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交通大学,400074)
摘要:自2013年以来,我国PPP政策相继出台,大部分研究机构也密切关注PPP政策的研究方向。为了更加直观地分析近20年来我国PPP模式的研究热点以及趋势变化,本文以2000-2019年CSSCI中检索出的1204篇文献作为数据对象,利用CiteSpace V软件绘制出知识图谱,对其分别进行了关键词共现分析、聚类分析、时间区域分布等可视化分析,为之后PPP模式的研究提供可靠信息。
关键词:PPP;知识图谱;CiteSpace;可视化分析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我国建设项目的迅猛增长,一种新的政府和私人之间的合作关系应运而生——PPP模式。PPP相关政策的出台,政府和企业之间形成一种“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全程合作”的关系[1],双方可以达成共赢局面。
PPP模式的研究逐渐成为相关研究机构所关注的焦点,尤其是2013年以来,国家发改委逐渐重视这种合作关系给我国建设项目所带来的益处,我国PPP政策密集出台,我国对PPP的研究也日趋重视,发文量不断增加。
本文利用CiteSpace V软件,以CSSCI中近20年来相关文献为数据源,对国内PPP模式进行可视化分析,达到了解国内PPP模式的研究现状的目的,并为今后的研究提供研究方向。
二、数据来源及研究方法
(一)数据来源
由于本文所分析的重点是国内PPP模式的研究现状,因此本文的数据来源是CNKI,以主题为PPP作为检索条件,检索的时间区间是2000-2019年,期刊的来源为CSSCI,对其进行精确检索。由于检索出的文献存在主题不符以及没有作者等情况,对此,为了体现研究的准确性,人工剔除这些不精确的信息,最后共得到1204篇相关文献作为此次分析的数据源。
(二)研究方法
CiteSpace软件是一款用于文献识别并分析发展趋势的科学计量分析软件。其主要功能是利用聚类算法原理,绘制出图谱,实现可视化分析[2]。本文利用CiteSpace软件自带的关键词共现分析以及时间区域图等功能,对数据源进行关键词图谱绘制,时间区域图绘制,呈现出2000-2019年间国内PPP模式的发展趋势。
三、总体分析
(一)发文量分析
根据检索出的文献,对历年来的相关文献发文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如图1所示。不难发现近20年来,我国对PPP模式领域的研究一开始趋势平稳,研究的人员缺乏,平均每年的发文量很低。但是从2014年之后,我国对此研究开始迅猛增长,发文量趋近于指数增长。究其原因,与2013年来我国国家发改委对PPP政策的密集出台密切相关。
图1 2000-2019年国内PPP模式研究历年论文数量趋势
(二)关键词共现分析与聚类分析
为了分析我国对PPP模式领域研究的热点,本文利用数据源对其进行关键词共现分析和聚类分析,绘制出的知识图谱如图2所示。
在关键词分析中,衡量关键词重要程度一般有两个指标,包括频率和中心度,图谱标签的大小能反应关键词频率的高低[3]。从图中可以明显看出,频率最高的是“PPP”,其次分别是“PPP模式、PPP项目、公私合作、社会资本、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风险分担”等。
关键词共现分析之后,对其进行聚类分析,提取出两个关键指标模块值(Q值)和平均轮廓值(S值)[3]。图中Q=0.552>0.3,说明网络的聚类效果显著;S=0.6939>0.5,表明聚类结果是合理的。进一步我们可以统计出13个聚类结果,其中最主要的5个聚类分别是:“PPP模式、新型城镇化、公私合作、公共服务、财政金融”。
图2 2000-2019年国内PPP模式聚类分析图谱
四、研究趋势——时间区域图分析
在关键词共现分析之后,可以绘制出时间区域图,从而可以了解到PPP模式研究的演变路程,其结果如图3所示。
图3 关键词共现分析中时间区域图
通过查看相关文献内容,结合时间区域图可以将PPP模式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大致为2000-2010年,此阶段是PPP概念
的引入阶段,更多的研究侧重于PPP模式和PPP项目的概念,以及与经典BOT模式之间的对比分析。比较典型的文献有贾康和孙洁对PPP的起源与特征进行分析[4];孙荣霞和王松江将BOT与PPP进行对比分析,用以指导基础设施建设[5];李秀辉和张世英引入国外的PPP模式,结合中国国情进行分析[6]。
第二阶段是往后的10年,也即2011-2019年之间,这段时间我国政策相对较多,应用的实例也逐渐增加,所遇到的问题也更加棘手,因此学者们所研究的领域更加细致化。主要着重于风险分担和政府与社会资本,典型的文献有常雅楠和王松江利用亚投行的例子,分析了政府与企业之间如何分配利益,使得双方利益最大化[7];赵蜀蓉和杨科科等人研究了近年来比较热门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PPP模式的实施情况,旨在达成共赢的局面[8]。
五、结论与展望
(一)结论
总的来说,PPP模式的研究与国家政策息息相关,在21世纪初期,我国学者对于PPP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取决于国家政策的建立停留在传统的BOT模式,所以对于PPP的研究主要是概念的探索以及特点的分析阶段。研究的案例也主要是国外的案例,结合我国的国情进行探索,研究的机构主要是分布在高校,进行理论探索。到后来我国的建设项目迅猛增加,相应地,我国科研力量也向PPP发展,随着PPP项目的深入发展,所研究的领域也更趋向于实际化,研究者结合国情与案例进行分析,旨在解决如何实现PPP的利益分配与风险分担,使得PPP模式更加贴近于中国国情。但是我国研究目前还停留在定性分析较多,还存在一定的缺陷。
(二)展望
随着建设项目的发展以及PPP项目的深入开展,PPP模式必将渗透到其他方面,因此研究团队应该深入探索PPP模式,进行学术交流,将PPP的优点发挥到极致,为今后的建设事业提供指导。
未来的研究需要进一步定量分析双方之间的利益分配与风险分担,系统梳理PPP的潜在因素,从而实现PPP模式的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https://baike.baidu.com/item/PPP/33908?fr=aladdin
[2]陈悦,陈超美,刘则渊,等.CiteSpace知识图谱的方法论功能[J].党政视野,2016,(7):34-35
[3]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10589074053644607&wfr=spider&for=pc&isFailFlag=1
[4]贾康,孙洁.公私伙伴关系(PPP)的概念、起源、特征与功能[J].财政研究,2009(10):2-10.
[5]孙荣霞,王松江.城市基础设施项目BOT-TOT-PPP集成模式研究[J].生产力研究,2009(08):87-88+107.
[6]李秀辉,张世英.PPP与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J].城市规划,2002(07):74-76.
[7]常雅楠,王松江.激励视角下的PPP项目利益分配——以亚投行支撑中国企业投资GMS国家基础设施项目为例[J].管理评论,2018,30(11):257-265.
[8]赵蜀蓉,杨科科,龙林岸.“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中PPP模式面临的风险与对策研究[J].中国行政管理,2018(11):73-78
论文作者:阮旭芝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6月中
论文发表时间:2019/3/14
标签:模式论文; 我国论文; 关键词论文; 图谱论文; 文献论文; 时间论文; 发文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6月中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