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阳》:近代中国学校美育的先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先声论文,美育论文,近代中国论文,学校论文,白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40-01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0012(2011)03-0016-08
一、《白阳》概述
1913年,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发行《白阳》杂志,李叔同编,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校友会发行,开本为26×16厘米。目前仅见诞生号。刊物封面标注“癸丑五月”,版权页标注“癸丑四月印刷发行”,发行所为“浙师校友会”。
《白阳》诞生号除有校长经亨颐的题字“美意延年”(署名“石禅”)和李叔同撰写的《白阳诞生词》(署名“息霜”)外,设“文库”、“谭丛”、“印稿”、“画稿”等专栏。
《白阳》诞生号封面
“文库”专栏内有子栏目“文集”,发文3篇:《音乐序》(息霜)、《西湖夜游记》(息霜)、《写生日记之一》(梅白);“说部集”,发文1篇:《写真帖》(丐尊);“诗集”,刊诗11首,作者分别为:丐尊(2首)、子庚(2首)、微颖(2首)、缠恨(1首)、雨苹(2首)、汝勋(1首)、慎独(1首);“词集”,刊词5首:子庚(3首)、微颖(1首)、息霜(1首);“曲集”刊李叔同歌曲《春游》(署名“息霜”)。
《白阳》诞生号目录页
“谭丛”专栏内有子栏目“文学篇”,刊《近世欧洲文学之概观》(息霜);“音乐篇”,刊文1篇:《西洋器乐种类概说》(息霜),画作:《音乐大家像一》(鸿梁);“绘画篇”刊文2篇:《人体画法》(梦非)、《石膏模型用法》(息霜),画作:《绘画大家像一》(鸿梁)。
“印稿”专栏有石禅、梅白、丐尊三位作者的篆刻作品。
“画稿”专栏有梦非、鸿梁、梅白三位作者的绘画作品。
《白阳》诞生号以李叔同手书印刷,许多插图亦出自李叔同之手,颇具美感。《白阳》的主要作者,除李叔同(息霜)外,均系李叔同的挚友或学生。现将《白阳》杂志的主要作者按目录顺序简介如下:
石禅:经亨颐,浙江上虞人,教育家、社会活动家。1900年,因参与通电反对慈禧废光绪帝,被通缉避居澳门。1903年赴日本留学,入东京高等师范学校数学物理科。浙江官立两级师范学堂首任教务长。曾先后任浙江官立两级师范学堂监督、浙江省立两级师范学校校长(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曾名浙江官立两级师范学堂、浙江省立两级师范学校)及浙江省教育会会长。1920年离校赴上虞任春晖中学校长。历任中山大学代校长、国民政府执行委员、全国教育委员会委员长等职。在《白阳》杂志上刊出题字“美意延年”、篆刻二方。时任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校长。
