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2010年西南地区少数民族青少年身体形态的社会变迁及动态分析_中国少数民族论文

社会变迁视野下1995-2010年西南少数民族青少年身体形态变化规律及动态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少数民族论文,形态论文,青少年论文,视野论文,规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23X(2014)03-0052-07

       国民体质是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我们国家民族众多,保证和提高民族地区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不仅影响着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且关系到国家的进步与发展的战略性问题。我国西南特殊的地理位置、复杂的地形地貌孕育着众多的民族,改革开放,特别是西部大开发和“桥头堡战略”的实施以来,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以此同时我们也看到社会结构、物质生活、文化生活的变化,也给人们的健康状况带来极大威胁。大量的实践研究表明“提高体质水平来预防健康问题”是有效的,尤其是提高青少年儿童体质水平对预防成年期的很多疾病有良好作用[1]。研究旨在对近15年来西南少数民族青少年的身体形态发育状况进行动态观察、对比和分析,探讨西南少数民族青少年身体形态发育变化的特点、规律、趋势以及存在的差异,揭示不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地理生活环境、不同民族生活习俗对青少年身体形态发育的影响,为提高青少年体质健康服务,为促进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和谐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多身心健康的人才。

       1 研究对象及方法

       以“1995年、2000年、2005年和2010年国家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和“云、贵、川西南三省每年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为数据来源,分别选取西南三省的世居少数民族:白族、哈尼族,纳西族、苗族、布依族和羌族7~18岁青少年为研究对象,其中1995年14330人(白族2472人、哈尼族2354人、纳西族2389人、苗族2288人、布依族2381人、羌族2446人);2010年15448人(白族2629人、哈尼族2629人、纳西族2633人、苗族2392人、布依族2393人、羌族2772人);采用Excel和SPSS统计软件对其身体形态相关指标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同时课题组采用田野调查法深入少数民族聚居地对其生活环境、生活习俗等进行实证调研。

       2 结果与分析

       2.1 身高

       15年间西南7~18岁数民族青少年除苗族男生和布依族女生外,身高平均增长值均出现了增长。其中白族男生平均增长值为3.49cm,增长幅度在-1.78cm~6.84cm之间,女生平均增长值为3.38cm,增长幅度在-0.75 cm~7.18cm之间;哈尼族男生平均增长值为0.40cm,增长幅度在-4.59cm~4.54cm之间,女生平均增长值为1.03 cm,增长幅度在-2.27 cm~5.31 cm之间;苗族男生平均增长值为-0.34cm,增长幅度在-6.94cm~3.96cm之间,女生平均增长值为0.07cm,增长幅度在-2.23cm~2.51cm之间;布依族男生平均增长值为0.14cm,增长幅度在-3.98cm~3.25cm之间,女生平均增长值为-0.08cm,增长幅度在-2.64cm~3.67cm之间;羌族男生平均增长值为1.55cm,增长幅度在-1.47cm~3.94cm之间,女生平均增长值为1.52 cm,增长幅度在-0.37cm~3.34cm之间(见表1、表2)。

      

      

       生长速度是儿童青少年身体或身体各部分的某些指标(如身高、体重和胸围等)在一段时期内增长的变化,它可以比较客观且敏感地反映儿童青少年的发育健康状况以及某一时期内的生长状况。年增长值变化曲线图表明:15年间西南少数民族青少年身高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增长值、增长趋势存在一定的差异,男、女生体重增长值大小依次均为白族>羌族>哈尼族>布依族>苗族;15年间7~18岁白族、哈尼族、苗族、布依族、羌族青少年男生分别有91.7%、66.7%、50.0%、66.7%、83.3%的年龄段,女生分别有91.7%、58.3%、50.0%、33.3%、66.7%的年龄段身高增长值在上升。男生1995年身高生长高峰出现在12~14岁,2010年生长高峰出现在9~12岁。此后增长趋势逐渐减缓,但苗族男生在1995年17~18岁出现了二次生长的高峰,而且快速生长高峰有“陡峭”的特点;女生身高生长高峰年出现在12~14岁,而2010年生长高峰出现在9~12岁(见图1、图2)。15年来西南少数民族青少年的身高总体上呈上升趋势,但是增长水平、长期生长趋势减缓。

      

       图1 1995-2010年西南少数民族青少年男生身高增长值变化曲线

      

