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好配强主官,提高执政能力,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执政能力论文,配强主官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主帅无谋,累死三军。千军易得,一将难求。说的是选拔主官对于治国治军的重要性。历朝历代的统治者为巩固执政地位,保住得来不易的江山,对此都十分重视。现代社会,要治国安邦、富民强军,执政的任务将会更加繁重。将帅处在执政的关键岗位,其执政能力如何,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命运。因此提高执政能力,必须把各级主官选好配强。
一、要研究岗位的特殊作用
将帅岗位十分重要,自古如此。我国古代先贤,从尧舜到以后各朝,从治国到治军,无不重视将帅的选配,大都亲自考察挑选,并有许多著名思想和成功实践。在《六韬·奇兵》中,姜太公对将帅的作用作了形象深刻的阐述:“将不仁,则三军不亲;将不勇,则三军不锐;将不智,则三军大疑;将不明,则三军大倾;将不精微,则三军失其机;将不常戒,则三军失其备;将不强力,则三军失其职。故将者人之司命,三军与之俱治,与之俱乱。得贤将者兵强国昌;不得贤将者,兵弱国亡。”可见,处在指挥、决策、把握方向重要位置上的将帅,其智谋胆识能力效果如何,关系到三军生命与国家安危。
但有的人则认为,谁都能当一把手,就是看让干不让干。这完全是一种天真无知的表现。各级一把手在领导集体中处于主导和核心地位,必须是众多人才中的能者强者。兵弱弱一个,将弱弱一窝。一把手既要有思想有胆识善谋略,又要有气魄善决断;既要抓好当前,又要想到长远;既要能团结会协调,又要当典范做表率,等等,在一个领导集体中起着关键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担负着其他领导成员无法替代的重要责任,胜任并不容易。上边管“线”,下边管干,说得虽不十分准确,但一定程度地说明了分工的不同和责任的重要。一把手选得好不好,配得强不强,关系到一个地方、一个部门和单位的事业成败甚至整个工作大局。凡是一把手强的,特别是政治素质好,决策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强,扎实干事,作风民主,胸怀宽阔的,这个集体的整体战斗力就强;凡是一把手弱的,特别是一把手既不善决策又不善协调,缺乏总揽全局能力,自身弱还不善于听取别人意见的,这个集体的整体战斗力就差,问题就多,工作也很难搞上去。如果是处在重要执政地位的高中级干部,对国家对民族的影响就更大。
将帅岗位非常特殊。与其他岗位相比,既有共同特点,也有个性特征。共同特点是都要求在岗者事业心强,基本素养好,有做人的起码道德,不同特征则是多方面的。实际工作中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有的人担任副职优秀,提为正职就不适应;而有的人干副职时不很突出,一到正职岗位就得心应手。从一把手与其他领导成员的特点看,一把手多是谋略型、决策型,其他领导成员多是事业型、执行型;一把手多是协调型,其他领导成员多是服从型;一把手多是主动型、主导型,其他领导成员多是被动型、依附型、互补型;一把手多是风险型,其他领导成员多是稳定型。一般领导成员政治上弱一点,甚至埋头具体业务,不问政治不关心天下大事不太要紧,一把手就必须政治上强;一般领导成员有些缺点毛病影响比较小,一把手就必须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一般领导成员考虑问题不够全面甚至头脑简单点关系不大,一把手就必须稳妥全面多谋善断;一般领导成员性格刚烈甚至霸道点危害小,一把手就必须有民主作风善于集中大家正确意见;一般领导成员计较点小团体利益可控制禁止,一把手就必须有整体意识和全局观念;一般领导成员看人片面固执一点起到的副面作用小,一把手就必须公道正派知人善任任人唯贤。这就充分说明一把手岗位的特殊性。一个领导干部可能具备多方面能力,属于多种类型的人才,但到了什么位置上就应当承担什么样的角色,就应当成为什么类型的人才。对高级“将帅”要求则更高,他们不仅应当是有知识、懂业务、胜任本职工作的内行,而且首先是会治党治国的政治家。
