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师不仅要在教学中将小学语文课本里的语文知识教授给学生,也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培养学生的语感。这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很多小学语文教师都不太注重对学生语感的培养,反而将学生的考试分数看作衡量教师语文教学效果的指标。这种舍本逐末的现象严重地限制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以及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也是由此,教育部在下发的“新课标”里着重地强调了这一点。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文教学;语感;培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情感,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阅读能力……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呢?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重视语言积累、加强语感实践、重视语感分析,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感能力。
1让学生通过对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
在小学语文教学之中,学生语文预感的培养就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这是一个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培养过程。当学生在学习之中,学生看得越多,读得越多,学生的语感基础就越发扎实以及紧密。
(一)经典诗词积累
我对学生的诗词积累非常重视,给学生们讲《中国诗词大会》,发动学生们观看《中国诗词大会》,培养学生的兴趣,并在课前让学生齐读或齐背经典诗词。先从《弟子规》《三字经》《小学生必备古诗词》等中精选,再背古诗词
名句或师生推荐的优秀诗作,并不定期地举办“班级诗词大会”,激发学生经典诗词的积累兴趣,效果很好。
(二)格言警句积累
格言警句浓缩了中华文化的精华,含义深刻,意义深远,学生喜欢背诵。我经常把课前搜集好的内容在课堂上推荐给学生,让学生当天内容当天记,读熟、背会,让名人的深邃思想在无形中陶冶学生的情操。
(三)广泛阅读中积累
广泛阅读是积累语言经验、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这一点主要在课后落实。为了提高阅读效率,我都是在课堂教学时对读物的选择、阅读的方法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向学生推荐一些有趣的童话、儿童文学、校园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并做好阅读记录。
2通过朗读引导学生的感悟,培养语感
在语文教学的课堂里,朗读作为一种教学方法,被教师应用,通常朗读的目的是为了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纠正学生的读音等于“读”相关的教学需求。根据许多语文教学专家与学者的教学研究发现,朗读之所以能够起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种方式能够在不知不觉间培养了学生的语感。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能够相当有效地滋润与促进学生的语感养成。古语有言:读书百篇,其义自见。简单的理解就是学生可以通过对文本内容的多次阅读来理解、感悟与体会文本内容更深一层次的内涵。这种对更深一层次孕育的内涵的理解与体会能力正是对小学学生语感培养的重要方面。在日常与文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地朗读所学内容。教师在课堂上一定要以学生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而不是自己在讲台上一个人“表演”,即要在课堂上留给学生时间去朗读。学生在朗读过程中,随着学生自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学生会结合自己的经历、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去体会朗读内容。比如在学习李白的古诗《古朗月行》时,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就会自己去思考,并提出一些自己不能理解的问题。比如诗人小时候不认识月亮,又为什么要把月亮叫做白玉盘呢?有为什么说月亮是瑶台镜?于是,学生在阅读时不断地思考问题的答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个问题对于年龄稍大一点的人可能很容易理解,但对于那些三观都还未成年的小学生而言,这就是相当有价值去思考的问题。通过思考,学生会意识到月亮、白玉盘与瑶台镜这三者之间的联系,这是因为三者在形状以及外貌之间存在一定的相识程度,作者才这样写。于是乎,学生就这样理解了比喻这样的修辞手法,提高了自己对文本的理解与体会的能力,学生的语感也因此得到提高。
3品词析句,读中感悟,揣摩语感
在几百年前的古时候,古人常说学习不过是咬文嚼字。这句话放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也一样可以描述语文的教学。用通俗一点的语言来解释,咬文嚼字就是要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去感悟与体会语文表达中的词语与句子。一方面,这是由于中国人在表达受中华文化的影响,是相当含蓄收敛的,学生想要真正知道作者想表达的真实内涵,这就需要学生自己去体会;另一方面,由于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这导致了语言表达的多样性以及表达中细微的差异可能会产生天差地别的效果。由于这样的文化含蓄收敛的影响,小学语文教师就更应该在教学中不断引导学生去咬文嚼字。这种“咬文嚼字”并不只是通过查字典或者看他人的理解来进行,而是要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去理解。另一种由于细微表达差异导致教学内容真实含义的天差地别的文本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意。这是小学语文的一个重要考察点。这一类往往是文本内容的细节,学生可能读过去没有感受到什么特别的地方。就如同老舍《济南的冬天》一文的开篇第一句:“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这一句看似简单,其实不然。没有风声表示的含义与没有风是完全不同的。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的语感会有相当大的提升。
4感受人文精神,培养语感
适度的语感分析是让学生在语感实践中,适宜地对语言材料的内容、形式和感受过程本身,以理性的方式做出分析判断。小学中高年级就应适度分析语言材料。
(一)学会揣摩语言
要获得语感,需要对语言材料进行反复揣摩,甚至允许小学生猜测,从而具备认知上的会意能力。引导学生对重点的精彩语句做点评极有必要。或由学生自己选择精彩的重点语句、语段作点评,或由学生质疑提问全班一起探讨。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恰当感悟语言,理解句子的深刻含义。
(二)有意挖掘内涵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语感,这些素养的形成,需要语文教师有效地利用课程资源、文本资源,引导学生深入感悟语言,挖掘文本蕴涵的有教育意义的人文内涵,让语文教学闪耀人性之光。
5拓展迁移,适时训练,深化语感
古语有言:“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言虽简单,却道出了语感形成的过程,点出了语文学习的真谛。因此,在培养语感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停留在对文本、单词和句子的品味和思考上,还要把听、说、读、写等言语活动的训练作为拓宽和深化语感的一种方式。只有当你感觉到的时候,你才能说些什么,这就是所谓的“发自感觉”。因此,在教学中,我们用阅读来促进口语和口语来促进写作,并组织学生经常开展一些与文本内容相关的创造性口语表达活动,或书面写作活动,使学生在语言应用过程中能够进一步理解语言的魔力,不仅能够继续思考文本,而且能够在自然流动的指导下发展自己的语感。
结束语
语感作为小学语文教学中一项重要的教学要求,它不同其他指标那样存在明确的评定方式,依据学生的考试成绩是不能作为判别学生语感培养好坏的依据。小学教师也不能因此在教学中忽略对学生语文语感的培养,当学生的语感得以提升,就更有利于学生语文方面素养的提升,使语文教学达到预期效果。
参考文献
[1]徐立秋.浅析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J].中国校外教育,2018:38-39.
[2]陈兴杰.小学语文语感教学策略探索[J].江西教育,2018:62-63
论文作者:张艳青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7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2
标签:语感论文; 学生论文; 语言论文; 小学语文论文; 语文论文; 文本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7月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