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玉树地区汉语文写作教学困境的调查与思考论文_卓玛吾毛

对玉树地区汉语文写作教学困境的调查与思考论文_卓玛吾毛

卓玛吾毛 玉树州民族中学 815000

【摘要】由于地理因素、人文环境等各方面因素的制约,玉树民族中学的初中语文教学虽然在青南三州中尚处优势地位,但教学过程中依然存在诸多困境。报告通过对几所初级中学语文教学的调查,从社会环境、教学方法、师生关系等三个方面提出了几点思考。

【关键词】玉树 中学 语文

中图分类号:G68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04-105-01

玉树地区的民族中学生源复杂,学生主要来自各县乡,大部分为藏族中学,只有极少部分的学生为汉族、回族和撒拉族。其中部分学生的小学义务段教育是在我州唯一一所州府小学(即玉树州红旗小学)中完成,此外仍有部分学生是在各县乡的小学完成。这里之因为不断提出学校的级别,是因为州府与村级两种学校之间的差别,无论是从硬件设施还是从师资水平,抑或是外在的社会环境,后者远远不及前者的一半。乡村牧区地理位置偏僻,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完全用母语交流,接触到的事物十分有限,眼界不够宽广,在这样闭塞落后的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其汉语水平的欠缺是毋庸置疑的。而在城镇州府小学接受教育的学生多数家庭经济宽裕,具备提升自己知识能力的机遇和条件,因此在这样一个知识水平参差不齐的学生面前汉语文的教学无可避免的面临了诸多困境。

1、 国语与母语之间的碰撞

如前所述,在藏族聚居区,因其本身所存在的地理因素的限制。使得本地区的基础教育相对落后,小学阶段仅城区部分儿童可以接受学前教育外,绝大部分牧区儿童的学前教育仍然是空白,因此学生在初入小学时普遍不会说汉语,与人交谈都是用藏语,听说汉语能力较差。随着“双语”教学的开展,为了适应牧民群众母语交际十分突出,汉语言文字使用率低等特点,我州绝大部分小学主要采用以“藏语讲授藏语文科外,其他课程均用汉语授课”的模式,而牧区学生小学毕业后汉语水平虽有所改善但仍然存在诸多障碍,加之教材上所举实物和课文与这些孩子的生活环境相去较远,学生理解起来就有了一定难度,一时难以适应,便出现学生怯于融入课堂,甚至排斥课堂的情绪。

2、 教与学的尴尬

教学相长。师生的共鸣源于教与学的有机统一。一个成功的课堂莫过于教师与学生间的琴瑟合一,语文教学尤其如此。新课程改革后,学生的思想空间更加开放自由,有了更多倾诉的机会,然而,诚如基石未打好,就很难妄谈高楼大厦一样,当语言运用能力出现障碍,师生又怎能高谈阔论?

而这种基石的形成势必需要一段循序渐进、日积月累的过程,我们却常常忽视了这个过程,导致教师抱着一腔热情上课,最终却带着“知音难觅”的遗憾离去;学生充满期望的听课,却带着满脑子的问号合上书本。“独角戏”与“天方夜谭”的尴尬处境一次次现形于语文课堂甚至其他的相关课堂上。

3、 师与生的屏障

亲其师,信其道。师生关系一直都是影响课堂成效的重要因素。学生对课堂的兴趣常常源于“爱屋及乌”的选择倾向。而初中语文课程无论是三维目标,还是教师本身的职业特点都要求我们必须引导学生以主流形象规范学生,形成正确的的价值观、人生观。而振臂高呼“非主流”的青少年自然就与此格格不入,而对老师倍感难以亲近。继而产生隔膜。四川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游院长在谈到教育的高效性时提到,做老师很难,但随着教育对象的不同,教育的辛苦程度也不尽相同。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种辛苦程度从高到低的排序应为“初中——幼儿——小学——高中——大学”,初中的教育对象处在人生最为叛逆的阶段,本身就是一个矛盾体,如何让学生在矛盾、困惑、叛逆中找到教师所指明的方向并义无反顾的前行,成了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目前,玉树州灾后重建项目相继完成,各级各类学校也随之建成,我州民族教育事业的规模、条件已实现历史性的跨越。在全新的现代化学校里,如果我们依旧固步自封,按部就班的在老路子中蹒跚的话,新校园只能沦为“绣花枕头”。

面对诸多困境,新形势下的跨越式发展引发了些微思考:

(1) 因材施教,激发兴趣

由于诸多因素的制约,我州大部分学生对汉语文基础知识总是会表现得一脸茫然。我们深知这种茫然不是在说“没讲过”,而是“总会忘记”。让学生熟记本身就是教学中最大的难题。江苏东庐中学的陈康金校长认为让学生自己主动融入教学过程,是让学生牢记课堂内容最有效的办法。让学生贯穿于自主探究、合作研讨、反思提升的每一个步骤。这种主动学习的方法既能提高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另外一方面也能让学生因参与而产生知识的归属感。同时教师在之后的教学过程中时常温习,这样就能使所讲授的知识得到不断的巩固与夯实。由于藏族地区独有的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学生耳目所及的都是蓝天、草原、经幡、古寺;耳濡目染的都是祖祖辈辈赞颂真善美的寓言、格言、山歌;耳熟能详的都是戈登邱佩、仓央嘉措、旦周加等藏域文学大师。因此在因材施教的同时因地制宜,开发一些独具特色的藏族传统文化课程,搜集本民族文学作品的汉译作品供学生阅读,在弘扬民族文化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循序渐进,授之以渔

教学本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苦学,教师苦教”是违背人的身心发展规律的。允许学生不懂、允许学生出错、允许学生从头再来,同时帮助学生寻找能让他懂得的、让他少犯错的、让他避免重蹈覆辙的方法,是每一个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语文教学亦如此,面对学生在预习——研讨——训练——拓展的学习过程中对应该掌握的能力无从下手的现状,学生从不知、不会、不能预习到学会运用“预习学案”进行预习,从教师讲授的被动学习到小组讨论的主动探究,学习方法在不断的改进,而教师与学生都在享受着“授之以渔”的乐趣。

(3) 严于律己,宽以待生

现代教师的专业特点不仅是传授知识,还要把目光投注到学生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上。这就要求语文老师不仅要有系统的语文专业知识,还应具备成熟的专业道德,而且对于一名语文教师而言,他的文化底蕴也是至关重要的。一个懂得思考、懂得阅读的老师才能让自己对课堂有激情,有激情的课堂才能让学生关注,学生关注了,课堂才能达到好的效果,有了好的效果,教师的诠释才能渗透到学生的心中,并在言行中得到解读,从而潜移默化着学生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也只有这样才能消除师生间的“代沟”,使学生与教师之间产生心灵的共鸣。

地理位置偏僻不是错,语言环境有差异不是错,学生的不知、不会、不明白更不是错。“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少数民族地区的汉语文教师,我们只有“讨教于教学实践,问计于莘莘学子”,在教学过程中抓住学生的情感体验,并将其延伸,在延伸中使自己的教学得到升华。

论文作者:卓玛吾毛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4月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2/18

标签:;  ;  ;  ;  ;  ;  ;  ;  

对玉树地区汉语文写作教学困境的调查与思考论文_卓玛吾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