       图2 1995-2010年西南少数民族青少年女生身高增长值变化曲线

       2.2 体重

       15年间西南7~18岁少数民族青少年体重平均增长值均出现了增长。其中白族男生平均增长值为2.71kg,增长幅度在0.63kg~5.49kg之间,女生平均增长值为2.15kg,增长幅度在-1.81kg~5.99kg之间;哈尼族男生平均增长值为0.47kg,增长幅度在-3.67kg~4.13kg之间,女生平均增长值为1.01 kg,增长幅度在-2.24kg~3.93kg之间;苗族男生平均增长值为-0.18kg,增长幅度在-5.42kg~2.99kg之间,女生平均增长值为0.47kg,增长幅度在-4.30kg~1.95kg之间;布依族男生平均增长值为1.21kg,增长幅度在-1.63kg~4.24kg之间,女生平均增长值为0.51kg,增长幅度在-1.10kg~2.73kg之间;羌族男生平均增长值为2.11kg,增长幅度在0.08kg~5.11kg之间,女生平均增长值为1.82kg,增长幅度在-0.52kg~4.98kg之间(见表3、表4)。

      

      

       图3、图4表明:15年间西南少数民族青少年男生体重增长的变化总体上与身高趋势一致,女生体重增长值大小依次为白族>羌族>布依族>哈尼族>苗族。男生中白族和羌族所有年龄段体重均在上升,哈尼族、苗族、布依族有58.3%、75.0%、83.3%的年龄段在上升;女生体重增长值上升的年龄段所占比例均与身高保持一致。1995年与2010年相比,西南少数民族青少年男生体重增长高峰年龄基本保持不变,出现在12~14岁;女生则出现了稳步提前的现象,由1995年的12~14岁提前到20lO年的11~13岁;15年间男生体重平均增长了1.26kg,女生增长了1.01 kg,女生的增长幅度小于男生,男女生体重增长速度存在一定的差异,男生呈现出“前慢后快”的特征,女生则表现出“前快后慢”的特征,特别是2000年后17~18岁后女生体重的增长速度明显低于男生,趋于平稳,男生则有继续增长的趋势,这可能与女生的爱美心理和审美观念有关。加强健康教育和审美意识的引导,以防青少年不合理的饮食习惯、缺乏体育锻炼等,致使男生肥胖人群的增加,女生身体单薄、营养不良的后果,影响学习和生活,这是当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

      

       图3 1995-2010年西南少数民族青少年男生体重增长值变化曲线

      

       图4 1995-2010年西南少数民族青少年女生体重增长值变化曲线

       2.3 胸围

       15年间哈尼族、羌族男生和苗族女生胸围平均增长值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余均出现了增长,但增长幅度有所减缓。其中白族男生平均增长值为2.87cm,增长幅度在0.60cm~5.65cm之间,女生平均增长值为2.20cm,增长幅度在-0.23cm~4.46cm之间;哈尼族男生平均增长值为-1.76cm,增长幅度在-4.55cm~2.12cm之间,女生平均增长值为0.88cm,增长幅度在-1.03cm~1.99cm之间;苗族男生平均增长值为1.19cm,增长幅度在-0.78cm~3.39cm之间,女生增长幅度下降,平均增长值为-0.39cm,增长幅度在-3.93cm~2.38cm之间;布依族男生平均增长值为2.51cm,增长幅度在-1.26cm~4.53cm之间,女生平均增长值为0.96cm,增长幅度在-1.84cm~2.77cm之间;羌族男生平均增长值为-0.98cm,增长幅度在-4.81cm~1.70cm之间,女生平均增长值为0.62cm,增长幅度在-1.46cm~2.76cm之间(见表5、表6)。

      

      

       图5、图6表明:15年间西南少数民族青少年胸围增长值变化曲线与身高、体重相似,而各民族胸围增长值、高峰年龄出现的时间存在一定的差异。15年间胸围平均增长值大小男生依次为白族>布依族>苗族>羌族>哈尼族,女生则为白族>布依族>哈尼族>羌族>苗族;男生中白族所有的年龄段胸围增长值均在上升,哈尼族和羌族有41.7%的年龄段在上升,苗族和布依族分别有75.0%、91.7%的年龄段在上升;女生白族、哈尼族、苗族、布依族、羌族分别有83.3%、91.7%、41.7%、83.3%、66.7%的年龄段胸围增长值在上升。1995年与2010年相比,西南少数民族青少年男生胸围增长高峰年龄保持不变,出现在13~15岁之间,而女生由1995年的13~15岁提到2010年的11~13岁出现,男女生分别在15岁和14岁以后胸围增长的趋势仍然存在。

