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 闫芍药 李敏玲 李会玲 710061
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危重患者转运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接收治疗的急诊危重转运患者60例,采用随机法将患者分为30例观察组患者与30例对照组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护理服务,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优质护理服务,对比两组患者运转时间、医患纠纷发生率和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30例患者运转时间、医患纠纷发生率和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与对照组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急诊病重患者进行转运时采用优质护理服务,能够提高转运效率,减少转运时间,有助于治疗质量的提高,同时减少医患纠纷发生率和护理过程中不良事件的发生,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
关键词:优质护理服务;急诊危重患者转运;作用
转运过程中,为患者提高科学的护理对提高患者救治成功率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选取60例急诊危重转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危重患者转运中的作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于2014年3月到2015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诊危重转运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患者30例。其中观察组30例患者中包括16例男性与14例女性患者,患者年龄为10-80岁,平均年龄为(42.3±9.5)岁,包括严重外伤10例、恶性肿瘤治疗后并发大出血6例、休克2例、呼吸衰竭3例、急腹症9例,其中21例转辅助性检查、4例转ICU监护,2例转手术室,3例转病区进一步治疗。对照组患者包括15例男性患者与15例女性患者,患者年龄为13-82岁,平均年龄为(42.5±10.4)岁,包括严重外伤11例、恶性肿瘤治疗后并发大出血8例、休克1例、呼吸衰竭3例、急腹症7例,其中18例转辅助性检查、5例转ICU监护,3例转手术室,4例转病区进一步治疗。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基础性资料对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可进行对比研究。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30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转运,包括平车护送,体位适当,呼吸道保持畅通,管路保持畅通,做好各项生命体征监测。观察组30例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转运前全面预见性评估:1.对患者的转运指征进行预见性评估,采取针对性措施。2.风险评估及措施:对于管道脱落、坠床跌倒等高危患者进行相关防范措施的落实;3.对设备和药品进行转运,保持急救药品的合理有效和治疗仪器的备用状态。4.转运中病情观察与护理:转运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的观察,监测患者病情变化。为患者做好保暖工作,保持卧位适宜,呼吸通畅,做好安全防护。5.心理护理:转运途中护士适时为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帮助其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给予心理支持;6.转运后交接:严格依照转运登记表将患者的各项基本信息等进行交接,双方科室的交接人员在表中签全名。
1.3 疗效判断标准
对两组患者在转运过程中的不良事件发生率、转运时间等进行比较,不良事件包括:坠床、管道脱落、供养中断和病情恶化等。
1.4 统计学方法
用统计学软件SPSS14.0对本次研究所统计数据进行分析,数据资料的表述形式如下:正态计量资料→平均数±标准差;正态计数资料→(%)率;检验方法如下:正态计量资料→t检验;正态技术资料→卡方检验。统计值有统计学差异的判定标准参照P≤0.05。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转运时间对比
两组患者转运时间对比具有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细见下表1。
表1 两组患者转运时间对比[n;(x±s)]
3 讨论
转运是指对急危患者实施紧急救护后,对患者进行转运来完成诊断性检查和手术等一系列的治疗和护理,是急诊医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急诊危重患者实施转运成功能够为患者争取抢救的时间,降低医患纠纷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促进医疗质量的提高[1],优质护理服务会加强护理人员的急诊护理理论学习,制定科学的安全转运流程,并进行全院的转运模拟演练,提高护理人员的应急水平[2]。因此,在转运过程中护理人员急诊护理意识更高,操作更加熟练,减少了不良事件的发生[3]。本研究中,观察组30例患者运转时间、医患纠纷发生率和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与对照组具有明显差异,P<0.05。急诊患者包括单个或者多个重要器官功能障碍和患者患有循环、呼吸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患者,因此,要对患者的呼吸、循环等进行预见性评估,同时预见性护理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护理安全问题,通过科学的护理程序来解决问题,提高护理工作的系统化和程序化,促进急救护理质量的提高[4]。针对转运过程中存在的潜在风险,做好治疗仪器、药品等准备,同时对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进行监测,加强对输液管路、引流管路等的重视,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缩短了转运时间,为患者争取到更多的抢救时间[5]。
综上所述,对急诊病重患者进行转运时采用优质护理服务,能够提高转运效率,减少转运时间,有助于治疗质量的提高及患者满意度的提高,同时减少医患纠纷发生率和护理过程中不良事件的发生,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吴红梅.预见性护理程序在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的效果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2,03(16):28-30.
[2]孙琳,韩小琴,狄开荣.急诊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管理进展[J].护理管理杂志,2012,12(09):644-645+659.
[3]吴国庆,韦梅,夏敏,等.护理安全管理在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J].中国中医急症,2013,22(04):682-684.
[4]章田华.优质护理服务对急诊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的作用分析[J].黑龙江医学,2013,37(09):854.
[5]朱登凤.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转运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31):291-292.
论文作者:闫芍药 李敏玲 李会玲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6年2月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4
标签:患者论文; 急诊论文; 危重论文; 发生率论文; 时间论文; 过程中论文; 不良论文; 《医师在线》2016年2月第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