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小组学习的策略研究论文_张胜利

小学数学小组学习的策略研究论文_张胜利

张胜利 陕西省定边县堆子梁学校 718600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各学科都针对教学现状进行了一番调整,尝试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以改善教学,其中小组学习得到了广泛且有效的运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也不例外,本文将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来谈一谈小学数学小组学习的策略研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小组学习、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8)08-130-01

班级授课制最大的局限性在于班额大,人数多,很多时候教师无法顾及到全体学生,而新课程改革标准恰恰倡导“以生为本”,要求我们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小组学习能够弥补这一缺陷,从真正意义上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的个人发展。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落实小组学习具体有哪些策略呢?

一、科学合理地划分小组

小组划分是进行小组学习的前提。当然,划分小组并不是看上去的单纯遵循“就近”原则按照座位划分,或按照成绩、名单划分,真正科学合理的划分小组是会综合考虑到多重因素的,要以数学成绩为基础,全方位、多角度地融入学生的性格、性别等特点,再将学生划分为人数相等、实力相当的小组。这就要求教师不能戴着有色眼镜去看学生,而应一碗水端平,对学生的了解更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在课余时间也要通过聊天、悉心观察等方式做到心中有数,尊重每一个独一无二的学生,承认他们与其他学生不同的地方。

例如,班级里的A和B同学是一对欢喜冤家,两人可以说是水火不容,经常针对某一问题展开激烈的争论。在划分小组涉及到他们两个时,我不禁犯了难:若将他们分别划分在不同的小组,岂不是针锋相对、火上浇油?思虑再三,我决定做一个大胆的尝试-让他们成为合作伙伴。起初也会出现一些小插曲小摩擦,但渐渐地,两个孩子都学会了要以大局为重,会学会退让和取舍,吸纳对方的想法,从对方身上汲取优点,两个人相处得越来越融洽,除了学习上能够共同进步之外,关系也有所缓和,从“死对头”转化成了“好朋友”,可谓是一举两得。

二、制定明晰的小组学习细则

任何一项教学方法的实行既然尝试就一定要落到实处,小组学习也不例外。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固然在新课改的推动下,很多教师尝到了它带来的甜头,进而纷纷盲目效仿,要知道看似热热闹闹的讨论并不意味着高效的小组学习,只有学生真正有所收获才是王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因此一定要制定明晰详细的小组学习规则,教师要考虑到可能出现的一切问题并且制定好应急预案,一旦小组学习被中断又该如何继续,并且规则一旦明确所有人就应当遵照执行,如有违反也要有对应的惩罚措施。当然,规则的制定可以充分采纳学生的意见,体现一定的民主性,这样实施起来也会更加有说服力。值得注意的是,小组学习也会存在着“三个和尚没水喝”这样的弊端,为了避免学生你推我、我推你,都不主动完成学习任务情况的出现,要让每个学生都有事情可做,设立组长、副组长、记录员、资料员等不同职位,官职虽小,至少能保证人人都为自己所在的小集体贡献一份力量,还可隔一段时间进行轮换,引导学生学会换位思考,体会其它职位的立场与艰辛,在此过程中增进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促进学生的情商教育。

三、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样不容忽视

小组学习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但绝不意味着完全放任自流。小学生毕竟年龄还小,特别是小学低段,刚开始尝试小组学习时,不具备良好的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如果教师不干预的话,课堂就会很难控制,小组学习也失去了其意义,违背了其初衷。在学生进行小组学习时,教师要来到学生中间不断地巡视,对于学生出现的错误要及时地纠正,并在此过程中细心观察每一名学生的表现,以便于自己进行反馈与评价。长此以往,当学生已经习惯了这种学习方法,能够习惯成自然时,教师才可以逐渐地放手,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总而言之,教师要把握分寸,既不能过分干预,全权代理,又不能完全放任自流。

例如,在讲授《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这节课时,我设计了小组学习的环节,要求学生观察每个小组分发到的形态各异的教具,初步感知它们的特点。学生们对于之前只出现在老师手中的教具感兴趣极了,二小组中的两个成员开始为一个球体争抢,你不让我,我不让你,双方争执不下。见状,我便及时地制止了他们,并顺势引导学生这不是我们的个人物品,而是大家的,要懂得分享。听了我的一席话后,两个孩子羞红了脸,主动地给对方道歉,握手言和。从那以后,再也没发生过类似的事情。孩子毕竟年龄尚小,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作为教师,我们要耐着性子引导,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能逃避。

总而言之,小组学习一方面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从真正意义上促进学生的个人发展,另一方面也能够让学生在轻松快乐中学习,完成学习任务,实现“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为学生今后的学习与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让学生爱上数学,爱上数学课,相信除了上文提到的几种有效方法外,还有更多策略等待着我们去挖掘与探索!

参考文献:

[1]郑建伟.高中物理应注重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J].新校园(学习),2012(2).

[2]史花斌.高中物理课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J].教学周刊,2013(12).

论文作者:张胜利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8年8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7/11

标签:;  ;  ;  ;  ;  ;  ;  ;  

小学数学小组学习的策略研究论文_张胜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