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指标模型与上海信息化水平的确定_信息化时代论文

信息化指数模型及上海信息化水平的测定,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上海论文,模型论文,指数论文,水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新世纪伊始,世界经济正在从工业社会向以信息为主导、以互联网等先进传媒为载体、以 知识创新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社会过渡,信息技术逐步成为推动生产力进步的决定性因素。同 时,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能力在提升经济竞争能力方面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对于缺乏物质 资源的城市,信息几乎是它惟一可以发掘的资源,也是它最重要的竞争力因素。上海也十分 清楚地看到了这一点,在2000年颁布的上海市“十五”计划中,明确提出要将信息产业作为 上海市未来5年发展的第一支柱产业。本文将通过对信息化指数的测定来分析上海市的信息 化水平。

1 关于信息化水平测度问题

1.1 信息化指数法

关于信息化水平的测定,目前被广泛采用的方法之一是信息化指数法。信息化指数法是由 日本电信与经济研究所(RITE)研究人员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提出的(又称RITE模型),其具有 较强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可用于宏观分析一个地区信息化的发展趋势,也可用于地区间信 息化水平的横向比较。此模型的最初结构共采用4个二级指标和11个末级指标,即①关于信 息量采用5项指标:人均年使用函件数、人均年通话次数、每百人每天报纸发行数、每平方 千米人口密度、每万人书籍销售点数;②关于信息装备率采用3项指标:每百人电话机数、 每百人电视机数、每万人计算机数;③关于通信主体水平采用2项指标:第三产业就业人口 比重、每百人在校大学生数;④关于信息系数仅采用1项指标:个人消费中除去衣食住外杂 费所占比重。具体测算方法是,先将基年各项指标的指数值定为100,然后分别测算某年度 的同类指标值的指数,再采用一步算术平均法或分步算术平均法求得信息化指数。其中前者 是直接将末级指标的指数相加之和除以项数;后者是先计算出二级指数值再求最终的信息化 指数。两种算法的权重基础不同,其结果也不一样。但由于信息化指数值只具有相对意义, 所以并不影响人们运用该模型来测算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信息化纵向历史进程,以及横向比较 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的信息化程度差异。

1.2 对RITE模型的改进

虽然运用信息化指数法简便易行,且计算结果具有较高的可比性,但由于时代和国情的差 异,RITE模型在今天表现出一定的不合理性。因此,针对我国的具体情况,在RITE原始模型 的基础上,提出一个RITE的改进模型,见图1。

将RITE的改进模型和原始模型相比较,在“信息量”方面增加了“互联网用户”这一指标 ,因为在现代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高度发展的社会中,互联网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途 径之一。删除了原来“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这一指标,在日趋信息化的现代社会,人口和 信息量的关系显然不成正比,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人口密度都比较大,但 社会信息化程度却比较低,因此这项指标显然与现实不符。在改进模型中,笔者还将原始模 型中的“人均年通话次数”换成“人均年交通通信费”这一指标,由于日本统计途径与我国 的差异,“人均年通话次数”这项数据在日本可以很容易地得到,但在我国因为只计长话数 ,不计市话,使得难以获取相关数据,因此用“人均年交通通信费”来替代原来的“人均年 通话次数”这一指标。

在“信息装备率”方面,增加了“移动电话用户”这一指标,目前,“信息装备率”指标 能动态地反映现代化信息通信设备的变化和更新,而移动电话又是如今人们传递、交流信息 的重要工具之一,因此笔者认为增加“移动电话用户”这一指标能更好地适应当今时代的发 展。

在“通信主体水平”方面未作修改,因为笔者认为原始模型中的这两项指标仍能较好地反 映客观现实情况。最后关于“信息系数”,笔者将原始模型中的“个人消费中除去衣食住外 杂费所占比重”这项指标改为“个人消费中娱乐教育文化服务所占比重”,因为原来指标中 “ 杂费”的内涵显然过宽,把医疗卫生性等各种与信息消费无关的各种杂费尽囊其中,未免 有失偏颇。另外,还加上了一项“人均GDP”指标,因为原来的模型中没有反映人均生产方 面的指标,但这又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信息化水平的重要依据之一,因此在改进的模型中 ,笔者认为应加入“人均GDP”这项指标。

根据改进的RITE模型,新指标体系中所有指标的数据完全可从《上海统计年鉴》直接查得 或通过计算得到,这样既保证测度体系的可操作性,同时也保证了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上海信息化指数的测算 本文将采用改进了的RITE模型,用分步算术平均法来测算上海市1995—1999年5年间的信息 化指数。具体计算公式为:

