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中国旅游研究十大创新方向展望_旅游经济论文

新时期中国旅游研究十大创新方向展望_旅游经济论文

新时期中国旅游研究十大创新方向展望,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十大论文,新时期论文,中国旅游论文,方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09年底,我国在一个月之内连续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1]、《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2]等一系列文件,将旅游业的产业定位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这在我国旅游产业发展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标志着旅游业将进入新一轮的战略机遇期。《意见》把旅游定位为民生的需要,实现了以市场经济为基础配置资源、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及以服务质量作为立业之本等发展观念的转变,并同时指出休闲度假、旅游装备制造、产业融合等将是实现旅游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3]。在《意见》的战略指导下,产业的发展必然会对旅游科学研究提出新的要求。当前,我国旅游研究由于缺乏国家公共创新资源配置和重大研究项目,对旅游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旅游业发展现状的统计普查和运行监测、旅游科技发展和装备制造、旅游的环境影响与低碳、循环和可持续发展等一系列直接关系产业发展的重大科学问题没有进行系统的深入研究,旅游研究的原始创新能力不强[4]。针对当前旅游研究的薄弱环节,应顺应旅游业发展的新趋势和新需求,以设立重大专项课题等形式,集成研究力量,开展十项重大基础性和应用性研究,以加快提升我国旅游科技原始创新能力。

一、基础调查与统计创新研究

立项背景:由于旅游业的分散化、多元化、综合化特征以及当前新需求、新资源、新业态不断涌现,我国旅游业的底账不清、总貌不明已成为制约科学研究和政策制定的首要问题。全面翔实的基础数据和科学准确的统计体系,是摸清旅游业发展现状从而科学制定发展战略的基础。这是产业发展现实的需要,其中也有一系列重大科学问题和研究难点,研究成果有切实而广阔的应用前景。

普查研究内容:目前迫切需要进行四类普查:第一类是国民休闲状况普查[5]。休闲发展事关国民生活质量,也是旅游业转型升级的战略方向,《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中已明确要加快我国休闲产业发展。但到目前为止,对我国居民休闲产品消费、休闲活动类型、休闲服务质量等方面只有零散的实地调研和网络调查,全貌性的现状信息和整体性的战略研究还是空白。因此,应分区域、分阶层、分工种、分机构等对全民休闲状况、休闲质量以及节假日制度、带薪休假制度落实情况进行广泛普查,以获得真实的第一手数据资料。在此基础上,研究制订《国民休闲纲要》、《国民休闲指南》、节假日及带薪休假制度落实保障等。第二类是新时期旅游资源普查。随着消费结构升级、休闲度假发展和社会需求日益多元化,旅游资源组成及组合也更加丰富,滨海、山地、湖库水系等度假资源、传统文化资源、现代产业资源、特色民族民俗资源、城乡社会资源、流动性节事展会资源、创意创新资源与现代信息资源等重构了旅游资源谱系,亟须以现代旅游观为基础进行全国旅游资源普查,并以新的标准进行分级评价,以适应现代旅游产品的开发规划与市场需求。第三类是旅游经济普查。由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社会性发展和业态创新较快,要全面掌握我国旅游业的发展规模、结构和效益等情况就需要进行旅游经济普查,建立健全基本单位名录库及其数据库系统,为研究制定旅游业发展战略提供基础数据支撑。第四类是旅游环境影响普查与监测。伴随产业规模迅速扩张,旅游业整体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不可忽视,应依托国家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网络等成熟平台和研究力量,借助生态学、地理资源科学等在生态领域的研究优势,开展旅游生态环境影响普查、监测与评价研究等。

统计研究内容:客观而言,旅游统计在服务业统计中是走在前列的,中国的旅游统计在全世界也是领先的,以旅游卫星账户为核心的中国旅游统计研究是有所创新、突破和贡献的。但由于旅游业社会化发展趋势加快,与相关产业和行业的融合发展加快,目前统计口径普遍偏小。为形成完善的统计体系,应着重在两个层面加强研究:一是旅游统计的基础理论研究。深入研究旅游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功能、贡献及其与相关产业的关联,明确旅游统计的对象和经济规模。二是统计方法创新研究。加快现代信息科技在旅游统计中的应用研究和数据挖掘,重点是利用卫星遥感监测统计旅游投资建设规模,利用移动通信的漫游系统监测统计旅游者规模,利用旅游电子商务服务商的交易数据、浏览数据等对散客和新业态进行统计分析。