息霜:李叔同,天津人,艺术家、艺术教育家、佛门高僧。1901年入南洋公学,师从蔡元培。1905年编纂出版《国学唱歌集》,为中国近代学堂乐歌奠基人之一。1905年赴日本留学,1906年夏考入东京美术学校西洋画科。入学前在日本创办中国第一份音乐杂志《音乐小杂志》。入学后于1906年末与同学一起创办中国第一个话剧团体“春柳社”,次年参加演出话剧《茶花女》、《黑奴吁天录》,为中国话剧的开创者之一。1911年3月毕业回国。1912年春在上海任《太平洋报》副刊主编,发表艺术广告画。同年秋应经亨颐之邀任教于浙江省立两级师范学校。在校任教期间培养出一批艺术界、文化界名流。1918年夏出家为僧。苦研南山律宗,被列为中国现代四大高僧之一、振兴南山律宗的第十一代祖师。在《白阳》杂志上刊出文章《音乐序》、《西湖夜游记》、《近世欧洲文学之概观》、《西洋器乐种类概说》、《石膏模型用法》,词《喝火令》,歌曲《春游》。另有封面设计和插图多幅。时任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艺术教师。
梅白:邱志贞,浙江诸暨人,1912年秋入浙江省立两级师范学校高师图画手工专修科。为该校“乐石社”发起人。《乐石社社友小传》中对其的介绍是:“性亢直,有奇癖。见书画篆刻等,尝恋不忍去,家中寄其用费,多以购古书画碑帖之类。初学刻石,孤陋无师,不足以言印。岁壬子,就学武林,始与西泠诸印人相往来,又得西泠印社所藏自周、秦以迄晚近诸名人印谱而卒读之,学乃益进。书画亦浑健不失古法,但所作极鲜。”①1915年毕业。在《白阳》杂志上刊出文章《写生日记之一》,篆刻作品二方,写生画一幅。时为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高师图画手工专修科学生。
丐尊:夏丐尊,浙江上虞人,教育家、文学家。1905年赴日本留学,入东京宏文学院。1907年跨考东京高等工业学院。一年后辍学回国,任浙江官立两级师范学堂教师,任教国文,兼任舍监。致力于传播新文化。1919年离校,历任湖南第一师范学校、上虞春晖中学、暨南大学等教职。主持开明书店编务。1936年当选为中国文艺家协会理事、主席。在《白阳》杂志上刊出译文一篇,诗二首,篆刻二方。时任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国文教师,兼舍监。
鸿梁:李鸿梁,浙江绍兴人,1912年秋入浙江省立两级师范学校高师图画手工专修科。1915年毕业。终身为美术教师,中西绘画及工艺、书法篆刻皆擅长。在《白阳》杂志上刊出画作《音乐大家像一》、《绘画大家像一》、《自画肖像》。时为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高师图画手工专修科学生。
梦非:吴梦非,浙江东阳人。1908年进入浙江官立两级师范学堂,辛亥革命爆发,曾辍学。1912年秋又作为初级师范肄业生以第一名的成绩跳级进入浙江省立两级师范学校高师图画手工专修科,被推为班长。1915年毕业。1919年与刘质平、丰子恺一起创办了上海专科师范学校。主持中华美育会,主编《美育》杂志。1930年,吴梦非编译了中国第一部《和声学大纲》,同时还编写了许多音乐教育读物。1949年后,先后任浙江省文化局秘书、浙江省文联组织部副部长、上海音乐学院教务处副主任等职。在《白阳》杂志上刊出译文《人体画法》(未刊毕),写生画《西爽亭》。时为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高师图画手工专修科学生。
二、张扬美育,促社会之健全
李叔同撰《白阳诞生词》曰:“技进于道,文以立言。悟灵感物,含思倾妍。水流无影,华落如烟。掇拾群芳,商量一编。维癸丑之暮春,是为《白阳》诞生之年。”(《白阳》所刊之文均无标点,本文所引该刊文字中的标点为笔者所加。下同)“白阳”意为早晨的太阳,体现了编者对美育事业的信心和对年轻学子的期盼。