信息化指数=Σ(ΣXij/Sij×100%)/n/4

其中X表示各项指标测度的绝对值,S表示各项指标测度基年绝对值,n表示某级指标的下级 指标的项数。我们将1995年定为基年,1995年的各项指标的指数值定为100,然后将1996—1 999年的各项指标的绝对值除以1995年同类指标的绝对值后乘以100,以得到1996—1999年各 指标的指数,再分别测出1996—1999年信息量、信息装备率、通信主体水平和信息系数的指 数,最后求得1996—1999年的信息化指数。具体测算见表1。

3 对上海社会信息化水平测算结果的分析

3.1 总体情况

1995—1999年5年间上海的社会信息化水平总体上呈高速发展态势,1999年的信息化指数是 1 995年的11倍多,平均年递增幅度高达83.18%,尤其是1998年和1999年这两年信息化发展更 为迅猛,见图2。

虽然我们不能排除某些特殊指标对总的信息化指数产生的影响,如近两年来由于互联网的 迅速发展,“互联网用户”、“移动电话用户”、“每百户家庭的电脑拥有量”等几项指标 呈几何级数增长,从而一下子拉高了总的信息化指数;但我们也不能否认近5年来上海社会 信息化水平迅速提高这一现实。

3.2 二级指标情况

3.2.1 信息量指数情况 近几年来,互联网以惊人的速度发展,互联网用户呈几何级数 递 增,由于这一指标的特殊性,使得信息量指数是所有4项二级指标中增长最为迅猛的。但如 果抛开互联网用户这一指标,我们可以重新计算出1995—1999年信息量指数分别为100,128 .04,114.34,113.26,130.84。其中1996和1997年还有所下降,主要原因是近几年有些指 标出现了负增长,如函件,这说明由于互联网和其他高科技的飞速发展,函件这种通信方式 已经越来越多地被电子邮件、传真等现代通信方式所取代。在网络时代里,已经有越来越多 的人习惯于从互联网中去获取信息。因此,在信息量指数的计算中不能抛开互联网用户这一 指标,而且预计在今后几年里,互联网用户将继续呈几何级数增长。

3.2.2 信息装备率指数 信息装备率指数是4项二级指标中仅次于信息量指数而增长迅猛 的。1999年这一指数几乎是1995年的6倍,其中尤其是以每百户家庭计算机拥有数和移动电 话用户增长最为迅速。这说明近几年来上海整体的信息装备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上海的信息 基础设施建设已有飞速发展。

3.2.3 通信主体水平指数情况 相对而言,通信主体水平指数是所有4项二级指标中增长 最为缓慢的,1995—1999年5年间,年均仅递增5.43%。考察通信主体水平指数的两项具体指 标:第三产业就业人口比重和每万人在校大学生数,其增长均较为缓慢。这和上海社会整体 信息化水平的迅速提高显然不相适应。而通信主体水平是信息化的关键因素,信息人的水平 决定了信息化的发展潜力所在,因此在今后的几年里,预计上海将加大力度发展第三产业, 如各类服务业,以提高第三产业就业人口的比率;同时上海将进一步扩大高校的招生规模, 提高在校大学生人数,以适应上海迅速发展的信息化状况。

3.2.4 信息系数指数 1995—1999年5年间,信息系数指数年均递增12.53%。这说明近几 年来,上海社会个人消费中娱乐教育文化服务比率和人均GDP均呈较快的发展态势,随着人 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上海市民的信息意识将不断加强,对信息的需求也会越来越迫切。

数据来源:1996—2000年上海统计年鉴。由于《1996上海统计年鉴》中还未将互联网用户 列 入统计指标,因此无法查得1995年上海的互联网用户的绝对值,所以1995年上海互联网用户 数据只能通过以下方法估算:全国互联网用户1995年为约80000户,根据1996—1999年上海 互联网用户约占全国3%,估算出1995年上海的互联网用户约为2400户。

4 关于RITE改进模型的几点不足

本文关于上海社会信息化水平的测算和分析都是基于RITE的改进模型而得出的,但在具体 测算中,笔者发现这一模型仍存在一定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4.1 关于各项指标的权重问题

在RITE的改进模型中,笔者假定各项指标对最终信息化指数的贡献相等,由此使得测算出 来的信息化指数可能偏离客观实际。但事实情况是所有指标对最终信息化指数的贡献各不相 同,因此需要对每一项指标都进行加权处理,这样可以避免由于某项指标的剧烈变化而导致 最终信息化指数的大幅波动。但各项指标的权值如何确定,则需要进一步研究探讨。

4.2 关于各项具体指标的问题

笔者虽然根据现实情况对RITE原始模型的具体指标作了部分改进,但仍感觉这些指标有待 进一步完善。RITE模型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其注重社会而忽视产业,那么关于企业信息化 程度、办公自动化程度等问题如何在模型中更好地反映,是否需要将“移动电话用户”列为 单独一项指标,还是将其并入“固定电话用户”,在网络时代下,“函件使用量”这一指标 如何处理等,这些问题都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标签:;  ;  ;  

信息指标模型与上海信息化水平的确定_信息化时代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