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课学习质量评价的思考与实践,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政治课论文,评价论文,质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新一轮课改下,教育的培养目标已由单纯获取知识,转变为素质的全面提高,人的情感、态度、体验与价值取向也日渐上升为重要的教育目标。然而,当前对学生学习质量的评价还普遍沿袭着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为本位的陈规陋习,传统的百分制学习成绩考试命题和评价体系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这种评价不仅削弱了对课堂教学改革的导向与激励,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得不到矫正性的信息反馈,甚至还异化为教学改革的严重障碍与阻力。同时,学习的革命也迫切需要学习质量评价系统做出与时俱进的改革与创新。因此,革新学习质量评价体系已刻不容缓。
一、传统学习质量评价的反思
肇始于17世纪的科技革命,极大地改进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方法,科学的威力已渗入各个领域,科学成了霸权,技术统治一切。这种统治已深入到用科学世界的实证逻辑去取代教育领域、思想领域的思维;反映在学习质量评价上,科学的、定量的评价方法就理所当然地成了人们的第一选择,分数标准的评价方法也就自然地一度占据了统治地位。
不可否认,通过考试用分数标准来衡量学生的学习水平与质量,无论是总分或平均分,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也促进了教学评价在不断反思和检讨中发展,因而有其一定的合理性。但是,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教学更加注重对学生学科能力与综合素质的培养,知识只是能力、素质的载体。这就暴露出分数标准评价方法的明显不足:
首先,“考分”评价只能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难以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因为,考试或测验不可能随时进行,这就使学生和教师失去在不良结果出现前及时调节学习状态的机会。
其次,“考分”评价长于评价学生获得知识的多寡,却很难评价学生获得能力的程度和所达到的素质水平。因此,经常会有分数相同而实际水平差距较大的状况显现,甚至普遍出现“高分低能”的情况。
再次,“考分”评价除表明学生阶段性学习成绩外,既不能具体指导学生的不足之处及其成因,也不能指示出学生以后努力的方向。
另外,“考分”评价作为分数指标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学生只能是被动评价,很难用它来进行自我评价,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在分数面前处于被动的境地。长此以往,学生只能以追求高分数为惟一目的。
由此观之,“考分”评价方法对当前各学科共同要求的知识、能力、素质的综合评价问题已无能为力,甚至在很大程度上造成对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误导。这种盲目依赖“考分”来评价学习质量的方法,实在是对科学精神的过度夸张,是对科学主义的背离。因为,学习质量评价还涉及人的非认知领域,涉及人的情感、品格、态度及其价值观等无法量化的方面,真正科学的学习质量评价方法不应排除这些人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中不可缺少的因素。所以,适当引入人文的、定性的评价方法是完全必要的,它既可以避免单纯运用“考分”标准所产生的诸如忽视人的内心体验等副作用,又可体现尊重学生、发挥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作用的发展性思想。
二、新型学习质量评价的重构
近年来,笔者积极探寻人文意识与科学精神的融通途径与共建方式,充分考虑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的互补性,大胆地对政治学科学习质量评价进行了一些改革尝试。
1.“双赢”命题测试法:具有人文意识的科学评价
科学的、定量的评价方法具有精确、客观的优势,因此我们不能废除,与其相应的考试当然也不能取消。考试本身并没有错,问题的关键是考什么样的内容,以什么样的形式来测试,才能使学习质量评价更贴近学生的心理特征,促使学生全面发展。这涉及考试命题的改革问题。为此,我在考试命题时,在科学定量测试中融入人文思想,使科学精神与人文意识在学习质量评价中实现“双赢”,即“双赢”命题测试法。具体做法是:
(1)试题总量增加,让学生自主选择作答。以往的试卷一般要求学生完成所有的考题,学生无法选择其能最大限度地反映自己学习状况的试题。为此,我在命题时尽可能多地给学生创设选择的机会。例如,在命制选择题时,一般出25道题,让学生任选15道题完成。而问答题则给学生更大的选择机会,一般是三道题中任选一题完成。这种做法不仅体现了命题的多样性和艺术性,更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与关爱。给学生自主选择试题的机会,实际上就是给了学生选择走向成功的机会。