“文集”中的《音乐序》就是1906年李叔同为《音乐小杂志》②写的序言。此为重新发表,表明他对文中所提观念的又一次肯定。这篇序言虽只有387字,但文字优美,涵义深邃,充分肯定了音乐艺术在促进社会健全方面的功用。其中一段曰:“繄夫音乐,肇自古初,史家所闻,实祖印度,埃及传之,稍事制作;逮及希腊,乃有定名,道以著矣。自是而降,代有作者,流派灼彰,新理泉达,瑰伟卓绝,突轶前贤。迄于今兹,发达益烈。云滃水涌,一泻千里。欧美风靡,亚东景从。盖琢磨道德,促社会之健全;陶冶性情,感精神之粹美。效用之力,宁有极欤。”这里所谓的“盖琢磨道德,促社会之健全;陶冶性情,感精神之粹美。效用之力,宁有极欤。”可看作是李叔同对音乐社会功能的见解。
《白阳》诞生号上的经亨颐题字“美意延年”
李叔同编《白阳》显然得到校长经亨颐的大力支持,而经亨颐发表在《白阳》上的题字“美意延年”更体现了他对美育的肯定和期待。同时他还在杂志上刊出印章两方(“石禅”、“贞吉”)。随着西学东渐的潮流,王国维首先把西方美学思想介绍到中国。此外,梁启超、严复等也对美学美育问题进行过探讨。随后,担任教育总长的蔡元培正式将美育与德智体并列而成为国家的教育方针。经亨颐认同蔡元培的教育思想,提出了学校德智体美群五育并重的方针。他在办学过程中重视艺术教育,如在1913年《全浙教育私议》一文中指出:“非先去社会心理上腐烂之秽膜不可。其法为何?莫如提倡美育……倘能稍知美意,即可脱离恶俗之污秽,一如栽植草木,已除其蔓芜,去其污秽矣。”③他又强调:“今日之社会既成机械工业世界,倘蔑视艺术与人格,其弊不可胜言。为社会救济,对于机械工业,宜振起手工作业,使社会艺术化以调剂之。或自经济的见地主张艺术教育,即振兴艺术教育与经济问题至有关系。艺术品之制作,国家经济得以丰裕。法国国民以其有趣味性之练习,得制出精美之物品。故不可不陶冶公众之艺术精神,以养成艺术的国民。又或自艺术教育美的见地主张艺术教育。国民一般使养成有鉴赏之耳目,足以促艺术之进步。工业品之日渐精良,尤贵有赏识美术工艺之人。此艺术教育运动之所由起也。”[1]经亨颐给艺术课程以足够的时间保证,将乐歌、手工与国文、数学同等看待。他表示:“校长与诸教员研究之结果,对于此问题,已拟有办法,今日特为诸生言之,可藉作自修之标准。前言教授与自修时间为三与一之比,而各教科性质不同,且各学年支配不一。主科各国文、数学,自修时间宜多,乐歌、手工,虽非主科而为技能教科,自修时间亦宜多。余所授教育,如能悉心听讲,约经教授四时,自修一时必能了解。数次经验,均如此预计。修身虽亦为主科,与教育及其他非主科各教科均可一律论。故特以国文、数学、乐歌、手工,教授自修,定为二与一之比,其他教科,定为四与一之比。”[2]姜丹书在《经亨颐先生传》中记曰:“是时,一般校风,犹有科举余习,首重文科,次数理,而轻视艺术与体育,惟是校并重,故所造就师资皆优秀……”[3]251可知,蔡元培是在王国维等美育思想基础上提出了中国学校美育的实施规划,而经亨颐则是将此规划落实在具体的办学过程中。1912年春,经亨颐以过去专科中独缺高级艺术师资科,决定于该年秋季在该校(时称浙江省立两级师范学校,1913年春改校名为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开办高师图画手工专修科,学制三年,招生29名。此为浙江有艺术专科之始。
《白阳》杂志是在高师图画手工专修科开办了半年后出版的,足见其与该校大力提倡艺术教育有关。该校艺术教育诚如姜丹书所说:“人世间若无艺术,便成沙漠的世界;若有艺术,便成锦绣的世界;所以一国的教育政策不可不重视艺术。原来艺术是一件事,教育又是一件事,艺术不是教育,教育亦不是艺术。若任其艺术自艺术,教育自教育,各走各路,不相关涉,殊途而不能同归,则就艺术而论,未必能为有力的发展,且只能在其本位上自盛自衰、自兴自替,未必影响到整个文化的全面,更谈不到浸入整个文化的骨里;同时就教育而论,亦是偏缺的教育,好似一个歪西瓜,不能成为圆湛美满的佳果。所以艺术与教育二者,必须要连锁起来,成为所谓‘艺术教育’,方能发挥其美化人生,润色世界的功用。”