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体心理咨询对糖尿病患者不良情绪及自信心的影响论文_廖红珍 卢志坚 黄 萍 吴国友 叶颜凤

廖红珍 卢志坚 黄 萍 吴国友 叶颜凤

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合浦县人民医院 536199

[摘要] 目的 观察团体心理咨询对糖尿病(DM)患者不良情绪(焦虑、抑郁)及自信心的干预效果。方法 对100例符合诊断标准的糖尿病患者,在团体心理咨询前和最后一次询咨后,对患者进行焦虑、抑郁和自信心测评,填写SDS、SAS自评量表与自信心量表(SES),并比较团体心理咨询前后患者焦虑、抑郁和自信心状况的变化。结果 团体心理咨询后糖尿病患者焦虑、抑郁测评得分比团体心理咨询前降低,自信心测评得分比团体心理咨询前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团体心理咨询后不良情绪患者例数较团体心理咨询前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团体心理咨询能明显降低糖尿病患者焦虑和抑郁的不良情绪,提高恢复健康的自信心,从而提高糖尿病患者用药的依从性。

[关键词] 团体心理咨询;糖尿病;焦虑与抑郁;自信心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糖尿病的发生率呈逐渐上升。目前,糖尿病(DM)已成为老年人的常见病,是损害多系统的终身慢性疾病,它不仅给患者带来躯体的痛苦,同时给患者造成严重的精神压力,容易发生焦虑和抑郁等不良情绪,增加了糖尿病治疗和康复的难度,甚至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脑梗死、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1]。因此,我院于2014年8月—12月对糖尿病患者实施团体心理咨询,能明显改善和缓解焦虑及抑郁不良情绪,提高其对疾病康复的自信心与用药的依从性。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2014年8月—12月在我院内分泌科门诊治疗的糖尿病患者100例。入选标准:①患者均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②神志清醒,无聋哑,③无严重的心、脑、肺疾病,④患者自愿参加。排除标准:①患者认识能力缺陷,无法正确理解调查问卷,②沟通不良者。100例患者中,女性45例,男性55例;年龄最大78岁,最小50岁,平均(60±1.32)岁;大专以上33人,大专以下67人;脑力劳动者58人,体力劳动者42人。

1.2方法:

1.2.1 对100例糖尿病患者实施团体心理咨询训练。

1.2.1.1培训:由2名二级心理咨询师培训护士长及护理骨干,使她们掌握团体心理咨询的方法和步骤。

1.2.1.2咨询训练的时间:每2周进行一次,共8次,每次活动时间为2小时。

1.2.1.3步骤[2]:第一步:分组,10人一个小组,共10个组。第二步:咨询者进行自我介绍。第三步:让糖尿病患者讲述自己目前的一些实际情况。第四步:谈患糖尿病后的感受。第五步:谈症状,第六步:咨询训练。第七步:恢复。

1.2.1.4方法:①身体运动:是通过肢体活动的方式来转移患者对疾病的注意力,降低糖尿病患者焦虑和抑郁的不良情绪,提高恢复健康的自信心和用药的依从性。如轻柔体操,肌肉放松、深呼吸静息呼吸法、冥想放松法等。国内学者[3]研究显示,通过身体的活动与冥想放松法,患者对疾病的注意力很快转移,以较为轻松的心态投入到活动中去。②接触练习:主要是通过患者肢体的接触来强化彼此的感受。③座谈:是通过座谈会的方式来进行交流,并在患者之间分享、讨论各自的观点。④健康教育:主要利用音像视频、电视及多媒体等,通过练习得到启示。

1.2.2效果评价:实施团体心理咨询前和最后一次咨询后,在同一时间段、同一地点,对100例患者进行焦虑、抑郁和自信心测评,填写SDS、SAS自评量表与自信心量表(SES),

并比较团体心理咨询前后患者焦虑、抑郁和自信心状况的变化。

1.2.3评价标准:采用Willian. W.K.Zung编制的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课题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课题号:北科合201403001)

表(SDS)及岳晓东博士修订的自信心量表(SES)。其中SDS 、SAS量表均会有20个项目,各项评分均采用4级评分;SES有10条,4级评分,最低得分10分,最高得分40分。三种评定量表最后的统计指标均为总分。

1.2.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描述,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百分比描述,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团体心理咨询后,糖尿病患者焦虑、抑郁测评得分比团体心理咨询前明显降低,自信心测评得分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团体心理咨询前后SDS、SAS、SES测评结果比较(分,±s)

