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高中生物;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
高中生物是一门与生活密切联系的学科,也是科学思维建立的基础条件,目前教师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教学还停留在知识表面,以“教师的教与学生的背”为主,造成学生对生物学习产生不了浓厚的兴趣,机械的背诵逐渐产生厌烦心理,这一现象对学生思维的发展与学科知识的应用具有不利的影响,使教学效果产生低效甚至无效的现象,因此,教师需要提高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视意识,使学生各项思维得以发展,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与完善教学水平,本文笔者以高中生物为出发点,结合自身教学经验,从“构建模型展示、创设问题情境、系统分析内容、提供互动条件”四个方面对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生物高效课堂的有效构建进行分析与探究。
一、构建模型展示,建立生命观念
生命观念是最为特色的核心素养,也是学生建立正确人生观的基础保障,目前教师往往只是以教为主,把知识细节与记忆的概念等传递给学生,忽视了生命观念核心素养的重视程度,造成学生只是应对考试、应对提问等环节而去机械的记忆知识点,对学生生物学科的学习产生恶性循环影响,也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习惯造成不利的影响,如何落实生命观念这一核心素养是每个高中生物教师重视的问题,生命观念作为一种世界观,是对生命的一种抽象的态度,也是学生认识生命现象、认识生命世界的主阵地,因此,教师首先应注重生命观念核心素养的重视意识,然后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的“学”为主要目标导向,构建生物模型,并展示给学生的面前,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而且让学生更加直观的对抽象概念进行内化领会,从而在学习生物知识的基础上不断建立生命观念。
笔者在进行“DNA分子的结构”教学中,为使学生了解DNA分子基本组成单位的化学组成,并概述DNA分子的结构特点,并通过DNA的结构学习,探索生物界丰富多彩的奥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考虑学生基于“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学习认知基础上,知道DNA分子主要的遗传物质,以旧引新,对DNA进行深入学习,由于DNA作为抽象的概念,看不到、摸不着,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产生陌生感,只是联想与想象来感知DNA分子的结构,首先以简介沃森和克里克对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发现过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然后伴随学生学习的热情,运用多媒体课件手段展示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通过学生观察模型,小组讨论,进行特点的分析,从而直观感受结构的特点,从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与理解能力,并在观察总结过程,加深学生对知识的主观印象,并建立生命观念。
二、创设问题情境,提升理性思维
理性思维是学生对生物知识归纳、概括、演绎、推理过程中形成的,是学生自主意识的体现,也是学生探究过程的结果,目前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教师往往不注重学生对问题的探究意识,造成学生依赖心理严重,动手能力弱,思维得不到有效的激发,与三维课程目标的实现不相符,因此,教师要践行素质教育,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中,由于理性思维的培养需要学生动手过程中进行思维发展,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思维得到开拓,主动探究知识形成的过程,在探究中不断提升理性思维,从而达到教学的有效性。
笔者在进行“细胞膜—系统的边界”教学中,为了使学生简述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体验科学家研究细胞膜的经历,从而认同细胞膜作为系统的边界,认识细胞这个生命系统的重要意义,养成科学的思维方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首先确定学习任务:“细胞膜由哪些物质组成的,具有怎样的结构”,使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大胆的猜想与质疑,学生在纷纷表达自己想法后,笔者并没有直接纠正学生的思维偏差,而是鼓励学生参与实验过程对问题进行解决,并证明自己预设的答案,从而展开实验探究,学生在好奇心未得到满足的情况下,积极的参与实验,然后笔者让学生体验制作细胞膜的方法,把大的任务分为几个小任务,任务一:“确定实验材料”,如:根据已有知识选择动物细胞还是植物细胞,任务二:“制取细胞膜的过程中,细胞破裂后,运用什么办法进行细胞膜与细胞质的分离”在笔者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时,学生通过动手、观察、动脑分析并总结,问题的答案自然水落石出,在这一过程中不仅使学生理性思维能力得以提升,而且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也具有重要意义。
三、系统分析内容,提高科学探究
科学探究作为核心素养之一,是学生获取知识、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活动,也是学生在科学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形成潜移默化的核心素养能力,目前教师往往忽视这种思维能力的培养,如:探究活动的展开,只是对问题进行平铺直叙的给出答案,让学生去理解,学生对抽象的生物现象产生不了清晰的表象,导致许多相关问题得不到有效的解决,对学生科学严谨的态度与行为培养也是极为不利的,因此,教师要加强教材内容的分析,结合学生认知水平发展的规律,给学生探究的空间与时间,让学生发散思维,并结合已有知识经验,形成科学的态度与探究的能力,从而达到学习效果的有效性。
笔者在进行“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中,为了使学生概述生成素的发现过程、能够说明植物相光生长的原因与生长素的产生、运输与分布,首先以达尔文的实验作为观察的依据,出示实验示意图,学生观察图片描述实验现象并描述实验处理的过程,并在达尔文的对比实验中,学生进行分析、对比、推论、总结,让学生发现生长素的过程与方法,形成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科学探究能力,从而使科学探究这一核心素养得到不断渗入与提高。
四、提供互动条件,培养社会责任
社会责任是学生对生物学认识的个人意见,并基于理性的解释与解决生物问题的具体情况下形成的核心素养能力,如:健康生活、关爱生命、保护环境等,作为每个人主观的感受与认识,学生对生物学等问题的讨论中各抒己见,不仅对学生思维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对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把课堂交给学生,提供互动的条件,让学生对一个社会问题进行积极的讨论,并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树立社会责任,以达到生物学科教学的有效性。
笔者在进行“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学中,在学生学习了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概念、过程过程与特点后,组织学生分成小组进行“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意义”这一问题进行探讨,学生积极的参与讨论中,有的学生结合生态中的动物循环进行分析,有的学生通过人类、动物、植物进行分析,学生们表达自己的想法,同时在互动的过程中,潜在的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综上所述,生物核心素养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有机结合与相辅相成的,因此,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教师具有重视意识,并把这种观念落实行动,并通过“构建模型展示、创设问题情境、系统分析内容、提供互动条件”等行之有效的方式,达到三维课程目标的实现,从而有效构建学习的课堂。
参考文献:
[1]俞红成.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培养策略[J].中学生物教学,2016(4x):18-19.
[2]郑晓白,福建福安高级中学,福建福安高级中学,福建宁德,.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策略[J].新校园旬刊,2017(7):39-39.
[3]于成学.高中生物学核心素养的内涵与培养策略[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9,4(6).
论文作者:陈敏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6
标签:学生论文; 素养论文; 核心论文; 思维论文; 细胞膜论文; 教师论文; 生命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