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生态文明社会建设过程中,风景园林发挥着重要作用,既美化了社会环境,净化了空气,同时又为人们在提供了一个茶余话后休闲的场所,对于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有着积极意义。在植物是园林规划建设的主要元素,发挥着生态维护、安全防护及造景等作用,在规划过程中,设计师应遵循适宜性、植物多样性、综合效益原则,选择合适的植物品种,同时按照生态优化、符合主流审美以及节奏控制的原则,采用规则式配置及自然式配置的方法,统筹布局,合理搭配乔木、灌木、藤木、色块、地被等植物,构建调和、统一、均衡、规律的植物景观,切实发挥园林绿化工程的经济与环保价值,。
关键词:风景园林施工;植物选择;配置
随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步伐的推进,园林绿化已然成为一个新兴的环保型产业,在国家宏观调控和市场机制的作用下,逐渐成为了城市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模块[1]。风景园林建设是一个造福于社会的公共项目,包括改造地形、铺装场地、苗木栽种、苗木养护保护等多项施工内容,就其构建元素来说,植物是园林景观中的主要组成元素,同时也是最关键的一个要素。在风景园林规划施工中,设计师应该熟知各类园林景观植物的植物学特性,明晰植物在园林景观中发挥的作用,然后再根据园林绿化工程的设计主题,选择合适的植物种类,确定植物数量,并根据社会主流审美,优化植物搭配,在保证植物存活率的基础上,构建具有观赏价值的自然景观。
1.风景园林施工中的植物选择原则
1.1适宜性
在风景园林施工中,选择适宜当地环境、气候、土壤、供水的植物,才是最重要的。植物是一类生命,要想保证风景园林施工效果,就必须尊重植物自身的生长习性,根据建设地的实际条件,选择合适的具有观赏价值的植物种类[2]。比如说在北方,通常会选择耐寒性植物,而在南方则会选择喜热喜潮的植物。而在具有相同特性的植物中,又包含者不同的植物品种比如说乔木、灌木等,比如说能够适应干旱缺水、土壤含盐量高的区域的植物中,有红千层、南洋杉等乔木,也有枸杞、海桐等灌木,还有鱼藤、海刀豆等草本植物,设计师可根据植物配置需求合理选择植物品种。
1.2植物多样性
植物多样性是衡量生态平衡稳定度的一个重要指标,要想实现风景园林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增加植物品种数量,以便形成微型生态循环圈,提高植物成活率[3]。除了为了维持生态平衡外,风景园林的可观赏性也是要选择多种植物的原因,不同的植物有着不同的外观特征,多种植物搭配能够构造出不同的景观,而且在不同季节展现出不同的变化,丰富风景园林内涵,提升其观赏价值,展现园林美感。通常来说,不同的园林植物其观赏期是不同的,在春天,我们欣赏百花齐放的美景,在秋天,我们观赏落叶之美,在同一个风景园林工程中,将樱花、桃花、银杏、红枫搭配在一起,可大大丰富景观的颜色及外观,让人们感受四季交替之美。
1.3综合效益原则
风景园林虽然属于观赏性的项目,但是投资较大,尤其是在采购植物、园林养护这一块,需要长期投资,成本较高。因此,在选择植物时,必须考虑到工程建设的综合效益,平衡好观赏性和经济性这两个要素,在施工之前,根据植物的成本、成活率、维护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植物配置方案,选择合适的植物品种,进行前瞻性设计。一般来说,风景园林施工中会采用大量的本地植物,因为这些植物能够良好适应当地的生态环境,而且能够展现出当地的地域特色,同时树苗的成本也比较低,只要合理搭配,也能够呈现出极具观赏性的园林景观。而且,有些植物能够适应多种气候环境,而且极具观赏性,较为典型就是近些年兴起的银杏、樱花,可适当引种,进一步培育后应用与风景园林建设中。
2.风景园林施工中的植物配置
2.1风景园林施工中的植物配置原则
在风景园林施工中,植物的配置是一门艺术性的工作,需遵循以下几个原则:①调和。即植物配置的协调性,在植物搭配时应该注重植物之间的呼应、对比,以营造出整体和谐的园林景观,令人观之心旷神怡,不突兀;②统一。即应该遵循艺术审美原则,合理设计植物的色彩搭配、线条感、质感及搭配比例,在整体和谐的基础上适当求变;③均衡。即根据园林景观建设所在地的作用及观众,构建功能相适应的景观,比如说在风景区、娱乐区,采用自然均衡式配置,而在端庄肃穆的皇家园林,则应采用规则均衡式配置;④韵律。即应强调植物之间的规律性变化,比如说行道树配置上,会遵循数学排列组合的方式,购置具有韵律感的植物群[4]。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风景园林施工中的植物配置方式