二、要把握素质的不同要求
要巩固执政地位,执政者必须有执政的能力。从总体上说,能力就是标准,能力就是素质,能力强就是素质高,能力是素质的集中体现,素质差的人不可能能力强。按什么样的标准选拔人才,就有具备什么素质的执政者。根据其岗位的特殊性和地位作用,主官的素质应当与普通官员有不同的要求,应该在“帅才”素质上作文章,除具备一般领导人才应有的基本素质外,还应突出把握以下特点:
政治上强。主要是善于从提高执政能力、巩固执政地位的高度思考问题,思路开阔,眼光长远,胸怀全局,立足全国,放眼世界,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有政治敏锐性,有洞察政治局势变化的能力,在大是大非问题上头脑清醒,临危不乱,不怕挫折,在关键时刻能经受住考验。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公道正派,坚持原则,品德良好,作风正派,率先垂范。
多谋善断。能出思路、出主意,工作有点子、有办法,点子就是金钱,就是效益,就是执政能力。要有宏观决策的能力。特别在领导和驾驭市场经济中思想解放,善于开拓,勇于创新。决策前吃透情况,决策中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工作中不主观,果断不武断,善于集中正确意见。对看准了的问题,敢于拍板,大胆决策。有能力提出既符合法律规定、国家大政方针、各项政策,又符合本地本单位实际情况的正确的工作思路和办法措施。
善于协调。能协调好各个方面的关系,调动大家的积极性。首先是协调好班子内部的关系,善于做思想工作,不断化解班子成员思想上和工作中遇到的各种矛盾,减少成员间的摩擦、冲突,增强领导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充分发挥一班人的作用。会协调处理班子之间的关系,包括协调与上级部门的关系、与下级组织和部属的关系等。关系顺一顺百顺,关系不顺事事难成。
知人善任。能容人,会用人。重视领导班子建设,坚持任人唯贤。公道正派,出以公心。熟悉和了解一班人和下属的特点和专长,因人而宜,扬长避短,好钢用在刀刃上。礼贤下士,爱才如命。信任尊重下属,关心爱护下属,支持他们独立负责地大胆开展工作,在使用中培养人才,在培养中提高,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形成齐心协力、万马奔腾的局面。
科学领导。一把手不仅能干,而且会干。有较丰富的领导工作经验和组织指挥能力,能够总揽全局抓大事,驾驭复杂局面;工作方法灵活,重点突出,善于抓关键环节;坚持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带动全局;一切从实际出发,求真务实,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事制宜;坚持“两手抓,两手硬”。工作中坚持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通过科学的领导,强有力的组织指挥,把正确决策变为现实。
知识面宽。善于学习,广泛涉猎,专“杂”结合。有较深厚的理论功底,能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学习掌握现代科学知识和市场经济知识。党委一把手既要熟悉党务工作,又要熟悉经济工作。政府一把手主要应熟悉经济工作、政府工作,但也应了解其他知识,熟悉基本规矩。部门领导就要熟悉部门业务。要有较好的理论文字水平和口头表达能力,讲话条理,逻辑性强,鼓动性强,有较高的文化知识素养。
三、要熟悉成长的各种条件
