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脾利湿法治疗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价值分析论文_梁元军

广元市苍溪县云峰镇卫生院 内科 四川广元 628400

摘要:目的:对健脾利湿法用于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效果进行研究。方法:经过对本院2016年8月~2017年8月收治的100例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临床资料展开回顾分析,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选择柳氮磺吡啶肠溶片进行治疗,观察组选择健脾利湿法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00%)高于对照组(84.00%),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而言,与柳氮磺吡啶肠溶片相比,选择健脾利湿法进行治疗可以更加显著地提升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应用中加以推广。

关键词:健脾利湿法;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

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属于一种结肠部位的炎性疾病,以往常常选择柳氮磺吡啶肠溶片进行治疗,但其治疗效果欠佳。为了研究健脾利湿法用于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效果,我院对2016年8月~2017年8月收治的100例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采取了两种不同的治疗手段。其中,选择健脾利湿法进行治疗的50例患者病情恢复较好。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对2016年8月~2017年8月收治的100例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进行了研究,以随机抽签的方式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24例,其年龄范围为19~59岁,平均年龄为(40.9±3.3)岁。观察组中,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23例,其年龄范围为20~58岁,平均年龄为(41.1±3.4)岁。将两组一般临床资料进行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

1.2 诊断标准

1.2.1 中医诊断标准

根据《溃疡性结肠炎中西医诊治方案》进行诊断。临床症状主要为:大便时泻时溏,反复迁延,食量减少,完谷不化,食后有脘闷现象,多食油腻食物则大便次数有所增加,舌淡苔白,精神疲倦,面色萎黄,脉象细弱。

1.2.2 西医诊断标准

根据《炎症性肠病诊断标准》进行诊断。临床症状主要为:反复迁延的腹泻、里急后重、黏液浓血便、腹痛等。结肠镜检查结果显示:病变从直肠开始,以弥漫性、连续性分布,血管纹理紊乱模糊、充血水肿,附着脓性分泌物。

1.3 方法

对照组选择柳氮磺吡啶肠溶片进行治疗。其用法用量为:口服;1g/次,3次/d。

观察组选择健脾利湿法进行治疗。其药剂成分包括:薏苡仁(20g)、扁豆(10g)、黄芪(30g)、陈皮(10g)、法半夏(10g)、防风(10g)、炙甘草(6g)、淮山药(25g)、党参(15g)、白术(15g)、茯苓(20g)。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加减治疗。湿热患者,添加葛根;脾肾阳虚患者,添加补骨脂;食滞患者,添加山楂、神曲;久泻不止患者,添加乌梅;胸胁脘腹胀痛患者,添加柴胡;少腹疼痛、痛如针刺患者,添加红花、五灵脂;中气下陷且伴有脱肛患者,添加黄芪。其用法用量为:煎服;每天1剂分早晚两次服用。

为两组患者均提供为期1个月的持续治疗。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不服用其他药物,且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1.4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进行比较。

1.5 判定标准

显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或已完全消失,结肠镜检查显示肠粘膜溃疡与炎症明显消失;有效:临床症状有所好转,结肠镜检查显示肠粘膜溃疡面积缩小、炎症减轻;无效:未达到有效标准。治疗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6 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来对数据做以比较,运用X2检验和率(%)表示计数资料,如果数据差异表示为P<0.05,说明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的对比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00%)高于对照组(84.00%),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具体数据如表1所示:

表1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对比表[n(%)]

溃疡性结肠炎指的是发作于结肠部位的炎症疾病,而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则指由于脾虚而导致的溃疡性结肠炎,其致病机理为由于抗原的持续性刺激或免疫调节功能的紊乱而使肠腺隐窝被中性粒细胞所浸润,从而使肠腺上皮细胞变性坏死而产生脓肿,破溃后便形成溃疡,最终引发结肠炎,其临床症状表现为反复迁延的腹泻、里急后重、黏液浓血便、腹痛等,对患者的身心健康与生活质量均造成了一定的影响[1]。因此,有必要为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选择更好的治疗方法。

对于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而言,以往常常选择柳氮磺吡啶肠溶片进行治疗,然而患者在服用此药物后,其临床症状缓解程度不足、肠粘膜溃疡面积缩小不明显且有一定程度的炎症反应,因此这种治疗方法仍有一定的提升空间。郝莉莉等人[2]的研究结果显示,对于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而言,与柳氮磺吡啶肠溶片相比,选择健脾利湿法进行治疗可以更加显著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缩小肠粘膜溃疡的面积、减轻炎症。本文所采用的健脾利湿方剂对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可以对肠道的菌群分布进行调节,提升肠道的抗病能力以及免疫功能,抑制机体产生炎症反应,同时可以对损伤进行修复以维持肠道黏膜的完整性。其中,白术可以治疗久泻,具有健脾燥湿之效;党参补益脾胃之气,具有补气升阳之效;茯苓能够利水由小便而出,偏行于下;黄芪能够补气行水,具有调通水道之效;扁豆与薏苡仁有理气健脾化湿之效;防风与半夏能够祛湿治标,从而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陈皮具有行气导滞之效[3]。全方共奏利湿止泻、健脾益气之功效。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00%)高于对照组(84.00%),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

综上所述,对于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而言,与柳氮磺吡啶肠溶片相比,选择健脾利湿法进行治疗可以更加显著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缩小肠粘膜溃疡的面积、减轻炎症,属于一种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法,因此有必要将健脾利湿法推广应用于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当中。

参考文献:

[1]蔡田,刘珍强,罗胜红.溃愈清汤结合灌肠在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的应用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J].系统医学,2017,2(1):102-105.

[2]郝莉莉,刘小溪.健脾利湿汤治疗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及其对调节T细胞功能影响的机制研究[J].天津中医药,2018,23(5):177-178.

[3]朱彬,皇甫沁媛,韩颖,等.健脾祛湿溃结汤经肠道水疗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IL-1、IL-6的影响[J].中医药导报,2018,14(9):233-234.

论文作者:梁元军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8年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6

标签:;  ;  ;  ;  ;  ;  ;  ;  

健脾利湿法治疗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价值分析论文_梁元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