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现代化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化城市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建筑品质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不只是仅满足以前那种能住就行,更多地越来越看重建筑商品的质量品质,外感美观,这就对建筑工程质量提出很高的要求。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
一、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存在的质量问题及原因
(一)混凝土施工中的麻面问题
在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时的质量控制过程中最常见的问题便是麻面问题,这也是最影响建筑物美观性能的一个因素。使建筑物产生麻面问题的最主要原因是模板表面的粗糙、黏附的杂质和模板拆除时对混凝土表面造成的破坏及施工过程混凝土缺水。麻面问题的表现主要会在建筑物表面形成小范围的建筑缺浆、表面不光滑。尽管它可能不会影响到建筑物的整体用途和承载能力,但是它却容易对建筑物的墙体、地面产生影响,因此,建筑工程中一定要对此问题引起高度的重视。
(二)建筑物的裂缝问题
裂缝问题不论是在建筑工程的哪一个环节中都有及其巨大的危害,建筑工程施工中,如若发现建筑物任一部位出现裂缝都应当及时上报,并采取措施进行补救甚至直接停工。裂缝现象的产生对建筑工程而言是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中存在的最为严重的问题,它可能是由于施工过程中施工缝、变形缝未进行接缝处理造成的,也可能是因为施工单位在进行混凝土浇灌时高度过大而造成的混凝土离析现象引起。建筑物一旦出现裂缝便会严重影响到建筑物建筑结构的强度和硬度,继而导致建筑物的质量不达标,从而让建筑企业和施工单位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信誉损失。
(三)建筑物的钢筋暴露问题
钢筋暴露现象的产生是由于施工单位在利用混凝土的粘合性来保证钢筋结构的稳定性时操作不当引起的。
二、加强建筑工程中混凝土质量控制的对策措施
(一)严格把控施工原材料质量
严格把控施工原材料质量能够从根本上保障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混凝土质量是由原材料质量所影响的,混凝土在施工中的强度由水泥强度决定,能够保障混凝土工作性能良好发挥的是粗骨料颗粒的用量,决定混凝土水灰比的是细骨料的容水量,在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的粘结性能是非常重要的,其主要影响因素就是骨料中含有杂质以及有害物质的含量。所以,在施工环节严格控制混凝土施工质量的方式就是保障混凝土的原材料质量,应使用骨料以及杂质配比合格的混凝土进行施工。
(二)合理控制施工时混凝土的比例
项目施工时,需要结合设计者所要求的混凝土配合比例拌合、操作,其是控制混凝土质量的重要途径。设计者所提供的配合比,应充分考虑具体的施工工艺与原材料性能,要求混凝土既要满足一定的强度要求,还要满足具体的施工性能,以获得经济性最佳的配合比设计参数。当前,控制混凝土配合比时:①要求混凝土的强度要满足一定的要求,若强度要求过高,势必会增加对工程水泥的使用量,也会提升项目混凝土施工成本。若强度要求比较低,无法满足项目的实际要求,会使得混凝土质量逐步下降。②设计者得出初步配合比以后,可通过一定的试拌来设定基准配合比,及时开展复核、调整,根据项目材料实况来提出相应的施工配合比,交由混合土拌合方来予以拌合,以便将质量佳的混凝土投入到工程使用之中。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及時解决施工中工程质量问题
质量是建筑工程的重要保障,其能够影响整个建筑竣工后的使用效果,因此需要建筑商引起高度重视。由于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的因素有很多,并且涉及范围以及知识领域比较广泛,对后期建筑使用阶段具有决定性作用。因此,在混凝土施工时需要严格根据相关要求进行。
(四)加强对拌合与运输的管控
