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世界区域地理核心内容及其教学策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浅谈论文,核心内容论文,地理论文,初中论文,区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由于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在地球表面都占有一定的空间,形成大小、性质各异的不同区域,所以,地理科学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点:既要探究地理事物和现象的空间分布规律(地域分异)、归纳区域特征、比较区际差异,又要分析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联系,揭示形成区域特征和区际差异、区际联系的机制和过程。区域地理是中学地理教学中的一大核心内容,尤其是初中地理课程“内容以区域地理为主,展现各区域的自然与人文特点,阐明不同区域的地理概念、发展差异及区际联系”。所以,研究初中区域地理核心内容及其教学策略,具有深刻的意义。 一、初中世界区域地理核心内容 结合《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要求,笔者梳理出以下世界区域地理的核心内容。 (一)核心知识 1.地理位置 如大洲的地理位置(半球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地区(东南亚、南亚、西亚、欧洲西部、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至少四个)的地理位置、主要国家及其首都;国家(日本、埃及、俄罗斯、法国、美国、巴西、澳大利亚,至少五个)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当我们讨论与地理有关的事情时,自然要谈到地理事象发生的地点,即回答“它在哪里”的问题。“认识区域”地理事象的学习也是如此,学生首先接触到的,应该是这个区域在地球表面的位置,包括它的界线和范围。区域的地理位置,决定这个大洲、地区和国家的基本地理特征;不同的区域地理位置,各组成要素的组合也不同,因而形成不同的区域地理特征。所以,认识位置特征是理解本地、区域、国家和全球相互依存关系的前提,也是认识区域的基础知识。 2.地理特征 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可以分别从地形特征、气候特征、河流特征等方面认识;区域的人文地理特征,可以分别从人口特征、经济特征等方面认识;也可以将上述几方面综合起来,在综合的基础上认识区域的最突出特征。学生通过初中阶段的地理学习应初步学会根据一个区域的地理信息,归纳其地理特征(见下页表1)。 (二)核心能力 1.地理空间格局觉察和表达能力 (1)运用地图等资料简述某大洲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2)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某大洲地形、气候、水系的特点。

(3)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述某地区地势及地形特点。 (4)运用地形图说明某地区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 (5)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概括某国家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 (6)根据地图归纳某国家交通运输线路分布的特点。 2.地理特征比较和概括能力 (1)运用地图等资料简述某大洲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2)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某大洲地形、气候、水系的特点,简要分析其相互关系。 二、初中世界区域地理核心内容的教学策略 (一)构建认知结构,掌握核心知识的学习方法 根据认知心理学研究,了解学生如何在头脑中加工信息、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根本。 所谓认知结构,是指学生头脑里的知识结构,即学科知识的内部联系和规律。地理认知结构是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时,感知、记忆、理解空间关系的一般方式,是在学习地理知识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认知模式或者思维模式。 1.构建地理位置的认知结构 地理位置一般分为半球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1)半球位置:主要是指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判断。 (2)纬度位置:可以利用经纬网来确定,分为低纬度、中纬度和高纬度等地区。区域的纬度位置决定了这个区域接受太阳辐射的多少,太阳辐射量的大小影响到该区域气候类型,从而影响其农业生产和生活特点。例如,欧洲所处的纬度位置,使得欧洲没有热带气候;非洲所处的纬度位置,使其成为“热带大陆”。对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来说,重要的是认识穿过某一区域的特殊纬线(如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并在此基础上判断该区域所处的纬度带和热量带。 (3)海陆位置:海陆位置就是它相对于某个大陆或大洋的位置,在许多情况下,这种相对位置比利用经纬度确定的绝对位置更有用。这是因为在纬度位置一定的前提下,区域特征受其周围地理事物,包括其他区域的影响很大。以欧洲为例,虽然纬度位置决定它没有热带气候,但它的主要气候特征却取决于欧洲的相对位置,如海陆位置:位于大陆西岸、有北大西洋暖流经过等,使欧洲大部分地区为温带海洋性气候。而与其纬度位置类似的我国东部地区,因位于大陆东岸而具有温带季风气候。再如,探究北京的地理位置对北京城市发展的重要性,单纯说北京位于40°N,116°E意义可以不大,这时需要更多地依据北京背靠太行山脉、面向华北平原和渤海湾这个相对位置。 2.构建地理特征的认知结构 下面以区域自然特征为例,说明认知结构的建立。 区域自然特征由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地理要素“特别显著的征象和标志”构成。因此,首先应分别认知这些特别显著的自然地理要素征象和标志,在此基础上将它们加以组合,以反映区域的总体特征。 (1)地形特征的认知结构