      

       图5 1995-2010年西南少数民族青少年男生胸围增长值变化曲线

      

       图6 1995-2010年西南少数民族青少年女生胸围增长值变化曲线

       2.4 青春突增期的变化

       青春期是指由儿童逐渐发育成为成年人的过渡时期,是人体迅速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是继婴儿期后,人生第二个生长发育的高峰期。青春突增期在整个青春发育期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它的出现预示着青春期发育的开始,身体形态和机能将会发生激烈的变化[1]。了解该时期反映身体发育各指标的变化,将有助于认识西南少数民族青少年15年来生长发育的变化规律。表7显示:2010年与1995年相比,西南少数民族青少年男女身高、体重和胸围突增高峰年龄范围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前。其中,身高突增高峰年龄(除苗族和哈尼族男生)均提前了1~2年;体重突增高峰年龄男生基本保持不变或后退,女生均提前了1~2年;胸围突增高峰年龄(除哈尼族、羌族男生)也都提前了1~2年。这一结果充分表明西南少数民族青少年生长速度整体加速的基础上,青春突增期开始的时间、突增高峰出现时间和突增期结束的时间也明显提前1~2年。由于人体生长发育的非等比性规律[2],西南少数民族青少年身高进入突增期的时间比体重、胸围提前约1~2年。对于青少年生长发育的提前,对其进行青春期生理、心理卫生的教育、引导也应当提前,加强体质的监测与评价力度,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2)-表示提前,0表示无变化。

       3 讨论

       15年间西南少数民族青少年身体发育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具有长期生长趋势,2010年与1995年相比身体发育青春突增期提前。这些表明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特别是西部大开发和桥头堡战略的实施下,西南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生活发展均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居住环境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青少年生长发育潜力获得到充分的提升。

       人类身高主要取决于遗传、地理位置和环境气温、饮食习惯与营养状况、社会经济、生活习俗等因素。遗传因素决定身高发育的可能性,而其他因素决定身高发育的现实性[3]。在生物界存在一个普遍的现象,哺乳动物体型的变化与其生活的地理位置、环境气温有着密切的关系。另据林琬生等研究报道,生长发育水平与地球纬度、年日照时数、气温年较差呈高度显著正相关,与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平均相对湿度呈显著性负相关[4]。此外唐锡麟等人在对我国乡村青年身高调查研究也表明:中国人的身高北方高,南方矮[5]。羌族主要聚居在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横断山脉北端与川西北高山峡谷的结合部,四季气温无明显差别,冬季严寒漫长,夏季凉寒湿润,年平均气温0.8℃~4.3℃。羌族日常主食以小麦粉和玉米做成的食物,肉食以牛、羊、猪、鸡肉为主,兼食鱼和狩猎兽肉[6]。哈尼族聚居地多为高海拔,低纬度地区,日照长,光热多。哈尼族喜食“合略”、“合昆”、“展表”、“展圈”(主要由肉类,糯米,谷类及乳制品构成),酷好酒肉[7]。贵州苗族、布依族地处于南方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湿润,年日照时数1400 h,平均气温15℃,年降水量1300 mm,平均相对湿度80%。羌族、哈尼族、苗族和布依族生活地理位置、环境气温及饮食习惯的差异促使其表现出不同的生长发育水平,羌族具有北方和高原游牧民族的特点身体形态高大,哈尼族身高矮、胸围大,体型短粗,而布依族则相对身高矮、胸围小,体型略显瘦小。

