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师范教育中的环境教育_环境教育论文

论我国师范教育中的环境教育_环境教育论文

略论中国师范教育中的环境教育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论文,师范教育论文,环境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 现代环境教育的发展

20世纪60年代环境教育(Environmental Education )已经受到发达国家社会和教育界的重视。70年代以来国际环境教育蓬勃发展,1970年美国议会通过《环境教育法》,在世界率先倡导开展国家级的环境教育。1972年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发起并拟定了国际环境教育方案(IEEP ), 标志着全球现代环境教育新时代的开始。1975年在前南斯拉夫的贝尔格莱德召开的国际环境教育会议,通过《贝尔格莱德宪章:环境教育的全球纲领》;1977年在前苏联格鲁吉亚共和国的第比利斯召开了国际政府间的环境教育会议,这两次会议将国际环境教育引向深入,世界各地的环境教育活动蓬勃开展。1987年在莫斯科UNESCO和UNEP召开国际环境教育与培训会议,会议倡议90年代是国际环境教育的10年,并指出要加强国际间环境教育的合作,以推动国际环境教育的发展。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之后又在加拿大的多伦多召开了国际环境教育和环境发展会议。现代国际环境教育将可持续发展、人口问题与资源环境问题纳入到国际环境教育的内容体系中,这是国际环境教育在可持续发展背景下的发展。

教育在环境保护和解决环境问题中的作用,已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21世纪议程》中指出:教育是促进可持续发展和提高人们解决环境与发展问题的能力的关键,基础教育是环境与发展教育的支柱。在世界范围内,中小学是UNEP和UNESCO鼓励开展环境教育的重要领域,我国从70年代开始把中小学环境教育作为正规环境教育的重要环节。中小学环境教育的师资问题,最终要靠在师范教育中加强环境教育来解决。

2 中国师范教育中进行环境教育的意义

2.1师范教育中的环境教育是全民环境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师范教育培养的学生,直接在中小学教育中担负重任,具有较高的环境教育素质的师范生,对中小学环境教育有直接的影响,因为中小学对年轻一代的环境教育,对提高全民族环境意识和确立环境保护的价值观念、行为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师范教育肩负着培养环境教育人才的重任,从长远的角度看环境教育有利于全民环境意识的提高。师范院校是铸造全国中小学教师的“熔炉”。中小学生环境意识的培养,有赖于师范院校学生接受环境教育的程度,因此,师范教育中的环境教育在全民环境教育中居于重要地位,是全民环境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2.2环境教育是提高学生素质、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素质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的重要环节是教师。素质教育需要高素质的教师,高素质的教师来自师范院校的培养。在师范院校进行环境教育,有利于全面提高师范生的素质,因为:①培养师范生的环境意识是素质教育的具体表现。人类面临环境的挑战,环境问题超越地区和国界,威胁着全人类的生存。拥有环境意识是21世纪人类必须具备的。培养师范生的环境意识,是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是师范教育中素质教育的具体表现。②环境教育的核心内容是环境问题,目前环境问题已涉及政治、经济、贸易、科学技术、文化等众多领域,因此,环境教育有利于全面加强展师范生的社会—科学—文化素养。③环境教育的形式有利于师范生多方面才能的综合发展。根据国内外环境教育的理论,开展多种形式的环境教育是当代环境教育的主要特点。在学科教育中渗透环境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将学科知识用于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环境问题的习惯,提高环境意识和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④环境教育需要高素质教师。从中小学现代教育的角度看,中小学环境教育不仅要求教师具有渊博的学科知识,拥有丰富的环境知识和进行环境教育的技能,而且还特别需要教师在学科教育中渗透环境教育的能力和环境教育与学科教育相结合的能力。

2.3师范教育对完善中国的环境教育有重大作用

《全国环境教育宣传行动纲要》指出要面向21世纪,逐步完善中国的环境教育体系,进一步搞好环境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全民族的环境意识。师范教育在中国环境教育体系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中小学的环境教育成功与否,与师范教育中的环境教育息息相关。目前中国的环境教育体系还很不完善,师范教育中的环境教育十分薄弱,环境教育培训工作也亟待加强,加强中国师范教育中的环境教育,对中国环境教育的普及和深化具有重要作用。

2.4环境教育在面向21世纪的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中具有重要意义

21世纪世界范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科技教育领域的竞争,高等教育改革在世界各国普遍受到重视。环境教育涉及地球科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环境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学科。在中国师范院校进行环境教育,体现了现代科学和教育文理交叉、相互渗透的发展趋势,这对提高年轻一代的环境科学素养、环境保护意识和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有重要作用。环境问题是全人类关注和要努力解决的问题,目前教育界十分活跃的“国际教育”和“全民教育”领域中,进行环境教育已成为其重要内容。

3 中国师范教育中实施环境教育的途径

3.1环境教育的师资培训

70年代以来,国际环境教育计划(IEEP)十分重视对环境教育的师资培训工作,环境教育师资培训是环境教育的主要环节。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组织下,国际环境教育专家已经制定了比较系统的中小学、职业技术教育中进行环境教育的策略和模式;同时对非正规环境教育培训给予高度重视,制定了中学环境教育课程模式和针对教师使用的环境教育评价手册。

国际环境教育的实践表明:当今世界仍然严重缺乏具备有效地把环境内容结合到学科课程之中去的教师,尽管《第比里斯宣言》中建议环境内容应该渗透到学校课程的所有领域,但是只有当教师具备这方面的能力后才能实现。中国师范教育中目前也同样严重缺乏把环境教育内容与学科教学结合起来的教师,对现有教师的在职环境教育培训亟待加强。

