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手术治疗围术期护理。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0例行手术治疗,对围手术期护理措施进行分析。结果: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治疗及护理,治愈42例,好转16例,无效2例,护理满意度91.67%。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消除、减轻身心不适,有促进患者恢复健康。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围术期;护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28-0180-02
腰椎间盘突出症又称腰椎纤维环破裂症常见症状是腰腿痛,主要症状是腰部疼痛及下肢放射性疼痛。经严格非手术治疗无效,或多次复发;中央型突出,有马尾神经压迫者;神经根压迫症状严重的后外侧型突出者均应采用手术治疗,手术治疗优良率较高[1]。现对我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患者经积极的精心治疗及围手术期护理,临床效果满意,现对护理措施进行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0例行手术治疗,其中男38例,女22例,年龄36~62岁,平均年龄43.5±2.5岁;病程最短2个月,最长14年,平均病程6.5±2.5年。突出位置于L4~5者40例,L5~S1者20例。所有患者均经CT或MRI扫描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
1.2 方法与结果
症状为典型的单侧神经受压,年轻患者无椎管狭窄者行开窗术。突出物大或突出物在神经根内侧腋部者可行半椎板切除术。大的中央型椎间盘突出或年龄大骨质增生合并椎管狭窄者应行全椎板切除。手术时间1~3.5小时,平均手术时间1.5±0.5h。经治疗及护理,治愈42例,好转1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67%;护理满意度调查,非常满意38例(67.09%),满意17例(28.33%),不满意5例(8.33%),护理满意度91.67%。
2.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心理护理 消除急躁情绪,由于脊柱退行性病变发病缓慢,治疗上也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患者往往情绪急躁,长期处于不稳定状态,影响治疗效果,应予避免。社会及家庭的支持有利于患者的心理健康,尤其是家庭支持更为重要。告诉家属多关心和安慰患者,鼓励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2]。
2.1.2术前训练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需要俯卧位训练,可将大软垫、垫好的被子等置于胸口、头部、四肢自然下垂,以适应术中俯卧位,逐渐延长保持该体位的时间,无任何不适俯卧1~2小时为宜。床上大小便训练,许多患者由于术前没有练习床上大小便,术后因不习惯而发生尿潴留。因此术前要向患者耐心解释,说明在术前练习大小便的重要性,并给予正确的指导。进行呼吸功能练习,指导患者进行有效的咳嗽排痰及深呼吸运动,以利痰液排出,增加肺活量[3]。进行床上肢体功能练习主要是上下肢的伸屈,持重上举与手、足趾活动。下肢的直腿抬高。这样既有利于术后功能恢复,又可增加心搏量而提高患者术中对失血的适应能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1.3饮食指导 加强营养、调理饮食,增强机体抵抗力,多食粗纤维食物,促进肠蠕动,保持大便通畅。
2.1.4术前准备 术前皮肤准备、备血、药物过敏试验、禁食水等同外科手术常规。肠道准备术前1日午饭后开始服用番泻叶,将番泻叶10~15g浸泡于250ml水中,10min后饮用,1小时后重复服用1次。加强营养和增强机体的抵抗力。因术中常采用左(右)侧卧位,腰下垫枕的体位,故术前应练习这种体位。
2.2 术后护理
2.2.1术后搬运 搬运人力足够,将患者轴线平移至床上,保持腰部平直,注意保护各种导管不要脱落。持续低流量氧气吸入,调节输液、输血速度。
2.2.2体位护理 术后取去枕平卧位6小时,护士协助翻身,预防压疮。虽然使用了内固定器材固定植骨块,提高了脊柱的稳定性,但仍不可忽视术后保持正确体位的重要性,腰椎术后可以采用平卧(侧卧、仰卧)位。
2.2.3病情观察 根据医嘱测量生命体征,一般常规是测血压、脉搏、呼吸每小时测1次,连续6小时,稳定后改为2~4小时1次,特殊情况根据医嘱增加次数,注意血压、脉搏的改变[4]。观察伤口局部渗血、渗液:注意伤口渗液的量、颜色,伤口内置负压引流管的患者,要准确记录引流量,以防大出血和脑脊液漏出。
2.2.4脊髓神经功能观察 术后72小时内每30分钟监测1次双下肢运动、感觉功能和大小便功能情况,并与术前比较。
2.2.5各种管道护理 负压引流管,保持引流管不扭曲、通畅。注意观察引流量、引流液颜色。必要时正压吸引与负压吸引,注意观察脑脊液漏、渗血量。留置尿管保持尿管不扭曲、通畅。注意观察尿量、颜色。会阴护理每日2次,更换尿袋每日1次。训练膀胱功能,定时夹管。预防感染,嘱多饮水。深静脉留置管:保持留置管不扭曲、通畅。注意观察针眼有无红肿。更换贴膜每日1次。
2.2.6饮食护理 前路手术患者一般待肠蠕动恢复后进食,以后由流质-半流-普食逐步添加,后路手术患者术后禁食6小时后即可进食,但需避免豆浆、牛奶等肠胀气食物。
2.2.7疼痛护理 观察,施行手术后,患者均感切口疼痛,髂骨取骨处疼痛较剧烈持久。翻身时动作应缓慢,保护伤口,避免扭曲腰部。应用止痛剂:术后镇痛剂持续滴入,维持24~48小时。
3.讨论
加强功能锻炼向病人宣教术后功能锻炼的意义及锻炼方法,鼓励病人主动锻炼。术后早期卧床期间应坚持全身及四肢活动,腹部按摩,足踝、膝关节活动等。术后1周开始腰背肌锻炼,提高腰背肌力,增强背柱稳定性。单纯性间盘切除术后,3天可下床,带腰围活动3个月。椎间盘切除加植骨融合术后,3周后佩戴支具下床。伤口敷料保持清洁,更换敷料时动作宜轻,注意无菌操作。出院后行走和外出时需戴腰围。平日仍要坚持进行腰背肌锻炼,防止肌肉萎缩。指导病人卧床时取床头高30°同时轻屈膝位,有利于减少脊柱前凸,缓解背肌痉挛。纠正病人的不良姿势,如拾物时屈膝下蹲,不从仰卧位直接起床等,增加自我保护知识。
【参考文献】
[1]姜海燕.循证护理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2,7(22):231-232.
[2]李雅丽.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J].中国实用医药,2011,06(4):223-224.
[3]徐玉莲,刘会.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3(24):183-184.
[4]陈丽丽,沈桂杰,杨立新.腰椎间盘突出症围手术期患者的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0,5(12):228-229.
论文作者:张丽娜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6
标签:患者论文; 术后论文; 腰椎间盘突出论文; 手术论文; 术前论文; 体位论文; 手术治疗论文; 《心理医生》2018年2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