创新点:第一,旅游业主体多元化,业态多样化,覆盖面和牵涉面广,全面普查和准确统计对摸清旅游经济规模、认清旅游业的功能与地位意义重大,是旅游科学研究和产业创新发展的基础。第二,将现代信息科技创新性地应用于流动性、分散性很强的旅游业统计,获得准确的基础数据。第三,高度关联和复杂的旅游统计研究具有很强的示范性,可以作为国民经济尤其是服务业统计的改革试点,为解决长期困扰我国发展决策中统计数据不准确的难题提供借鉴。

二、旅游基础理论和基础实践研究

立项背景:旅游研究兼具理论性和实践性。其中,基础理论和基本规律研究薄弱一直是制约旅游科学发展的关键因素。为进一步完善理论体系、提升学科地位、增强对产业发展的指导性,应注重对旅游的基本概念、内涵、规律、特征、范畴的深入研究,注重对旅游经济运行发展内在规律的深入研究。旅游研究也是一个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中国旅游业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来的产业发展,伴随着中国经济奇迹,开创了一个有中国发展的阶段性特点、有大国特色的旅游业本土发展模式,特别是由于旅游业和国民经济其他产业不同的高度市场化属性,具有自我组织、调整功能的市场主体成为旅游经济发展的创新之源,值得分区域尺度、分产业要素、分业态类型,分门别类地对经典案例的具体做法和成功经验进行总结研究。

研究内容:第一,基础理论研究。具体可以《中国旅游大辞典》编撰工作为切入口,研究旅游的概念体系、知识体系、理论体系、学科体系等,研究旅游学作为跨学科知识体系的本质、特征以及与分支学科的关系架构。第二,基本规律研究。包括:旅游经济运行模式研究、旅游业在内需型经济环境下运行的特点和作用、旅游业增长理论研究、旅游目的地形成与发展机制研究、人民币汇率升值预期与国际旅游经济运行研究、旅游发展进程中的社区共享机制研究、旅游投资模式效益与提升策略研究、旅游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问题研究、旅游业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研究等。第三,实践总结研究。分三个层面开展:一是从要素组织、消费行为和调控管理等多个角度总结提炼我国旅游产业独特发展模式的本质规律和特征;二是分层次总结和提炼省、市、县、景区等不同区域尺度上的成功案例和发展模式;三是分产业要素选取经典案例进行系统分析总结。第四,基础数据库建设。以上基础研究集成学界力量进行跨学科的综合性研究,因此,需要公共性和专业化的资料库、图书馆等数据平台和研究平台的支撑,在成熟技术支持下,基于现代互联网的行业公共创新平台亟待建设。

创新点:第一,基础理论和规律研究增强了对旅游内在本质的认识,完善了旅游科学的理论体系和学科体系。第二,实践总结研究不仅对于旅游业创新发展具有直接的指导价值,对中国经济市场化改革也有重要启示意义。总结成果可以形成以图片为主、文字说明为辅的图典式教材,以便进行案例教学,从而实现用实践指导实践、用实践引领实践的高效创新发展。

三、旅游立法与监管体系研究

立项背景:旅游活动和产业运行涉及一系列众多的利益主体、行业部门和法律关系。因此,在旅游立法中需要大量复杂的基础研究、总结和提炼工作,在此基础上各种研究成果在法律层面上必须进行严谨的系统表述;在运行监管中,监管的重点领域、部门联合执法的工作框架、多个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等尚不明确,需要深入研究。

研究内容:第一,旅游立法研究。从法律关系剖析,旅游立法研究主要包括旅游发展促进、旅游行政管理、旅游民商法关系和旅游资源保护四个层次的研究工作。对于学界而言,不仅在立法过程中需要承担一系列基础性研究任务,而且还应承担立法过程中和立法成功后的司法解释、跟踪研究和宣讲工作。第二,旅游监管体系研究。研究旅游业的执法与监管需求,明确需要服务和监管的领域和对象;研究旅游行业部门与相关产业部门的合作与竞争关系、旅游行业管理与旅游企业和旅游消费者主体行为之间的关系,明确科学合理的治理结构。开展我国旅游质监体系与旅游行政执法制度研究、旅游市场监督管理法规制度建设研究,为建立科学合理的联合执法、各方合力的监管体系提供理论基础。第三,现代科技应用与旅游监管机制创新研究。研究利用IC卡、RFID(无线射频)技术等现代信息科技建立覆盖旅游企业、旅游商品、游客的全要素、全过程的旅游身份证信息管理系统,融合现有信息监管与服务渠道,建设集监管、统计和公共服务一体化的现代监管体系。

