠”中隐含着的丰富情感。

“一读”:理解这三个词语都是写鹅的叫声之大,引导学生读句子,读出鹅叫声之大。

“再读”:围绕“音调严肃郑重”,再次引导学生读出鹅叫声之严厉。

“三读”:透过鹅的“严肃郑重”的叫声,你知道鹅好像要说什么吗?在学生精彩的生成语言中进一步体会白鹅的勇敢、尽职、忠诚、有趣等。几次试讲下来,很能体现我们的初衷。然而,在品味白鹅的“有趣、可爱”的性格特点时,总感觉很吃力。最终定方案时,也只能忍痛割爱,挥泪删去。

方案二 “大模大样”说“步态”

鹅的步态这一部分内容是发掘白鹅“有趣、可爱”的一个点,“大模大样”这个词不可不抓,也正是这大模大样的走路,才把白鹅的高傲和傲慢体现得淋漓尽致。初定方案之后,进行了几次试教,学生读得大摇大摆,傲气十足,体会词语和句子的含义也很成功,但是问及这白鹅有趣、可爱吗?学生都很茫然,只说这鹅“架子大”“傲气足”“很傲慢”等,与主旨相去甚远。最后,也只能落个被“请出课堂”的下场。

方案三 “三眼一板”学“吃相”众所周知,写白鹅吃相的这部分课文内容,是全文最精彩的地方,体会白鹅的有趣从这儿入手,大家一致认同,从哪儿找个切入口呢?也让大家着实费了一番脑筋。

首先我们考虑从“这样从容不迫地吃饭,必须有一个人在旁侍侯,像饭馆里的堂倌一样”这一过渡句入手,承前,接后地展开教学。几次试教之后,总感觉教师牵引的痕迹太重,只好作罢。

然后我们又考虑从“鹅老爷的脾气”这一中心词入手,教写“脾”字;理解“脾气”;引出“鹅老爷的脾气”,辐射全文,找出课文里的具体内容,梳理、品读、体会。试教下来,学生体会的依然是白鹅的“高傲”,我们又陷入了沉思。

一天,我们有幸请来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给我们的课进行指导,大家很受启发。“删繁就简”,“去粗取精”,抓“三眼一板”展开教学,以读促思、以读代讲、以读悟情,课堂一试,学生一读,情趣盎然,妙趣横生,白鹅的有趣自然生成。这样,品读“高傲”,体会白鹅的“有趣、可爱”,把“薄书读厚”就落到了实处。

(四)回归文本,升华情感,留下思考

“高傲、有趣、可爱”的白鹅已从课堂上“走”了出来。那么,整堂课的结尾处又该怎样处理才能使教学更厚实、更立体呢?

方案一 引出原文的一段文字,由课内拓展到课外。大家认为这样处理“味道”“太淡”,不妥。

方案二 把原文“送鹅”的场面读给学生,体会白鹅和人的心情,进行写话训练。试讲下来,学生是写了不少东西,但由于时间太短,训练不够到位,很容易流于形式,考虑再三,删去!

方案三 把方案二的“写”改成“说”,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试教之后,大家认为学生的发言影响整节课的节奏:煽情走近白鹅——激情结识白鹅——深情作别白鹅的情感线索被打断,得不偿失,不可用。

方案四 把“写”“说”改为静思,留下时间让学生思考,把文字内化成形象留给学生,从而让课堂的节奏感更强。

三、亲近课堂,完善教学

整个备课的历程,同样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如何让自己的课堂语言更贴近学生,让交流更自然、更畅通这一问题的“咀嚼”“玩味”上。

最初上课的时候,我自己俨然是一位“鹅老爷”,一脸的严肃,一口的郑重,这样的结果自然是庄严的课堂,肃穆的生成,了无生趣。大家首先给予否定。我只能再次捧起课本,寻找作者的语言规律,感悟他的语言风格。

接着,我一改“旧貌”,整节课上尽己所能,幽默、风趣起来,甚至玩笑也出来了。省里的两位专家周根宝、郑红云老师在肯定成绩的同时,问了我一句“小陈呀,你喜欢这白鹅吗?”我支吾了起来。“那怎么行,你只有真正喜欢了这白鹅,你的课堂才会有真情趣!”我被专家的这一启发给怔住了,说真的,上了这么多节课,对这白鹅我还真没动过什么情感。不行,我要去认识一下这“高傲、有趣”的家伙。我下农村,观察鹅的饮食;查资料,了解鹅的食用、药用价值。听其声,观其貌,查其情,即便走路时看到巷子里有人喂鹅,也要上前去看一看它……

终于,在大家的帮助下,我收起了玩笑式的、游离于课堂内容之外的“假风趣”,尽力体现交流、感悟中的“真幽默”。期盼能走近大师,感受大师的语言魅力。

前前后后,将近十八次的试讲,终于完善了这一课《白鹅》……

是的,学无止境,教无止境。只要我们学会亲近、敢于尝试、不断挑战自己,我们的教学一定会有一片崭新的天地。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亲密性”--“白鹅”课程备课理念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