拌合时,应控制好混凝土施工配合比,若发生材料性能变化,应及时对配合比予以调整,要求混凝土质量要满足一定的要求。选取拌合设备时,需要结合工程项目实况来确定,能在拌合时确保设备高效而平稳的运转,能大大降低设备故障发生率。同时,还应加强对拌合时间的管控,以确保混凝土施工质量。
运输混凝土时,应防止出现离析、漏浆与泌水等现象,还要加强对混凝土温度的把控,以降低由于温度过高而发生水分过度流失的现象,会严重影响施工性能。运输时,应避免环境、天气等因素对混凝土运输产生威胁,天气寒冷时,需要作保温处理。另外,还要全面考虑拌合区域到施工场地的距离,选在距离较近的位置,以节省从拌合场到施工场地混凝土运输的时间,若运输时,车辆出现故障,需采取科学的措施予以弥补。
(五)做好混凝土养护工作
在混凝土浇筑工作完成之后要注意混凝土的养护工作。首先要对混凝土的养护时间进行严格控制,针对不同类型的混凝土采取不同的保温、保湿方法,降低混凝土发生干缩变形的概率,从而提高混凝土的质量。其次是对混凝土进行科学合理的养护,通常情况下在混凝土浇筑工作完成之后六小时就要进行养护工作,在第一天二十四小时内尽量每隔两小时就进行一次养护工作,第一天过后每隔四个小时进行一次养护工作,根据现场的环境、条件以及温度、湿度等情况可做适当调整。
(六)混凝土施工过程中质量通病的控制
1)墙柱根部烂根主要是墙柱根部混凝土漏浆或者是因墙柱高度过高使骨料分离造成的,在施工时主要采用钉压脚板或砂浆封堵柱脚的方法,另外也可以采用在浇筑混凝土时,先用同墙柱混凝土强度等级的砂浆坐底50~100mm。2)墙柱混凝土面表面漏浆主要是因为模板拼缝不严或模板表面有螺杆洞,一般在封柱模时用双面胶粘贴于模板拼缝处,对于螺杆洞漏浆可以采用合适的同套管直径的钻头钻孔,对于原有螺杆洞在浇筑混凝土前及时对其进行封堵。3)混凝土楼板面产生收缩裂缝主要是因为混凝土收缩过快产生,在混凝土收面时应边洒水边收光,在混凝土收面完成12h后应及时养护,如若发现混凝土板面裂缝应及时处理,避免因裂缝内部水分蒸发加快而导致裂缝的进一步扩大,形成贯通裂缝。楼板混凝土收面不及时、养护不及时造成楼板开裂,对此要及时处理否则裂缝会进一步扩大。4)卫生间、厨房等降板位置混凝土面产生龟裂,主要是因为这些板块低,容易积水造成混凝土面浮浆汇集、浮浆太厚失水造成的,所以在收面时应该铲除混凝土表面浮浆后再收光混凝土面。5)卫生间、厨房等降板位置棱角不顺直、阴角有蜂窝麻面,主要是因为在这些位置模板使用随意性比较大、工人踩踏导致模板变形,可以采用组合木方通过封模方法解决。6)外墙施工缝接头位置上下混凝土面有坎,主要是因为施工缝处螺杆不到位,混凝土浇筑时导致胀模,在施工时可以在下面一层混凝土浇筑时在施工缝处预埋螺杆,在施工上面一层模板时用它作为锁底螺杆。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国民经济不断发展,建筑行业发展速度越来越快。混凝土结构是建筑工程最常用的结构,提高混凝土施工质量对于保证房建工程质量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在房建工程施工中,混凝土结构很容易产生裂缝,导致混凝土结构强度等受到影响,进而影响建筑整体质量。在这种情况下,施工单位应当认真研究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加强技术管理,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混凝土裂缝,不断提高混凝土施工技术水平,确保建筑整体结构稳定可靠,以此提升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形象。
参考文献:
[1]赵会杰.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分析[J].居舍,2018(34):92.
[2]刘进学.高层建筑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研究[J].居舍,2018(33):123.
论文作者:梁成龙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2
标签:混凝土论文; 裂缝论文; 质量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建筑物论文; 是因为论文; 强度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