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慧
(贵州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贵州都匀 558000)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安宁疗护对肿瘤临终患者照顾者负性情绪及心理应激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来我院就诊的肿瘤临终患者的照顾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进行分组,所有患者均实施营养支持、靶向治疗、化学治疗、热疗等治疗路径,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8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路径,实验组应用安宁疗护护理干预路径,对比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干预前,在SAS、SDS评分等自我管理得分的比较上,两组差异不明显;干预结束后,实验组SAS、SD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计学意义(P<0.05)。在患者的症状控制和管理、医护人员对家属的支持、医护人员对患者的照护等临终护理质量评分的比较上,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肿瘤临终患者照顾者的护理中,相比于常规护理路径来说,应用安宁疗护护理干预路径的护理效果更为显著,降低SAS、SDS评分,有效的改善临终护理质量评分,值得应用。
【关键词】安宁疗护;肿瘤临终患者照顾者;负性情绪;心理应激
【中图分类号】R473.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9)06-0278-02
本文主要选取的是来我院就诊的肿瘤临终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分析安宁疗护对肿瘤临终患者照顾者负性情绪及心理应激的影响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2018年6月至2018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肿瘤临终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每组48例,对照组中男性21例,女性27例,年龄(26~79)岁,平均年龄(46.2±1.4)岁,与患者关系:儿女12例,配偶32例,其他4例,陪伴患者时间:长期陪伴39例,经常陪伴9例。实验组中男性20例,女性28例,年龄(27~80)岁,平均年龄(47.5±1.5)岁,与患者关系:儿女13例,配偶32例,其他3例,陪伴患者时间:长期陪伴38例,经常陪伴10例。两组在基本资料的比较上,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患者纳入标准
病理诊断为恶性肿瘤;预计生存期小于3个月,均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1];均通过临床医生判定,患者能够进入安宁疗护阶段;患者家属对病情均有一定的认识,愿意实施安宁疗护。
1.3 方法
48例对照组实施营养支持、靶向治疗、化学治疗、热疗等治疗,提供常规的整体优质护理干预路径。48例在实施上述治疗以及常规整体护理路径的前提下,融入安宁疗护护理方法。第一步:借助化学治疗、热疗、营养支持来实施治疗,耐心的照顾患者,确保患者得到最优良的生活质量;第二步:对患者、照顾者适当的展开死亡教育:让患者以及照顾者可以面对死亡。使患者可以借助积极的心态来安排剩下的时光,可以平静的接受死亡,让身心痛苦最大程度上进行降低。医护工作者需要借助足够的爱心、责任心、耐心,关键优良的关系,按照患者的实际心理特征应用科学的沟通技巧进行交流,最大程度上获得患者、家属的信任。在倾听、观察的基础上,全面的掌握患者、主要照顾者面对死亡的态度,将强化式教育应用于主要照顾者,确保家属可以尽快的对待死亡,主动的参与至死亡教育中。第三步:告知主要照顾者相关安详而逝的理念。对于癌症临终期患者而言,大多数的抢救路径来说是没有意义,包括了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等,大多数只会强化患者的痛苦,然而照顾者由于情感上以及社会舆论的因素无法决定放弃抢救。这就需要借助各类健康讲座、个性化面对面宣教等路径,将自然死的观念普及给患者、主要照顾者。第四步:最大程度上消除临终患者身体的不适症状以及痛苦,包括了常见临终症状,比如:恶心呕吐、疼痛、便秘、失禁等,进行常规的对症处理。第五步:对照顾者实施哀伤辅导:在合理的时间内帮助其引发正常的悲伤,同时合理的实施悲伤,强化其重新进行正常生活的水平。大部分癌症临终期患者的主要照顾者主要因为失去亲人而引发过度悲伤,极易造成精神上的心理障碍,引发焦虑抑郁的不良情绪,更有甚者,引发其他疾病。护理工作者需要引导主要照顾者实施自我心理疏导,指导其参与制定护理计划,理解家属,对主要照顾者给予全面照护,耐心倾听,多加鼓励宣泄不良心理情绪[2]。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选择SPSS16.0软件进行资料的统计与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用P<0.05表示;(x-±s)表示计量资料,同时通过t进行检验。
2.结果
2.1 两组患者主要照顾者SAS、SDS评分的比较
干预前,在SAS、SDS评分等自我管理得分的比较上,两组差异不明显;干预结束后,实验组SAS、SD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下表1。
3.讨论
中国的安宁疗护起步较晚,获得了一定发展,然而依旧存在社会认知度低、医保制度不完善、地区发展不平衡等不足。与此同时,晚期肿瘤患者的安宁疗护模式尚且还处于一个探索时期,大部分研究还处于应用传统的干预措施于患者照护中,没有构建系统完善的安宁疗护模式[3]。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前,在SAS、SDS评分等自我管理得分的比较上,两组差异不明显;干预结束后,实验组SAS、SD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计学意义(P<0.05)。在患者的症状控制和管理、医护人员对家属的支持、医护人员对患者的照护等临终护理质量评分的比较上,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肿瘤临终患者照顾者的护理中,相比于常规护理路径来说,应用安宁疗护护理干预路径的护理效果更为显著,降低SAS、SDS评分,有效的改善临终护理质量评分,值得进一步的推广。
【参考文献】
[1]朱伟,陆美芹,倪杰,等.聚焦解决模式对颅内肿瘤放疗患者主要照顾者的照顾负担及负性情绪的影响[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17, 2(9).
[2]唐青峰,张国琴,戴荣.恶性肿瘤患者主要照顾者照顾负担对负性情绪的影响——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J].现代预防医学, 2018(2).
[3]代薇,代义春,张霞,等.心理支持护理对老年恶性肿瘤患者负性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7(02):125-127.
论文作者:刘慧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9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1
标签:患者论文; 临终论文; 安宁论文; 实验组论文; 肿瘤论文; 评分论文; 路径论文; 《心理医生》2019年第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