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血检验指标在诊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中的临床价值论文_毛欢欢

凝血检验指标在诊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中的临床价值论文_毛欢欢

黑龙江省黑河市逊克县人民医院 164400

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凝血检验指标在诊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于2016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100例纳入研究,即研究组,并抽取100例同时间段来院进行健康健康的人群作为对照组;两组均接受凝血检验,并结合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 研究组的PT、APTT、TT、INR均高于对照组,而FIB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高凝期的PT、APTT、TT、FIB均低于低凝期及纤溶期,而INR则明显高于低凝期及纤溶期,P<0.05。结论 应用凝血检验指标诊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临床价值高,更有效评估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具体疾病分期,值得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凝血检验指标;弼漫性血管内凝血:诊断;作用;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value of blood coagulation test in the diagnosis of diffuse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Methods From January 2016 to December 2016,100 patients with diffuse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were enrolled in the study group,and 100 healthy people who came to the hospital at the same time were selected as the control group.Both groups received coagulation test,and the results were analyzed and compared.Results PT,APTT,TT and INR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while FIB was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P < 0.05);PT,APTT,TT and FIB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low-coagulation and fibrinolysis stages,while INR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low-coagulation and fibrinolysis stages(P < 0.05).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coagulation test indicators in the diagnosis of diffuse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 is of high clinical value and more effective in evaluating the specific stages of diffuse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which is worthy of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coagulation test index;diffuse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agnosis;role;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是属于临床综合性疾病,是由于各种原因而导致的。随着疾病持续性发展而表现为凝血功能障碍,凝血机制表现为弥漫性激活病理改变,部分患者小血管内会表现为广泛纤维蛋白沉着,更甚至造成组织结构损伤、器官损伤,而且弥漫性血管内凝血临床死亡率较高,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存质量[1][2]。本次研究工作旨在探讨分析凝血检验指标在诊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中的临床价值。现详细报道如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于2016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100例纳入研究,即研究组,并抽取100例同时间段来院进行健康健康的人群作为对照组。对照组中,有61例男性,39例女性,年龄(54.31±2.39)岁;研究组有59例男性,41例女性,年龄(55.29±2.03)岁;比较分析两组的一般资料,均无差异无临床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P>0.05。参与本次研究的两组患者均自愿并已经签署知情同意书,已排除伴有严重重要脏器疾病患者,排除不愿意或者拒绝参与本次研究工作的患者,排除无法配合DIC检查的患者,排除伴有其他疾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恶性肿瘤等)导致血小板变化的患者,以及排除年龄未满18周岁的患者。

1.2方法

研究组与对照组均接受凝血检验,具体如下:嘱咐患者于早晨空腹状态下采用真空血管进行抽取3ml外周静脉血;给予充分振荡,再放置于专用离心仪器进行离心,调整为3000r/min,离心10分钟-15分钟,离心半径设置为22.50cm;然后将上清液取出,放置于生化血凝全自动化分析仪进行检测分析,项目包括有PT、APTT、TT、FIB等4项,并严格计算出、INR比值。

1.3观察指标

仔细观察两组患者的各项凝血功能指标(PT、APTT、TT、FIB、INR)以及研究组高凝期、低凝期及纤溶期的各项凝血功能指标情况,并作比较分析。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P<0.05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凝血功能指标

从结果可知,研究组的PT、APTT、TT、FIB、INR等各项凝血功能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有臨床统计学意义,P<0.05。

2.2比较研究组高凝期、低凝期及纤溶期各项凝血功能指标

从结果可知,研究组高凝期、低凝期及纤溶期的PT、APTT、TT、FIB、INR等各项凝血功能指标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

3讨论

确诊为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患者有较高的临床病死率,约为31.00%-80.00%,极为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及生存质量,是临床危险疾病之一。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早期诊断及有效的病情评估占据着重要作用,可以有效挽救生命,改善患者疾病转归,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3]。

凝血检验指标是属于临床常用的检查项目,包括PT(凝血外源性状态)、APTT(凝血内源性状态)、TT(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持续时间)、FIB(维蛋白原含量),通过凝血检验指标结果可以有助于临床判断患者有无止血功能缺陷,从而在实施手术过程中有效预防手术意外的发生,提高手术效果[4]。而且通过凝血检验指标的不同分期(高凝期、低凝期及纤溶期)的检查指标水平值的差异显著,说明应用凝血检验指标可以判断患者有无止血功能缺陷,更有助于鉴别诊断患者病情严重程度[5]。

综上所述,在诊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中应用凝血检验指标的临床价值显著,可以作为有效的辅助临床诊断依据以及有效评估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具体疾病分期,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参考文献:

[1]季德成.探究凝血检验及血常规分析的影响因素及控制变异方法[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52):10401,10403.

[2]张春秀.凝血检验指标在诊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中的临床价值[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7,12(5):115-117.

[3]沈静.凝血检验指标在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诊断中的作用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15(79):153-153,156.

[4]张宗绵,叶文华,罗健成等.血栓弹力图对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早期诊断价值[J].中国医师杂志,2016,18(7):994-997.

[5]莫尚鹏.临床凝血检验的测量不确定度评估[J].医学信息,2015,15(48):408-409.

论文作者:毛欢欢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9年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3

标签:;  ;  ;  ;  ;  ;  ;  ;  

凝血检验指标在诊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中的临床价值论文_毛欢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