创新点:第一,旅游立法构跟踪式研究和宣讲;第二,以治理结构研究形成旅游监管体系建设的理论依据;第三,以旅游身份证信息管理系统提高监管的准确性和效率。

四、旅游经济运行监测与市场发展研究

立项背景:在国际国内形势复杂多变、宏观经济震荡起伏加剧的战略新阶段,并由于旅游业内在的敏感特性、我国旅游经济规模迅速壮大、产业加速融合和业态不断创新,以及更加注重国内消费、更加注重民生发展、更加注重国民福利的经济社会结构战略性调整,我国旅游经济发展和市场消费将进入转型升级的关键期。为保持旅游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亟须对旅游经济运行质量进行实时跟踪监测,亟须对旅游市场发展、需求演化和开发营销等进行系统研究,以提高对旅游经济运行的预见性和宏观调控能力。

研究内容:第一,监测预警研究。通过广泛的信息数据收集和科学的评价模型构建,对旅游经济监测预警系统建设、旅游经济运行模式与战略规划等进行深入研究。第二,游客满意度调查和评价。为将旅游业培育成为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需要系统调查游客消费状况,以帮助企业改善产品质量、提高旅游服务质量、规范我国旅游市场秩序。第三,分层次的市场研究。一是宏观研究。课题有国家旅游形象研究、中国旅游消费潜力研究、国内旅游客源市场研究、中国入境/出境旅游市场空间分布与行为研究、作为客源地的境外旅游市场研究等。二是专项市场研究。包括老年旅游市场研究、青少年修学旅游市场研究、农民旅游市场开发研究、海外华人旅游市场研究、中国台湾地区旅游市场研究、世博旅游研究、自驾车旅游市场研究等。三是市场行为模式研究。包括旅游消费行为变迁与商业形态创新研究、基于互联网的“利基”旅游市场需求和供给研究、影视摄影作品与旅游地的符号传播研究、大型节事与旅游业发展研究等。四是方法创新研究。包括旅游市场预测技术与方法研究、旅游市场推广创新机制研究、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构建研究等。

创新点:第一,旅游业中首次进行监测预警与满意度调查;第二,分层次的旅游市场潜力分析、专项市场研究和市场发展模式与开发策略研究。

五、旅游业信息化与公共服务体系研究

立项背景:第一,旅游内在的消费空间移动和环境复杂多变、供需主体多样和产业高度关联等特性,使其呈现出对现代信息科技的强烈应用需求。事实证明,以互联网信息技术为平台,以网上预订、网上交易和网上结收为代表的交易方式的普及推广,不仅彻底革新了酒店、景区、旅行社等企业的管理和运营模式,飞速提升了生产和服务效率,同时也大幅提高了交易的广度、安全性和便捷性。随着市场需求多样化和大众旅游规模化,以及互联网宽带、3G网络、终端集成技术、场景模拟和虚拟旅游等信息科技的发展,将进一步创新旅游生产、交易、消费和管理等各环节的方式和模式,形成一系列新业态和新产品。为引领旅游业的第二次信息科技浪潮加速到来,亟须设立重大旅游信息科技研发专项。第二,由于旅游产业的公共性与外部性,为进一步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推动旅游业健康发展,应加强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研究。由于旅游消费活动的多样化、个性化与分散化,导致旅游业的高度社会化发展、多类产业融合发展、多种地域空间分布,并形成了复杂的产业链系统,企业产品生产和服务供给往往只是处在产权最易明确的利润最大化环节,旅游业的整体公共性与外部性较强。第三,应更加重视标准化建设对我国旅游市场规范和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客观地说,我国旅游业标准数量在服务行业中处在领先地位,A级景区和星级饭店评定等领域在国际上也处于领先水平,为产业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为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和产业竞争力,全面提升旅游产业素质,综合发挥旅游产业功能,需要推进标准化体系建设研究。

研究内容:第一,旅游信息科技应用与发展研究。开展区域(省、市)旅游信息化发展规划研究、我国在线旅游网站发展研究、旅游资讯网运营模式与标准研究、虚拟旅游研究、旅游信息化科技应用研究、旅游终端信息集成与市场开发研究等课题研究。第二,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研究。一是旅游政策研究,包括“十二五”旅游规划研究、旅游业中长期发展战略研究、旅游行业协会改革研究、旅游公共服务体制建设与政府监管研究等。二是改革创新载体与机制研究,包括旅游综合改革与专项改革试验区研究、两岸四地旅游合作体系研究、区域旅游合作创新机制研究等。三是旅游行政管理与服务创新研究,包括面向散客市场的市场服务体系研究、旅游团队服务质量管理方法、我国旅游保险体系的创新与管理研究、自然灾害和疾病与旅游业发展研究等。第三,旅游业标准化体系研究。在研究旅游业和相关现代服务业已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国际标准基础上,继续组织编制“十二五”阶段的全国旅游标准化发展规划,对旅游业基础标准、旅游业要素系统标准、旅游业支持系统标准和旅游业工作标准等进行系列专项课题研究。

