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邵阳市中心医院 湖南邵阳 422000
【摘 要】目的:对比MRI与CT对肝硬化再生结节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肝硬化再生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及MRI和CT的影像检查资料,对比分析MRI与CT在诊断肝硬化再生结节过程中的图像质量及两组诊断符合率。结果:肝硬化再生结节的MRI表现:肝脏形态结构异常,左右肝叶不对称,尾叶和左叶外侧段常出现代偿性增大,右叶萎缩;肝内表现为小结节的影像学特点,以直径小于3mm的小结节为主,T1WI信号提高,T2WI信号降低,整体提示为低信号结节;经增强扫描显示,肝硬化再生结节动脉期多无明显强化,门静脉期呈等信号、延迟期表现为强化纤维网格中的低信号结节;CT表现为肝硬化背影下的高、等或稍低密度小结节,为门静脉供血,动态增强扫描各期强化与肝实质同步,门静脉期与肝实质密度趋于一致;MRI的图像质量优、可、差分别占58.49%、33.96%、7.55%,CT检查分别为39.62%、32.08%、28.30%,MRI图像质量优于CT,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对肝硬化再生结节的诊断符合率为92.45%(49/53),对比CT检查的71.70%(38/5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硬化再生结节具有特征性的MRI表现,对于诊断肝硬化再生结节的准确率高,且图像质量优,应用价值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肝硬化再生结节;MRI;CT;诊断符合率
肝硬化是一种慢性的肝损伤,呈弥漫性、进行性发展,主要由肝炎引起的,若未能及时诊治,发生肝癌的可能性极大[1]。MRI作为检查诊断肝脏占位性疾病的最常用影像学方法之一,对于精准诊断肝癌的价值高;另外,由于肝硬化再生结节直径较小,肝硬化结节的演变复杂多变,在影像学检查过程中,对图像质量要求高,MRI检查具有一定的优势[2]。现对肝硬化再生结节的MRI与CT表现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探讨MRI与CT对肝硬化再生结节的临床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5年2月~2016年2月期间,收治的53例肝硬化再生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经病理学诊断或临床影像追踪观察证实.;其中男性占79.25%(42/53)、女性占20.75%(11/53);年龄最小34岁,最大72岁,平均(53.5±5.3)岁;病灶直径最小为0.8mm,最大为2.1cm,平均(1.59±0.52)mm。
1.2研究方法
所有53例患者均2周内行MRI和CT检查,使用SIEMENS AVONTO 1.5T超导MRI扫描仪及GE LIGHTSPEED 16排螺旋CT机,在MRI检查过程中,检查前空腹,扫描范围为整个肝脏扫描,扫描序列包括轴位T1WI、压脂T1WI、轴位 T2WI、压脂T2WI及DWI序列;参数:层厚7.0mm,T1:TR/TE=2180/5.96ms,T2:TR/TE=1900/72ms;平扫后作增强扫描,横断及冠状位T1WI+FS,造影剂为Gd-DTPA,使用剂量为20mL,注射速度2.0mL/s;在CT检查中,检查前空腹,扫描范围为隔顶部到肾脏下极,分别作常规平扫、增强扫描;参数:120KV,250mA,螺距0.875:1;增强扫描造影剂为非离子型碘海醇,使用剂量为90mL,注射速度3.0mL/s;分析肝硬化再生结节的MRI与CT表现,对比两组检查方法的图像质量、诊断符合率。
1.3 数据处理
本研究的数据处理软件为SPSS17.0,等级资料使用秩和检验,率的比较使用χ2检验。
2 结果
2.1肝硬化再生结节的MRI表现分析
肝硬化再生结节的MRI表现:肝脏形态结构异常,左右肝叶不对称,尾叶和左叶外侧段常出现代偿性增大,右叶萎缩;肝内表现为小结节的影像学特点,以直径小于3mm的小结节为主,T1WI信号提高,T2WI信号降低,整体提示为低信号结节;经增强扫描显示,肝硬化再生结节动脉期多无明显强化,门静脉期呈等信号、延迟期表现为强化纤维网格中的低信号结节;CT表现为肝硬化背影下的高、等或稍低密度小结节,为门静脉供血,动态增强扫描各期强化与肝实质同步,门静脉期与肝实质密度趋于一致。