(2)试题类型以开放题为主,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命题时,我严格控制客观题的题量,设置大量的开放式考题。比如,在高二年级的关于“矛盾分析法”内容的考查中,我设置了一个情景主题:网络——想说爱你不容易,设问是:“如何正确认识网络?”又如,在学完政治常识第五课“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点”一框后,我出了这样的“考点”检测题:“请你列举出近年来我国外交上发生的若干重大事件,并说明我国政府在这些事件上的态度与立场是如何体现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点的。”这样的开放式命题思路,较好地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答案的开放性又可以让学生从多角度去思考、去发挥,有利于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与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试题选材鲜明体现时代性和生活气息。政治学科命题的最大特点就是必须迎着时代热点上。因此,我在命题材料的选择上一般不用过时的材料,不用远离学生生活和思想实际的材料,注意选择近期发生的国内外重大历史事件。如“三农”问题与农村税费改革、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新型工业化道路、伊拉克问题、朝(鲜)伊(朗)核危机、印度洋地震海啸等等。这些鲜活的材料进入试卷,不仅会引发学生对现实生活的关注、对政治学科的兴趣,还会缓解学生紧张的考试心理,缩短试题与学生所学内容之间的距离,养成对现实问题的思考习惯,让学生备感亲切。
(4)卷面的呈现形式力求生动活泼。改变以往试卷从头至尾都是“白纸黑字”的单调呈现方式,设计一些条理清晰、一目了然的图表题,将一些风趣幽默而又富有哲理的漫画引入试卷。这不仅美化、活化了试卷,使试卷改变往日严肃、刻板的面孔,更重要的是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抓住了学生的心理特征,迎合了学生猎新好奇的心理,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争取成功的信心。
笔者认为,这种通过改革考试命题来达成教学“双赢”的学习质量评价方法,具有两方面的优点:
一是通过命题改革,使学生学会选择、学会放弃、学会追求,从而真正学会学习。学生群体的多样性决定了不应以同一命题来评价学生的学业成绩。“双赢”考试模式的实施,因试题的多样化,使得学生在考试作答中学会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会放弃不适合自己或自己不需要的;学会怎样形成自己的个性特长,如记忆、理解、应用、探究等兴趣和特长都可以在考试中得到尽情的发挥,获得合理的考分评价。
二是通过“双赢”考试的命题改革,进一步强化了考试评价的功能。教师通过这种考试,可以更清晰地了解自己的教学效果和教学缺陷,从而促进专业发展;学生通过这种考试,更客观全面地认识自己的学习质量和能力水平,促进自我反馈。
2.自我陈述、展示法:具有科学精神的人文评价
政治课的学科特点决定了教师必须思考用人文的方法来评估学生的学习质量,而单纯人文评价的模糊性又驱使教师努力探索用科学的方法来完善。正是在这样的理念下,我尝试着用自我陈述、自我展示的方法来进行政治学科学习质量的评价。
自我陈述法是指在一定的时间(一节课、几节课、一个单元、一个学期或更长)教学之后,让学生用口头或书面的方式陈述自己学到了什么的测评方法。自我陈述可以采取班级口头交流的方式进行,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互动;也可采取课程日志的方式,让学生用书面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感,提高自己的修养。例如,在学完政治常识第一课、第二课后,我要求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来书面描绘所学的知识体系,分析和解决自己所关心的相关现实问题,像有的学生将两课的知识结构概括为“一条线”“一大片”。“一条线”是指关于国家制度的共性与个性线,“一大片”是指(我国)国家制度的含义、形式、内容与建设等等;或者要求学生就上述问题作即兴的或有备的口头演说,以了解其思维的敏捷性和逻辑性及其语言表达能力。
自我展示法则是让学生自己选择最能代表自己水平、思想、个性的“作品”进行展示的一种非量化评价方法。这里的“作品”既可以是能代表自己水平的平时的作业,也可以自己带着问题走出教室,深入到家庭和社会进行调查访问、专项考察活动后最终形成的书面报告(包括政治小论文、调查报告等),特别是近期正在进行的研究性学习的研习成果,更是自我展示的重要内容。
笔者认为,自我陈述法、自我展示法具有以下四方面的优点:
一是体现了学生主体的观念。学生到底学到了什么,他们自己不但有发言权,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有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的权利。传统的测评方式忽略了学生这方面的意愿,基本上是按教师的意志进行的,学生不得不在划定的框框内,按外在要求的方式表达。在诸多外在限定的情况下,许多真实的、个性化的东西就慢慢消失了。
二是获得了学生素质的全息。这种方法,不但可以得到关于学生认知方面的信息,还可以获取学生关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等非认知方面的信息。标准化测验是常用的测评方法,长处在于其客观性和精确性,但它没有人情味和人性化,让人的情感无法表达,因此难于获得学生内心体验方面的信息。而自我陈述法、展示法作为一种个别化的测评方法,学生通过回顾教学过程,既反思自己的认知过程,也可以回味自己的情感体验过程。
三是凸现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通过自己反思和回味,学生可以对学习所得进行创造性的组织和整合,促进新思想的产生。
四是强调了学生发展的过程。作品展示可以直接、真实地反映学生的成长和变化,而且,教师可以通过作品展示发现学生的特长,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这样既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还可以给予不同学生有针对性地、直接地指导。而这些,恰恰是单纯的分数标准评价法的缺陷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