[3]106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有专门的美术教室三间、音乐教室一间。图画手工专修科的音乐课程有乐典、和声学、练声、视唱、独唱、合唱、钢琴、风琴、作词、作曲等;美术课程则有石膏模型写生、人体写生、西洋画法、美术史等。学校普通科里的美术、音乐、手工等课的教授和自修的时间比例与国文、数学一样均为二比一。丰子恺回忆道:“校内有特殊设备(开天窗,有画架)的图画教室,和独立专用的音乐教室(在校园内),置备大小五六十架风琴和两架钢琴……光景宛如一艺术专科学校。”[4]
三、敢为人先,新艺术之发轫
在经亨颐的倡导下,以李叔同等为代表的艺术教师成了学校艺术教育的践行者。他们敢为人先,具有诸多开创之功。
《白阳》上发表的《春游》,是中国第一首合唱曲(三部合唱),词曲均出自李叔同之手。此歌节奏明快,歌词是:
春风吹面薄于纱,春人妆束淡于画。
游春人在画中行,万花飞舞春人下。
梨花淡白菜花黄,柳花委地芥花香。
莺啼陌上人归去,花外疏钟送夕阳。
《白阳》诞生号上刊载的李叔同(息霜)歌曲《春游》
1993年6月5日,《春游》被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评为“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是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颁发“荣誉证书”。
李叔同在该杂志上发表的另三篇文章《近世欧洲文学之概观》、《西洋器乐种类概说》和《石膏模型用法》是关于文学艺术的普及文章,他这种全面介绍西洋文学艺术的做法,在当时国内艺术教育界十分鲜见。
《近世欧洲文学之概观》全文原有多章,因仅见《白阳》诞生号,故如今只能见到序文和第一章《英吉利文学》的文字。李叔同以很大的热情介绍欧洲文学,他在序文中写道:
中世古典派文学(Classic)瑰伟卓绝,磅礴大宇,及十八世纪初期,其势力犹不少衰。操觚簪笔家佥据是为典则。其后承法兰西革命影响,而热烈真挚之诗风,乃发现为文艺界一大新思潮,即传奇派(Romantic)是。
迨至十九世纪,基于自然之进步,现实观之发达,乃更尚精致之描写,及确实之诗材,而写实主义与自然主义遂现于十九世纪后半期。及夫末叶,反动力之新理想派乃萌芽于欧土。
《西洋器乐种类概说》(未刊毕)现有二章,第一章为“弦乐器”,下分两节:“用弓弦乐器”和“弹拨弦乐器”;第二章为“管乐器”,下分两节:“木制管乐器”和“金制管乐器”。文中插图丰富,记述甚详,分别介绍了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大提琴、竖琴、六弦提琴、长提琴和横笛、小横笛、单簧竖笛及各种号。李叔同在文章开头部分说:“西洋器乐之分类有种种之方法。兹依最普通之分类法分为弦乐器、管乐器、击乐器及有键乐器四种。”由此可知,他的续文将介绍击乐器和有键乐器。遗憾未见《白阳》续刊。
《白阳》诞生号上刊载的李叔同(息霜)《西洋器乐种类概说》
《石膏模型用法》有四章:“石膏模型为学图画者最良之范本”、“收藏法”、“教室之选定及室内之设备”和“图画之材料”。此文原刊于1905年12月《醒狮》第3期,《白阳》诞生号中属重新发表,亦表明李叔同对此问题的强调。李叔同在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使用石膏模型进行美术教学在全国为首创。④李叔同在第一章中强调石膏模型在绘画练习过程中的作用:
自来图画专门之练习,每取古代制作品及其复制品为范本。但近来于普通教育图画之练习,亦采用此法。其范本以用石膏制之模型为主。
