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市政工程管理的现状及解决措施论文_温军华

珠海经济特区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广东省珠海市 519000

摘要:市政工程的管理工作主要针对工程质量的监管,对此,有关部门应与施工部门通力合作,共同监督市政工程的施工情况,才能确保建设的万无一失。本文从当下市政工程管理的现状与措施两个方面作出论述,结合表格数据的形式,对论述内容加以深层的探究与分析。

关键词:市政工程管理;工程质量监督;工程管理意识

引言

随着当代城市建设的发展,市政工程作为公共产业建设,关系到城市居民生活质量。近年来,有关部门不断加强对市政工程质量的监管工作与审核工作,也反映出政府对公共建设的重视程度。对此,相关施工单位应从管理意识入手,培养管理者的监督意识,同时提升从业者的专业水准,使市政工程在多方监督下得到质量方面的监控,从而提升市政工程建设的严谨性与安全性。

一、市政工程管理的现状与问题

(一)工程准备工作不充分、设计存在不合理

由于部分施工单位对于工程前期的准备工作所给予的重视程度不够,致使施工以前的设计工作存在不合理之处,而设计工作的合理性缺乏,会导致工程施工也存在不合理性。在当下的建筑行业中,设计部门与技术部门往往是独立的两个部门,或是由于技术交底工作存在漏洞,或是由于设计部门的专业程度不够,都可能导致图纸设计工作缺乏实际应用性,也就是说,设计出的图纸在实际施工中可能缺乏相应的实用价值,在后续施工中,反复的返稿与修改,不仅在施工进度上造成延误,也为施工单位造成不必要的成本浪费。负责图纸审核的部门,因缺乏规定的审核流程等原因,对设计工作的审查工作也未必细致到位,工作者与管理者两方面的漏洞,都可能使设计工作存在问题。

(二)工程管理工作内容不明确、管理意识弱

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受成本影响或其他因素干扰,都可能造成管理工作存在问题。而管理工作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还是来自于施工单位的管理工作内容不够明确,当下建筑行业的发展中,对施工技术的注重也导致了监管工作被忽视,这是行业发展的客观现象,工程监管人员的偏文字化发展,使工程中的档案、合同等管理工作得到加强,但对于施工现场的监管却十分匮乏。施工单位的管理意识弱,也来自于管理者过分追求工程的经济收益等原因,在当下行业发展中,施工单位普遍更重视工程的市场价值,而忽视整体质量的监管,技术人员对工期的过分追逐,纵然推动了工程进度,但也造成了潜在的质量隐患。

(三)成本问题等造成的施工材料性价比不高

 

表1.建筑市场材料调查示意表(虚构)

在当下的建筑市场中,建筑材料的种类越来越多。且市政工程多数以外包形式为主,由政府部门进行市场招标、多个施工单位公平竞标的方式,经过报价比对最终决定施工单位的选择情况。这也导致了部分施工单位存在恶意竞标的现象,获得项目的承包权后,为了追求更多的工程收益,而过分压榨材料成本。如表1所示,在虚构的建筑市场材料与价格调查表中可以看出,性价比最高的应试甲材料市场中的材料A,其性能最高且市场价格与乙市场内性能为A+的材料B一致,在市场价格一致的情况下选择性能为S的材料A是最佳选择,而对于过分降低建筑成本的施工单位来说,就极有可能会选择乙市场内性能为B的材料D,这也使市政工程建设在材料方面难以实现运行质量的保障。

二、市政工程管理的解决措施与方略

(一)加强施工单位管理者的监管意识与水平

就施工单位的管理者来讲,提高对工程的监管意识,才能增强管理工作的责任感。市政工程的建设质量关系到国民生活与经济发展,提高城市建设的标准化,能够使现代化城市建设的进程加快,为我国现代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当代建筑行业的发展往往就缺少这一职业责任感,施工单位在进行监管工作规划时,要将工作内容落实到细处,严格规范监管工作的流程与内容。施工单位可效仿同行业内规模较大的建筑单位所制定的管理制度,并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作出相应的调整,使工程监管工作者能够在制度的约束下形成责任意识,为实际监管工作发挥作用。

(二)完善管理机制、加强诚信建设

上述文字提到,加强管理工作应有制度来约束,故完善施工单位的管理机制是十分必要的。当代建筑行业中的管理制度以“专责制”最为有效,所谓“专责制”,即将规定的监管工作内容细化成个人管理范围所能接受的部分,并通过“专人管理”的形式,将每一施工区域内的质量管理工作落实到指定人员,形成“区域负责人”的监管方式。根据施工范围的不同,应设立“大、小”两种形式的责任人,通过层层监管的形式,加强对工程施工的管理工作落实效果。这种“专责制”管理模式,能够使施工过程中发生质量问题时,在第一时间启动应急方案,降低施工方的经济损失,在后续的处理追责过程中,也能够更加明确,避免责任纠纷与工作矛盾。

(三)加强市场调研工作,保证施工材料性能

建筑材料的选择,能够从基础方面提高市政工程质量,同时也为工程监管提供便利。在选择材料的过程中,从业者应对当下建筑材料市场作出充足的调查工作,对材料的不同市场价格与性能比对是十分重要的,能够为材料选择过程提供报告依据。施工单位在追求经济收益时,也应考虑建筑材料自身的性能优势与工程的质量保证,避免过度节约成本而造成的返工问题,或使工程因质量不合格而造成的二次修复损失。施工单位应选择信誉度较好的材料供应商,保证供应材料的质量与基本性能,以此来减少工程出现质量问题的风险。

结束语:市政工程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建设,有关部门也要提高监管力度与审核力度。对市政工程的监管不应只依赖于施工单位自身的监管工作,有关部门也应派遣监理专员进行定期的阶段性核查,促使施工单位“严于律己”,提高施工者的责任心与工作意识,提高我国的公共建设质量与水平。

参考文献

[1]周昌.市政工程安全生产管理现状及对策[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9(03):179.

[2]李涛.市政工程建筑安全生产现状及管理方法[J].住宅与房地产,2019(03):14.

[3]陈松.市政工程管理的现状和策略探讨[J].四川水泥,2019(01):241.

[4]任勤.加强市政工程管理的问题与措施浅谈[J].居舍,2018(35):128.

论文作者:温军华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30

标签:;  ;  ;  ;  ;  ;  ;  ;  

试论市政工程管理的现状及解决措施论文_温军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