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主要对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具的作用以及应用进行了分析和阐述,希望对相关教学人员有所帮助,最终提高初中物理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具;教学质量
教具是初中物理教学中,实现信息传递和知识交换的重要载体,通过教具的应用,能够更好的提升试验教学效果,增强学生的动手和动脑能力,保证物理教学有效性。为此,明确教具在初中物理有效性教学中的作用,掌握其具体应用方法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1初中物理有效性教学中教具应用的作用
初中物理教学大多以观察和试验为主,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科学素质。在实验教学中,教具极为关键,其不仅能够将知识原理直观的展现出来,增强学生的认知,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2初中物理有效性教学中教具的应用
2.1常规教具的应用
常规教具是配合教材内容而下发的教具,是实验的重要工具。物力实验可以是教师开展的演示实验,也可以是学生的自主实验,不管是哪种实验方式,其目的都是要让学生明确了解知识重点,达到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一般情况下,物理教学中会采用对比实验的方式来加深学生理解,提高教学质量。
对比实验可以将实验现象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对比,也可以是两个实验现象的对比。例如,在马德保半球实验中,可以先让两个较为强壮的男生牵拉半球,看是否可以将其分开,之后在半球中注入空气,让两个女生牵拉,看是否能将半球分开。实验过程中,两个男生不管怎样用力,都没有将半球拉开,而注入空气后,两个女生则可轻松将其拉开。通过这样的对比实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了对知识的记忆。
在学习电功率的相关知识时,学生一般会认为额定功率大的电灯要比额定功率小的电灯亮一些,忽略了连接方式以及灯泡实际功率带来的影响。这时教师就可以通过对比实验,帮助学生进行有效区分。将额定电压相同、额定功率不同的小灯泡串联,接电后观察灯泡亮度。之后再将两个小灯泡并联,观察其亮度。通过观察发现,前者额定功率小的灯泡更亮一些;后者则是额定功率大的灯泡更亮一些。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加强学生的思考,让学生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升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
另外,还可以通过音乐教学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音乐教学模式的应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缩短了知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如在讲解声音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播放流行音乐,让学生来猜这是哪位歌手的曲目,之后再以此为基础,引入今天教学的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不过在常规教具教学实验中,教师应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突显,改变传统单一、刻板的教学模式,从而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热情,让学生主动发现物理知识,增强学习趣味性。如在光的反射规律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相关的实验器材,如镜子、铁夹、竹针、棉线等,之后让学生按照实验要求自由分组开展实验活动,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探索光的反射规律,了解其中的奥妙。
2.2合理应用教材插图,激发学习兴趣
初中物理教材中,部分知识内容除了有明确的文字表述,还会附带一些生动形象的插图,吸引学生的视线,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插图内容开展教学活动,规划教学流程,加深学生对知识规律等的认知和掌握。尤其是要加强电路插图的合理应用,让学生能够准确了解电路图的内容,并通过自己的语言将其复述出来,提高自身的表达和观察能力。不过在插图使用过程中,教师还需对学生的心理特征以及兴趣爱好进行分析与研究,以确保插图选用的合理性,实现教学目的。或者还可以在网络上搜索相关插图,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拓展和连接,以此来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例如,在摩擦力相关知识学习过程中,书中附带了狗拉雪橇的插图,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仔细观察来了解摩擦力的相关概念和知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再如,在学习温度计的正常使用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观察插图的过程中,找出其中是否存在错误,并对其予以指出和改正。
另外,还可以结合插图以提问的方式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拓展学生的思维认知。如物质密度的学习中,根据插图内容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铁是否比木头重?是不是一个铁钉会重于一艘木船?学生结合问题开始仔细观察插图内容,并从中找出问题答案。这样不仅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同时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索欲和求知欲,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
2.3信息技术的应用
新课改之后,信息技术被广泛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来,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提升了教学的灵活性,再加上其自身丰富的内容形式,有效的吸引了学生眼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物理课堂教学质量。同时,信息技术的应用打破了传统教学中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促进了自主与合作学习模式的落实,为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因此,在现今初中物理有效性教学活动中,学校和教师应明确信息技术的重要性,根据现有条件以及知识内容,合理规划和调整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模式,进而转变原有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出物理教学的有效性。不过并不是所有的物理课程都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来实现教学目标,教师需要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时间和时机予以合理把控,以期提高整体教学水平,达到最终的教学目的。下面就将介绍信息技术在物理课程中的具体应用:
1)课程导入时
对于物理课本中非探究要点的实验内容,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的应用直接导入实验内容,让学生进行观看,进而引入课程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如浮力内容,其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来模拟实验内容:在一定比例的盐水烧杯中,分别放入木块、鸡蛋和石子,观察物体的表现特征,激发学生的兴趣,进而引入本章知识要点。
2)替代演示实验
物理教学中一些实验内容由于具有危险性,无法在实际生活中进行展示。这时教师就可以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对这些实验场景进行模拟演示,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知识内涵。如电路连接实验。由于电路连接具有危险性,一旦出现偏差很容易导致触电现象。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方式,逐步将实验内容展现在学生眼前,让学生了解要点知识,明确危险事项,达到有效学习的目的。
3)突破教学难点
在教学过程中,像电流形成、电磁感应、分析运用等抽象的物理知识,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加强记忆和理解效果。这时就需要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实行相关规律的动态演示活动,将抽象的知识具象化,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突破教学难点。
另外,在做电能方面的一些实验中,由于电能表、电压表等的构造相对较小,且距离较远,很多学生很难观察到实验的整体变化过程中,而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则能够提升实验清晰度,让每个学生能够明确掌握实验内容和知识要点,强化学习效果。再者,通过一些多媒体设备的应用,可以将细节处理部位进行放大,加深学生的理解,实现知识的全面掌握。
4)推动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的开展
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是新课改下教学模式的重要改革。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通过网络实现自主探究,拓展知识受众面,提高自身知识储备量;或者教师也可以利用网络和同学展开对话,在交流中解决物理难题。
3结语
总之,教具在物理有效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改变初中教学模式,加强事物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对物理概念和规律有透彻的理解。同时通过教具的应用,也能够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最终提高物理课堂的综合水平。
参考文献
[1]贾振国.教具在初中物理有效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7(13)
[2]陶立新.教具在初中物理有效教学中的应用[J].华夏教师,2017.
论文作者:李琳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9月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9
标签:学生论文; 教具论文; 物理论文; 知识论文; 信息技术论文; 插图论文; 教师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9月3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