3 讨论

3.1团体心理咨询能有效降低糖尿病患者的不良情绪

表1-2结果显示,团体心理咨询后,糖尿病(DM)患者焦虑、抑郁测评得分比团体心理咨询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患者出现负性情绪(焦虑、抑郁)的例数比团体心理咨询前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段宝凤[4]等认为,焦虑、抑郁是一种情绪障碍,可导致躯体功能下降,它是躯体疾病伴发的严重心理反应。而焦虑、抑郁不良情绪是糖尿病(DM)发病的危险因素,对糖尿病的治疗与预后有着重要的影响。糖尿病患者因长期用药及病情易变等应激因素的刺激,易产生焦虑和抑郁情绪;不良的情绪在神经体液等物质作用下,引起体内某些应激激素的大量分泌,如去甲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等,这些激素升高会引起糖尿病病情反复,影响糖尿病患者的康复。有报道对DM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后85.4%的患者血糖平均降低3.02mmol/L,病情控制,症状缓解,减轻了因病痛引起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因此,对糖尿病患者实施团体心理咨询,让他们相互沟通交流,互相鼓励和信任,并利用团体的力量舒缓压力;张会芳[5]研究显示:通过“正常化”的心理作用把每个人的痛苦稀释,同时利用团体的互相作用促进了积极信息的传递,这样即可降低患者焦虑、抑郁的不良情绪。

3.2 团体心理咨询能有效提高糖尿病患者的自信心

由表1结果可见,团体心理咨询后,糖尿病患者自信心测评得分明显提高(P<0.05)。有学者[5-6]认为,团体心理咨询对自信心有着主要的影响,对发挥人的意志起着重关键的激励作用。有研究表明,缺乏自信心,就会产生心理上自我鄙视、自我否定、自我失败[6]。糖尿病患者自信心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治疗的效果、治疗用药的依从性、对疾病的认知及预后。因此,对糖尿病患者实施团体心理咨询是非常重要的;甘贞洁[7]等研究显示,团体心理咨询能有效提高其自信心,不再陷于不良情绪状态,从而降低患者的焦虑与抑郁程度,并在自我评介能力有显著提高。可见团体心理咨询对提高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管理能力、健康意识、遵医行为和用药的依从性等具有积极作用。此外,对糖尿病患者实施团体心理咨询,让患者适时聚在一起还可分享治疗成功的经验,从而提高患者对治疗疾病的自信心。

综上所述,团体心理咨询能够帮助糖尿病患者参与自我管理疾病,自我护理,改变心理状态和遵医行为,从而使焦虑和抑郁不良情绪明显改善,同时提高其自信心及用药的依从性,进而提高糖尿病患者治疗效果与生活质量,达到促进和保持健康的目的。可见,团体心理咨询不仅能有效降低糖尿病患者的不良情绪,同时还可提高糖尿病患者的自信心和用药的依从性。团体心理咨询是一种简单、使用方便、安全有效、经济实惠的减轻不良情绪的方法,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亮莎.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护理探讨[J].大家健康,2014,8(4):375.

[2]樊富珉.团体心理咨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2.

[3]廖红珍,吴国友,杨素芬等. 冥想训练减轻腹部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的效果观察[J]. 护理管理杂志,2014,14(6):453-454.

[4]段宝凤,伊玲.老年高血压糖尿病的焦虑检测及护理探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1,30(3) :358-359.

[5]张会芳.团体心理辅导对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自信心的影响[J].中国美容医学,2012,21(9):167-168.

[6]李小苑. 团体心理辅导对护生实习上岗前焦虑情绪与不自信状态的影响[J].2013,21(4):548-550.

[7]甘贞洁,李红云.论团体心理辅导与高校学生干部能力训练[J].中国成人教育,2010,4:32-33.

第一作者:廖红珍,女,1963年生,本科学历,护理部副主任、副主任护师,单位名称:广西合浦县人民医院,单位

论文作者:廖红珍 卢志坚 黄 萍 吴国友 叶颜凤

论文发表刊物:《名医》(学术版)2016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6

标签:;  ;  ;  ;  ;  ;  ;  ;  

团体心理咨询对糖尿病患者不良情绪及自信心的影响论文_廖红珍 卢志坚 黄 萍 吴国友 叶颜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