主官选配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必须分析熟悉各种条件,提高准确性,因为有可能“一着”不慎“全盘”皆输。从实践看,各级各类“一把手”的选配主要取决于主客观两方面条件。主观条件是主导方面,主要包括个人的基本素质、敬业精神、工作实绩、群众威信等,这也是构成执政能力的基础条件。在标准上,如果搞论资排辈,很多一把手肯定配不好,因此要破除陈旧观念,不拘一格选人才。如果按一般领导干部配备,也肯定配不强,必须坚持“一把手”的标准条件,看要用的人是不是这样的“料”。一要具备基本素质。经过多层次多岗位锻炼,有领导经验,有发展潜力。身体素质好,精力充沛,堪当大任。二要政绩突出。政绩是德才素质和能力的综合反映,将要担当重任的人必须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在本职工作岗位上做出突出成绩。三要群众公认。在民主测评、民主评议中受到好评,在民主推荐中得到多数人推荐,在考察谈话中受到上级、同级、下级的肯定和较高评价,有好的群众基础,被大家公认为帅才。四要优势互补。一个地区、一个单位,不能单纯就一把手配一把手,还要考虑班子其他成员的情况和这个单位的基础,把整体力量搭配好。特别是党政两个一把手,要在能力、经验、专业、性格和气质上合理搭配,选“黄金搭档”;一把手和班子其他成员都要按需选优,性格相容,强“弱”搭配,优势互补,发挥群体优势,产生1+1大于2的效果。
客观条件是次要方面,但有时至关重要,甚至成为决定因素,而且比较复杂。主要有:
一是工作基础好不好。在省区市之间、市地之间、县市区以及部门单位之间工作基础差距是很大的。东部沿海地区经济相对较发达,基础较好,工作上得快,出政绩快,干部一般也成长得快;而西部地区基础条件差,经济欠发达,工作难度大,出成绩比较难,在这样的地方干上一届两届,同样努力,不一定有同样效果。政绩不突出,干部成长就有可能受影响。二是社会风气正不正。社会风气的好坏对人才成长也有影响,好的社会风气有利于人才成长,不好的社会风气葬送人才。如有些地方形成告状的坏风气,对有些本来很优秀的人才有可能产生不利影响。从实践看,多数人是“顺境成才”。三是是否团结和谐。团结不仅出战斗力,出经济效益,而且出入才。团结是有原则的团结,不是一团和气,是非不分。团结的班子,和谐的气氛,大家互相支持,互相维护,心情舒畅。这样的环境有利于人才成长。如果整天闹矛盾,互相猜疑,内耗严重,好人也容易陷进去。互相补台,好戏连台;互相拆台,都要倒台。四是有没有锻炼的舞台。组织重用,采取得力措施进行培养,个人争取,人才有施展才能的舞台,一般就成长得快;没有培养措施,没有舞台,靠自然成长,一般就成长得慢。五是关心程度如何。资格老、威望高、位置重的同志,在人才的成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他们说话有份量,支持与不支持,关心与不关心大不一样。现实中并不是所有人才在成长过程中都得到同样的关心。六是机遇好不好。如区划变动或机构升格,机构改革大面积调整班子,加大干部年轻化的力度,换届选举,一把手流动快出现空缺,交流轮岗,其他特殊需要等,都会为干部的成长创造客观条件。机遇是发现人才的重要条件,有时机遇造就人才。当然,机遇只能是给那些具备素质、主观努力强、做好充分准备的人。认真分析和熟悉各方面条件是为了更好地把握尺度,以便把最优秀的人才选上来,对此不可不重视。
四、要畅通选拔的多种渠道
在选拔范围上,要拓宽渠道。只从党政机关、领导身边、班子内部、本单位本系统和有一定任职资历的人中选,肯定有局限性,因此要广开选人视野,放眼放胆选人才。如,省部级一把手从全国范围甚至从世界范围选;市地级一把手从全省范围甚至从全国范围选,如重要城市、省会城市、副省级城市就可以在全国范围内选;县级一把手在市地范围甚至在全省范围选,如县委书记就可在全省范围内交流选配。原则是,谁适合干,谁能干好,就让谁干;哪里有素质好、执政能力强的人才,就从哪里选。绝不能图省事、怕麻烦。这样才能选到执政能力强、能够为人民执好政的的优秀主官。