2.2.1规则式配置
规则式配置是风景园林施工中常见的植物配置方式,具体包括以下几种:①对称配置。即以一条中心轴线为基础,在两侧构建完全对称的植物群,具有突出主题的作用,常见于广场的景观中;②列植。即将相同品种、相同大小的植物按照特定株距成列种植,常见于行道树及绿化带的设计中;③交替配置。即将不同品种但在生长习性和外观上相搭的植物排列种植在一起;④分层配置。将两种高度不一的植物种植在一起,形成高度对比,一般乔木较为高大,灌木较为矮小可形成一条密实的防护带,这两种植物进程被搭配在一起。
2.2.2自然式配置
自然式配置是体现园林景观自然特性的一种配置方式,包括以下几种类型:①孤植。及将具有一定独立观赏性的植物单独种植,可凸显植物的个性和功能性,一般适用于乔木,比如说银杏、红枫等;②对植。其实是一种不对称种植的方式,中心轴线两侧植物在重量上相同,但在质感及体量上存在差异;③丛植。将不同植物按照不同的设计距离种植在一起,构造出一个整体景观,用以体现出园林的群体与个体之美;④群植。即直接将不同品种的植物,按照其生长习性或审美搭配,种植在一起,形成大片的植物群,具有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的作用;⑤林植。植物由于生长速度及对养分、水分、阳光的需求,通常会有不同的适宜密度值,在构造大片的植物林时,可以最佳密度种植同一品种的植物,常见的有枫叶林、红树林等。
2.3植物配置需体现风土人情
在风景园林植物配置过程中,不仅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还有必要掌握合理科学的配置方式,并进一步在植物配置过程中体现出风土人情,例如:基于湖南城镇绿化过程中,其园林植物施工便将“因地制宜,适地适树”作为基础条件,进一步“以乡土树种为主,引进植物为辅”的施工原则,将城镇绿化的基调树种设定为樟树、广玉兰、红(紫)叶李、红木、悬铃木、银杏、枫香和山茶花等。值得注意的是,在湖南大部分城市的行道树,均选择了乡土树种,许多道路还将植物命名,比如香樟路、水杉路以及枫香路等等。对于花果树,基于园林当中主要发挥点缀色彩的功效,使园林的生气得到有效体现,比如选择火棘、南天竹、卫矛、桃、杏、柿树、石榴以及垂丝海棠等。此外,乡土树种在园林中配置,还能够发挥分隔空间、屏障视线、衬托景物以及气道防范等作用。总之,在植物配置过程中有必要体现出风土人情,从而体现风景园林植物配置的创新性。
3.结语
园林绿化工程是一个系统性、综合性较强的建设项目,诸如风景园林工程、园林建筑工程、园林理水工程等都属于园林绿化的范畴,是环保社会建设下的产物,也是人们对于亲近自然、回归自然的一种需求[5]。风景园林工程具有较高的美学价值,会影响到城市的面貌,美化城市环境,能够营造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环境氛围,而达到以上效果的关键,就是植物,植物是风景园林施工中不可或缺的因素,植物的选择及配置,决定了园林绿化工程的质量。明晰植物在园林规划中的作用,并且根据其生态特性及美学特点,完美组合在一起形成兼具美学艺术价值及环境保护价值的工程,是风景园林施工中的主要工作内容。
参考文献:
[1]陈静,李文敏.基于课程实践的生命科学与风景园林学交叉教学探索——以同济大学和夏威夷大学为例[J].西部人居环境学刊,2018(01):91-95.
[2]宗桦.建筑学背景下风景园林专业植物类课程教学效果分析与改革探索——以西南交通大学为例[J].高等建筑教育,2018,27(01):77-81.
[3]庄晓敏,陈纲伦,王青.基于"2+2+1"模式的风景园林本科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以厦门大学嘉庚学院为例[J].南方建筑,2018(01):117-121.
[4]王琴,孙皓,陈烨,冯晶红.高等工科院校风景园林专业“园林植物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以湖北工业大学为例[J].中国林业教育,2018,36(01):46-49.
[5]李畅.基于地域文化的风景园林设计研究——以武夷山国家旅游度假区娱乐公园规划为例[J].绿色环保建材,2017(12):61.
论文作者:杨春艳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26
标签:植物论文; 园林施工论文; 园林论文; 风景论文; 风景园林论文; 观赏性论文; 品种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