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大学生区外求学“ 文化休克” 现象研究
陈倩倩
(西藏民族大学 新闻与传播学院,陕西 咸阳712000)
摘 要: “文化休克”是跨文化传播中的一种文化失落与心理失衡现象,会引发人们心理上的不适。藏族大学生来到区外求学,都会不同程度遇到“文化休克”问题。本文以藏族大学生区外求学中的“文化休克”现象为研究对象,分析藏族大学生 “文化休克”现象的表现,产生的原因以及受到的影响,并对藏族大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如何减少“文化休克”提出科学对策。
关键词: 文化休克;藏族大学生;跨文化传播;对策
一、“文化休克”的源起
(一)“文化休克”的概念及研究现状
“文化休克”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人类学家奥博格于1960 年提出, 奥博格将其定义为:“文化休克是因为人们突然失去了熟悉的社会交往符号和标志所导致的一种精神焦虑” [1]。
美国的两位学者拉莱文和马拉·阿德尔曼把文化适应过程描述为蜜月阶段、文化休克阶段、初步适应阶段、孤独阶段、融合阶段。 而从“蜜月阶段”到“文化休克阶段”则成为在跨文化传播过程中出现率最高,甚至是必不可少的问题[2]。本次调研中发现,有超过一半的藏族大学生表示出现过不同程度的“文化休克”现象。
(二)藏族大学生存在的“文化休克”现象
西藏民族大学是西藏自治区在陕西咸阳设立的一所高校,是为西藏自治区培养高等人才的摇篮。本次调研以西藏民族大学全校藏族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在校园内随机抽样,问卷调查共220位大学生,样本回收率达95%以上。调查结果显示,有92.72%的藏族大学生表示初来区外大学感受到文化差异;有57.73%的藏族大学生表示在初入大学时,出现了焦虑、害怕、孤独等问题。通过本次调查发现,藏族大学生在区外求学期间产生的“文化休克”现象是比较明显的,产生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二、藏族大学生在求学期间产生“文化休克”的表现
(一)藏族大学生在生活上难以适应新环境
大学生群体在心理承受能力和生活适应能力方面,相对而言较弱。对样本总量进行分类统计发现,因为生活环境差异而产生不适应的藏族大学生占63.18%。
西藏自治区地处青藏高原地带,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了西藏独特的高原气候,有着气温年较差小、日较差大的显著特点。陕西关中地区则是年温差大,日温差小。藏族学生初来陕西咸阳,首先感受到的差异就是环境气候的差异。
此外,在交往过程中藏族大学生产生最明显的“文化休克”现象就是“抱团”和“扎堆”交往。研究样本数据发现,藏族同学和汉族老师及汉族同学交往而产生问题等相关选项所占比例高达到20.46%。
(二)藏族大学生在学习上产生的问题
“文化休克”产生的原因多种多样,但主要是来自于不同文化的巨大差异。藏族大学生在一个新的环境中,生活方式、饮食习惯、民俗习惯等都会引起不适应。
调查发现,藏族大学生在学习上产生的问题较为突出。主要表现为课堂上跟不上老师进度、不敢跟老师进行课堂互动,课下老师所布置的作业也无法独立完成。
在全面的组织框架及完善制度的基础上,以总务处为代表的医院后勤团队发挥着能源管理组织和实施的功能。总务处下设办公室、维修中心、动力科、电力科等科室,同时搭建能源管理平台(运行机制见下页图示),针对能源管理专题开展工作和研究。能源管理平台的建立,促使能源管理工作与医院各部门的联动更加密切,充分发挥了医院能源管理这支队伍的能力和作用。该平台负责人袁星向记者介绍,平台自运行以来,以不同能源主题的项目为切入点,推动医院节能工作更加持续有效地开展。
(三)藏族大学生在心理上产生的问题
陌生的环境会让他们产生距离感,新环境的一切都与他们从前的生活习惯大为不同。从心理上来说,确实比较容易产生恐惧感,具体症状表现为对周围的人和事产生不自信、恐惧、焦虑等负面的情绪。
其次,对本民族的文化有较强的的认同感,不愿和其他民族的同学主动交往,甚至会产生排斥心理。在新的环境中,感受到学业的压力、生活不适,民俗不解等带来的冲击令他们心力交瘁。在这种心理压力下,他们或努力适应,或退避三舍,或一意孤行将自己包裹起来,逐渐孤立,心理适应能力较差者甚至会退学等[3]。
藏族大学生从区内到区外,来到这个和自己家乡差异极大的地方时,他们会从潜意识中觉得现在的地方不如家乡,从而容易产生不良情绪。这种情绪持续下去,在他们生活和学习中,一旦稍有不适和不习惯,他们就会放大这种不良情绪,长此以往,容易产生严重的后果。
三、藏族大学生在求学期间产生“文化休克”的原因
藏族学生从小接受汉语教学,但是大学期间的课程和学习模式与中小学时期还是有较大的差异,如大量的课余时间留给自己支配,且课下的作业大都是实践操作性的。对样本总量分类研究发现,在问及产生不适应的压力来源时, 51.82%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压力来源是课业及学业压力。
(一)与区内生活差异较大所引起的不适应
生活环境、饮食习惯等的养成是一个长期而漫长的过程,不是一两天就能轻易改变的。藏族大学生初来咸阳,可能会因为一时的新奇而感到兴奋,但是时间一长,兴奋期一过,他们就会开始觉得各方面的不习惯与难以适应。
(二)与此前的学习生活差异较大
本次调研的目的在于,通过探索这一群体中产生“文化休克”现象的原因,从而对症提出解决对策,旨在能够为这些因为 “文化休克”产生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的藏族大学生提供一点建议,从而帮助到这些藏族大学生。