在选拔方法上,要分层考虑。一是先考虑当地内部有没有。党委正职一般从行政正职和党委副职中考虑,行政正职一般从党委副职和行政常务副职中考虑,部门正职先从副职中考虑,特别优秀的其他干部也可考虑。当地本单位产生的好处是情况熟,工作接续快,群众易接受。二是再考虑上边可不可以派。如果本身无合适人选,就可考虑从上级党政机关和大企业、事业单位中选派。如从中央部门到省市、从省直部门到市地委派干部任党政一把手。三是按照情况相似、业务相近的原则考虑横向交流选配。地方主要领导在省市区之间、市地之间、县市之间交流任职,既可解决领导骨干分布不均匀的状况,也能使一些优秀人才在新的环境中更超脱、更大胆放手地工作。业务部门也是如此。在交流形式上,不强调在数量和规格级别上完全对等(进几个必须出几个,进个什么人必须再出个什么人等),要根据工作需要和个人条件而定,有的平职交流,有的提拔交流,有的多出,有的少出,因为各单位人才资源不同。四是从长远考虑看破格提拔行不行。应注意台阶锻炼和领导经验,但也不能被其挡住选人视线。在台阶上不强调必须经过几个台阶或任职几年以上,在顺序上敢于从排列靠后的优秀副职中考虑正职人选,在层次上也可从下级出类拔萃的一把手中考虑人选,如优秀县市委书记可作为市地委书记、市长专员人选,优秀市委书记可作为省部级正职人选。只要是“天生帅才料”,就可以搭个方便的梯子,让他们尽快“说了算”。同时要相应调整不能胜任的主官。
在选拔步骤上,要严格程序。一是主动、积极、有计划地去发现。要发挥“群体伯乐”作用,通过民主评议和民主推荐发现人才,通过领导调查研究听取汇报发现人才,通过组织正常考察发现人才,通过自荐发现人才等。通过这几种形式的推荐和提名,结合组织平时掌握的情况,提出初步人选。二是认真进行考察。用人部门要对初步人选进行认真考察,充分听取意见。重点考察其基本素质、驾驭全局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发展潜力和实绩。三是慎重研究确定。根据考察情况,认真分析其德才素质和能力是否符合担任正职要求,是否能够适应执政的需要,研究确定符合条件的最佳人选。
在选拔资源上,要超前培养。能治国强军、有执政能力的统帅人才不是说选就选,说来就来,要在实践中诞生。因此要有长远打算和战略眼光,把培养正职放在培养领导人才的重要位置,早运筹,按执政要求进行培养,打牢执政基础。要提前一两年甚至三五年就开始物色,对有潜力的人选,采取切实措施加强培养。一是要加强理论知识培训。要舍得花本钱,有计划地选送他们到各级党校、干校、普通高校脱产学习深造,甚至出国学习考察。学习内容包括政治理论和现代科技、市场经济、社会法律、领导科学等知识,扩大知识面,打牢理论功底。二是要在现岗位或轮岗压担子锻炼,锤炼能力,创造政绩,积累经验。主要是调整工作分工,扩大接触面,承担艰难险重任务,或者调整到不同类型岗位等。三是到基层挂职或直接任职锻炼,补上基层实践课。领导人必须接触实际,了解基层,了解群众。如果不能做到这点,就很难成为一个合格的决策者。实践中有些政策之所以得不到很好的贯彻落实,一个重要原因是政策和实际不对号。分析原因,就有可能是了解实际的人无权制定政策,制定政策的人不了解实际,没有吃透实情。补上基层实践课的形式主要有下派挂职、对口交流挂职、到困难复杂地区和企事业单位挂职或任职,或者担任助理、帮助工作等。四是有意识往前排,创造接班条件。要早预测,本身没有合适人选,可从其他地方选派,提前放到二把手位置适应,需要时水到渠成,自然接班。条件优秀的小步快跑,为他们树梯子,搭台阶,让未来的帅才们及早适应环境,进入角色;让群众及早了解他们,自然接受。
提高执政能力是个复杂的问题,是长期的政治任务,是不断演进的过程,是成熟的执政者必须面对的问题,而且需要研究的问题非常多。只有各级各部门各单位的领导同志都认真对待,都能积极地选配执政意识、执政能力强的主官,才可能主动地系统地研究提高执政集团的执政能力问题,执政能力建设才会不断得到加强,巩固执政地位的愿望才能实现,国家的兴旺发达才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