普通教育设图画科,不仅练习手法,当以练习目力为主。此说为今日一般教育家所公认。因眼所见之物体,须知觉其正确之形状。此种知觉之能力,为一般人所不可缺。但依旧式临画之方法以养成此种之能力,至为困难。于是近半年以来,欧美各国之普通教育,以实物写生为图画之正课,即用兼习临画者,亦加以种种限制。 因临画之教式,教以一定之描写法,利用小巧手技似甚简便;然能减杀初学者之独创力,生依赖定式之恶习惯,且于目力之练习毫无裨益。故学图画者,当确信实物写生为第一良善之方法。
实物写生,取日常所用简单之器具为范本,固属有益。但初学者练习画线,以单纯之直线曲线构成之物体为宜。又练习阴影,以纯白之物体为宜。石膏模型,仿实物之形状,以美妙之直线与曲线构成,其色纯白,阴影处无色彩错乱之虞。阴阳浓淡之程度,容易判别。故学图画者,当确信石膏模型为实物写生用第一完全之范本。
接着,他在第二章中推荐了石膏模型的收藏方法,以为“石膏模型当贮藏于标本室,不可陈列于图画讲堂。因生徒常见此种标本,日久将毫无新奇之感情。故须另设收藏室,临画时再搬入讲堂”。在第三章中,李叔同强调“写生用教室须高广,向北一面开玻璃窗。如以寻常教室充用,当由一面取光线。倘由二面或三面光线混入,模型之阴影将紊乱,初学者甚困难”。第四章是介绍纸张和用笔,认为“以木炭为最适用。故西洋各普通学校皆专用木炭。日本之普通学校从前专用铅笔,近亦兼用木炭”。
丰子恺曾回忆说:“李先生的教法在我觉得甚为新奇:我们本来依照商务印书馆出版的《铅笔画帖》及《水彩画帖》而临摹;李先生却教我们不必用书,上课时只要走一个空手的人来。教室中也没有四只脚的桌子,而只有三只脚的画架。画架前面供着石膏制的头像。我们空手坐在画架前面,先生便差级长把一种有纹路的纸分给每人一张,又每人一条细炭,四个图钉(我们的学用品都是学校发给的,不是自备的)。最后先生从讲桌下拿出一盆子馒头来,使我们大为惊异,心疑上图画课大家得吃馒头的。后来果然把馒头分给各人,但不教我们吃,乃教我们当作橡皮用的。于是先生推开黑板……教我们用木炭描写石膏模型的画法。”⑥吴梦非则言:“我想民国初年,我国其他各省一般学校的艺术教法,大致也如四川的情形,不过使学生临临黑板画而已。但是弘一法师在浙江两级师范教导专修科的学生时,计划十分周详,设备更力求充足,凡写生用的石膏模型,重要的无不购备,人体写生也曾雇用模特儿,一切教法完全仿照外国的专门学校。”[5]
吴梦非提到的雇用人体模特儿即1914年李叔同在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采用人体进行美术教学,开中国人体美术教学之先河。据吴梦非在1959年第3期《美术研究》(中央美术学院学报)上的《“五四”运动前后的美术教育回忆片断》一文介绍:“李叔同先生教我们绘画时,首先教我们写生。初用石膏模型及静物。1914年后改用人体写生。本文所附照片便是我们第一次用真人作模特儿练习写生的留影。我们这一班学生有二十多人,如周玲荪、金咨甫、朱稣典、李鸿梁、朱霭孙等。”(吴文后附李叔同首用人体模特进行美术教学的照片,并特别注明是1914年。此即如今常见的一幅以男人体背面为主体的照片)李叔同采用人体模特进行美术教学并未在当时的校园里引起惊愕,原因或许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不可忽视的一个原因,是他至少早在一年前即已进行舆论宣传工作。最好的例证是《白阳》上居然发表了学生吴梦非《人体画法》一文。此文原作者为英国人Richand G.Hatton,吴梦非改译,未刊毕。此为近代中国较早介绍人体画法的理论文字,意义重大。录存于下:
1914年,李叔同(后排右二)在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采用人体模特进行美术教学
《白阳》诞生号上刊载的吴梦非(梦非)改译的《人体画法》一文