创新点:第一,对旅游信息科技利用的新兴趋势进行研究;第二,注重旅游业公共服务领域的体制机制改革研究;第三,对旅游业适用标准的系统性研究。

六、旅游业节能减排与低碳发展研究

立项背景:从《京都议定书》到《巴厘岛路线图》再到《哥本哈根气候协议》,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已从学者的讨论过渡到发展实践,其苗头显示将成为新一轮经济复苏的动力和世界经济新的增长点,甚至将有望成为下一轮经济发展的主流。在低碳经济时代,响应国家到2020年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至45%的“节能减排”目标与产业结构调整政策[6],中国旅游产业需要加快从粗放式向集约式发展转变,提高旅游业科技含量,进一步压缩旅游企业的运营成本,降低旅游发展的资源环境依赖性,使其真正成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产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和国际义务。

研究内容:从绿色旅游、可持续旅游、生态旅游到低碳旅游,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了三个重要转变[7]:一是从理念到技术支撑,更具操作性;二是从理想到行动,国家有更明确的战略支持;三是从一个理论体系推进到一个工作体系。在此背景下,亟须开展:景区、饭店等旅游企业“节能减排”研究;旅游业生态材料和节能材料应用研究;旅游业中太阳能、生物能、有机能等清洁能源应用研究;基于旅游企业轻资产特性的设备租赁、能源合同管理研究;旅游生态补偿和生态保护建设的碳汇增长潜力研究;旅游资源环境保护关键技术研究;旅游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低碳旅游发展标准研究等。

创新点:旅游业既是节能减排和对传统产业替代发展的优势领域,又产生了一定能耗和排放,具有较大的节能减排潜力,是一个既有巨大社会和生态效益又有广阔商业价值的新领域,目前此领域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

七、旅游装备制造业发展研究

立项背景:依托现代机械技术、计算机技术、系统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传感检测技术、伺服传动技术、安全监控技术以及新型原材料等,旅游基础设施和装备制造不断创新发展,旅游产品和业态不断创新,旅行服务更加便捷安全,旅游安全救援系统也更有保障。现代装备制造不仅提高了旅游服务质量,而且本身已经成为一个迅速壮大的产业,特别需要科技研发的支撑。

研究内容:鉴于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形势与需求,发挥我国装备制造业比较优势,近期应着重开展:高速公路、快速铁路、航空服务等现代交通系统中旅游元素融合与服务质量提升研究;旅游房车、越野车、豪华邮轮游艇、主题公园游乐设施、大型观光电梯与生态型索道等科技密集的设施设备制造研究;高尔夫、攀登、探险、露营等户外运动设施与旅游装备研究;智能讲解、展馆及陈列设备、虚拟景观建造等现代展陈系统研究;景区安全监控、各种门禁系统、旅游应急救援等旅游安全系统发展应用研究;旅游商品纪念品加工制造研究;以及海底旅游、极地旅游、太空旅游等极端环境中旅游保障系统研究等。

创新点:注重对蓬勃发展的新兴业态设施装备的研究,这一领域的技术研发是旅游业实现转型升级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八、现代化背景下旅游业新格局研究

立项背景:一是现代交通和急剧的城市化进程改变了时空格局,旅游产品空间设计与组合、区域产业供给与生产力布局等都亟须调整。在工业化带动快速城市化的中国发展主旋律下,以东部沿海城市圈、城市群和特大型城市为龙头,推动了前所未有的中国城市化进程和城镇体系格局的迅速演化,同时,随着近年来全国现代化的航空、高铁、高速公路等交通设施日益发达,跨区域交通格局优化改善,近城化、同城化与区域一体化效应日益显现,在大幅压缩旅游者时间距离的同时,扩大了旅游消费的空间范围。在以上背景下,旅游需求和消费的时空关系变化多样,使旅游产品布局、线路设置和区域产业格局需要进行适应性调整。二是在变革创新不断的新环境和新形势下,亟须开展对新业态和商业模式创新的系列研究,以引导旅游业转型升级。随着旅游者对个性化、多样化、高级化旅游产品的需求增大,散客化、自由行旅游方式渐成时尚,旅游者对原生态、健康生活、文化修养、高尚品位、服务质量和科技效率的追求推动市场正在出现新的需求形势。与此对应,依托或运用最新科技成果,以及与自然生态、城乡环境等资源,与现代交通、会展商务、金融保险、传媒信息和创意文化等新经济要素的结合,旅游产品建设、企业经营管理等生产供给也渐趋多样化。