       15年间白族和羌族青少年身体形态发育水平位于其他民族前列,这与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密不可分。白族主要生活在坝区,自然气候地理条件优越,大部分与汉族杂居,社会经济水平、生活环境等均优于其他少数民族。自2000-2010年以来,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国民生产总值由200多亿增长到近500亿,每年均保持10%以上的速度增长,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8]。大理白族传统体育绚丽多彩、类目众多,除了一些在喜庆节日举行外,多数体育项目不受场地条件的限制、简单易行,余暇之时在田间地头就可以开展,具有较高的趣味性和健身性,因此白族群众体育基础好,青少年养成了良好的健身意识。四川省社会经济、文化生活发展水平位于西南地区前列,各民族结合自身地域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经济。据中国新闻网报道,四川羌族等地区积极培育和壮大旅游业,使其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四川民族地区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14.1亿元发展到2008年的776.2亿元,年均增长8.2%[9],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贵州是一个民族众多的山区省份,纵向来看,相对于改革开放前,少数民族地区已取得了重大发展,但是横向比较,受地理环境、民族传统和人力资源等因素的影响,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之全省、全国仍有很大差距,仍处在一个相当低的水平。据国家民委扶贫办对少数民族地区农村贫困监测结果分析和国家统计局对全国农村住户的抽样调查数据统计显示,2005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3255元,贵州仅是全国平均水平的57.70%,相差1378元,居各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最末位;从2005年贵州省各市州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农民人均纯收入看,也存在较大差距,贵阳市农民人均纯收入3135元,黔东南、黔西南、黔南三个自治地区分别为1728元、1785元、1919元,与贵阳市相差1200元以上,分别是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5.12%,54.84%,58.96%,这些数据表明贵州各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总体发展缓慢、水平低下且不平衡,与全省和全国的差距继续扩大,贫困问题仍然严重[10]。贵州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滞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当地少数民族青少年的生长发育。综上所述,西南少数民族青少年生长发育水平和表现出“长期趋势”的差异是社会经济发展,生活、营养和医疗条件的改善与遗传、自然环境及饮食习惯等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而健身锻炼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也是促进体质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达到一定运动量和强度体育锻炼能够促进人体的充实。

       根据研究结果,从横向来看15年间西南少数民族青少年身体发育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从中也发现一些问题值得反思。1995年与2010年相比少数民族青少年表现出身体形态生长水平增长明显,生长速度整体加速,青春突增期开始的时间、突增高峰出现时间出现了提前。一方面说明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增长促进了各民族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对身体生长发育水平、生长速度长期趋势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纵观人类历史发展的历程,并不存在贵族阶层、家庭生活富裕的人身高增长明显高于贫民阶层,说明营养虽然对身体形态发育有一定的影响,但并不是主要的。近几年的国民体质与健康调研均指出我国城乡学生身高、体重和胸围等发育水平继续呈现增长趋势,各年龄人群肥胖、超重检出率也持续增加,究其原因食品、环节污染也充当了“催化剂”作用。随着科技的发展,许多技术在化肥、植物生长激素、人工饲料(含有动物生长激素)中广泛运用,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由于人们食用了大量滥用农药化肥、膨大剂、增红剂和催熟剂等化学激素生长的蔬菜和粮食作物,激素饲料饲养的肉类和蛋类、生长素和化肥催长的鱼虾,转基因食品,“毒饮料”、毒奶粉、瘦肉精、人工合成色素等,间接吸收了这些生长激素、刺激了人体非正常生长发育,青少年儿童性成熟过早,妇女更年期紊乱、男人生育能力降低以及诱发心脏衰竭、糖尿病、癌症等,人类疾病和死因构成正在发生改变。食品污染、环境污染已对人体健康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危害,为了人类的健康生活,解决食品安全问题,防治环境污染已经刻不容缓。

       4 结论

       4.1 15年间西南7~18岁少数民族青少年身高(除苗族男生和布依族女生)、体重和胸围(除哈尼族、羌族男生和苗族女生)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白族、羌族青少年身体形态发育水平位于其他民族前列,健身锻炼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也是促进体质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

       4.2 2010年与1995年相比身高突增高峰年龄(除苗族和哈尼族男生)均提前了1~2年,体重突增高峰年龄男生基本保持不变或后退,女生均提前了1~2年,胸围突增高峰年龄(除哈尼族、羌族男生)也都提前了1~2年;男女生身高生长长期趋势减缓,体重、胸围增长速度高峰值和长期生长趋势依然存在。

       4.3 西部大开发和桥头堡战略的实施下,西南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生活均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居住环境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青少年生长发育潜力获得到充分的提升,但由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地理位置和环境气温、民族习俗和饮食等因素的影响,各民族间还是存在一定的差异。

       4.4 食品卫生、环境污染严重影响着正常的生长发育,严重威胁人类的身体健康,甚至危及到人类的生命。

       收稿日期:2013-12-12

标签:;  

1995-2010年西南地区少数民族青少年身体形态的社会变迁及动态分析_中国少数民族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