3.2学科教育与环境教育的结合

师范教育中不同专业的学科教育在内容上有很大的差异,但是,无论哪一门学科,在不同的层次上与人类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可持续发展问题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在当今师范院校的学科教育中亟待加强与环境教育的结合,在专业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将学科教育与环境教育相结合,可以发挥环境教育多学科、综合性的优势,在环境教育中开阔学生的视野。

由于在中国师范院校进行环境教育的实施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学科教育与环境教育的结合,有待进一步加强。这方面的工作主要靠通过对不同专业教师的岗前和在职环境教育培训来实现。

3.3开设环境教育选修课,系统传授环境科学知识,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在师范教育中具备开设环境教育选修课的条件,可以面向全体学生开设不同层次的环境教育课程。地理系教师可以开设《环境学概论》、《人类环境问题》等教育课程;化学系教师可以开设《环境保护》课程;中文系的教师可以开设“绿色文学”讲座;美术系的教师可以在美术设计课中渗透“绿色设计”思想,同时在广告招贴课的教学中让学生创作“以环境为主题的公益广告”;音乐系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创作、编导“以环境保护、歌唱祖国大好山河为主题的文艺演出”;数学系可以在《系统分析》课程中进行环境系统优化知识的教育,培养学生选择最佳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历史系教师可以在《历史地理》课程中进行历史时期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影响的教育,从历史的角度进行环境教育;在外语教学中可以将环境教育教材与专业课学习结合起来,给学生提供与环境有关的英语资料,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学习环境科学知识,增进环境保护意识。

3.4广泛开展环境教育宣传活动

开展广泛的环境教育的宣传,是中国师范教育中进行环境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可以通过办展报、举办讲座、配合音像材料进行环境教育。环境教育宣传活动要以与环境保护有关的世界环境日为主,开展主题环境教育宣传,加深对学生的影响,以获得比较好的教育效果。

3.5开展丰富多彩的环境教育课外活动

开展丰富多彩的环境教育还要通过环境教育实践活动来实现,环境教育实践对培养学生分析环境问题的能力、树立参与意识等具有促进作用。可以成立环境教育课外活动小组或环境教育协会,指导和组织更加广泛的同学参加环境教育实践活动,推动学校环境教育的开展。可以开展不同形式的环境保护知识竞赛、学生环境教育实践报告会、讨论会等,组织学生参观学习、调查访问、参与社会环境教育宣传活动。同时环境教育课外活动要结合不同专业的特点进行,将课外活动、环境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起来,在环境教育实践活动中加深学生了解人与环境的关系,增强学生在参与解决环境问题中的积极性。

4 加强中国师范教育中环境教育的对策

4.1尽快确立环境教育在师范教育中的地位,将环境教育纳入中国师范教育教学大纲

目前,中小学教学大纲中已明确要求进行环境教育,但作为中小学培养师资的师范教育却没有将环境教育纳入教学大纲。目前中小学环境教育师资严重缺乏,与师范教育中环境教育现状十分薄弱有关。

4.2编制好师范教育中环境教育的规划和计划

目前,面向21世纪中国师范教育的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计划已经全面启动,编制好面向21世纪师范教育中的环境教育“九五”计划和2010年长远规划,对指导中国师范教育中的环境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地方一级学校的环境教育规划和计划,要在教育部门和环境保护部门的指导下,尽快制定,推动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进程。

4.3加强师范院校教师和管理人员的环境教育的培训是搞好师范教育中环境教育的基础性工作

教师和学校各级管理人员是师范教育中进行环境教育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教师和管理人员的环境知识、环境教育能力的高低,对师范教育中的环境教育影响极大。目前,在师范教育中对教师和管理人员的环境教育培训条件已经成熟,有关专业的教师如地理学、环境科学、生物学、伦理学、化学专业的教师可以传授环境教育领域的科学知识,同时还可以邀请社会上的环境保护专家和环境保护管理者对教师进行环境教育。

4.4将环境教育引入师范教育的各个领域及环节,实施全方位、多渠道、多层次环境教育

环境教育是一门新的教育领域,环境教育的内容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实践性,涉及教育领域的每一个方面。因此,需要对师范教育系统中的环境教育中的职能和具体实施做进一步的规定。加强不同层次、多渠道的环境教育。

4.5搞好学校环境教育的宣传和学生环境教育的实践活动

学生是中国师范教育中环境教育的主体,在教师的指导下,发挥学生自身的优势,开展不同形式的环境教育,对增进学生的环境科学知识、提高环境意识、培养环境参与意识和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作用。要因地制宜地制定师范教育中学生环境教育实践的计划,学生参加环境教育宣传和环境教育实践应成为在样学习期间必须完成的一项任务。

4.6编制面向21世纪中国师范教育的环境教育教材

目前,这方面的工作正在开展,我国有关出版社正在努力编写系列的环境教育教材。就目前而言,急需一本内容新颖、涉及领域广泛、简明扼要、环境教育意义突出的环境教育教材。

4.7加强环境教育实践基地的建设

对环境教育基地的建设应该加强资金投入,同时与环境保护、环境检测部门的工作站建立联系,使之成为环境教育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环境保护有关的企业和废水处理厂、垃圾再生处理厂等也应成为学生环境教育实践的基地,让学生接受比较全面的环境教育。

收稿日期:1997-05-13

注释:

*世界银行贷款“师范教育发展”项目改革课题(编号:JG225)资助。

标签:;  

论我国师范教育中的环境教育_环境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