云计算是依据网络虚拟技术为基础的一种新型的技术,具有很强大的计算功能,这也为越来越多的企业在捕获信息以及处理消息和存储方面上升了层次,对于电子商务这种较为新型的商业发展模式来说,云计算需要借助大数据来进行有效的处理,保证其更加稳定地运行以及管理。
(三)藏族大学生心理上产生不良情绪
不过有一天晚饭之后,翠姨和哥哥都没有了。每天饭后大概总要开个音乐会的。这一天也许因为伯父不在家,没有人领导的缘故。大家吃过也就散了。客厅里一个人也没有。我想找弟弟和我下一盘棋,弟弟也不见了。于是我就一个人在客厅里按起风琴来,玩了一下也觉得没有趣。客厅是静得很的,在我关上了风琴盖子之后,我就听见了在后屋里,或者在我的房子里是有人的。
二审法院认为,公司根据自身经营状况对成锐进行调岗调薪,应当遵循《劳动合同法》第35条规定的协商一致的原则。在协商不一致的情况下,公司不得擅自变更劳动合同内容。因此,公司在未与成锐协商一致的情况下即对其的劳动报酬进行变更不符合法律规定。
四、减少藏族大学生区外求学中“文化休克”现象的对策
藏族学生从小学开始接受藏汉双语教学且学习模式单一。到了大学期间,不再有藏汉双语教学模式,而是以老师引导启发为主,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自己进行思考和学习,虽然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但这一巨大改变对藏族学生来说难以适应。这些学生刚刚跨入大学这个特殊的求学阶段,很多方面都不适应,学业跟不上,课程压力大,也是造成产生“文化休克”的重要原因。
大一开始时比较容易出现“文化休克”现象,到了大二、大三,经过调整,就开始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但是到了大四,由于就业和毕业的压力就又开始出现这种现象。通过调研我们可以发现藏族大学生们容易出现“文化休克”的阶段,我们可以根据这个结果,给这些陷入困境的大学生给予外界的指导和帮助,帮助他们早日走出困境。
(一)学校应进行正确引导、给予支持
学校应该进行适当地引导,本着关心多过干预的原则,引导藏汉学生交流交往,鼓励藏族学生和汉族学生互相进行交流沟通;针对性地开展藏汉混合课堂;鼓励藏族学生开展民族文化交流活动,学校可以给与适当的支持,开展文化展示角;开设相关的心理课程,将“文化休克”产生的现象及原因等都加入课程之中;建立心理咨询室。
(二)提高自我适应能力,加强藏汉学生交流
藏族学生应主动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积极参加汉族同学成立的社团文化活动;藏族学生可以主动邀请汉族同学一起跳民族舞蹈,教他们学习本民族舞蹈;主动介绍藏族餐厅的美食给汉族学生,让汉族学生进一步的了解西藏,了解西藏美食。
(三)其他人应与之交往、共处
我们应打破刻板印象,主动与藏族学生交往,感受他们的热情好客和淳朴善良;主动向藏族朋友介绍自己家乡的风土人情;积极参与藏族同学举办的社团活动、民俗文化展示活动等,真正去了解藏族民俗文化,感受藏族民风民情。
船上的各类物料库,往往大都没有锁闭装置,这不利于保安控制,物料库是否遭受破坏,这直接影响船舶的安全和保安工作,因此要改装添加锁闭装置,保安巡逻期间要重点关注物料间。特别是长期停靠码头,及锚泊船舶,出国作业船舶。上了锁,既可以防止内部失盗、丢失,也可以防止外部的偷盗,顺手牵羊等现象的发生。
遗民作为清初历史和文学发展进程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其道德风操的引领作用,通过大量传记散文的创作和传播,确确实实得到了彰显和揄扬,这也正是清初许多学者不惜心力编纂各种《明遗民录》的思想动因。姑引清代康熙年间吴江人黄容其《明遗民录·凡例》中的数语为本文之结语:“故国孤臣,窜迹林莽,洁身栖遯,皭然不缁之操,无愧完人。”“幽人志士,山泽丘樊,埋照遗世,寒松幽壑之姿,高引鸿冥之概。纪述者悄然动容,披览者肃然起敬,列诸未仕,用志孤芳。”[33]750
五、小 结
为了帮助少数民族大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生活,希望通过本次研究藏族大学生“文化休克”问题,能够提供正确的解决少数民族大学生产生“文化休克”问题的思路和方向,这对其他少数民族大学生也有良好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琳琳.基于“文化休克”问题的留学生教育管理对策[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12,14(3):96-98.
[2] 张毅.来华留学生文化差异的心理影响与应对措施[J].企业导报,2010(2):249-250.
[3] 邓琬珂.留学生文化休克的原因及对策[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2,29(3):68-69.
中图分类号: G1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8122(2019)11-0074-02
收稿日期: 2019-05-31
作者简介: 陈倩倩,女,西藏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从事西藏文化对外传播研究。
[责任编辑:张楠]
标签:文化休克论文; 藏族大学生论文; 跨文化传播论文; 对策论文; 西藏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