人体画法
英国Richand G.Hatton原著 梦非
第一章画法及比较
第一节形Form
西洋学者有问于法国画家密雷Millet(1814-1875)曰:美术家研究美术将依赖解剖学Anatomy与一般有关于美术之学乎?若然,吾见纯粹自在无疑难无束缚之美学将为烦琐无用之学所牢笼,窒碍美术之进步甚矣!彼研究美术者,岂皆学识兼长,然其制作则流传不朽,是研究美术可脱离一切关于美术之学也明矣。窃谓斯问也有大谬不然者,使美术家离解剖等学而凭空研究,势必难占优胜,且有时遇必需解剖而后明者,虽极烦杂亦不得不学。然实用之则殊非易。密氏之言曰:世间可用之学,向能善用之,无无用者。斯言至矣。
美术家所公认为最切实用之学,即本编所论之人体Figure,是学者由是入手,乃为正则。
人体以解剖而显正确之形Form,至作绘时当于形体之要点着眼,切勿意造致失真形。本编所论之画法,参酌图画家所经验之结果,或以解剖的,或以美术的,大致皆同。但泥于解剖,则人所不注意处细细描写,反失天然之美观。故学者宜于观察上取美术家之成法,何者为下手之方,何者为作绘之助,下列二则宜服从焉:
一 先将描写之事物撰定;
二 后将所见之形状一一描出。
本编以专门之目的,竭力支配材料颇富,至论阴影Shade画法,宜求适当显明实物,所论较多。当于研究形体后习之。至是编之顺序参酌画家之法则,由浅入深,秩序井然,庶学者无躐等之弊焉。(未完)
丰子恺曾在1922年4月《美育》第7期上发表了他的人体《习作》(木炭画)。《二十世纪上海美术年表》1920年7月条目记曰:“上海美术学校始雇女子模特儿。(刘海粟《上海美专十年回顾》)”[6]刘海粟在中国首用女性人体模特进行美术教学的时间是1920年7月,而丰子恺在1922年4月《美育》第7期上即有了女性人体画。此亦足见作为李叔同学生的丰子恺在此问题上的态度。
丰子恺(丰子)人体画习作,刊于1922年4月《美育》第7期
李叔同还以全新的方法来从事美术教学,他提倡野外写生。学生邱志贞(梅白)在《白阳》诞生号的《写生日记之一》一文中曰:
三月十六日为旧丁祭,学校例假。午后二时半,偕吴君梦非、朱君森玉,作宝石山游。出钱塘门,经卧龙山庄及西湖旅馆。未达梅丽公园,即北折而下,又西折而上,至宝石山,阶下有门,门首面山,山上雕石佛多尊,若飞来峰。入门则石阶层叠。路至曲折,乃拾阶而升,即宝俶塔所建处。更上一层,有西爽亭焉,地为来凤亭旧址。亭为西士梅氏所建,中设六角石几一,石鼓凳三,适供吾三人踞坐远眺。湖心有亭,巍然在水中央,即湖心亭。是爰以铅笔写其景。写竟已薄暮,天又细雨,因即偕归。
《白阳》杂志上刊载了多幅学生的写生作品,即吴梦非的《西爽亭》、李鸿梁《自画肖像》和梅白(邱志贞)的一幅写生画。这些画如今已成为珍贵的美术资料,有的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如《西爽亭》已被公认为吴梦非的绘画处女作。
《白阳》诞生号上刊载的吴梦非(梦非)写生画《西爽亭》
结语
近代以来,中国的艺术教育由西方人传入,如洋务运动时的实业艺术和画会、乐歌、绘画社团等的创建等,但近代中国真正意义上的学校艺术教育滥觞于1902年创立的两江师范学堂。是年,该学堂开始聘用外籍教师授图画、手工和音乐等课程。1906年,学堂监督李瑞清依照日本高等师范学校的体制,创办了图画手工科。该科以教育为总主科,图画、手工为主科,音乐为副主科。两江师范学堂的这一创举标志着近代中国学校艺术教育已从一般意义上的非专业性技艺传习向系统的专业艺术教育发生了转变。然而,两江师范学堂的艺术教师以日本人唱主角。浙江省立两级师范学校于1912年创设高师图画手工专修科,教师基本上是中国人。