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五”职教发展回顾,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职教论文,八五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八五”时期职业教育的发展与成就
1.数量的发展
“八五”期间,初等职业教育稳步发展,到1995年招生数达到28.84万人,在校生69.69万人,分别比1990年增长了48.97%和45.55%,招生数和在校生数平均增长分别为8.3%和7.8%。中等职业学校持续发展,使中等教育结构进一步趋向合理。到1995年高中阶段各类职业学校在校生人数占高中阶段学生总数的比例已达到57.42%,比1990年上升了9.8个百分点,基本实现了“八五”规划所提出的“1995年各类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在校生人数占高中阶段在校生的比重达到50%以上”的目标,有的地区达到60%。职业大学到1995年为86所,比1990年的114所略有下降,但招生规模和在校生规模稳定增长,校均规模有所扩大,办学效益有所提高。职业培训规模能力进一步增强。全国有就业训练中心2700多所,社会团体及私人举办职业技术培训实体2000多所,企业职工培训基地20000多所,年培训职工3000多万人次,逐步形成了与职业教育相适应的培训系统。
到1995年职业中学的校舍建筑总面积为4143.10万平方米,比1990年递增10.35%,与同期普通中学的5.19%和中专的7.78%相比,增长是最快的;理科教学仪器配备达标率、图书设备达标率、教学分组实验达标率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比1990年分别增长了9.72个、11.23个和9.18个百分点,职业中学的办学条件在逐步改善。特别是通过中专校评估和省级重点职高的建设,使我国重点职校的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据1994年对23个省(市)重点学校的统计,校均占地面积为5.0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为1.34万平方米,大大高于全国职校平均水平;实验实习场地和仪器设备、图书、体育、卫生设施设备,也都明显优于一般职校。
2.“八五”期间出台的职教政策和召开的会议
八五期间国家职教管理部门颁发的文件主要有:《关于普通中等专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关于普通专业学校招生与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意见》、《国家级重点职业高级中学标准》、《关于加强全国职业中学校长岗位培训工作意见》、《关于推动职业大学改革与建设的几点意见》、《关于成人高等学校试办高等职业教育的意见》等。在这期间召开的重大会议有:国际职教研讨会、中专改革工作会议、骨干学校建设研讨会,这些政策措施既反映出了我国职教发展的主要成就,也规范和推动了职教的发展。
3.示范性骨干学校的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
从1990年起,国家教委开始认定省级重点职业高中的工作。1994年评出了455所省级重点职业高中,占全国职业高中的5.7%。省级重点职高的认定,大大推动了各地区对职业高中建设的重视,到1995年省级重点职高达900所,在这基础上国家教委又审批通过了296所国家级重点职业高中,这些学校分布在全国29个省市,包括了近百个职业高中的主要专业(工种),一支职业高中的骨干队伍初步形成。为了提高中专的办学效益,从1991年开始,对中等专业学校进行评估,现已有249所国家级重点中专,600多所省部级重点中专学校。这些骨干示范学校在办学方向、办学质量和教育教学改革等方面发挥了骨干示范作用。
4.中等专业学校招生、毕业生分配制度得到进一步改革
中专招生、分配制度的改革源于80年代农业部开始的农业中专改革,到1995全国农业中专招生中,有30—40%是国家任务,其余60—70%都是调节性计划。1993年初,国家教委规定,除少数跨省招生计划外,国家不再统一下达指令性计划,只下达指导性计划,扩大了部门与地方政府自行调剂的权力。到1995年,中专招生总数中,调节性计划招生总数占招生总数的59%,调节性计划的逐步扩大改变了中专教育长久以来的就业制度,适应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5.多种办学形式的出现,增强了职业教育的办学活力,扩大了职业教育的发展能力
“八五”期间具有典型性的几种办学模式是:河北职教中心、东北校企联办、苏南职教中心、北京职教集团。河北省从1991年开始每县建立一所融各类职业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的县级职教中心,实行“政府统筹、部门联办、教委协调、一校多制”的新型办学体制。到1995年,已建成100所职教中心。苏南地区经济比较发达,特别是乡镇企业经济占了整个地区经济的90%,乡镇企业担负着举办职业教育职责,通过“职教中心幅射”,建立县、片、乡三级办学网络,以组建办学集团等形式发展地区职教,如武进的“中心幅射”模式,宜兴的“职教城”等,形成了与地区经济模式相适应的职教模式。东北地区重工业占绝对优势,发展校企联合办学既有利于经济发展需求,又扩大了职教的办学活力。沈阳市目前百分之百的职业高中都实行了校企合作与或联合办学,形成了按需培养、对口就业、变招工为招生的新机制。北京作为大都市,出现职业教育集团的办学模式,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增强了职业学校的自我发展能力。与此同时,民办职业教育在“八五”期间也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6.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扩大