(2)气候特征的认知结构

(3)河流特征的认知结构

受课时所限,只能通过对典型区域的案例学习,初步掌握认识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因此,构建认知结构,掌握核心知识的学习方法,有助于学生举一反三,独立认识新的区域。 (二)充分利用地图,训练地理空间格局觉察和表达能力 地图教学应该是区域地理教学中最基本、最常用、最重要的方法之一。要提高区域地理教学质量,也必须在这方面下工夫。 区域可理解为立体空间,它由特定的点、线、面来控制和构建。这就意味着建立空间概念是学习区域地理的首要任务,学会读图是建立空间概念或者培养空间思维的最有效手段之一。 1.认识区域位置 地图能表现空间的完整性,使区域的地理位置一目了然。从这点上看,地图远远优于文字。一个区域的位置、范围要通过地图来确定,联系和特征的归纳也要落实在地图上。因此,位置的认识自始至终离不开地图,机械的记忆是靠不住的。 2.认识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 认识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空间联系是义务教育阶段地理学习的主要内容。空间联系能力是在学习空间分布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和提高的。例如,运用地图学习了非洲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空间分布知识后,就可以在脑海中出现一幅“地图”来描述非洲的自然环境特征:非洲大陆高原面积广大,北部有大面积的沙漠,中部有个大盆地,东部有东非裂谷带,东北部有条大河——尼罗河;东非高原上有许多野生动物;非洲的周围有大西洋、印度洋、红海、地中海等。这些信息呈现,不仅是记忆的结果,也是在同一幅图中呈现或叠加多种信息的结果。长期进行这样的学习,学生自然会将所学的同一区域的不同内容组合到同一个区域中,并以关联关系的形式出现,进而实现对地理事物间关系的认识。同理,也可以利用地图比较不同区域的环境特征,从而认识区际差异。 (三)运用比较法,认识区域的共性和个性 地理比较法是教师引导学生确定各种被比较的地理事物和现象在某些特征或关系上的共同点与不同点的方法。它是通过比较各种类型的地理事象,经过思维加工,获得地理知识的方法。 每个地理区域都有其独特之处,可以通过比较的方法来认识区域间的异同。比较相同或类似的地方,可加深对地理规律性的认识;比较不同的地方,可认识区域的独特性,加深“因地制宜”观念的理解,有助于理解和接受世界不同地区的文化差异性。 运用比较的方法,首先,要确认比较标准——根据比较“主题”选定合适的比较要素。其次,选择比较的方法——“横比”或“纵比”,横向比较大多适用于比较区域间的共同点与差异点;纵向比较多用于同一地理区域不同阶段的变化分析。 可以进行比较的区域案例很多,如中国的青藏地区与西北地区的比较;中国的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比较等。 (四)运用综合分析法,概括区域地理特征 认识区域地理特征,主要运用综合分析的方法,这对学生是一种很好的思维训练。在这个过程中,发现各个影响因素并确定其对该特征形成的影响程度,这是分析过程;而将不同因素的影响结果联系起来勾画地理特征形成的全貌,就是综合的过程。学生初步掌握这个综合分析过程,就有可能独立去认识某一新区域地理特征形成的原因。 区域特征是通过各地理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联系而形成的,故需通过全面、系统的分析,从整体性方面来认识。分析过程中要善于抓主导因素。 例如,对日本主要地理特征的归纳,可抓住“岛国”这一主要地理特征,由此进行相关地理特征的综合归纳:

再如,对青藏地区主要地理特征的归纳,可抓住“地势高”这一主要地理特征,由此进行相关地理特征的综合归纳:

总之,区域地理学习有两大目标:一是认识不同尺度某些区域自然和人文地理的主要特征,二是掌握区域地理学习的一般方法。这两个目标中一个是学习内容上的要求(学什么),一个是学习方法上的要求(怎么学)。在世界区域地理的教学中,认识世界区域地理的核心内容,将使教学和学习更有针对性;探索相应的教学策略,将有利于区域地理教学的可操作性。
标签:地理论文; 地理科学论文; 地理教学论文;
论初中世界区域地理学的核心内容及教学策略_地理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