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重大突破与创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重要思想论文,重大突破论文,马克思主义论文,党建论文,实现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同当代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实践相结合,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深刻揭示了共产党的先进性本质、科学概括了共产党执政的基本规律和集中体现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特征,从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重大突破与创新,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
一、“三个代表”思想深刻揭示了共产党的先进性本质
本质是指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根本属性。共产党的本质是指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本身所固有的、决定党的性质、面貌与发展方向的根本属性。只有按照党的本质要求不断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才能充分实现共产党在社会前进中的先进作用。如果仍然固守“阶级斗争为纲”的传统观念,把党单纯看作是阶级斗争的工具,必然使党的理论、纲领和路线产生背离马克思主义的错误,从而削弱和动摇党的社会基础,导致实践中的重大失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同志明确提出,要把我们党建设成为有战斗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成为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坚强核心。这种概括是对“左”的建党思想的否定,它冲破了把党的性质仅仅理解为工人阶级政党的局限,从党的思想理论、纲领路线、目标任务、地位作用等多重角度来揭示党的性质和功能。但是,这种概括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什么是共产党”这一重要的理论定位问题。
江泽民同志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和基本观点,分析当今形势,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科学阐释了在充满希望与挑战的21世纪,“建设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时代新课题,将“三个代表”提炼成为决定中国共产党性质、面貌和发展方向的本质,从经济、文化、政治三个层面揭示了共产党的先进性本质。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党的建设理论的重大突破和创新,从而使我们对共产党的认识提高到前所未有的理论高度和时代高度,为我们正确认识党的性质、宗旨和任务等基本理论问题,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永远保持党的先进性本质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从经济层面揭示了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本质。中国共产党之所以成为中国社会最先进的政党,就是因为它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生产力是生产方式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紧扣中国共产党的本质所在——代表先进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推动社会经济全面发展,深刻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根本追求与社会发展规律的一致性。我们党在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领域所进行的一系列重大变革,最终都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因此,把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作为党的先进性本质之一,在党的先进性本质中融入社会发展根本动力的科学内涵,从而使党的先进性本质科学地建立在社会发展必然趋势的基础之上。
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从文化层面揭示了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本质。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社会进步与发展的领导者,必须成为先进文化的拥护者、代表者、建设者和传播者。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把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与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趋势和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有机地统一起来,深刻体现了共产党的先进思想文化特质。因此,把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作为党的先进性本质之一,在党的先进性中融入思想文化的内涵,将精神文明意识注入党的执政理念,从而使党的先进性本质更加科学与全面。
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从政治层面揭示了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本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重要标志。中国共产党必须最大限度地代表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因为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是最紧要和最有决定性的因素。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反映了共产党广泛的代表性和深厚的群众基础,体现了共产党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党要发展壮大,一方面必须不断增强自己的阶级基础,另一方面必须不断扩大自己的群众基础,执政党更是如此。尤其是在当今社会利益主体多元化、利益格局多样化、利益关系复杂化的情况下,必须寻求社会各个阶层在经济、政治、文化利益上的共同取向,处理好利益主体多元化、利益格局多样化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整体利益一致性的关系,这样才能真正赢得社会各方面力量的支持,夯实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因此,把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的先进性本质之一,在党的先进性本质中融入人民性,将政治文明意识注入党的执政理念,从而使党的先进性本质获得真正的落脚点。
二、“三个代表”思想科学概括了共产党执政的基本规律
规律是事物之间内在的必然联系。党的执政规律是共产党在执政过程中必须遵循的根本原则和准则,而党执政的基本规律就是在诸多执政规律中始终处于支配地位和发挥决定作用的核心规律。过去我们党对如何执政的问题研究不深、探索不够,长期靠“人治”、靠政治运动来建设党和治理国家,以至于在执政实践中走了很长一段弯路,最终酿成了十年浩劫这样巨大的政治灾难。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党在执政规律的探索和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共识。在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发展史上是一个重大进步和新的飞跃。但是,在对共产党执政基本规律的认识与探索方面,还处于比较模糊和肤浅的状态。
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思想,从当前的时代特点和世界政党政治的发展变化趋势出发,把共产党执政的规律、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有机地结合起来,深刻揭示了中国共产党如何永葆先进性、永远站在时代前列、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科学真谛,使我们对共产党执政基本规律的认识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
“三个代表”思想把党的执政基本规律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有机地统一起来。对于共产党如何执政的问题,我们过去始终强调的是加强人民民主专政,依靠国家机器来巩固政权、执掌政权。这实际上是一个执政手段问题,而不是执政基本规律问题。“三个代表”思想对党的执政基本规律的科学概括,就是按照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去建设党,使执政党的领导行为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和趋势相一致,这是保证党的正确领导和长期执政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按照这一原则,执政党必须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通过改革和制度创新,调整和解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长期执政创造雄厚的物质条件和经济基础;执政党必须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努力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弘扬先进的思想和文化,抵制各种消极思想文化的侵蚀,为长期执政提供科学的精神条件和思想基础;执政党必须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永远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党的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把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欢迎不欢迎、拥护不拥护、答应不答应作为党的决策的前提和基础,始终保持执政党同广大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为长期执政奠定坚实的政治条件和群众基础。“三个代表”思想把党的执政要求与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紧密联系起来,使党的执政基本规律与社会发展基本规律达到了高度的统一,从而为共产党的长期执政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