国家教委从1990年起,得到世界银行一期贷款5000万美元,改善了12个职业技术师范院系和59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办学条件,重点建设了一批示范性骨干学校。从1990年到1993年,华夏基金会为13个省市的16个项目学校提供了约275万美元的赠款,建设了常州刘国钧职教中心和北京昌平农业学校。“八五”期间在学习、借鉴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方面获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建立了十几所水平较高的职业学校、培养出了一批较高水平的职校毕业生,六城市合作试点也初显成效。与加拿大于1989年实施的“中加高中后职业技术教育合作项目”已基本完成,在29所项目学校的30个专业进行的以能力为基础(CBE)的教学改革试验,取得了成功,并在全国几十个城市的上千所职教院校得到推广。
7.教学、教材领域改革初见成效,基本保证了职教改革与发展的顺利进行
1993年国家教委颁发《普通中专学校专业目录》,到1995年中专教材基本上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系列。职业高中到1995年,已建立了服装、旅游等全国性的五个专业大类教研组,修订了10个专业类的12个专业示范性教学计划,出版了495种职业高中教材,建立了职教教材的信息服务和供应网络。1994年对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政治课课程设置进行改革,新的政治课程体现职教特色,精简教学内容,重视职业道德教育。为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全国每年都进行上万人次的管理干部和教师的培训,从1994年起职业中学校长的任职和培训工作逐渐走上规范化。
二、“八五”时期职业教育发展的难点与问题
1.地区间的发展差距加大
地区间发展不平衡问题,主要表现在:
(1)农村地区。“八五”期间以适应农业产业为目标的农村职业中学出现办学困难,尤其一直强调的农、林类专业在职教整体发展的同时大面积滑坡,与最初兴办农村职业教育的初衷相背。1995年两类专业在校生比重分别为9.3%和2.1%,与1990年相比,分别下降8.1个和1.7个百分点。因此,如何解决农村地区职业教育的加速发展问题,成为“九五”期间职业教育发展一大重要和困难的问题。
(2)少数民族地区。据统计,1994年我国少数民族聚集的九省区(内蒙古、新疆、宁夏、西藏、广西、云南、贵州、青海、甘肃)高中阶段职业学校在校生占高中阶段在校生总数之比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56.08%)的比例,青海为41.87%、甘肃为44.01%、宁夏为39.51%。缩小地区间的发展差距,探讨适合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特色和符合民族教育规律的职教模式的任务仍艰巨而迫切。
2.经费不足矛盾突出
“八五”时期,国家对职业教育的经费投入逐年增长,中等专业学校和职业中学两类学校财政预算内职教经费分别由1991年的11.5亿元、11.9亿元增长为1995年的87.4亿元和31.2亿元,增加了6.6倍和1.6倍。但从事业发展的角度看,总投入与实际需求仍存在较大的矛盾:(1)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增幅不高。“八五”期间整个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较快,1995年职业中学在校生数达到448.32万人,比1991年增加了132.77万人,增长了42.08%,而1995年职业中学的生均公用经费为208.38元,仅比1991年的165.57元增加了42.81元,仅增长了25.86%,而且职业中学的生均公用经费在1992年和1993还出现了负增长,到1995年才略有回升可见经费投入之不足。(2)预算内教育经费中职教经费所占比例下降。1995年职教经费占国家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的9.73%,比1991年的10.1%略有下降。(3)现有职教经费与实际需求差距较大。据近几年在中专、技校和职业中学评估中,对学生培养成本使用经费情况测算,生均经费应不低于2000元,而1995年我国职教生均经费为952元,相差近1048元,国家财政预算内职教经费应为187.86亿元,年总经费的差距约为87.83亿元。
3.师资队伍亟待加强
“八五”期间全国已基本形成了一支专兼结合、相对稳定的职教师资队伍,但仍存在着数量不足、业务水平不高、结构不合理、合格率低、培养途径不畅的问题。目前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中职业中学专任教师数29.2万人,与实际需求还有一定的距离;职高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全国平均仅为29%,这与《纲要实施意见》中规定的本世纪末职业高中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要到60%以上的目标相差还很远;同时专业基础课教师和老学科的教师多,骨干专业教师和新专业教师缺乏,师资问题仍是“九五”时期教育事业内部建设的重点问题。
回顾“八五”职教发展的情况,无论是取得的成就,还是显现出的比较突出的问题,都是我们“九五”职教进一步发展的基点。“八五”的成就为“九五”的发展奠下了坚实的基础。展望“九五”我们将在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建立健全职业教育体系,推动农业、艰苦行业和中西部地区职业教育的发展,推进办学体制和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招生和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推行两种证书制度,推进产教结合,多渠道筹集职业教育经费,以及加强职业教育内部改革和教育教学改革等方面着力,为实现跨世纪发展职业教育的奋斗目标,打下更为可靠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