2.2两种检查方法诊断肝硬化再生结节图像质量对比
MRI的图像质量优、可、差分别占58.49%、33.96%、7.55%,CT检查分别为39.62%、32.08%、28.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肝硬化再生结节被认为肝硬化病情进展的主要表现,若未能有效诊治肝硬化再生结节,随之发展至不典型增生,进一步增大肝癌发生的可能性。针对肝硬化再生结节的诊治,及早采用影像学技术监测肝硬化病情,检出肝硬化再生结节,可为诊断肝硬化再生结节、评估肝癌发生风险提供重要依据[3]。当前,磁共振检查广泛用于肝癌的诊断中,在此背景下,可显著提高对肝癌的检出率,尤其对于病灶直径小于3cm的肝癌,临床意义重大。对此,应用MRI检查肝硬化再生结节,结合肝硬化再生结节的磁共振表现,如肝脏形态异常,左右叶不对称,尾叶和左叶外侧段常出现代偿性增大,右叶萎缩,可为检出肝硬化再生结节提供更为直观的依据。另外,肝硬化再生结节病灶的直径较小,通过MRI检查可知,表现为小结节的影像学特点,以直径小于1cm的小结节为主,T1WI信号提高,T2WI信号降低,整体提示为低信号结节;此外,经磁共振增强扫描显示,亦具有特征性的MRI表现;提示应用MRI检查肝硬化再生结节,诊断价值较高。
对比CT 检查,MRI的分辨率更高,清晰显示病灶,精细地展现,且与健康肝组织的对比度高,对肝硬化再生结节的检出率极高[4]。对比CT检查诊断肝硬化再生结节,MRI检查更具有优势,体现在MRI检查肝硬化再生结节的T1WI、T2WI信号具有特异性,结合增强扫描结果,显著差异于参考标准[5]。此外,诸多研究表明,肝硬化再生结节与周围健康组织的差别较小,对影像学检查的软组织分辨率要求极高,常规影像学技术的分辨率有待提高,导致漏诊或误诊的情况较为常见。基于上述观点,MRI检查的主要优点在于具有极高的软组织分辨能力,尤其适用于检出肝硬化再生结节的细小病灶,清晰显示局部的形态结构,并根据异常的检查信号,为确诊提供依据。另一方面,MRI检查的安全性较高,无电离辐射。通过本研究可知,MRI的图像质量优、可、差分别占58.49%、33.96%、7.55%,CT检查分别为39.62%、32.08%、28.30%,MRI对肝硬化再生结节的诊断符合率为92.45%(49/53),对比CT检查的71.70%(38/5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提示肝硬化再生结节具有特征性的MRI表现,对于诊断肝硬化再生结节的准确率高,且图像质量优,应用价值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妍.肝硬化再生节(RN)、肝不典型增生结节(DN)和小肝癌结节的磁共振表现并探讨磁共振(MR)诊断价值[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6):61-62.
[2]郭天畅,伍彩云,温运雄等.普美显磁共振增强成像在鉴别肝硬化结节与小肝癌的临床应用研究[J].中国CT和MRI杂志,2015,12(10):63-65.
[3]王惠,刘兰芬,董磊等.超声造影在肝硬化再生结节与肝细胞性肝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J].临床内科杂志,2017,24(3):192-194.
[4]翟建山.肝硬化再生结节患者的核磁共振诊断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6,6(15):169-172.
[5]张莉,张东生,任燕等.DWI在肝硬化癌前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2,22(12):2052-2054,2057.
论文作者:曾静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7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17
标签:肝硬化论文; 肝癌论文; 信号论文; 门静脉论文; 磁共振论文; 图像论文; 影像论文; 《中国蒙医药》2017年第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