“三个代表”思想把党的执政基本规律与社会主义建设基本规律有机地统一起来。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在认真总结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科学分析国情和时代特征的基础上,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一重大课题,科学地界定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系统地回答了“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找到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规律。中国共产党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必须按照社会主义建设基本规律加强自身的建设和进行执政实践,“三个代表”思想就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础上形成的关于共产党执政基本规律的科学论断。只有按照“三个代表”思想的要求加强和改进执政党的建设,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才能使执政党真正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更好地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健康发展。
“三个代表”思想揭示了当代政党政治的一般规律,为共产党实现自身现代化提供了理论依据。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信息网络化在全球的急剧扩张,特别是受到当代民主政治思潮的冲击,世界范围内的一些长期执政的大党老党纷纷丧失政权,苏联、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相继发生剧变,政党的执政危机已经波及到许多国家的意识形态和政治建构。如何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和民主政治潮流不断发展的大背景下解决好长期执政的问题,已经引起政党政治国家的普遍关注。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高瞻远瞩,敏锐地洞悉了国际国内党内形势的发展倾向和政治潮流的演变趋势,针对我们党所处的地位、环境和任务的变化,明确提出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必须紧紧围绕“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展开。而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关键是要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按照“三个代表”思想的要求,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实现党的自身建设现代化。这样才能使执政党的建设与经济全球化和现代民主政治的发展趋势相一致,使我们党能够永远保持先进性本质,真正成为长期执政的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三、“三个代表”思想集中体现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特征
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不仅深刻揭示了共产党的先进性本质,科学概括了共产党执政的基本规律,而且还集中体现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所具有的继承性、时代性、创新性和科学性等基本特征。
一脉相承的继承性。任何理论的产生都有它的思想渊源,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和在创新过程中的发展。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把马列主义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个伟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其核心内容是新民主主义论,主要回答和解决了中国革命的性质与道路问题;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相结合,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第二个伟大理论成果——邓小平理论,其核心内容是社会主义本质论,主要回答和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与当代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实践相结合,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第三个伟大理论成果——“三个代表”思想,其核心内容是共产党本质论,主要回答和解决了“建设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时代新课题。党的三代中央领导人在政治立场、理论基础和思想方法上是一以贯之的,思想理论体系是一脉相承的,他们的思想理论都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党的建设在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相结合的时代产物,充分反映了我们党关于中国革命的理论、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和党的建设理论的成熟与完善。
高瞻远瞩的时代性。理论是时代的精华,任何理论的产生都是特定历史的产物,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我们现在所处的是世界进入和平与发展、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伟大时代。伟大的时代需要创新的理论,创新的理论推动时代的前进。“三个代表”思想作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是顺应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新变化和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新要求而产生的,是对执政党建设新的实践进行科学分析而得出的正确结论。从世界形势看,政治格局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我们党面临着国际范围的全方位考验。在国内,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深入发展,我国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生活都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如何在新的形势下加强执政党的建设,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已经成为我们党必须着力解决的重大现实课题。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客观分析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和政治潮流演变趋势的基础上,适时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新世纪加强和改进执政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
与时俱进的创新性。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到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都是与时俱进和理论创新的伟大成果。在新世纪充分认识“三个代表”思想的创新本质,对于解放思想、统一认识至关重要。首先,“三个代表”思想立论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对过时的理论观点、传统的思想观念的否定。长期以来,对马克思主义理论错误和教条式的理解一直在一些人的思想中占有位置,过时的理论观点、传统的思想观念和顽固的习惯势力,严重地禁锢着人们的头脑和束缚着人们的行为方式,“三个代表”思想的提出,就是对过时的理论观点和传统的思想观念实行彻底决裂的庄严宣战。其次,“三个代表”思想立论于发展变化的新实践,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创新的本质。“三个代表”思想不是对党的建设理论的一般性阐述,而是从发展变化的新实践出发,紧紧围绕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这一根本问题,深刻揭示了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本质和执政的基本规律等重大理论问题,对当代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再次,“三个代表”思想立论于新世纪的时代特征,是一个开放的理论体系,它与其他任何科学理论一样,不是自我封闭的体系,也不是终极真理,而是为理论创新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随着时代和实践的发展,“三个代表”思想内涵将更加丰富、理论体系将更加完善。
严谨周密的科学性。“三个代表”思想深刻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严谨科学的理论风格。“三个代表”思想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把党的先进性本质与生产力发展规律、思想文化的能动作用以及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有机地结合起来,揭示了共产党的先进性本质,实现了党的先进性本质与社会发展规律的有机统一;“三个代表”思想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从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角度揭示了共产党执政的基本规律,实现了执政党建设目标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目标的有机统一;“三个代表”思想反映了党的阶级性、先进性和群众性的内在要求,赋予党的性质以深刻的时代意义、党的宗旨以丰富的时代内涵、党的纲领以明确的时代方向,使执政党建设理论体系更加科学完善。正是这种严谨周密的科学性,使得“三个代表”思想能够客观地反映当代执政党建设的基本要求和发展趋势,成为新世纪我们建党治国的战略思想和行动纲领。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刻揭示了共产党的先进性本质,科学概括了共产党执政的基本规律,集中体现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特征,是对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重大突破与创新,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是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它在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发展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历史地位。
标签:社会发展规律论文; 本质主义论文; 领导理论论文; 中国共产党论文; 社会主义社会论文; 创新理论论文; 社会主义革命论文; 时政论文; 科学论文; 党建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