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百姓”亦是一种“官德”,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是一种论文,百姓论文,官德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干部退休,本是一件正常事。从大道理上说,干部的“退”,基于党的事业薪火相传的需要。年龄到了,领导班子换届了,总有一批干部要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这是自然规律,也是党和国家的制度规定。
不过,事实上,面对这一按规律、按程序来的“退”,不同人认识不一,心态各异。应该说,绝大多数同志都能愉快接受,有的同志还主动让贤;但无可讳言的是,有一些干部却在“退”上表现得“瞻前顾后”。比如,有的出于所谓人走茶凉的考虑,急于安排“办事人”;有的想尽法子为自己再续“官”职,找个山头再享“待遇”,甚至于细到要在新名片上新头衔后印上括号,填上醒豁的级别……
应该说,当退不想退,离巢还恋栈,向组织讲条件,对下级发牢骚,甚至于出现“59现象”、晚节不保,都缘于过于敏感个人利益的得失。所以,“退”,其实是一面观照领导干部思想的“内窥镜”,从这里,也最能看清一名从政者的“官德”。
考察官德,看其在位时的为政,亦看其将退未退时的心态。为官者的从政道德,是个人政治信仰、道德品行、思想作风、工作态度的综合反映,既体现于领导、管理、服务、协调等各项领导工作中,也体现在如何正确对待个人的进退留转上。记得数年前,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吴仪在自己即将卸任之际,就明确表态“完全退休”、“无论是官方的、半官方的、还是群众性团体,都不再担任任何职务,希望你们完全把我忘记”。这样的心灵表白,反映出的是一种正确的权力观、事业观,是一种令人难忘、令人钦佩的从政品德。
其实,一个领导干部的退,是退出了岗位,退出了权力,退出了职责,退出了繁忙,要退得心宁、退得无愧、退得健康、退得气和。但在另一方面,领导干部退岗,只是政治生命中的转乘站。党员干部退岗,退的是职务而不是党籍,共产党员的政治觉悟不能退,共产党员的模范作用不能退,共产党员清正廉洁的形象不能退。云南省原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同志,一辈子忠于党的事业,一辈子全心全意为群众谋利益,退休后没有到省城安享晚年,而是回家乡带领大家艰苦造林,一干就是22年,把几万亩荒山秃岭变成了青山绿水。相形之下,在未退休之前,为自己铺后路、打基础,一旦退了下来,就开发人脉、利用“潜在影响”为自己、为小圈子找路子“谋利”,这种退休官员的“余热”实质上是一种“隐性腐败”。
只有把“官位”看作职业而不是什么“权位”,只有重做事轻做官,把自己当作人民公仆,才能在临退之际,保持平和的心态,从容对待得失,不因离退心理失衡,正确处理有为和有位的关系。
慎终如始。把“官”看轻一点、把“名”看淡一点,回归于民就是回归自己,这既是一种人生态度,更是一种从政境界。只有有了这种回归于民的平淡胸怀,有了该退则退的职业意识,我们的干部在“退”的现实考验前,才能做好这份答卷,才能真正拥有更加怡然心适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