研究内容:第一,现代城市化进程、交通变革与旅游产业布局研究。为对旅游产业结构空间调整和企业投资提供科学的管理和决策服务,开展现代旅游流理论研究、旅游产业要素发展的时空规律研究、高速城市化背景下旅游业空间格局变化研究、中国旅游区域流动格局与过程研究、基于国土功能区划和交通发展的区域旅游增长潜力研究、现代服务业与旅游经济融合发展的空间格局研究、区域旅游产业生产力布局调整研究、基于旅游产业空间格局变化的企业投资分析与决策服务研究等。第二,旅游产业融合与新模式研究。包括:一是产业融合研究,包括旅游发展与传统农业改造优化研究、中国农村进化与乡村旅游发展研究、旅游发展与工业遗产利用研究等。二是商业模式与企业创新研究,包括旅游集团的公司治理与发展战略研究、创业板与旅游企业成长研究、旅游企业扩张模式研究、旅游企业经营管理比较研究、IT与旅游企业发展研究、旅游投融资机制研究等。

创新点:首先,旅游的本质是时空维度上变换的人类活动,现代高速交通正深刻改变着旅游者与目的地之间的时空关系,将对游客心理、消费行为、企业经营甚至相应的宏观管理带来一场重大的革命性冲击,而目前这方面的研究甚少。其次,在市场需求引导下,旅游业与相关产业、与多类资源融合发展不仅满足了多元化旅游消费需求,而且为传统产业优化和相关区域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日益显现出旅游业强大的综合性发展功能,对这一趋势及其内在机制的研究既有理论创新的意义,又有重大实践价值。

九、旅游人力资源开发与科学管理研究

立项背景:旅游从业人员所需专业知识面较广、需要较好的服务技能和态度、工作岗位流动性强而且工作量季节波动性较大,因此,应注重旅游人力资源的跨专业培养、实践性培养、职业技能培养、在职培训与二次开发等,并在日常管理中注重弹性、绩效和制度性管理控制。

研究内容:旅游人力资源开发应遵循三个面向:第一是面向业界培养从业人员;第二是面向社会培养有素质的旅游者;第三是面向未来培养具有发展潜力的新型人才。同时,针对我国旅游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现状,亟须开展的主要研究课题有:旅游职业教育评价体系研究、中国旅游学科地位提升与高等教育体制创新研究、国民旅游休闲指南与文明旅游研究、中国旅游人才市场构建研究、导游管理法制研究、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制度评价与创新研究、导游工作模式创新研究、我国旅游企业经理人业绩信用评价管理体系建设研究、旅游企业岗位职务标准研究、旅游企业文化建设与人才培训研究等。

创新点:基于旅游业特点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针对性研究。

十、旅游资源环境保护与相关领域研究

立项背景: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规模化发展和不适当的过度商业化开发,造成了对资源环境和珍稀遗产的破坏,尤其是在青藏高原、西北干旱区和西南水土流失地区等脆弱生态区的旅游发展中,更应对此高度重视。除传统意义的生态旅游及旅游的环境影响研究外,旅游涉及的资源环境研究还包括生态服务、生态补偿和脆弱生态区持续发展等多个主题。旅游是生态服务功能中健康、游憩、体验、审美和部分产出价值最直接的消费形式,通过旅游者对生态系统服务和产品的购买与消费,实现了以市场化方式对生态服务提供者的经济补偿,其实质是一种高效促进生态保护与建设的生态补偿机制,对脆弱生态区的生态保护、建设与社区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

研究内容:应依托国家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重点实验室、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网络等成熟平台和研究力量,借助地理资源科学、生态学等在资源环境领域的研究优势,开展旅游发展与自然资源持续利用研究、旅游环境容量指标体系与阈值研究、我国生态旅游发展现状调查与标准化示范研究、旅游的生态服务消费与生态补偿机制研究、脆弱生态区旅游发展可行性评估与实施方案研究等。

创新点:重视旅游发展的资源环境影响和生态旅游的标准化研究,开创旅游的生态服务消费、补偿和社区发展研究。

标签:;  ;  ;  ;  ;  ;  

新时期中国旅游研究十大创新方向展望_旅游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