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鲁迅评《史记》,称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是极有见地的。《史记》除了没有文学虚构,具备了文学的一切特征。不必说多彩多姿的人物刻画让人目不暇接,单是摇曳生姿的行文艺术就让人受用不尽。本文就简单地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史记》;行文艺术;鲁迅
鲁迅评《史记》,称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是极有见地的。《史记》除了没有文学虚构,具备了文学的一切特征。不必说多彩多姿的人物刻画让人目不暇接,单是摇曳生姿的行文艺术就让人受用不尽。
这里试以《魏公子列传》为例,以略窥《史记》行文艺术之一斑。
一、主次分明,错落有致的人物安排
俗话说:“人以群分”,《史记》通常把人物按不同的阵营来区分,每个阵营(群体)又有若干个角色,这些角色中往往有一个核心人物,其余角色都围绕、拱卫着这个中心人物。
《魏公子列传》以魏公子为核心,其他人物按身份可分为达官显贵和士两大阵营。达官显贵包括魏王、秦王、赵王等诸侯,平原君、如姬、晋鄙等将相宗室。士,主要是魏公子门下的门客,包括侯嬴、朱亥和在赵国时罗致门下的毛公、薛公以及无名但有事迹的门客,例如“说王万端”的辩士,与公子共赴秦军的“百余乘”,为如姬报父仇的,与公子留赵,并劝公子谦逊的门客等。
角色之间的组合关系主要有以下几种:1.主从关系。以公子为主,衍生出几种关系:宗亲、姻亲、盟友、主客、敌我等关系;2.烘托陪衬:从骑、世人、将相宗室;3.对照关系:公子与魏王,公子与平原君,公子与晋鄙、侯嬴,魏国门客和赵国门客;4.点面关系:公子门下士三千人构成了一个面,在其中突出侯嬴、朱亥两个点。5.组合关系:及两个以上的人物总是相伴或作为一个整体出现,好像现在的一些艺术组合一样的。例如文中侯嬴和朱亥、毛公和薛公。
通过这样错落有致的组合搭配,把主要人物置于各种复杂的人物关系中,牵一发而带动全体,不仅突出了主要人物信陵君,而且能让人有更广泛的联想和启发,这种驾驭复杂人物关系的构思显然深刻影响了后世长篇小说的创作。
二、突出矛盾,繁简得宜的情节安排
《魏公子列传》主要写冲突激烈的事件(却秦救赵),其余都简略处理,这样就显得不蔓不枝,始终有矛盾冲突,且环环相扣。
整篇围绕“救赵”来构思:先写救赵的大背景(魏国自顾不暇,且疑忌赵国,魏王与公子面和心不和),再写救赵的缘起,接着写救赵的谋划,然后是救赵的行动及结果,最后写了救赵的余波(公子却秦存魏)。
前面“礼迎侯生”,虽然与救赵没有直接关系,但为“窃符救赵”提供了人力资源,是“救赵”成功的先决条件。在“窃符救赵”整件事中,详写谋划的过程,略写具体的行动;详写“夺晋鄙兵”,略写“窃符”和“却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因“救赵”产生了多重矛盾:魏国救与不救的矛盾(其实是魏王与魏公子对形势及情理的认识不同产生的矛盾),力与智的矛盾(魏公子欲以客往赴秦军和侯嬴主张有效发挥门客的价值之间的矛盾),赵国情急而魏国拖延的矛盾等,其中主要矛盾就是“力救”还是“智救”的矛盾。《魏公子列传》就是抓住主要矛盾来细致叙写,辅以其他矛盾冲突,使情节紧张而有序。
信陵君门客三千,才干非凡,一生的活动千头万绪,作者着眼于突出传旨,选择“窃符救赵”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作为叙事的中心,并围绕这个中心组织材料,从而将其一生诸多方面的活动凝聚起来,既突出了信陵君的主要思想性格,又反映了历史的真实面貌,使人们在人物的活动中看到历史,在历史的发展中了解人物,把人物、历史都写活了。
三、摇曳折绕,尺幅兴波的叙述技巧
“礼迎侯生”和“回车问计”两部分,绝不肯顺势一气下来,而是反复出变故、生枝节,真正是“尺幅兴波”,后文。
“礼迎侯生”部分,清代吴见思评曰:“愈恭”“愈和”“色终不变”,三番摇曳;“将相”“宾客”“市人”“从骑”,四面照耀,虽是一时神采,但千古如生(《史记论文》)。明代黄洪宪对“回车问计”部分评价说:“叙侯生与公子语,宛然在眉睫间,盖生初欲为公子画计,恐不从,故于其复还而画之,所以坚其志耳”(《史记评林》引)。从前人的评价可以看出文章有意地摇曳兴波,主要还是为突出人物服务,如果脱离了这个目的来折绕、摇曳,不仅不能让人产生追读回想的兴趣,反而会在芜杂的人物和琐细的枝节中迷失方向。
四、穿插接引,严密真实的细节照应
文中穿插的地方有:“礼迎侯生”中穿插从骑、世人和魏府宾客的不同态度,“窃符救赵”中穿插“当此之时,平原君不敢自比于人”。通过穿插几笔,使文章疏密相间,主要的对象得到烘托、折射,显得更有光彩。
所谓“接引”,指前文出现过的人物或开启的事件,后文得到补充完善。例如,朱亥前面已经出场,不过显得很神秘,不近人情,后面在“窃符”完成后,朱亥再次登场,显示出了忠诚勇敢的“士”的品质,于是前面的谜团都迎刃而解。又如,如姬是“窃符”的关键人物。通过侯嬴的叙述,我们知道公子对如姬有恩,如姬十分感激公子。然而侯生的计谋管不管用,还得看他对如姬的个性、能力判断是否准确。这时候,用接引之法,简要交代如姬果然盗出兵符交给公子,就有“一石三鸟”的效果:一突出了侯生的老谋深算、料事如神;再者突出公子急人之困、礼贤下士的品质是一贯的,且深入人心;三则可看出公子门下的士确实很有能力,能办成王公大臣都无法办成的事,所以“救赵”也可以仰赖他们。
穿插接引,使整个故事严密完整,活灵活现,显得十分逼真。
五、笔法多姿,力避雷同
《史记》所涉场面宏大,人物众多,但绝没有出现“千人一面”的现象,这得益于司马迁善于运用不同的笔法去刻画人物,描写场面。《魏公子列传》中对侯生和魏公子着墨较多,但写法不同。侯生是谋士,所以侧重记其语言;魏公子为人诚恳,故多写其行动和神态。同为君王,秦王用侧写,魏王、赵王正面写。
同一个人物,刻画的方法也丰富多彩。如刻画信陵君礼贤下士的品格,有对人物言行心理的直接描绘,也有借助周围人物的对比烘托。茅坤说:“信陵君是太史公胸中得意人,故本传亦太史公得意文。”(《史记钞》)
总而言之,《史记》行文只要能为突写人物、曲尽事功服务,可以自由屈伸,任意挥洒。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师附中江宁分校 211102)
论文作者:夏葵花
论文发表刊物:《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6年7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6/9/30
标签:公子论文; 史记论文; 人物论文; 门客论文; 魏国论文; 让人论文; 矛盾论文;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6年7月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