至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时期,在经亨颐校长的支持下,以李叔同、姜丹书、堵申甫等为代表的艺术教师,积极实践,学校的艺术教育取得了巨大成就,创下了诸多中国或浙江省的“第一”。该校有桐阴画会、乐石社等师生美术社团,并出版《木板画集》,开中国现代版画艺术之新风⑥;李叔同使用人体模特进行美术教学,开中国人体模特美术教学之先河;姜丹书编写五年制师范学校用《美术史》,于1917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此为中国首部美术史著,同时又出版《美术史参考书》,以作为《美术史》的补充资料。李叔同在任教时期还创作了大量的学堂乐歌。1913年春,该校举行浙江省第一次公开的美术展览。是年夏,学校又举办音乐演奏会,开浙江省音乐会之先河。该校培养出了像吴梦非、丰子恺、刘质平、潘天寿、何明斋、金咨甫、李鸿梁、朱稣典等一大批艺术名流,在全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白阳》杂志出版于1913年春,彰显了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艺术教育事业在起步阶段的美育理念。从期刊史角度而言,《白阳》亦可谓中国近代学校美育之先声。李叔同的艺术教育精神影响了他的学生,毕业生吴梦非、刘质平、丰子恺于1919年在上海创办中国第一所私立的,以培养中等学校艺术师资为目的的艺术专科师范学校——上海专科师范学校。诚如李叔同在出家后所言:“任杭州教职六年,兼任南京高师顾问者二年,及门数千,遍及江浙。英才蔚出,足以承绍家业者,指不胜屈,私心大慰……凡油画、美术、图籍,寄赠北京美术学校(尔欲阅者可往探询之),音乐书赠刘子质平,一切杂书零物赠丰子子恺(二子皆在上海专科师范,是校为吾门人辈创立)。”[7]1919年末,姜丹书、吴梦非、刘质平、丰子恺、李鸿梁等原浙一师师生会同其他艺术界人士又成立了“中华美育会”,次年创刊《美育》杂志,由吴梦非任总编辑,刘质平任音乐编辑主任,丰子恺任广告部主任,李鸿梁任编辑,姜丹书任手工编辑主任。由此可看出《美育》的编者与李叔同事业的承继关系。李叔同当年编辑《白阳》杂志,以刊物来大力弘扬艺术教育,对其学生亦当有启示意义。
收稿日期:2011-02-08
注释:
①《乐石社社友小传》为李叔同策划、设计,于1915年农历六月印。内容为李叔同《乐石社记》,姚鹤雏《乐石社记》,《乐石社社友小传》《乐石社简章》和《乐石社职员表》。研究界一般也将后三者视为出自李叔同之手。
②《音乐小杂志》系中国第一份音乐杂志,为李叔同于1906年正月十五日在日本东京印刷,二十日运回上海发行。这本杂志虽然只有26页,但却有众多的栏目,如:表纸、图画、插图、社说、乐史、乐曲、乐歌、杂纂、词府等等,其分类甚详。
③经亨颐《全浙教育私议》,载《教育周报》,1913年第3期、第5期。
④在阮荣春、胡光华著《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中国近现代美术大事年表(1911-1949)”的“1912年”条目中记曰:“李叔同于浙江两级师范任教,用日本购置的石膏模型让学生练习写生,是中国美术教育中的创举。”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年6月,第276页。
⑤丰子恺《旧话》,载《中学生》,1931年第16期。
⑥中国版画的分期以民国为起点称为“现代”。参见李允经《中国现代版画史》,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10月,第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